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以內加減法怎麼教孩子
01
在學習加法之前,要先要讓孩子理解數字的概念。可以用生活中的物品來舉例,讓孩子明確地知道數字大小代表的意義。
02
在小學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做到一種題型,就是比較大小題。小學數學還沒有引進負數的概念,我們就可以先告訴孩子兩個數相加得到的結果一定要比之前要大。
03
在認識完數字之後,我們就可以正式進入加法的學習了。我們小時候剛開始學算術的時候,家長都會教我們用掰手指的方法。加一個數就伸一根手指,這樣就很直觀理解加法了。
04
做兩位數的加法的時候,可以用拆分法。比如15+4,可以先個位數先算5+4=9,然後在把十位數的1再添上,由此可知結果應該是19。
05
如果孩子的理解能力真的不太好,那就讓孩子把加法運算當作口訣一樣背誦,背得好,可以給孩子一些獎勵,這樣做孩子更有學習積極性。
06
現在手機上還有一些專門幫助孩子學會算數的益智游戲app,可以讓孩子嘗試著玩,在游戲中不知不覺也就學會了20以內的算術。
07
最後就是多讓孩子做題,做題是最好的提升正確率的方法。在書店買一本習題冊,然後每天給孩子布置任務,讓孩子來完成,練習的多了也就完全掌握20以內的加法了。
08
在教孩子學習算術的時候要有耐心,要知道你覺得很簡單的基本算數,對於孩子而言是很難的。如果你在教的過程中表達出不耐煩,可能會造成孩子對數學也產生陰影。
❷ 如何教幼兒20以內加減法
如何讓孩子快速的學會20以內的加減法?
這個問題描述有點模糊,既不知道孩子幾歲,也不清楚究竟「快速」是多快!
對幼兒園的小朋友和一年級的小朋友的要求當也不一樣。
我家大寶幼兒園中班,但是20以內的加法以及10以內的減法都算的很好,略作分享!
1、首先孩子要熟悉100以內的數字,最起碼要熟練20以內的數字。
孩子要學會20以內的加減法,首先當然要熟練的掌握20以內的數字才可以。熟悉的數字越多,對孩子來說20就越小,算起來也越輕松,心理上有點「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2、日常生活場景教加減法
生活教學,活學活用是最簡單最牢固的方式。
比如:
問:哥哥1個蘋果,弟弟個個蘋果,一共有幾個蘋果? 答:2個。家長「對了,1+1=2」。
再比如:
問:一共煮了4個雞蛋,媽媽吃了1個,還剩幾個雞蛋?答:3個。家長「對了,4-1=3」。
諸如此類的場景有很多。
3、提供類似點讀機的電子產品。
我家有個點讀機,朋友送的,我對這類電子產品一直不感興趣,大寶偶爾拿出來玩一玩。
有一天,大寶拿著一張有數字的卡片,在那裡玩。我就聽著上面說「8+4等於幾?」然後我看到大寶掰著手指算,然後按了一下12,然後點讀機上說「對了,你真棒!」 大寶很開心,然後繼續掰指頭,繼續加加減減。
我突然發現原來點讀機也很不錯呢!我從來沒給大寶教過,都是他自發算的。
4、可以提供掛圖
掛圖的作用就是提供一種興趣的可能,功能大概就跟玩具一樣。你把掛圖掛在那裡,就有那麼些時刻,孩子會有興趣看一看、讀一讀、算一算。
5、游戲的方式進行,拒絕強迫。
孩子越小,越不能強迫孩子。必須化有形與無形,溶物細無聲,在生活中學習,這樣孩子才能理解的深刻,貫徹的徹底。理解了問題的實質,孩子才會舉一反三。
❸ 20以內的減法怎麼教
20以內的減法用破十法。
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是本單元的難點,教科書安排了6節課來學習「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本節微課重點講解的是「十幾減8」的計算方法,分別有口訣法、畫圖法、拆十法、豎式法,多種方法的應用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
本節微課的設計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理念,層層遞進,便於學生接受,同時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理解接受程度不同,提供了幾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總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一種,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最後布置的作業,還進行了拓展,讓學生嘗試做「十幾減6」的計算,使學生學以致用,提高知識遷移的能力。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計算的基礎,十幾減9的演算法將是學生脫離實物,通過思考來計算的開端,因此設計微課時藉助數數、畫圖等方法,理解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理,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方法,熟練准確地進行計算。
小學(Primary school),是人們接受初等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屬於九年義務教育之內。
隨著社會發展,在其前又開設了幼兒園。一般6-12歲為小學適齡兒童,現階段小學階段教育的年限為6年(少數地方仍是5年)。小學教育階段後為中學教育階段,即從小學升級到初級中學(簡稱:小升初)。
2017年,全國共有普通小學18.1萬所,比上年減少0.3萬所。全國小學招生1752.6萬人,比上年增加23.5萬人,增長1.5%;其中,城市小學招生765.3萬人,同比增加44萬人,增長9.3%。小學在校生9913.0萬人,同比增加220.8萬人,增長2.3%。[1]
2020年,全國共有普通小學15.80萬所。小學招生1808.09萬人,在校生10725.35萬人。小學共有專任教師643.42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99.96%。
❹ 一年級分解法怎麼教20以內
1、10以內加減法需運算自如,速度快、正確率高,這是基礎;
2、先少後多,先從20以內加法開始,循序漸進;
3、20以內加法可以,再練習減法;
4、加減法都可以,最後練習加減法混在一起的題。
例如1+1=2,最終結果就是2不可能是3,沒有道理而言,孩子必須接受並記住產生條件反射,循序漸進,熟能生巧,反復練習,這個沒有捷徑的,只有這樣速度和正確率才能得到提高。
算術分數和負數的加法
加法有幾個重要的屬性。 它是可交換的,這意味著順序並不重要,它又是相互關聯的,這意味著當添加兩個以上的數字時,執行加法的順序並不重要。 重復加1與計數相同; 加0不改變結果。 加法還遵循相關操作(如減法和乘法)。
加法是最簡單的數字任務之一。 最基本的加法:1 + 1,可以由五個月的嬰兒,甚至其他動物物種進行計算。 在小學教育中,學生被教導在十進制系統中進行數字的疊加計算,從一位的數字開始,逐步解決更難的數字計算。
❺ 小學生20以內的加減法的技巧
學習10和20以內的加減法竅門
學習10以內數加減法的方法
1、加法:大數記心裡,小數往上數,如4+2= 把4記在心裡,往上數兩個數,5、6, 之後得出結果4+2=6
2、減法:大數記在心裡,小數往下數,如6-3= 把6記在心裡,往下數三個數,5、4、3, 之後得出結果6-3=3
家長需配合每日為寶貝出30道10以內加減法,提升幼兒的算術能力,注意不要讓孩子數指頭,養成習慣不好改,培養心算能力。
20以內加減法竅門
20以內不進位加減法
1、11-20的數可以和孩子玩猜數游戲。用3種方式描述數:
1)個位是2,十位是1 。
2)1個十,5個一。
3)比11大,比13小。
用這些方式描述數,讓孩子猜,或者反過來孩子描述大人猜,直到熟練。
2、用計數器撥數。家長說數,孩子撥數。邊撥邊說數的組成。如12是由1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
在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中,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一般的孩子在學前班時就學會了10以內加減法,進入小學後,20以內不進位不退位的加減法稍加練習也能熟練掌握。但是,孩子學習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就不是那麼輕鬆了,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大大下滑,計算的准確率也降低了,兩極分化初露端倪。有的學生由於計算速度跟不上,開始拖拉作業,成為數學學習困難者。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孩子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以及退位減法的困難呢?我認為,這和我們運用的計算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演算法有關。演算法不外乎數數法和數字推理法,數數法就是通過數數來計算,包括藉助實物數數和單純數數兩種。數字推理法指的是包含湊十法、拆分法等的運用數字進行推算的方法。
然而,數字推理法對學生的思維要求高,需要的思維步驟也多,並不利於學生熟練掌握最終到達到脫口而出的地步。以運用最為廣泛的湊十法為例,求9加6等於幾,學生在解決問題之前就需要這幾個思考過程:
一、判定該題是不是進位加法;
二、如果是進位加法,怎樣才能湊成10。這樣確定方法後才能進行下面的運算:
9+6=9+(1+5)=(9+1)+5=10+5=15
從上面的運算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運用加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的一個過程,而且屬於不能直接運用題中數據,需要拆分才能進行簡便運算的一類。所以,看似簡單的湊十法,其思維是不簡單的,包含著一系列邏輯推理過程,它的認知基礎與一年級學生所具有的知識結構和思維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計算的困難。那麼,怎樣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解決這一難題呢?我是這樣做的: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怎樣才能使學生能在較短時間內掌握20以內進位加法呢?其實只要將其轉化為學生已經掌握的10以內減法就行了,歸納下來口訣是:「加九減一,加八減二,加七減三,加六減四,加五減五。」怎樣用口訣,以「加九減一」為例,「加九減一」是指一個數與9相加,將這個數減去1作為它們和的個位。
例如:8+9=( )就拿 8減去1結果7,用7來作和的個位,即8+9=17, 5+9=( )就拿5減去1等於4,用4來作和的個位,即5+9=14。
「加八減二,加七減三,加六減四,加五減五」的方法同上。
20以內退位減法。
20以內退位減法與20以內進位加法相反,就是把20以內退位減法轉化為10以內加法。口訣是:「減九加一,減八加二,減七加三,減六加四,減五加五。」如何用口訣,以「減九加一」為例,「減九加一」是指一個數減去9,將這個數的個位加上1所得的結果就是它們的差。
例如:17-9=( )就拿17的個位7加上1結果是8,即17-9=8,13-9=( )就拿13的個位3加上1結果是4,即13-9=4
例如:17-2=( )分清那個是個位,哪個是十位,先看個位數能不能減,7-2如果夠減,就用十以為的減法,7記在心裡,然後倒數6,5,得5,然後十位的1不變,就得了15.
「減八加二,減七加三,減六加四,減五加五」與「減九加一」的方法一樣。
一年級學生還不能正確的進行抽象思維,採用以上方法,能使習慣依賴擺實物來計算的學生脫離實物也能快速准確的算出結果,避免了死記硬背,盲目多練,提高了運算速度,降低了出錯率,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❻ 怎樣讓孩子快速學會20以內加減法
和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同,在理解數字概念的基礎上,同時講解加減法,進而讓孩子理解加法的交換律與結合率,加減法互為逆運算等被傳統教學所忽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數學概念。除此之外還教會孩子識別順時針與逆時針,尋找圖形與數字的規律,感知解析幾何中的象限與坐標,理解奇數與偶數等高級數學概念與技能。
❼ 怎樣教孩子學會20以內的加減法應該如何引導
在孩子小的時候,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適當的進行引導,讓其學會20以內的加減法,對後來的學習也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也有利於促進其大腦的發育。但是一定不能拔苗助長,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很重要,通過利用孩子的好奇心來吸引他的興趣,從而讓他快速的學會才是最好的方式。除此之外,學習是熟能生巧的,平常當做親子游戲來多考考他,也能夠達到加深記憶的作用,還能夠讓其感受到你的陪伴和愛,何樂而不為呢。
綜上所述,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躁,否則孩子會敏感的察覺到你的情緒,不僅不利於他們的成長,還容易使其自信心受挫。在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家庭成員都可以參與進來,還能夠加深親子之間的關系。
❽ 怎樣教20以內加減法
20以內的加減法,要想教會了些小朋友的話,我覺得很多時候可以用這些數棍子啊。或者說給他買一些輔助的一些工具。當然還可以讓他學習一些技巧,比如說湊十法,比如說可以分散一下,把15分成十和五。然後再去加減一些數字。還有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我覺得可以利用自己的一個手指頭對他進行一些教育,特別是十以內的加減法的話,就可以直接用手來數。這樣的字比較方便的,當然你也可以給他報一些課外輔導班,比如說豬心上這樣的東西的話,他們是會有一些技巧和方法,教他們這些加減法的。
❾ 怎麼教孩子20以內的加減法
1、採用畫圖的方法學習:可以事先畫一些小動物,亦或是孩子比較喜歡和感興趣的水果之類。有助於增加孩子的趣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2、准備一些顏色艷麗的圖片:事先准備一些漂亮的,孩子感興趣的圖片,可以是人、物、水果、衣服和家用電器等圖片,陪孩子一邊玩一邊學習,有助於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3、採用畫樹棍的方法進行學習:事先拿筆在紙上畫一些孩子比較感興趣的樹棍形狀,使之看起來清晰明了。這樣孩子也比較容易聽的懂。
4、充分利用孩子的手指進行學習: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尤其是對數學進行計算的過程中,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指進行數數。比如:需要計算9+8是多少的問題,可以讓孩子在心裡記住9,然後伸出雙手,數夠8個手指頭,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了。
5、練習採用進位的方法:讓孩子做算式的時候。學習和掌握使用10進1的方法進行學習。換句話來說就是湊10的方法。
❿ 小學一年級數學20以內加法秘訣
加減法是小學數學最基礎的部分,不過這是對於我們來說,對於剛開始接觸他們的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學起來並不那麼容易。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在剛進入新的學習環境還是會有些害怕,在學習上估計不會立馬就從幼兒園的自由狀態切換過來,所以給小學一年級學生輔導功課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和方法。小學一年級數學2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對學生來說有什麼有用的學習方法嗎?小編整理了一些內容,估計對大家教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有幫助!
一、概念的認識
1.基礎數字的認知:先要讓孩子熟練的說並,認,寫1-20這20個數。要達到一下程度:1.家長任意指一個數,孩子能迅速認出,說出。2.家長任意說一個數,孩子能快速准確的寫出。把最基礎的一步完成後再進行下一步,不要急於求成。
2.大小的概念:孩子對這20個數的說,認,寫都掌握熟練了,接下來要教孩子大小,讓其有大小,多少的概念。從1開始,其後面的數越來越大,20是最大的,中間的數均比1大,比20小。可先按順序三組,三組的教孩子。例如:123,789等。而後再打亂順序,隨意抽出3個數讓其辨別大小。最好拿實物來表出『大』,『多』的概念。
3.個位十位的概念:教孩子個位,十位。讓其明白1位數小,2位數大,能幫其快速判斷大小。
4.加減的概念:把『加』,『減』的概念教會孩子,讓其知道加會讓數變多,變大;減會讓數變少,變小。可用簡單的吃東西來教。例如:桌子上放3個蘋果,讓爸爸吃了一個,孩子就容易明白爸爸吃了一個蘋果,蘋果就少了一個,這時再引入『減』的概念。
二、加減怎麼算?
1.一位數+一位數=一位數
這種最簡單,例如:3+2=5
先讓孩子伸出3根指頭,『加』就是在3的基礎上再伸出2根指頭,也可在3後讓孩子往後多數2個數,即4,5。這里就體現了大小和加減的作用。因此要讓孩子知道3後面的數大,前面的數小。要明白加是越來越多。
2.一位數+一位數=2位數。例如:4+7=11
這個在雖然涉及個位,十位的內容,但因為是一位數加一位數,所以不用考慮照位的問題,又因為20以內的數記得熟練,所以按前面的方法,就能直接寫出答案。
3.一位數+兩位數=兩位數(不進位)例:6+12=18
這個就要注意照位了。不過這個不涉及進位,退位,因此只需讓孩子分清個位,十位,注意照位,然後按前面的方法即可。
4.一位數+兩位數=兩位數(進位)如:8+13=21
在3的基礎上教給孩子滿十向前進1,同時注意先算個位,再算十位。
減法同樣適應。也可藉助算數棒等工具幫助孩子理解。
三、總結:
1-20 20個數,1最小,20最大,其餘均比1大,比20小;相鄰的數,後面的比前面的大。
加=多,減=少
兩位數比一位數大;先算個位,再算十位;個位滿十進一。
看完上面的內容之後,大家是不是覺得很清楚明了,運用以上的方法給小學一年級學生教2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應該可以更加方便和順利,預祝大家的數學學習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