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小學數學中哪些算是易錯點

小學數學中哪些算是易錯點

發布時間:2022-07-09 20:14:50

❶ 求小學數學30道易錯題與解答

面對學生學習中的錯題,我們一貫是這樣做的:在做錯的題上打上紅紅的叉,頭也不抬,在附上那個兩個字「訂正」。不問青紅皂白的批判,導致的後果是不知其所以然,懾於老師的權威,一些同學只好偷偷借來別的同學的作業抄襲,應對老師,問題始終沒能解決 。到了期末,積壓的東西漸漸多了,更是無所適從。長此下去,產生習得性無助,學習困難的自我暗示隨之而至。
若是錯的同學多了,老師不免嘀咕:「這道題怎麼這么多的學生不明白?」。好吧,明天再強調。結果是不明就裡地炒冷飯,對於成年人而言,元認知水平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可行。可是對於「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學生來說,確實不勝其煩,尤其是平時就很難被吸引到課堂教學中的學生。
其後果,教師勞心勞力,學生收效甚微,且錯題依然曾出不窮,學習困難學生呈加速度增長;教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依然辛勤耕耘,但缺失了新鮮感,增加了倦怠感。隨著 課程改革的推進,面臨一屆又一屆不同的學生,只能發出越來越深的感嘆: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
面對學生學習中的錯題,我們不能無奈地、被動地採取「錯題----改正」這樣單一循環的方式,而應該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積極的態度,因勢利導,讓錯題成為引導學生進行再度探究的學習資源,成為教師反思自己教學得失的載體。
我將數學題型劃分為兩大類:考察基礎的知識型題目和考察綜合運用的能力型題目。
知識型的題目,除把錯誤更正,加以明晰,並在今後的復習中注意。還應查找資料或咨詢老師,把相關的知識點總結整理在一起。
而能力型的題目則重在總結做題的方法和技巧。如選擇題常用的排除法,只要運用得當,可收到相當不錯的效果。關鍵在於熟能生巧。而像寫作這一類主觀性題目,我給同學們總結為「不選難的,只寫對的」。
最後錯題集中的錯題,都不應該是偏題、怪題,而應該是新課標所要求的重點考察的、學生又易錯、易混淆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防止矯枉過正。
我認為錯題有以下用途:
1.可以作為輔導學生的典型例題展開講練,讓學生感悟、積累、提高。
2.可以作為第二節課的課堂作業和單元過關測試題。
3.作為學生考試之前的復習資料,這時候可讓學生重讀、重做錯題。
積累的錯題多數是學習的重、難點,經過反復出現和多次變式訓練及錯題重考,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都比較扎實,錯誤得到了比較徹底的糾正。這樣做既避免了題海戰術,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整理錯題就是整理學習資源,但關鍵是要找到一種持續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搞清楚整理錯題的要求,哪些錯題是需要整理的?怎樣整理?怎樣利用錯題集?怎樣進行階段性總結?
整理錯題一定不是目的,所以不能為了完成這個任務而去整理,那麼怎樣的錯題是需要整理的呢?通常而言,需要孩子自己去整理的內容有兩類,一是平時作業中因為確實不會而錯的題目,二是在考試中無論是不是粗心造成的所有錯誤。
整理錯題,要准備一個很好的本子,按照學科、時間進行編號。准備好本子以後,就要將錯題一一抄錄下來,先將題目抄下來,然後將自己當時為什麼做錯的真正原因用紅筆寫上去,最後把正確的答案和步驟清楚地寫出來。要求是當日錯當日整理,一個星期一次小結,一個月一次中結,一個學期一次總結。
一星期一小結的具體方法是,首先將每天記錄下來的錯題瀏覽一遍。在「完全弄懂保證以後不會錯」的題目前打上一個「×」,在「不完全明白以後有可能再錯」的題目前打上一個「?」,在「不知道為什麼錯一直沒有弄懂」的題目前打上一個「△」。
一個月一中結的具體方法是,首先把每個星期總結出來的「?」級題目想辦法徹底解決弄懂,自己不行的話,一定要請教老師把它「消滅掉」,不能客氣。而把「△」級題目再行抄錄下來,如果一點新的發現都沒有,就將它升級為「☆」級題目,如果已經覺得可以「消滅掉」了,就將它降級為「?」,下一個月中結時爭取把它「消滅掉」並降級為「×」 。
一學期一總結的具體方法是,通常是在期末考試前15天完成,首先把一個月一中結中的「☆」級題目整理出來,不惜一切代價把它「消滅掉」,然後再將星期小結和月中結中的「?」級、「△」級,不管有沒有「消滅掉」,不僅全部從頭思考一遍,想想當時是自己是如何「消滅掉」它的,從中找到大約15%-20%數量的好題用筆再做一遍。最後把一學期一總結的成果抄錄到另外一個「錯題精華本」上去,每學期一個「錯題精華本」,這個「精華本」一般不需一個學科一本,只要進行分類即可。如果培養了這個方法,那麼復習就會變得很容易了,除了看課本,把知識串起來,就是看自己整理的「錯題成果」了,這樣的好方法如果可以一直延伸下去,那樣學習就變得很簡單很簡單了。
我是這樣幫助學生整理錯題集的:
第一類問題———遺憾之錯。就是分明會做,反而做錯了的題;比如說,「審題之錯」是由於審題出現失誤,看錯數字等造成的;「計算之錯」是由於計算出現差錯造成的;「抄寫之錯」是在草稿紙上做對了,往試卷上一抄就寫錯了、漏掉了;「表達之錯」是自己答案正確但與題目要求的表達不一致,如角的單位混用等。
第二類問題———似非之錯。理解的不夠透徹,應用得不夠自如;回答不嚴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對了,一改反而改錯了,或第一遍做錯了,後來又改對了;一道題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類問題———無為之錯。由於不會,因而答錯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沒有答。這是無思路、不理解,更談不上應用的問題。
學習內容分析:
第四冊第五單元是萬以內數的認識。包括數數、讀數、寫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近似數以及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數的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本學期將認數的范圍擴展到萬以內的數。第六單元是認識克和千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學習一些質量質量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常見錯題題型 常見錯因分析 相應策略
寫出近似數:
1、永樂小學有學生1308人約( )人。
2、一台彩色電視機的售價是8890元,約( )元。
3、一條高速公路全長4966米,約( )米。 在這一部分的學習,我是教學生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對於二年級的學生比較難理解什麼是「四捨五入法」,因此大部分的學生是不理解的,只有小部分的學生可以理解,所以這一部分內容學生是出錯比較多的。 錯對學生出錯的原因,以現實情境為基礎,讓學生主動參與,體會准確數與近似數的區別,組織學生討論「哪個數容易記住?」並請學生列舉生活中碰到過的近似數,體會近似數的價值.
在( )里填上「千克」或「克」。
一包大米重5( ),一瓶牛奶重500( ),一隻香蕉重150( ),一隻母雞重2( )。 物品的輕重不能靠眼睛觀察,必須要用秤稱一稱, 學生未清晰地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對克和千克的實際「大小」未形成較鮮明的表象,因此學生不能合適地選擇應用這兩個質量單位. 針對學生出錯的原因,藉助了一個2分硬幣和一袋1千克的鹽,讓學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讓學生說出大約重1千克的物體,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寫出下面各數。
1、新華電影院有座位一千三百零九個( ),2、從小明家到學校要走二千零三米( )。 學生從寫100以內的數到寫萬以內的數,數位比較多,學生對數位順序表不清晰,因此學生容易出現不用「0」佔位的錯誤. 針對學生出錯的原因,進一步強調「先想數的最高位是什麼位?是幾位數?再寫,寫完後檢查位數對不對,另一方面加強改錯練習,引導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對於還有困難的學生,讓他們先在計數器上撥數,再對照計數器寫數

❷ 小學數學易錯題歸納

第( 1 )單元:
錯 例 錯因分析 正確解答
1. 平行四邊形是對稱圖(√) 對稱圖看成對稱圖形 平行四邊形是對稱圖(×)
2. 等腰三角形不是對稱圖形(×) 把等腰三角形看成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不是對稱圖形(√)
3. 將一張正方形紙沿對角 線對折再對折,然後像下面這樣剪下一個小正方形。這張紙展開後應該是(2) 錯在沒有想到菱形對折再對折才是正方形。

這張紙展開後應該是(3)

4. 判斷:軸對稱就是指軸對稱的圖形。(√) 軸對稱圖形是指沿一條直線對折後,直線兩邊的部分能完全重合的一個圖形,軸對稱是指沿一條直線對折後,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 判斷:軸對稱就是指軸對稱的圖形。(×)

❸ 如何解決小學生計算容易出錯的問題98

如何解決小學生計算容易出錯的問題

現在很多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高,缺乏學習興趣,認為數學特別難學。很多學生對一些數學概念沒有搞清楚,有些學生覺得計算困難……對小學生來說,由於年齡小,知識不多,生活經驗不足,抽象思維能力差,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計算在小學數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計算錯誤困擾著一些學生,家長們習慣於把計算錯誤歸咎為「粗心馬虎」所致,其實不然,孩子在計算中出現錯誤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由於計算本身沒有情節並且外顯形式簡單,這樣較容易造成小學生感知粗略、籠統、不夠具體,再加上學生看題、讀題、審題、演算過程中又急於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致使把計算式題中的數字、符號抄錯。如,把「+」誤作「-」,把「3」寫成「5」,把「56」寫成「65」,把236× 103抄成236×13,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

2.小學數學計算中無論是加減還是乘除的計算,都牽涉到進位和對位,如退位減法,前一位退1,有的學生卻忘了減1。同樣,做進位加法時,忘了進位,特別是連續進位的加法,連續退位的減法,忘加或漏減的錯誤較多。

3.在遇到與強信息類似的新信息時原有的強信息痕跡便被激活,於擾正常思維活動,造成計算錯誤。如,125× 8是一個強信息,當學生計算125×8÷125×8式題,部分學生會不假思索地算成 125×8÷125×8=1000÷1000=1,「湊整」因素對學生產生了強烈刺激,使他們在計算時忽略了運算順序;計演算法則,導致計算出錯。

4.思維定勢是思維的一種「慣性」,思維定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積極作用促進知識的遷移,消極作用則干擾新知識的學習。例如,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開始總有一些學生不將小數點對齊,而是將小數末位對齊,這是受整數加減計算方法的影響,而產生的負遷移作用。而在學習了小數乘法的時候,他們又將小數點對齊,這又是受到了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影響而產生了負遷移的作用。

5.有些學生對於簡單的20以內加減法不熟練,表內乘法口訣不熟練,相似的口訣混淆,如五九四十五和六九五十四等等。

6.學生不理解隱含在計算過程中的基本原理,只會簡單模仿是學生犯錯誤的主要原因。如多位數乘法中,面對每次乘得的積的對位問題,有的學生只是記住了「階梯狀」的對位形式,可是一旦遇到了乘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情況,錯誤率就會大大增加,因為學生的認知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不是算理的理解。

7.態度不端正,習慣不良。由於部分學生本身不重視計算,加上平時不注意對他們進行習慣訓練,方法欠妥,因而養成了一些不良的計算習慣。如,計算時書寫馬虎,字跡潦草,0寫得像6,6寫得像0,不認真打草稿等等都是造成計算錯誤的原因。


不管何種原因造成的計算錯誤,都要引起我們的足夠的重視,注意找出錯誤的根本和關鍵,分析錯誤的原因,為什麼錯,然後再針對錯誤原因對症下葯。

1.強化口算基本訓練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能力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地進行口算訓練,有助於提高筆算的速度和計算正確率,因此,口算練習要做到天天練,逐步達到熟能生巧。

2.分析錯誤的原因,針對錯誤的原因進行強化訓練

孩子計算發生錯誤,不要簡單地歸結為粗心,要分析一下錯誤的原因,如果是基礎知識不夠熟練,如口訣不熟練,那麼先要求孩子把口訣背熟了,如果是在計算乘法時孩子總是把末尾的0忘了拖下來,那麼要告訴他為什麼0一定要拖下來,然後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地練習。

3.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1)審題習慣。審題要細心,計算時先觀察題目的特徵,認真審題,選擇合理的計算方法,看清每個數和每個運算符號,分析數據特點與運算之間關系。

(2)簡算意識。學生不但要能正確地進行計算,而且要能合理、靈活地進行巧算才能省時、省力,提高計算的速度、計算的質量,要求學生在面對具體計算任務時觀察數的特徵、算式特點,合理運用運算定律或運算性質自覺地進行簡便計算,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

(3)驗算習慣。養成自覺驗算習慣,不僅可以看出計算過程和結果是否正確,還能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能力,使學生養成仔細、嚴格、認真的良好習慣。

4.錯誤積累整理

可以將孩子計算中的錯誤 分類記載下來。從中發現共性錯誤並找出典型錯例,便於「對症下葯」,特別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則模糊、方法不對的典型錯例,讓孩子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後再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數量的練習,有目的地進行練習。

❹ 小度小度三年級很容易錯的題有哪些呢

三年級數學易錯點:
小學三年級的易錯點主要是計算口算方面的,即使整個小學,計算口算都是很重要的,只有把計算和口算達標了,100%都正確,這樣才能保證其他的題少犯錯誤,所以平時讓孩子多練計算口算,這是重點,這是小學階段的重點,如果小學基礎打好了,有利於初中數學的學習。

❺ 小學階段數學容易出錯的題目,以及演算法,還有解釋,跪求

1.化簡比:(1)化簡:2826/5024
解:原式=1413/2512(這是最簡嗎?不是!!還能上下同除以157,化簡為9/16)
2.寫比值:
(2)一個數為4,另一個數比它多2,那麼這兩個數字比為多少?
解:4+2=6,那麼這兩個數字比為4:6。(正確嗎??不要寫成4:6,要注意化簡,2:3,還有一個比例關系是3:2)
(3)A與B分別從C、D兩處相向而行,A的速度為1.5米/秒,B的速度為0.7米/秒,A與B的速度比為多少??
解:1.5:0.7(正確嗎??要化簡,1.5:0.7=15:7)
3.四則混合運算:這里應該注意的是先算乘除後算加減,有括弧先算括弧!!
(4)1+4*5/2-6=5*5/2-6=12.5-6=6.5(正確嗎???不要先算1+4,注意四則混合運算的先後順序,)
4.簡便運算:如果在式子中能首先化簡的先化簡再計算。
(5)計算:2580+152-2826*480/5024
解:如果要算出2826*480再除以5024特別麻煩,而且容易出錯,那麼化簡,2826/5024=9/16(參看(1),那麼2826*480/5024=270)
那麼2580+152-270=2462
5.單位換算:要注意單位不同時,要化為同一單位。
(6)有1個長方形,長為15厘米,寬為1分米,那麼這個長方形的周長為多少,面積為多少??
解:周長=2*(15+1)=32厘米
面積=15*1=15平方厘米(對嗎??)
1分米=10厘米,所以周長=2*(15+10)=50厘米
面積=15*10=150平方厘米

❻ 小學數學口算時要注意什麼,那些地方容易出錯

進制嘛,可能會漏,然後就是有周率那邊

❼ 小學數學易錯題填空題

您好:1、(2/3 )噸 (1/3)
2、(8) 個 理由是較大的正方體棱長是2 ,體積則變為8, 8÷1=8個
3、無法求比 甲班一半調入乙班,此時甲班人數為雙數,乙班人數為0。
4、(10) 15×3=45為總和 , 甲班為2/9, 算式為 15×3 ÷(2+3+4)× 2=10
5、(4:9)
6、(1/8) (3/8)
7、(2100)個 8立方米邊長就為2米,長寬高各擺個數:40÷2=20 30÷2=15 15÷2=7……1(剩1米無法擺放) 總個數20×15×7=2100個
8、(1/5)(4/5)(4/5)
9、(1:9)(1:27)面積是邊長×邊長,所以是1:9 體積是邊長×邊長×邊長,所以是1:27
這些確實是易錯題,我算錯了好多,不過改回來了,請採納。

❽ 急!!!!!!!!幫我解出這些小學數學易錯題,全對的我再給30分!!!

二、判斷:
1、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是特殊四邊形。(√ )
2、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這兩者一定是等底等高。( ×) 沒有說等底等高
3、比例尺就是前項是1的比。(× ) 比例尺也要後項為1的,那屬於縮小比例尺
4、1千克的金屬比1千克的棉花重。(× ) 他們一樣重
5、1/100和1%都是分母為00的分數,它們表示的意義相同。(× )
6、圓錐的體積比圓柱體積小2/3。( ×) 要等底等高才是
7、兩條射線可以組成一個角。(× )
8、 把一個長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邊形後,四個角的內角和不變。(√ )
9、任何長方體,只有相對的兩個面才完全相等。(× )
10、周長相等的兩個長方形,它們的面積也一定相等。( ×)
11、一個體積為1立方分米的物體,它的底面積一定是1平方分米。( ×)
12、一個體積為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它的底面積一定是1平方分米。(√ )
13、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成反比例。(× ) 沒有說工作總量一定
14、比的前項增加10%,要使比值不變,後項應乘1.1。(√ )
15、5千克鹽溶解在100千克水中,鹽水的含鹽率是5%。( ×) 用5÷105
16、比例尺大的,實際距離也大。(× ) 如果是縮小比例尺呢
17、如果一個正方形的周長和一個圓的周長相等,那麼這個正方形和圓的面積比是∏∶4。(× )好像是π:2
18、分數值越小,分數單位就越小。(√ )
19、7米的1/8與8米的1/7一樣長。(× ) 前面一個是8分之7米後一個是7分之8米,不等
20、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 因為那兩條直線可能不在同一平面
21、小王加工99個零件,合格99個,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99%。(× ) 是100%
22、5名工人5小時加工了5個零件,則1名工人1小時加工1個零件。(× ) 萬一工人的工作效率不同呢
23、在一個數的末尾添上兩個0,原數就擴大100倍。(× ) 如果這個數是小數呢,比如3.24,在它的末尾添上0,但是大小卻沒有改變。
三、選擇:
1、自然數a除以自然數b,商是10,那麼a和b的最大公約數是( B)。
A、a B、b C、10
2、一個三角形,經過它的一個頂點畫一條線段把它分成兩個三角形,其中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A )。
A、 180° B、90 ° C、不確定
3、從甲地開往乙地,客車要10小時,貨車要15小時,客車與貨車的速度比是( B)。
A、2:3 B、3:2 C、2:5
4、用3根都是12分米長的鐵絲圍成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則圍成的(C )面積最大。
A、長方形 B、正方形 C、圓形
5、在除法算式m÷n=a……b中,(n≠0),下面式子正確的是(C )。
A、a>nB、n>a C、n>b
6、過平行四邊形的一個頂點向對邊可以作(A )條高。
A、1 B、2 C、無數
7、用三根同樣長的鉛絲分別圍成圓、正方形和長方形,( C)的面積最小。
A、圓 B、正方形 C、長方形
四、計算: 計算題請自己算,
口算:2÷1%-2 12.5×2.5×0.8×4
6.3×3/4+3.7÷4/3 (4.5×1.1×4.8)÷(3.3×0.8×0.5)

7÷(7-7×0÷7+7÷7) 18×45(5/6+1/5)

用2的平方減去2.5的倒數,所得的差去除120,商是多少?
120÷(2²-2/5 )
只列算式,不計算。
六年級學生在校運動會上得了40分,比五年級得分的2倍少24分。五年級得多少分?
(40+24)÷2
五、應用題
1、一個長方形的長8厘米,寬4.56厘米,與這個長方形周長相等的圓的面積是多少?
(8+4.56) ×2=25.12厘米
25.12÷3.14÷2=4厘米
3.14×4²=50.24平方厘米
2、一塊三角形地的面積是0.8公頃,它的底是400米,它的高是多少米?
0.8公頃=8000平方米
8000×2÷400=40米
3、一塊白布是邊長2米的正方形,剪成直角邊是2分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小三角巾,最多可以剪多少塊?
2米=20分米
20÷2=10份
10×10×2=200塊

4、用12.56分米長的鉛絲分別圍成一個正方形和圓,圓的面積比正方形面積多多少?
12.56÷4=3.14分米
3.14×3.14=9.8596平方分米
12.56÷3.14÷2=2分米
3.14×2²=12.56平方分米
12.56-9.8596=2.7004平方分米
5、一根圓柱形的木料長2米,截成相等的3段,表面積增加24平方厘米,原來的木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24÷4=6平方厘米
2米=200厘米
6×200=1200立方厘米
6、一個圓錐形麥堆的底面周長12.56 米,高1.2 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麥重500千克。這堆小麥重?
12.56÷3.14÷2=2米
1/3×3.14×2²×1.2×500=2512千克

❾ 小學數學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有哪些類

加,減,乘,除,三角形的認識,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三角形的周長計算公式,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圓的認識,圓的
面積計算公式,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小數,分數(帶分數,假分數,真分數),百分數的認識,百分數的運用,比的認識,化簡比,求比
值,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可能性(一定,可能,不可能),圖形的轉換(平移,對稱,旋轉).克,千克,噸的認識,單位轉換,厘
米,米,千米的認識,數(個位),雞兔同籠的問題,圓錐體積計算公式,元,角,分的認識,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中哪些算是易錯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