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學習興趣
鏈接:
B.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
數學是邏輯性和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小學數學是學生掌握數學算術和空間基礎知識,並為中學學習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而小學生所處的年齡決定了他們以形象直觀思維為主的思維模式。純粹的知識教授會把數學課變得枯燥乏味。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想起很久以前曾在書上看到過的一句話:「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數學教學就是要點燃學生對數學學習熱情的火把,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積極地游弋於數學知識的海洋,才能品味學習數學的情趣,才會有展示自我數學能力的慾望。
對於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讓活動帶領學生走進數學殿堂。
著名的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在教學活動中加入具體的活動,並讓學生參與其中,這就給了學生更多的實踐數學知識的機會。如,在學習分數加減法的時候,設計一次超市購物的活動,把不同的商品標價定為各個小數,讓一部分學生作為顧客購買商品,另一部分學生作為售貨員,計算「顧客」所購買商品的總價格。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在體驗超市購物的同時學會了小數的加減法及其應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性活動讓學生有了自主參與的機會,他們體驗到了數學應用的樂趣和數學學習的快樂。設計精彩的活動會讓學生學習興趣大增,參與意識強烈,對於數學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多方面給學生感觀刺激,從而調動積極性。
1、讓教學語言「有血有肉」。眾所周知,在諸多科目的教學中,數學被普遍認為是比較單調和乏味的,因為數學本身是非常嚴謹和講究邏輯的學科,其內容安排不如語文、英語那樣生動形象,又沒有科學那樣直觀易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若不花點心思就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語言表達就是感染學生最直接的要素。為了讓課堂變得生動一點,我們要在教學中力求措辭用語生動形象、帶有強烈情感,語調抑揚頓挫,語氣和緩而帶有變化。對於學生的評價,我們也要注意措辭和語氣,給予強化性的鼓勵贊揚。數學教學中,我們努力使自己做到活潑多樣,動靜結合,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隨時隨地樂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動口到想動手。因為動口和動手都是促使學生動腦的最好途徑。
2、領略數學教材無聲語言的作用。在數學教材的每一節都安排了例題,而這些例子全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符合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大多都是圖文並茂的。我在教學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例題去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為教師,除了把那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來教育鼓勵學生,使學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學生從課堂引入現實生活當中,從而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3、運用現代手段,多層次增加數學知識給學生的各種感觀刺激。多媒體軟體或課件,讓我們把數學知識分解成直觀形象的元素,通過視覺、聽覺等感觀刺激傳遞到學生的心靈。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細胞。
三、滲透藝術教育,激發學習興趣。
1、通過動口、動手,豐富表象。我在教「正方形面積」一課時,先讓學生把身邊的正方形找出來,然後讓學生對面積大小進行比較,再自己動手畫畫一角是怎樣的動手畫畫正方形,並想想它們的面積大小為什麼不一樣,如何求正方形的面積。在總結完正方形面積的求法後,又讓學生進行比賽,看誰計算得快,最後舉例說明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計算正方形物品的面積。
2、調動學生積極性,各抒己見,注重應用。數學學科除了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外,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學生學習數學以後,對於知識和應用,大多有各種想法。我們不能認為口頭表達能力訓練是語文課的專利。此時,讓學生多一點發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見,會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不容忽視的幫助;同時我們還培養了學生追求真知的熱情;也消除學生學習緊張的情況,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牢牢掌握知識。
3、舉一反三,培養創造能力。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直接參與,在活動中產生思想,充分給學生動手操作,以動腦思想的機會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們除了以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即舉一反三能力,從而擴展學生思維,增長學生知識。如教「平行四邊形面積」時讓學生通過把兩個完全一樣的平行四邊形拼成長方形的方法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法。同時,給學生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提示他們類似的求面積方法,讓學生舉一反三,體會不同圖形,相同的求面積方法。同時還可以適當設計一些表演,如讓兩個同學扮演兩個形狀一樣的梯形或平行四邊形,表演相遇後經過各種嘗試組成一個長方形的經過。小小的活動卻能調動學生創造的積極性,整個表演過程,學生必然情緒高漲,學習積極性也必然得以提升。
培養學生學數學的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不斷嘗試,聯系實際,大膽探索,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會隨著你的努力日
C. 如何提高小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
相信有很多家長都遇到過或正在面對孩子對學習興趣不大的問題,甚至有些孩子存在逆反心理。有的是對所有學科沒有興趣,有的是對單一學科。下面就針對數學方面做一下探討。
方法/步驟
1
對於小孩子盡量少批評多鼓勵,設法引導孩子,激發學習興趣。建議以表揚為主。
2
可以多跟孩子講一些有關數學或科學家、數學家等方面的故事,以激發孩子對數學方面的好奇心。
3
可以進行適當的物質獎勵,比如數學成績提高多少分給予多少物質獎勵。或獎勵旅遊、自由玩耍時間等。
4
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關計算的游戲,讓孩子在玩耍中學習。這時要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把握適當的難度。
5
看到孩子有進步就要及時的多表揚、鼓勵孩子,以幫助孩子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讓你的孩子愛上數學!
6
盡量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培養一個健康陽光的孩子比什麼都重要。
D.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興趣
一、把握教學契機,在導入時設置懸念來提高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導入來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新和求知慾,又比較愛聽故事,我們可以將數學知識融入趣味性的故事中,來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
二、滿足學生自尊和成功的需要,激發學習興趣
善於肯定也是人之常情。小學生的自我發展在於模仿和探索時期,其行為的價值需要受到師長和同齡人的肯定方能體現。換句話說,每個學生都有一種充分發揮自己作用的內在需要,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尊重。如果教師能夠不斷地滿足他們的這種需要,就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信心和動力,從而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後進學生,肯定越及時、越具體,越能引發其內趨力。
三、要善於利用「數學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美不同於自然美、藝術美。數學美主要表現為內在美、邏輯美、理智美。數學美是隱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內容。要領悟數學美,必須通過「抽象枯燥」的符號、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內部的數學思想,任何智能活動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數學美是對數學對象融入情感的產物。數學美育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掌握數學內容,培養數學創造能力及體會數學的價值等方面都有積極的意義。
E. 在課堂外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該怎麼做
數學是一門非常有用的學科,一個小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是不可能離開數學的,所以說作為老師在課外也應該學會適當的提升小學生對於數學的興趣。如果想要讓小孩子對於數學這門學科感興趣的話,首先要讓小孩子發現數學的魅力,而作為老師可以多向自己的學生講述一下,在歷史之上那些比較有名的數學家,如果小學生對於這些數學家的故事耳熟能詳了的話,他們必定會對數學這門學科也產生相應的嚮往,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孩子就會對數學產生更高的興趣。
爸爸媽媽和老師都應該抓住生活當中的一些契機,只有抓住了這些機會,才能夠讓自己的小孩子和自己的學生更喜歡數學這門學科,更容易抓住對數學的興趣。當小孩子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以後,就不愁不會收獲的好成績了。
F. 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以下幾點僅供參考:1、在導入時設置懸念來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強烈的好奇心,是引發興趣的重要來源,它將緊緊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緒中去積極探索事情的前因後果及其內涵。
2、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來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腦,讓他們切實參加到學習過程之中,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保證。
3、設置多樣化多層次練習來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設計練習題時,要設計各種情節有趣、形式新穎的練習形式。
4、創設競爭性情境來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經常恰當的開展一些有意的比賽活動,盡可能的使全班同學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這項競爭活動當中來,用競爭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5、用肯定性評價來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應給學生創造獲取成功的機會,盡可能的挖掘他們的點滴進步,並適時的給予表揚,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G.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很多的學生對於數學都感到頭痛,因為數學的分數每次都不高,並且很多的知識點都不太懂,那麼初中數學怎麼樣學才可以有效的提升分數?
初中數學怎麼樣學可以有效提高分數?
知識框架圖
相信只要做到以上的幾點基本上這個科目的分數就會有一些改變,當然在學習當中計劃是必不可少的,無論復習還是學習都需要制定一個專業的計劃來幫助自己學習,在加上以上的幾點,數學分數會有相當大的進步,在學習當中如果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及時的像老師或者比自己好的同學求教,以便於自己可以解決難點,不會對以後的學習有影響,以上就是初中數學怎麼學的內容,相信你做好這幾點,各個科目整體的分數都會出現上漲.
H. 如何增加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性
一、設計有趣的故事,增強導入環節的趣味性
俗話說:「一個好的開始距離成功就不遠了。」導入環節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他們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的多種感官一起參與學習數學。在導入方法中,講故事受到學生的歡迎,在數學課堂上導入一則有趣的故事,能瞬間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發揮想像力,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進一步激發出來,讓他們比較自然地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以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的「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為例,導入新課時,筆者設計了「唐僧分餅」的故事。某天,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4個人走進一家餐館,唐僧點了3張同樣大小的油餅,採用以下的方法分給三個徒弟。
第一張餅平均分成2塊,取出1塊分給豬八戒;第二張餅平均分成4塊,取出2塊分給沙和尚;第三張餅平均分成8塊,取出4塊分給孫悟空。豬八戒看到這種分配方法後連說不平等,他說大師兄拿到了4塊,沙和尚拿到了2塊,而自己只拿到了1塊,分法不公平。接下來,同學們圍繞唐僧的分配方法進行討論,究竟公平不公平。然後組織學生採用塗色的方法,對比數字大小,歸納分數的基本特點。
以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教學為例,上課前,筆者為學生講了阿基米德測量皇冠體積的故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很早以前,古希臘一位國王讓身邊的金匠為他定製了一頂黃金皇冠。皇冠製作比較精細,重量與國王給的金子重量一致。但是有人告訴國王皇冠可能摻了假,黃金用白銀代替。這時,國王叫住了阿基米德,讓他想法測量皇冠體積,從而確定皇冠的真假。由於皇冠外形是不規則的,如何測量出體積呢?這個問題難住了阿基米德。某天,阿基米德到城裡的一處浴池洗澡,身體進入浴缸後,浴缸里的水位上升,離開浴缸後,浴缸水位下降;反反復復地進出,浴缸水位時而上升時而下降。他從這一現象中得到啟示,於是知道了測量皇冠體積的方法。你們知道阿基米德測量皇冠的方法是什麼嗎?為了找到答案,讓我們一起學習本節課內容吧。教學前引入這則故事,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增強,積極性也得到了激發,他們積極討論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教學效果比較明顯。
二、動手操作,增強新課教學環節的趣味性
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說,人的身上有兩件寶貝,一件是大腦,另一件是雙手;其中大腦可以思考,雙手可以做工。學數學既不是為了解決幾道題,也不是為了應付各種考試,而是開發學生智力,幫助他們培養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熱情參與教學,需要為他們創造一個探究、猜測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學生多動手操作,鼓勵他們去實踐和體會,從而真正體會數學知識的形成。
比如在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等規則物體體積測量方法後,書中又安排了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實踐課。上課之前,筆者給學生講述了「烏鴉喝水」的故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引出了需要探究的問題。布置任務時,讓學生選擇部分橡皮泥、土豆、石頭等不規則物體,設計測量體積的方案。在課堂教學時,為他們講述了阿基米德為國王測量皇冠體積的故事,鼓勵學生動手實踐,探索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途徑。比如測量橡皮泥體積時,有的學生把不規則的橡皮泥捏成長方體形狀,有的學生用橡皮泥壓板將其製作成長方體形狀,還有的學生把皮泥塞到杯子中,使其成為規則形狀……這些測量方法都是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探究出來的,學生既感受到了喜悅,也體驗到了樂趣。接下來,筆者讓學生用裝滿水的水杯測量土豆體積。學生採用了很多方法,有的動手測量、計算等,有的尋求排水法測體積的特點。通過這次教學,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進一步強化,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動手操作的數學教學中,學生再也不會認為數學是枯燥的;相反,數學教學包含了認真觀察、反復實踐、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環節,充滿了挑戰性和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滲透數學文化,增強知識拓展環節的趣味性
實踐證明,數學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內容,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通過學習和研究一些典型的數學問題,既可以擴寬學生的視野,也可以啟發學生的思考,從而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促使學生積極學習,自覺學習。
以人教版數學五年級「測量多邊形的面積」教學為例,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利用剪刀、直尺等工具拼剪圖紙,把不熟悉的圖形拼剪成熟悉的圖形,而後計算面積。與此同時,為學生講述古代數學家劉徽的「出入相補法」,對《九章算術》中的各種圖形面積測算公式進行驗證,讓學生明白轉化方法是自古以來比較有效的方法。
在學生懂得了「雞兔同籠」問題的解決方法後,還可以為他們介紹《張邱建算經》著作中的「百錢買百雞」問題和明朝的「百僧分饅頭」等問題;在學生明白了「解方程」原理後,給出「李白打酒」問題和古希臘「丟番圖的墓誌銘」問題。這些數學題有較強的趣味性,直到現在還在民間流傳,有的數學題還被收錄在數學教材上。
I.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運用直觀教具,此時無聲勝有聲
直觀教具因其真實、具體,手可摸眼可看,有的甚至能聞能嘗、能動能靜,特別利於強化視覺功能,調動多種感官聯動,全方位去感知,從而有助於突破難點,促進學生知識點的理解,因而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在實際運用中因為學生認知能力上的差異以及學生生活體驗的不同,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能讓學生自行收集(搜集)的教具,就盡可能地放手讓學生在生活中自己去發現甚至去創造,當然更要容許學生犯錯。
如在教授球體和圓柱體的認識時,我布置學生每人搜集球體和圓柱體的實物或圖片。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將搜集到的球體、圓柱體進行歸類,然後在教會學生獲得球體和圓柱體的基本知識,對球體和圓柱體已經有了初步認識之後,讓學生代表上台來判斷學生們搜集的實物是不是球體或圓柱體,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知道生活中的球體、圓柱體的應用非常廣泛。由於學生在搜集的過程中已有了自己初步的認知,因而學生特別在意別人的認同或反對意見,在此過程中實際上也發揮了學生互相教育的功能,學生不知不覺中自行糾正了錯誤,澄清了認知上的誤區。
二、創設數學情境,身臨其境樂其中
數學來源於生活,體現其生活性,學生能將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加以應用,反饋的積極信息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那麼學生將會以獲取更大成功與自信為快樂,反之,學生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沒有絲毫聯系,學生會的東西用不上,要用的東西又不會,學生漸漸就會加重挫敗感而對數學生出厭惡甚至恐懼情緒,導致數學學習興趣逐漸喪失,學習陷入惡性循環。
數學知識源於生活,但又是高度概括、精煉的,如何將精煉、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相關聯,這就為教師創設生活情景提出了要求,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由於好動、自製力差,有意注意時間短,如果此時教師靈活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景,必能延長學生有意注意時間,學生在數學情境中知識得到運用,人際交往能力也潛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
三、發揮表情、肢體語言的功能,身教更甚言傳
教師的表情、肢體語言的恰當運用,有時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課堂教學中,對於學生在聽課中表現出煩躁或心不在焉的狀況時,我會適時來個誇張的鬼臉或是模仿某個學生的某種動作,出神的學生在其他學生的笑聲中猛地驚醒,從而心情振奮地投入新的學習中。
J. 如何培養小學數學學習的興趣
跟小孩一邊玩數學游戲,慢慢的他就喜歡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