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數學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1、對新理念的反思
作為一名教師,對於我們在大會小會上不止一次聽過、在筆記上不止一次寫過的「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讓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之類的話,有沒有進行認真的思考這樣的問題:
a 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有意義嗎?有什麼意義?能給孩子的發展帶來怎樣的服務?
b小學階段,必須獲得哪些將來必需的數學知識?將通過何種方式幫助學生獲得這些知識?
c在教學中都有哪些方法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得到不斷的發展?
2、教學前反思:
教學前進行反思,才能使教學成為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意義的實踐活動。我們可以這樣反思:
a 這一課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b 為什麼要教這些知識?僅僅是教知識嗎?其背後更深遠的意義是什麼?
c 這一課到底能給孩子的發展帶來怎樣的服務?
d 這節課要達成哪些教學目標?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嗎?
3、教學中反思:
在教學中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反思可以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減少遺憾,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效果怎樣?我們可以這樣反思:
(1)對於課堂活動的展開
a 課堂採用啟發式還是注入式?是否忽視數學學習活動的內核─思維?
b 學生是否能積極投入、善於合作;勇於發現、敢於表達;是否能自學,善於交流?學生的學習狀態、情感世界如何?
c 在自學交流、合作探究、實踐發現、猜想論證、爭論研究、創新答辯等學生學習方式中,哪些方面的效果是好的?是在怎樣的背景與情境中展開的?
(2)對於課堂中教師角色的把握方面
你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幫助者、激勵者、活動的組織者、還是學生學習的知識傳授者?一味講授、嚴厲監督?
(3)對課堂環境的營造
你是否能積極營造寬松、民主、平等、互助的學習環境?是否能關注學生「喜歡學、願意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內在心理學習環境?還是比較注
重規范、有序的教學秩序?還是讓學生處於專制、服從、沉默、壓抑的狀態?
(4)對教育技術的運用
是否能科學運用各種媒體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設計的過程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創新性學習,並藝術地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4、教學後反思:
教然後而知不足,教學後的反思會發現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從而促使自己不斷學習,進一步地激發自己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每節課後,我們可以這樣反思:
a 為什麼我的課堂氣氛不好?為什麼學生對我的課興趣不大?為什麼我任教的班級成績不理想?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教案?什麼樣的作業才算是好作業?什麼樣的試卷才是好試卷?
b 有的學生讀書很懶惰,什麼都不知道也不願知道。作業抄襲。老師除了教育之後,還要尋找本質原因的。從小到大學生一直這樣嗎?家庭原因還是社會原因
嗎?或者是個人遇到什麼問題的原因嗎?
c 有的學生讀書認真,成績卻上不去。難道學生學習方法不對?學生在學習上是否有焦慮?是情感問題還是智力問題?我的教學方法合理、科學嗎?我教書認真、盡職嗎?
d 我了解任何一個學生嗎?包括他的知識水平、他的內心世界。
⑵ 科學認知《我在哪裡》教學反思
學完了這篇富有啟迪的小詩後,為了把學生進一步引入生活,使感悟在實踐中得到提升,成為能力和習慣。課後我特別布置這樣的作業:「學習了這首小詩,我覺得同學們也長大了許多,為了證明我們長大了,你們想對媽媽、爸爸、老師、同學說些什麼呢?回家後,把你的心理話說給媽媽聽,更重要的是要用實際行動證明你不是「小糖人」,是一個勇敢、歡快、自立、自強的人。」
⑶ 小班數學我的家在哪裡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課題設疑和對比的寫法。
2、通過對文章的探究分析,體驗作者的情感。
3、學會情感交流,對「家」的更深層次體驗。
教學重點:通過對「家」的探討,體驗作者的情感並加深自己對「愛」的理解。
教學難點:對「家」的深刻內涵的認識和對作者對精神家園的追求的理解。
教學節數:一節課
教學課型:講讀課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講解法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音樂《我想有個家》。出示歌詞:
我想有個家 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時候 我會想到它
我想有個家 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在我受驚嚇的時候 我才不會害怕
誰不會想要家 可是就有人沒有它
臉上流著眼淚 只能自己輕輕擦
我好羨慕他 受傷後可以回家
而我只能孤單的孤單的尋找我的家
雖然我不曾有溫暖的家 但是我一樣漸漸的長大
只要心中充滿愛 就會被關懷
無法理怨誰 一切只能靠自己
雖然你有家 什麼也不缺 為何看不見你露出笑臉
永遠都說沒有愛 整天不回家
相同的年紀 不同的心靈 讓我擁有一個家
2、思考(小組討論):歌曲中的家是怎樣的情形?
提問。
師:大家所說的家包含於物質的港灣、避風港等和情感的歸宿、思念等兩個層面。冰心老人心中的家又是什麼?
二:朗誦並思考:
師:結合朗讀情況正音。
1、題目為「我的家在哪裡?」題目為什麼加問號?
提問。
師:文章標題一般不加標點,此題加問號,目的在於引起人們對「家」 的深刻內涵的思考。
2、冰心老人為什麼發出「我的家在哪裡?」的疑問?她的家究竟在哪呢?
投影顯示:「冰心在中剪子巷的家」的圖片(略)及冰心《我的大學生涯》的一段話 :
在北京中剪子巷的家裡,冰心住了10年,直到赴美國留學。父母之愛、姐弟之情陪冰心走過了一生中的黃金歲月,即「一生中最熱鬧、最活躍、精力最充沛的一段」。(《我的大學生涯》) 她生命中最初的榮譽與美德,理想與追求都在中剪子巷裡生根發芽。
小組討論,學生發表見解。
師:現實中的家不是冰心所追求的家園,中剪子巷才是冰心老人夢寐以求的家。
3、為什麼說「中剪子巷」才是作者心中的家?
學生發言後教師明確如下:
車夫:胖大腰圓,把我舉上車,拉起我走,慢騰騰地走,讓汗水濕透了。
行人:作揖、請安、一站就老半天。
(1)那是一個沒有爭斗的美好的世界。
(2)那是年少生活的一段日子。代表著一種真、善、美。
⑷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教師要及時總結教學的成敗優劣和提出改進措施,如反思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切合實際,反思教學方法是否達到最優化,記錄學生課堂中即時生成的問題、精彩的表現,反思自己課堂組織的策略,反思自己課堂中對教材的處理,反思課堂上對學生的即時反應等。
⑸ 小班這是我的家數學.方位教學反思
引導將有關聯的物品擺放在一起,聽說小三班的小朋友可會整理房間了,老師個別指導:小朋友,睡覺的時候我們會用到它們,小貓的家(廚房和卧室等),你們想不想知道是誰寫來的信,你們看我還有這么多東西沒整理好呢。幼兒找關聯。這又是什麼呢,小兔該怎麼辦呀?(枕頭)那枕頭和什麼有關聯呢,要愛惜,要請你們幫我把有關聯的物品放到一起,請徐老師帶小朋友們來我家吧?(觀看視頻,旁邊還放了梳妝台,你好:
1,在體驗物品對應關系的基礎上,原來要把有關聯的物品放在一起:我們幫小兔妮妮整理好了房間?整理房間的時候要注意了:「今天早上我接到一封信,發展幼兒的邏輯性推理能力,並提問,這里漂亮嗎,不要把小花貓的東西弄壞了,這是廚房,你在家嗎、能夠排除簡單的干擾,所以枕頭和床是有關聯的,它做的對不對呢。(徐老師。
小朋友要把東西擺放到該擺放的地方,小貓頭飾一個,我們一起跳個舞吧,並念出信的內容、鼓勵幼兒大膽?你們願意幫助小兔整理房間嗎:「這是什麼呢,我是小花貓?它應該擺放在哪裡.
1。如果大家都願意,看看都有哪些物體弄亂了呢。
2:
PPT《小兔的家》。
活動准備。這是誰的家、引起幼兒幫忙整理房間的願望?(讓幼兒操作。
教師,你們願意幫小花貓搬家嗎,我在家、導入部分
出示PPT,這是餐桌,我真是太高興了?」小貓、完整的講話,你們看。教師,再來看看這邊,現在我來介紹一下我的家吧,看看它在家干什麼,這個是我的書架,發展幼兒的邏輯性推理能力,有我睡覺的床。
教師,所以想請大家一起幫我搬家並整理房間,找到有關聯的兩個物品、在體驗物品對應關系的基礎上,快過年了,三首音樂
活動過程、找關聯:「小花貓。
2,這樣才能整理整齊,這是卧室,謝謝你們?你們知道這是誰的家嗎:「來了,來了。)
二?(願意)然後帶孩子去小花貓家?(觀看課件至小兔打亂家裡後暫停?我們一起進去看看這到底是誰的家。
小貓。我們來問下小兔妮妮我們做的對嗎,不知道小朋友願不願意呢,並問幼兒為什麼要把它放到這里)
2,並提問,可是新家還有一些東西沒搬完,能夠排除簡單的干擾,它做的對不對呢、幼兒幫小貓搬家並整理房間。
3,有關聯的物品才能擺放在一起?」出示信,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至小兔接完電話。
1、幫助小貓搬家並整理房間,兔媽媽要回來了:
一,信一封,並和小兔說再見)
三?我現在請小朋友來找找它和誰是有關聯的,它在家干什麼、小兔驗證是否將有關聯的物品擺放好,應該把它放在哪裡?」小朋友真棒。你們來了呀?)
(然後課件繼續、小貓驗證幼兒是否擺放正確:「小朋友們都整理的很好!)小朋友,找到有關聯的兩個物品。
3,我要搬新家了活動目標
⑹ 科學活動:我的新座位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在感知上下的過程中,樂意參與操作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2.通過找一找、說一說物體的上下位置,使自身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3.學習以一物體作為參照物區別上下,判斷物體之間的上下方位關系。
【活動准備】
PPT、房子、小動物圖片、毛絨玩具。
【活動重點】
能夠以一物體作為參照物,區分物體所在位置的上下關系。
【活動難點】
培養幼兒的空間思維能力。
⑺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應注意哪幾個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設法喚起學生學好數學的熱情。 學生學不好數學,不能全怪學生,教師首先要找自己的原因,教師的任務就是把學生從不懂教懂,從不會教會,學生答不出教師的問題,教師先要檢查自己的教學工作有沒有漏洞。教師發現學生作業中的普遍性錯誤,先要自我檢查,這樣會使學生受感動,自覺去糾正錯誤。 2.鋪設台階,引導探索。 教學中適當地分解知識難點,合理劃分課堂教學層次,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讓學生嘗到探索之樂、成功之樂。教師在指導學生做課堂練習時,首先要建立起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條件,即給他們一些鋪墊性的容易解出來的問題。然後預先告訴學生,老師將要給你們一些難題(而實際上還是他們力所能及的題)。事後,當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和信心因此增強,從而產生了再想解題的願望時,教師再給他們一些稍有難度的題,這種做法對增強學生自信心會起到極好的作用。 3.抓好測試,善於訓練。 學生對學習成績是很敏感的,分數對情緒的刺激亦是很大的。特別是差生,他們因各種原因每次考試成績普遍低,心理上受到的打擊較深,為此,我對訓練和測試大膽進行改革。訓練時,在學生自願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需要、動機、性格和學習的基礎等諸方面因素,將學生分成A、B、C、D四個程度組;A組獨立練,B組指導練,C組討論練,D組扶著練,並輔以激勵的評價方法,讓學生體驗成功之樂。測試時,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分類要求,分類評價,發揮測試的反饋功能作用。 4.進行學法指導,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有些學生不願自己動腦筋,一切知識等著老師「喂」。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我開展了「四環一步」(預習——上課——整理——作業)的學習法講座,讓他們學會怎樣預習、怎樣上課、怎樣整理知識、怎樣做作業,知道只有忠實完成這四個環節中的每一環節,才能躍過章、段這一大步,進入下一階段內容的學習。也就是說,只有當學生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掌握了學習主動權,才能使思維活動更加持久,更加深入,從而促進學生智力發展並學好數學。
一、基礎知識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 不論什麼時候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總是教學的出發點,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狀況是教師導學、導思的依據,教師要通過觀察、對話、作業分析、與家長交流等途徑,了解學生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能力水平、興趣傾向,分析課堂反饋信息,了解阻礙學生學習的困難。 教學時,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概念,初步學會科學的思考方法。引進新知識要簡潔、明了,要引起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揭示矛盾,從中提出新的課題。或者從學生所熟悉的事物中選取典型事例,引導學生提出新課題。 如教學《小數加減法》時,我從學生熟悉的內容——元、角、分的角度進行教學,學生就會感到自然、不陌生。利用卡通書字典的價錢來引入求兩本書一共多少錢,就把幾元和幾元相加,幾角和幾角相加,幾分和幾分相加。這就是筆算小數加減法的第一步: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相加。當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時,學生就能理解到:分和分相加滿十時,就是1角,就在角的這位上加1,就多了一角;當角和角相加滿十時,就是1元,就在元的這位上加1,就多了一元;依此類推。這樣,學生對小數的退位減法也就能輕松地掌握,不感到茫然,也不感到困難,因為他們在計算時想到了買東西找錢的情景。 二、培養能力要重視基本能力的訓練 小學數學教學,要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因此,在進行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要把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貫穿在各年級教學的始終,既要循序漸進,又要突出重點,注意基本能力的訓練。 如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加強基本計算訓練,因為任何一個較復雜的計算,都是若干個簡單的基本計算綜合起來的,如果基本計算的能力提高了,那麼較復雜的計算能力也會隨著提高。一般地說,口算與估算是計算的基本能力。隨著各年級教學內容的不同,計算能力也有所不同。 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有一個長期培養和訓練的過程。對於小學生來說,首先通過觀察、比較,能夠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這是一種基本能力。應用題教學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還要鼓勵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運用簡便演算法或解法,以利於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三、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高於生活。小學生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教材為學生提出了許多實踐操作的機會。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要讓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真正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學以致用。要挖掘教材中與實際生活有聯系的因素,讓學生做一做、量一量、驗一驗、用一用,學會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如在教學梯形面積計算時,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小組協作,動手操作「割」、「補」、「拼」、「擺」,自行探索,發現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 四、要重視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從小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是「教書育人」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嚴格認真、刻苦鑽研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計算仔細、書寫整潔、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並且持之以恆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同時還應從旁協助學生認識自己、肯定自己,盡量發揮他們自己的潛力,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創新能力 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個認知過程,又是一個探究的過程,探究活動無疑需要問題的參與,否則無法進行探究與發展。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才可以驅動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教學《圓面積計算》時,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自己提出問題思考:(1)圓可以轉化為什麼圖形來計算面積;(2)轉化前後圖形有什麼關系。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自己發現了圓的面積公式。在教學中,不妨多給學生一些時間,引導他們向老師提問題。引導學生質疑,幫助學生釋疑,這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種重要途經。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竟提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如「長方體有6個面,一個面4條邊,為什麼
長方體的棱不是24條,而是12條?」「一條棱有2個端點,長方體有12條棱,為什麼只有8個頂點?」「長方體和長方形究竟有什麼不同?」在討論中,有一位學生對「長方體和長方形究竟有什麼不同?」提出了一個頗為生動新穎的例子,他說:「我們在紙上畫一個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即長方形,它有長和寬,沒有高,我把這長方形剪下來,這時它就有了高,所以它是長方體了。」通過質疑問題,自由討論,學生潛在的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總之,數學課堂應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戰性,教師要靈活採取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和促進學生主動探索、敢於實踐、善於發現,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的輕松、學的愉快,提高教學效率。
1、在教學方法上多加探索2、該講清楚的內容要講的通俗易懂,要用最簡單的詞彙進行講解。3、備課的內容應要全面的、系統的、有計劃的、豐富多彩的去准備。備課內容決定課堂教學的質量。如果我們講課時,准備充分,教學計劃完善,盡然有序,突出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學生就能很容易掌握所要傳授的知識。4、教師的外表要整潔大方。平易近人,語言生動,精神抖擻,教師應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穿裝打扮。教師在課堂上講課能夠精神有力,講課生動有序,就能感染學生,與教師一起抖起精神,洗耳恭聽。相反,講課准備不充分,內容單一,學生就很容易分神,情緒低落,不想聽你講課,就會出現厭學、不願學等現象。除此,教師為了上好課,顯得自己又風趣,便在課堂上胡言亂語,將一些不著邊的話,那麼就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課堂用語。5、充分利用示範教學和電化教學手段。小學生是在具體的事物當中進行思考的,因此,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示範教學和電化教學,同時,要注意示範教學的內容要和課題吻合。6、利用啟蒙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出小問題,開拓學生的智能。教師在利用此教學方法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知識層面,制定所要提問的問題等級,為後進生也提供答題的機會,通過激發學習興趣,使他們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使精神等到解放,對學習知識從滿信心。通過以上的教學方法,我自認為能夠成功的上好小學數學課。
⑻ 初中數學教學說課中的教學反思怎樣寫
教學反思是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術,提高自己的一個重要途經。教師不僅要重視基礎理論的學習,更要重視掌握「診斷性」研究方法,重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發展,突出對課堂教學和實際情境與自身教育經驗的分析與反思。一、如何進行教學反思(一)對新理念的反思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對於我們在大會小會上不止一次聽過的「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讓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之類的話,有沒有進行認真的思考呢?1、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有意義嗎?有什麼意義?能給他們的發展帶來怎樣的服務?2、初中階段,必須獲得哪些將來必需的數學知識?你將通過何種方式幫助學生獲得這些知識?3、你在教學中都有哪些方法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得到不斷的發展?(二)教學前的反思教學前進行反思,才能使教學成為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意義的實踐活動。我們可以這樣反思:1、一節課的價值到底在哪裡?2、為什麼要教這些知識?其背後更深遠的意義是什麼?3、這一課到底能給學生的發展帶來怎樣的服務?4、這節課要達成哪些教學目標?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嗎?(三)教學中反思:在教學中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反思可以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減少遺憾,使教學高質逐步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怎樣?我們可以這樣反思:1、課堂活動的展開(1)、課堂採用啟發式還是注入式?是否忽視數學學習活動的內核—思維?(2)、學生是否能積極投入、善於合作;勇於發現、敢於表達?是否能自學,善於交流?學生的學習狀態、情感世界如何?(3)、自學交流、合作探究、實踐發現、猜想論證、爭論研究、創新答辯等學生學習方式中,哪些方面的效果是好的?是在怎樣的背景與情境中展開的?2、課堂中教師角色的把握你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幫助者、激勵者、組織者,還是學生學習的知識傳授者,一味講授、嚴厲監督?3、課堂環境的營造你是否能積極營造寬松、民主、平等、互助的學習環境?是否能關注學生「喜歡學、願意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內在心理學習環境?還是比較注重規范、有序的教學秩序?還是讓學生處於專制、服從、沉默、壓抑的狀態?4、對教育技術的運用你是否能科學運用各種媒體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設計的過程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創新性學習,並藝術地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四)教學後反思:"教然後而知不足",教學後的反思會發現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從而促使自己不斷學習,進一步地激發自己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每節課後,我們可以這樣反思:1、我的課堂氣氛不好?學生對我的上課興趣大不大?為什麼我任教的班級成績不理想?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教案?什麼樣的作業才算是好作業?什麼樣的試卷才是好試卷?2、有的學生讀書很懶惰,什麼都不知道,作業也抄襲和應付,老師除了教育之後,還要尋找本質原因:從小到大學生一直這樣嗎?家庭原因還是社會原因嗎?或者是個人遇到什麼問題的原因嗎?3、有的學生讀書認真,成績卻上不去:難道學生學習方法不對?學生在學習上是否有焦慮?是情感問題還是智力問題?我的教學方法合理、科學嗎?我教書認真、盡職嗎?4、我了解任何一個學生嗎?包括他的知識水平、他的內心世界。二、 如何撰寫教學反思 1、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2、寫不足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這些失誤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一個教訓,提醒自己在今後教學教學中避免失誤。3、寫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4、寫學生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5、寫「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三、教學反思的類型1、課後思:一節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2、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周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3、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4、期中思:即期中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中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家長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寫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總而言之,寫課後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⑼ 一年級「我家在哪兒」教案和教學反思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明白,讀懂參考教學用書很重要.
其次要備學生、備課文、備自己,有教學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學內容分析;二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四學習者特徵分析;五教學策略與設計;六教學過程(重點);七教學評價設計;八課後反思及自我評價.
⑽ 小班數學活動《好朋友在哪裡》教學反思
設計意圖:本次活動是小班計體美教研組的三研課,由於一研課、二研課上得比較完美,到了三研課就完全打破前面的模式,重新設計。一研課、二研課時教師先集體講解,認識一樣多、多和少,幼兒再動手操作。三研課就改成先讓幼兒動手操作,在幼兒自己操作中體驗到一樣多、多和少,這時教師再引導幼兒認識一樣多、多和少。另外考慮到幼兒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學習的特點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我們組織的數學活動在內容的選擇與操作方面離不開生活實際,教學演示材料與操作的材料都結合生活。《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和事物,強調了幼兒園數學教育必須回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在本次活動的過程中材料的運用方面充分考慮了幼兒的這些特點。
活動感受與反思:
一、從感興趣話題引入,注意數學與生活聯系
認知心理學和建構主義認為,當孩子的學習材料是他們所熟悉的並感興趣的事物的時候,他們就會主動地去嘗試,並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方法對其進行創造。愛小動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本次活動我結合孩子愛動物的這些特點,設置教育情景小動物來做客,導入語:「今天來了很多的客人老師,小動物們也來做客了。」讓孩子對小動物的做客產生興趣,另外通過游戲讓孩子感受數學就在身邊,促進孩子的參與熱情與探究慾望,獲得親身的體驗。
二、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孩子特點層層深入
從幼兒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孩子主動學習、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層層深入讓孩子輕松學習。活動剛開始教師請幼兒給小兔排隊,再給小兔吃蘿卜,以一一對應的方式請幼兒比較兩者的數量關系。直接地操作圖片,深入淺出的提問很快吸引了大部分孩子的注意,「是不是每隻小兔都有蘿卜吃?」幼兒很快就理解了「小兔和蘿卜一樣多」。接著仍以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猴子和桃子的數量,「是不是每隻小猴都有桃子?小猴和桃子誰多?誰少?」孩子的興趣很濃厚,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這對他們沒有難度,孩子們很快發現小猴多,桃子少,教師在一旁鼓勵孩子回答完整就可以了。然後,又請個別幼兒到黑板上演示教具,仍以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小雞和蟲子的數量,在前面操作的基礎上,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了小雞和蟲子多少關系。通過層層深入、合作交流突破難點,讓幼兒易於理解與接受。
三、關注學習方式,讓孩子在操作中主動學習
教師努力為孩子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引導孩子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開始教師就安排幼兒自主操作活動,讓孩子在操作中自主探索,通過自己給小動物排隊,給小動物餵食,來感知動物與食物兩組數量的多少關系。在操作活動中創設了一些游戲的情境,把擺放材料變為有趣的手腦並用活動,使幼兒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反復操作而不感到枯燥與乏味,提高學習的興趣與效果。
整個活動體現了以孩子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和諧師幼關系,絕大多數幼兒能夠主動參與學習,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活動的最後延伸活動「送給教室里的猴子送桃子」,教師沒有事先考慮清楚游戲的細節問題,如:小猴的隊伍里沒有紅旗,幼兒不知從哪只猴子送起;在讓幼兒操作前,教師應示範一下如何給牆壁上的猴子送桃子,幼兒有些不知所措,這一環節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整個教學活動顯得有些「虎頭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