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數學學情下的教學設計課題有哪些
小學數學學情下的教學設計課題有哪些?
教學內容:分數的初步認識
(一)、創設情境:
師:猜謎語: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圓,又蜜又甜。猜一猜它是啥?
生:月餅。
師:好!請同學們看老師手上有幾個大月餅?(4個)把4個月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多少?
生:每人分2個。
師:把2個月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多少?
生:每人分1個。
師:把1個月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多少?
生:(半個)一個月餅的一半。
師:月餅的一半又怎樣表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學校的內容。(板書:分數的認識)
(二)、導入新課探索新知:
師:「一個月餅的一半」如何表示呢?請同學們想一想,你想用什麼好的方式表示,可以和同位商量。
生:竊竊私語,在醞釀著,思考著,設計著,各自的方式。
師:你設計表示的方式能告訴大家嗎?
生1:我們想用0.5表示。
生2:我們想用1÷2表示一個的一半。
生3:2/1。
生4:1/2
生5:……
師:生1的0.5也很好,用學過的方式,能不能用其他的方式呢?生2的1÷2是一個算式也行,但還不夠滿意。生3的2/1我的理解是2個月餅分給1個小朋友,不行。生4的1/2你告訴大家理由;上面的1表示一個月餅,橫線表示將這個月餅平均分,2表示將這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
師:好極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新朋友---分數
師:回憶以下,說一說你生活中哪些事物能用1/2來表示。
生1:吃西瓜。如:把一個西瓜平均2份,表示其中的1份為1/2。
生2:切蛋糕……
生3:折正方形的紙……
師:指導學生塗出書中圖的1/2(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分數1/2的意義)。
…… 在這個片段中,我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引起孩子們對本節課的學習興趣。接著,利用孩子們愛探索的心理需求,引導探索,「每個人分這個月餅的一半,你能用什麼方式表示呢?」明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 每個小朋友分到的一半就用1/2表示。再利用孩子們愛玩的心理,讓孩子們在玩中學,我設計了分一分、折一折、塗一塗、圈一圈、試一試、練一練、選擇判斷等活動。
㈡ 小學數學微課題研究課題有哪些內容
《小學數學課堂巡視的有效性研究》微型課題結題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在當今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流於形式、低效的甚至無效的課堂巡視還普遍存在著.在這種課堂上,當老師安排學生自學或者作業後,他們或者毫無目的地在學生之間轉悠,只是為巡視這個環節走過場而已;或者只是以了解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進度,維持學習秩序為主,不給學生以任何指導;或者只是裝模作樣地側身看看、聽聽,「身入」而不能「深入」;或者只是催促學生,「請同學們做快一點!」或者發現了學生的錯誤很不耐煩,「你怎麼還不會!」 在他們看來,課堂巡視就是為順利地完成自己的教學而進行的.
針對以上現象,本人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巡視的有效性方面作了一定的思考,並將以下問題作為研究過程中需要分析與解決的問題:學生對課堂巡視的態度如何?如何讓學生歡迎並主動配合教師共同完成好每次課堂巡視?如何在巡視中培優輔弱,提升優秀學生解決問題的深度與廣度,培養後進生的自信心?如何在巡視時指導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同的課型,不同階段的學生,我們應該如何預設不同的課堂巡視?如何根據巡視時的課堂生成來調整教學預設方案?又怎樣通過巡視來促進師生的互動交流,更好地溝通師生感情,從而構建高效的精彩紛呈的數學課堂?
二、問題的研究
(一).以生本教育理念引領研究過程
在開始進行課題研究的時候,我正在品讀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我知道了生本教育就是「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全書貫穿了這一嶄新理念;知道了生本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生本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知道了生本教育的價值取向就是「堅決地從師本教育轉向生本教育,把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作為當前解決教育問題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策略.」我想,以上這些生本教育理念不正可以指導我對課題作深入地研究么.
(二).生本巡視與師本巡視的對比
在問題的提出中筆者所例舉出的課堂巡視中的現象,便是典型的師本教育下的課堂巡視.很顯然,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師本巡視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從根本上違背了「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生本教育觀點.生本教育下的小學數學課堂巡視,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該在巡視時深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細心地發現學生的錯因,處理好課堂生成,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從而通過有效的課堂巡視構建高效的精彩紛呈的數學課堂,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服務.
(三).課堂巡視過程中學生的心理調查與分析
為了了解學生對數學課上老師進行課堂巡視的一些想法,以把握課堂巡視過程中學生的心理狀態,更好地在課堂巡視中為學生服務,我對所在學校中高年級全體學生採用無記名答卷的形式進行了一次調查,並對比較豐富的原始數據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
1.在獨立解答題目時,老師來到自己身邊,有意露出作業本並希望老師指點的佔47.5%,這些同學能從心理上能積極配合老師巡視;5%的學生根本不配合老師巡視,他們會立即蓋住作業,怕老師看見;心理有點緊張,總感覺有點不自然的學生佔46.3%;沒什麼感覺,自己照常解題,抱著無所謂的態度的學生佔38.8% .
分析:學生是否配合老師的巡視,這與學生的心理素質及學習成績有一定的聯系,更與老師平時巡視時的態度或說明確點其實就是親和程度及耐心有很大關系.
2.在老師巡視時,如果自己遇到了難解答的題目,你會怎樣?舉起手,請老師來指點的佔63.8%;不敢舉手,怕老師批評的佔12.5%;不敢舉手,怕同學笑話的佔8.8%;空在那,先做其它題目的佔67.5%.
分析:在獨立解題時,遇到難題是常見的事,多數的同學能舉手請老師指點,然而更多的學生選擇空在那,積極主動的態度還欠缺.近十分之二的學生心理需要疏導,需要培養好問的精神.
3.在小組合作討論時,希望老師到自己小組來只是聽小組討論的佔31.3%;希望老師指導,並成為小組一員,參與討論的佔46.3%;要求老師到其他小組去,別影響自已小組的佔5%.
分析:多數同學希望老師參與或指導自己小組進行討論,說明學生很歡迎在小組合作時的老師巡視,同時也說明了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要進一步培養.
4.在課堂上自己進行相關操作時,希望老師到我身邊來,看我操作的佔26.3%;希望得到老師指導的佔77.5%;怕老師發現自己操作中的錯誤,最好別來到自己身邊的佔15.0%.
分析:絕大多數學生希望老師在巡視時來指導自己進行操作,怕發現自己錯誤而不希望老師來巡視的也有少數同學,他們需要老師從正面多多引導.
在調查問卷給老師的建議一欄中,有些學生這樣寫到:老師應該一邊巡視一邊把
發現的問題及時告訴全班同學,一邊巡視一邊講課,這樣全班同學的正確率就會提高;在巡視到學習差的學生身邊時,如果發現他們有許多題目不會,請稍微指導一下就好,不要停留太多的時間,這樣會浪費別人的時間,應該讓更多同學都得到指導,不要讓有些同學覺得老師對自己不夠重視;老師,您在巡視時有時發現我的新穎解法,請向全班同學介紹;請老師課堂巡視時,應該到處都看看,不要單獨站在哪個學生的身後,讓這個同學感覺不安,好像自己的題目做錯了一樣,有時不知老師在身後,猛一回頭,就被嚇了一跳;老師在課堂巡視的次數不宜過多,如果過多會影響我們,會令我們過度緊張;我希望老師在巡視時發現我們的錯誤不要說出來,用手指點指點就行,這樣我的自尊心就能得到很大滿足.這些都是學生原始的話語,透視這些真實的表白,我們不難發現學生需要怎樣的課堂巡視了.
㈢ 小學數學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小學數學專題研究等多個文件》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4uAkkQACXcwOZqyOTt_1qw
小學數學專題研究等多個文件|中外文學作品精讀|中外教育史|英語二|小學語文|小學數學專題研究|小學創造教育|現代科學技術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等多個文件|教育統計學|大學數學|小學心理設計06-17(1).rar|現代教育技術13-17.rar|28064文藝概論筆記整理.doc|試卷
㈣ 小學數學課題可以研究就什麼
一、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研究 1、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什麼是學生的學習起點,在數學教學中學習起點有哪些不同的類型研究,如何尋找與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研究。 2、關注數學習困難生的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對數學概念掌握、計算技能或或問題解決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的個案研究,如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研究,關於「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3、小學數學課前基礎調查的作業設計研究 4、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優化研究。 二、教學資源研究 1、數學課堂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的研究。 研究內容:什麼是數學課堂中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有哪些不同類型?如
何利用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如何合理運用教材,如教材中的主題圖和練習題?如何對有困惑的教材進行創造性的重組並提出新的見解?如何發揮學具的作用?應用題與問題解決的關系研究 2、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研究 三、教學設計研究 1、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的研究 研究內容:問題解決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 2、關於「算」、「用」結合教學策略的研究 研究內容:練習課的設計策略,練習題的開發與運用,關於應用題教學中數量關系教學的研究。 3、關於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有效性的研究 4、關於數學欣賞課的研究 5、關於新課程背景下口算教學的研究 四、教學過程研究 1、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體驗的研究 研究內容:如何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與價值?如何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 2、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研究內容:如何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如何提高課堂反饋的實效性?關於課堂上
㈤ 小學數學教研活動有哪些主題
小學數學教研活動有五種主題:
教學內容,知識點。教法。 學法。教學理論。學生特點。
小學數學學科確定教研主題的原則:
1,教研主題來自於教育教學實踐。
主題教研的基準點是解決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所以,教研工作的開展必須立足於學校和教師教學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重要問題,找尋影響學校以及教師教學工作成效的根本原因,最終形成教學研究的主題。
不能對教學主題進行隨意的編造,不然就會導致教研主題的開展不切實際,最終的研究成果也沒有任何的價值和意義,對於提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質量沒有任何的幫助。
2,確立教研主題要將教師的作用全面發揮。
主題教研活動的核心人物是教師,進行教學實踐工作的人員也是教師,所以,小學數學學科主題教研的內容確定應當來自數學教師的實際工作。
教師在教研主題的確定中,對於提出的問題應當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將全體教師的智慧匯集在一起,進行歸納和提煉,確定最有研究價值的教研主題,將教師的作用全面地發揮出來。
3,教研主題要具有應用價值。
小學數學學科主題教研最終的目的就是提升數學教師的工作質量,使其工作能力有所提升,並且誕生具有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的教學研究成果,對數學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有效的指導,不斷提升我國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所以,教學研究主題必須具有一定的價值。
㈥ 小學數學小課題有哪些,小學數學教研主題,數學主題
小學數學課題非常多,課題就是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總結出解決的方法推廣的過程。以下列舉幾個小學數學課題:
基於小學除法的探究式教學研究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探究學習興趣、習慣的培養策略研究
小學數學自主、互助教學模式的探究
小學數學雙自主教學中學生個體差異處理策略研究
適合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數學內容研究
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有效性研究
課題選題---小學教育 更多課題選題參考。
㈦ 小學數學研究課題有哪些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策略研究
發揮數據力量提高問題解決教學效率的研究
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培養中高段學生合作能力的實踐研究
培養小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的實踐研究
思維導圖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小學數學文化教學實踐研究
指導小學生撰寫數學小論文的實踐研究
提升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能力的實踐研究
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的實踐研究
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
㈧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題有哪些
:1 小學數學活動課與綜合實踐相整合的研究結題報告一、課題背景及研究意義(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還沒有成熟的評價體系。新課程推行以來,教育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主性,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是一門活動性、實踐性課程,主題性活動是它的主體內容。然而,綜合實踐活動進入學校課程領域, 面臨了一系列的問題,如:綜合實踐活動開課難,缺乏詳細的開課流程;相關的實踐基地使實踐活動逐漸變味;只停留在形式層面上,走過場,無實效。針對這些問題,實踐活動的課程建設經歷了從課程內容開發研究,到有效實施策略探討,以及對綜合實踐活動方法論教學研究等艱辛的歷程。這些研究對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過,課程實施的主體還是學生,沒有成熟評價體系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就像是一份沒有正確批改的試卷,老師稀里糊塗,學生也不知所措,這樣的課堂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是低效的,甚至也有可能誤導學生。因此,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對當前科學高效地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規定的課程總目標,是一個重要的系統性研究工程。 2. 很多老師只以能否應付考試來評價學生對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成果。作為數學新課程標准四大版塊之一的「綜合實踐活動」,倡導以其鮮明的教育性、科學性、實踐性、思考性、趣味性、開放性、層次性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創造能力,發展數學思維和問題意識,從而成為課改的特點之一。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出, 綁縛在數學綜合實踐上的培養責任非常多。但是,現實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開展後並沒有實際性的收效,很多老師還是以能否應付考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通過何種方式真正轉變老師的這種評價觀念,如何催生健康有效的評價體系迫在眉睫。因此,「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在課程研究中,應當擁有足夠的關注:強化過程性評價和過程檔案,把素質報告逐漸提升為包含學業評價和實踐評價的綜合評價體系。 3. 課程理念的落實,學生的需要。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綜合與實踐」是以一類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針對問題情景,學生藉助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獨立思考或與他人合作,經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感悟數學各部分內容之間.數學與生活實際之間及其他學科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內容的理解。這種類型的課程對於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是有益處的,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 2 合作精神。合理地設計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是達到教學目標的關鍵,既要考慮學生的直接經驗.能夠啟發學生思考,也要考慮問題的數學實質.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這種類型的課程對教師是一種挑戰,教師應努力把握住問題的本質,能夠引導學生思考,同時,教師又應努力幫助學生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指導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報告自己的工作。這種類型的課程應當貫徹「少而精」的原則,保證每學期至少一次。它可以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將課內外相結合基於上述願景,結合我校實際,我們思考把數學活動課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作為研究重點,擬定課題為:小學數學活動課堂與綜合實踐相整合的研究。(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 改變教師觀念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結果而輕視過程,認為讓學生動手操作和小組活動,探索等方式,難以控制學生。學習過程浪費時間,而且有時不一定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不如教師真接講解,即能節省時間,又能直指問題詞的結論,省時省力。而新課程標准中指出, 不但要發展學生的知識技能的學習,更要注重學生過程的感受。數學教學中有一些活動的內容是不參加考試,有一些教師就人為的把這部分知識給省略掉了,忽視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實踐活動能力的提高。要徹底轉變教師這種想法, 就要為教師搭建一個平台,讓教師能夠有章可依的主動的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 2. 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一些學生因為個人智力水平的差異,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有不同的差異。以往的學習活動,他們的興趣並不是很高,往往有偏科和厭學的情緒,通過參加數學活動課的綜合實踐活動,這部分學生在活動中也會發揮一定的作用,他們也會產生一種被需要和被認同的情感,加上教師適時、恰當的鼓勵,進而提高他們學習數學課程的興趣,實現「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數學上得到發展」的課程目標。 3. 改變家長的教育理論很多學生的家長沒有培養孩子多方面能力的意識,在他們心目中認為只要孩子的成績高,一切就都好了,形成一種重成績而輕能力的思想。然而,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多方面發展的人才,這些人才就需要從小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通過數學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社區,得到家長的幫助,更有助於家長理解新的教育理論,改變他們傳統而落後的教育思想,更好的和學校配合,為培養全方面發展的人才共同努力。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3 小學數學活動課與綜合實踐整合是指在數學活動課上對學生按照綜合實踐的方法來進行學習,把班主任引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與數學活動結合起來,在不增加學習學習負擔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的聯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採用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的精神。力求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全面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質量, 促進學生發展,提高學生對於綜合實踐課的興趣。(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流程進行研究,總對數學活動課與綜合實踐課的分課型課時的教學模式。能對學生數學活動進行動態評價,從評價的主體、方式、及評價的時間、評價的延伸價值等方面進行研究。 2.通過多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三) 課題研究的目標 1.轉變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認識理念。 2.建立數學活動課的分年級分段的教學模式。 3.探索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策略。 4.探索 1-5 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之間的互相銜接,對學生數學綜合實踐能力形成縱向的培養。三、課題研究的方法和過程(一)研究方法 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文獻資料研究,了解國內外有關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的有關文獻,以及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與實施的要求。 2 .調查訪問法: 對課題組、當地教育知名專家、學者進行訪問或書面調查,了解對構建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策略的看法,並對本課題改革方案提出建設性意見。 3 .實踐教學法: 對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策略進行實驗,創建「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特色班」,並及時總結經驗。 4 .理論分析法: 以基礎教育課程理論和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與方法,從整體上研究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有效評價。(二)研究步驟 1 、准備階段: 2012年 3月~20 14年 4 月,搞好課題設計,成立研究組織,制定具體的研究計劃和工作措施。 4 2 、文獻研究階段: 2012年 5月~20 12年
㈨ 小學數學教師要研究的課題有哪些
所謂「課題」,就是研究和討論的話題。再者,所謂「課題」,就是研究性思維的中心概念。我更欣賞的一種解讀是:課題就是一個以問題為指向,積聚眾人智慧,產生思維火花的研究平台。
小學數學課題研究選題參考
1、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什麼是學生的學習起點,在數學教學中學習起點有哪些不同的類型研究,如何尋找與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研究。
2、關注數學習困難生的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對數學概念掌握、計算技能或或問題解決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的個案研究,如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研究,關於「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3、小學數學課前基礎調查的作業設計研究
4、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優化研究。
5、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的研究 研究內容:問題解決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
6、關於「算」、「用」結合教學策略的研究 研究內容:練習課的設計策略,練習題的開發與運用,關於應用題教學中數量關系教學的研究。
7、關於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有效性的研究
8、關於數學欣賞課的研究
9、關於新課程背景下口算教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