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節問題卡怎麼做

數學節問題卡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2-07-12 20:34:34

A. 數學節積分卡怎麼裝飾

可以畫一些你喜歡的小動物,或者貼一些有趣的貼紙,都可以。

B. 三年級數學題怎麼做

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習慣究竟有哪些?歸納有如下幾條:

1預習的習慣

預習時應對要學的內容,認真研讀,理解並應用預習提示、查閱工具書或有關資料進行學習,對有關問題加以認真思考,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

2課前准備的習慣

課前要自覺准備好學慣用具:課本、寫字筆、學具盒、計算器,最好還要備有鉛筆、草稿本、作業本、練習冊,並且把這些常用的用具裝在一個專用文件夾裡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來。

課前還要調整好上課的狀態,數學老師要善於通過課前的情景導入,激發學習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迅速進入數學思維狀態。

3勇於舉手發言的習慣

舉手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很常見的行為,目的是希望發表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也是老師進行教學反饋的手段之一,對於學生來說,舉手還有另外的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創造展示自我們的機會,調動上課的積極性。

舉手能體現學生的精神面貌,老師應鼓勵全班同學積極舉手,通過舉手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舉手大有學問,應該提倡正確的舉手姿勢,舉手時身體要坐正,右手放在身體的右前方,或者左手放在身體的左前方,眼睛看著老師。

當然老師應盡可能多的給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學生覺得手沒有白舉,自然就想多舉手了。

4能用完整的話發言的習慣

發言是學生發表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匯報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單獨發言和集體發言兩種形式,同學們在集體回答老師的提問時,不必高聲回答,只要能說給自己聽到即可,但必須簡潔明了。

對於學生的單獨發言要求流暢連貫完整,說話有頭有尾,語速不快不慢,語調抑揚頓挫,聲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發言時要對著同學們,說給同學們聽,眼睛要充分與同學們接觸。

老師應為每個學生充分提供發言的機會,數學課要求學生用准確的數學語言說話,要有邏輯性,能用自己的話對概念、性質等進行有效的表述。

聲音洪亮而且完整的回答問題更能讓其他同學聽清楚聽明白,能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的內涵,給人的感覺也是很自信的。

5勤於動手的習慣

勤於動手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習慣,常常見到有些學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題目時,想到了,也說對了,但動手做起來就錯了。

最初這些學生總能給人一個感覺就是「聰明」,其實這些學生眼高手低,是非常浮躁的,如果不加以引導,讓其形成動手的習慣,最終會成為不會聽、不會看、不會讀,只會瞎說的能力低下的人。

這樣的學生在我們們身邊還真不少見,究其原因,就是不肯動手,用許多家長的話說就是「懶」、「拖拉」。

由於數學學科的特點,計算具有很強的周密性,解決數學問題具有很強的程序性和嚴密性,在數學學習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容易不等於簡單」,所以在數學學習中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動手訓練和操作的過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統一,手腦並用,周密性和嚴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加強。

6反思的習慣

小學生粗心馬虎是很普遍的現象,但也是很正常的,粗心與學生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點有關,與學生的閱歷和生活習慣有關,與個人的學習能力也有密切的聯系,不但是小學生有粗心馬虎的現象,大人也有。要解決學生「粗心」的問題,有效的方法除了加強針對性訓練之外,養成反思的習慣,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克服粗心的毛病。

常常聽到學生考完試後這樣說,「唉,很多題我們都會做的,由於粗心大意就做錯了!」其實粗心大意已經成為大多數學生自我們安慰的一個借口,成為學習進步的煙幕彈,它嚴重地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對於數學學科尤其如此。

一般情況下,學生表現粗心的地方,大都是問題當中要求細密的地方,有意識地讓學生對那些細密之處和容易出錯的問題進行反思,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問題,有利於引起對細微之處的注意。

經常反思的人,一定更加細心,思維能力一定會不斷提高,考慮問題一定更加周密,解決問題的經驗也會漸漸豐富。如果對反思的結果作一些書面的記錄總結,特別是對那些「粗心過的地方」作適當的記錄總結,反思的效果一定會更好。

7質疑的習慣

為什麼孩子小的時候喜歡問問題,而越大就越不喜歡提問題了呢?其實好奇、好問是每個小孩的天性,這種天性在後天的教育中或者被抹殺,或者會變成一種質疑的習慣。

質疑是問題解決的第一步,是創新的基礎,善於質疑的人,善於發現問題。從素質教育角度來說,讓學生提出問題固然有困難,於是取而代之的直接告訴學生去做什麼,或直接將他們帶到問題的終點,這雖然使學生獲得了任務,但卻使學生從小就喪失了問題解決和推理的能力,並最終使他們喪失了數學能力。

教學上要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求同存異,鼓勵學生多提問,發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對於學生提出的質疑,教師應當給與學生恰當的評價,要給與鼓勵,肯定正確的一面,絕不能「一棍子打死」。

8集中精力聽課的習慣

注意力集中就是全身心的投入,是對外部事物的有效的關注,是一種良好的感知狀態,注視者兩眼炯炯有神,精神抖擻。

老師在講課的時候,特別要注意用眼睛與學生進行交流,學生應當注視著老師的眼睛和動作,當老師在黑板上寫字的時候,學生應該看著黑板,當某同學在發言或匯報的時候,其他同學應當看著該同學的眼睛和所做的動作。

課堂上與注視相反的情況有發呆、走神、心不在焉、東張西望、左顧右盼等,這些人兩眼黯然無神,委靡不振,不能經受一點點干擾,身邊稍有動靜便思想分散。數學課與數字、概念、法則、公式、性質、定理緊密相連,有的是計算和推理,規則性比較強,因此數學課堂要加強直觀教學,加強情感交流,營造生動活潑的主題鮮明的課堂氣氛。

9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

閱讀例題和習題時,注意引導學生弄清術語,理解關鍵詞語;學生發生了錯誤,引導學生從課本的概念中去找根子,從而領悟到認真看書的必要性,對課本感興趣,逐步願意並喜歡閱讀課本,教師在知識的重點與難點以及關鍵處,提出供學生自學的思考提綱,幫助他們自己學習,自主探索。

可以要求學生每人准備一個小本本,指導他們做記錄和摘錄整理所學知識,便於他們隨時閱讀。如對各種法則,定律,概念,公式,進率等基礎知識的整理摘錄,使他們養成自覺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

10科學安排時間的習慣

要科學安排學習、勞動、娛樂、鍛煉、交往等活動。要制定活動計劃,安排活動時間:包括每天的階段性安排、每周的較大活動安排、考試復習和雙休日、寒暑假的專題安排等。

做到該學學、該玩玩,該學習時不用別人督促主動學習,該活動時快快樂樂去活動。

11協作研討的學習習慣

要學會團結協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要善於幫助別人,也要善於向別人學習,通過協作研討,使自己在敘述、解釋、驗證事實、解決矛盾等方面調整看法,實現對知識的科學建構。

12課後復習的習慣

課後不要急於做作業,一定要先對每一節課所學內容進行認真的復習,歸納知識要點,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系,明確新舊知識的關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主動詢問,補上沒有學好的內容。

對不同的學習內容要注意進行交替復習。

13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和自己選做的作業,認真思考,認真書寫,一絲不苟,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認真尋找解決的方法。

作業寫完後,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徵和要點,以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作業錯了,要及時改過來。不遷就、不諒解,不拖延時間。

C. 如何撰寫數學問題教學案例

1、如何撰寫數學問題教學案例

如何撰寫數學問題教學案例?根據初中數學新課標的一些要求,在對教學案例進行設計時應該充分的結合初中數學的教學內容、特點和教學目標。只有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案例才能符合新課程的具體標准。 今天,朴新小編給大家帶來數學教學的技巧.

1.充分的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以往的傳統教學只是側重對知識的灌輸,很少去考慮學生的情感和認知,因此,在對初中數學案例進行設計時一定要充分的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

2.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新課標理念的要求下,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已經成為當今初中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就像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的那樣,現在很多數學課堂只是把現成的飯拿上桌,而缺少絕提做飯的過程。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這一節時,教師就應該摒棄以往那種向學生灌輸的教學方法,而是向學生們提出具體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們通過對直角三角形各邊的觀察和計算,從而得出具體的結論。這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積極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而且對開發和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的。

3.培養學生數學的抽象思維 。初中數學最終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即能夠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具體的數學問題,並用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行解決的能力。一般建議採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等形式的教學案例。

4.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除了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外,還要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等進行培養。具備以上幾種能力也是新時期對初中生最基本的要求,是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的。

2、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每一節課都有重點,課堂教學就是圍繞著重點逐步展開的。上課開始時,教師先提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然後簡要地介紹這一節課的主要知識點及其地位和作用,並且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多媒體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現代教學的重要手段。對教師來說,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十分重要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其顯著的特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課堂的容量,減少板書,使教師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引導學生探究重點、難點問題上,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二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三是使一節課所學內容的小結更具有條理性,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以及關鍵的內容和方法。

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恰當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點,教學方法是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的統稱。教是為了學,如果教學方法不夠恰當,就不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更談不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了。每一堂課都有相應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教師要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不同以及教學設備的改變,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於新授課,我通常採用談話法與小組學習相結合方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在立體幾何的教學中,還時常穿插演示法,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驗證幾何結論。這樣就為立體幾何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對圖形的空間想像能力增強了。此外,我還結合課堂內容,靈活采講授、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是好的教學方法。我們要努力探索,互相交流,確保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高。

3、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興趣的前提

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挖掘學生潛力,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只有在親密融洽的師生人際關系中,學生對課堂學習才有一種安全感,才敢於真實地表現自己的潛能。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合作者與指導者,對學生要有一顆仁愛之心,寬容之情,要經常深入學生實際,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縮短師生情感上的距離,讓學生覺得你既是良師,又是益友。這樣學生就會由喜歡老師進而喜歡老師所任的課程,也由此對這門課的學習產生了興趣。

成功喜悅的體驗是激發興趣的基礎

成功是每個人的渴望。成功能給勞動帶來無窮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往往是學好功課的動力。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設計成功的台階,創造成功的氛圍,以增強學生的成功感,更好地將潛在的興趣轉化為現實的起作用的興趣。要讓學生獲得成功,老師應該在學生回答問題時,鼓勵學生大膽講話並多做肯定,要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在不同意見的爭論中,對學生的評價要體現以人為本,採用激勵性語言,更多地傾注寬容、尊重、理解、信任、贊賞、表揚和鼓勵。教師在發表自己的看法時,不要強加於學生,要在大家爭論、研討的基礎上予以接受。

精心設計導語,引導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說並不是生來就有的,要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要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常常處於最佳心理狀態,教師應精心設計導語,喚起學生心靈的共鳴,讓學生在情感的驅動下而生趣。例如教學「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舉例」時,從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入手,引起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學校給我們班一個任務」,當時,同學們都用一種期待的目光望著我,我接著說:「學校讓我們測量一下操場上旗桿的高度,今天我們就來學慣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就在學生求知慾正濃時,我上課了。這節課的課堂氣氛特別活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4、數學直覺思維的培養

1. 扎實的基礎是產生直覺的源泉

直覺不是靠「機遇」,直覺的獲得雖然具有偶然性,但決不是無緣無故的憑空臆想,而是以扎實的知識為基礎。若沒有深厚的功底,是不會迸發出思維的火花的。阿提雅說:「一旦你真正感到弄懂一樣東西,而且你通過大量例子以及通過與其他東西的聯系取得了處理那個問題的足夠多的經驗,對此你就會產生一種關於正在發展的過程是怎麼回事以及什麼結論應該是正確的直覺。」阿達瑪曾風趣地說:「難道一隻猴子也能應機遇而列印成整部美國憲法嗎?」

2. 滲透數學的哲學觀點及審美觀念

直覺的產生是基於對研究對象整體的把握,這些哲學觀點包括數學中普遍存在的對立統一、運動變化、相互轉化、對稱性等。例如(a+b)2=a2+2ab+b2,即使沒有學過完全平方公式,也可以運用對稱的觀點判斷結論的真偽。美感和美的意識是數學直覺的本質,提高審美能力有利於培養數學事物間所有存在著的和諧關系及秩序的直覺意識,審美能力越強,則數學直覺能力也越強。狄拉克於1931年從數學對稱的角度考慮,大膽提出了反物質的假說,他認為真空中的反電子就是正電子。他還對麥克斯韋方程組提出質疑,他曾經說,如果一個物理方程在數學上看上去不美,那麼這個方程的正確性是可疑的。

3. 重視解題教學

教學中選擇適當的題目類型,有利於培養,考察學生的直覺思維。例如選擇題,由於只要求從四個選擇題中挑選出來,省略解題過程,容許合理的猜想,有利於直覺思維的發展。實施開放性問題教學,也是培養直覺思維的有效方法。開放性問題的條件或結論不夠明確,可以從多個角度由果尋因,由因索果,提出猜想,由於答案的發散性,有利於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

D. 運用數學知識(圓,正方形,長方形等等)給數學老師製作一張賀卡 (誰能製作出來我給他懸賞20)謝謝!

(立體)可以用立方體做一本書,上面貼一個愛心,在上面寫祝福語,愛心前放用圓弧做成蠟燭的火焰。

給老師的祝福

1、三尺講台,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

2、老老實實育人,世(師)世代代受敬,寧(您)願白了雙鬢,好讓小樹成材。面對講台,背靠黑板,在時光長河裡,老師是您把一個個45分鍾,用辛勞汗水和智慧編織成無數耀眼的光環。

3、老師您好是您的吐沫撒遍了廣大莘莘學子,您的辛勞培養了新一代天之驕子,祝您節日快樂-身體健康

4、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

5、不說不表示不惦念,不見不表示不牽掛,不是嗎?

E. 小學一年級用數學解決問題怎麼做

一.創設情境,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師應注意選擇與學生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與情景,使數學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為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有趣的資源,從而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學「9加幾」這一課時可出現學校運動會場面,讓學生說說圖中你看到了什麼?又如「分類」這一課時教學中,先可在每小組的桌上放上許多日用品,飲料等東西,讓學生當營業員給這些物品分分類,把它們擺放在櫃台上。這樣,用學生身邊或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入手,能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藉助「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發現問題
雖然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但他們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了解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我們的校園」一課教學中,可出現一個學生平時活動的場面(有人在跳遠、跑步、做游戲)師問在這兒,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同學們有的在跳遠。是啊,小朋友的活動真多。誰能告訴老師跳遠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解決後又說:「誰還能像老師一樣看著小朋友活動的場面再提幾個數學問題嗎?這時學生會說:」跑步的有多少人?做游戲的有多少人?還有一些學生還會說,跳遠的和跑步的共有多少人?操場上一共有多少人?這樣通過再現平時學生學習生活中情境,引導鼓勵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初步體會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從而使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數學問題。
三.創設情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要把數學知識用到現實中去,就得讓學生會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就應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藉助生活經驗,通過自主觀察操作,小組合作討論,全班交流等方法來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學習「用數學」一課時,課件出現一幅雞圖,問:看到這些可愛的雞,你想提什麼數學問題呢?有學生說:一共有多少只雞?那麼誰來幫他解決呢?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方法。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解決的各種方法。然後每組派代表交流說說怎麼列式,並說出自己的想法。經小組討論後學生說出許多思考方法,如:(1)、分公雞、母雞,可列式為4+8=12(只)(2)、分吃米的和不吃米也可列式為4+8=12(只)(3)、分白雞和花雞可列式為3+9=12(只)。這樣通過課件情景的展示,表現出了不同的學生想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法,使學生了解到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又如在數學第77頁思考題:要拿出8角錢,你能想出幾種拿法?(其中4張2角、8張1角、1張5角)對於這題的教學,可先讓學生明白題意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親自動手操作人民幣,擺出不同的拿法,然後全班交流。通過操作,學生就能取得多種不同拿法。(5解、2角、1角、各1 外,1個5角3個1角等7種)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後使學生初步體會可以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以尋找多個答案和解答的方法,讓學生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氣氛中發展創新的意識。
四.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貼近於生活
「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要學有價值的數學」,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而且應該盡量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對於這一觀點,教師應讓學生參與一定的含有數學問題的實際活動,在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應用數學,就成為培養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措施。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講,學生的實踐活動最好是模擬現實生活與數學游戲相結合的形式。如在教學《認識鍾表》一課時,我知道這一課題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鍾表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因為他們早在幼兒園里,自己家裡,對這個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觸,故在教學時設計了許多學生喜愛的活動。一開始,就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各種喜歡的鍾表認識鍾面。說說鍾面上有些什麼,把自己的發現和小組同學交流後,全班交流。然後在學生認識了整時和幾時半後讓學生選擇喜歡的鍾面,貼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時刻,邊貼時針和分針,邊說這個時刻自己通常在干什麼把時間截取的有變化的種時尚鍾表。觀察一組生活中的場景圖:東林小學作息時間表,湖州電視台節目預告,自己一天的時間安排表,商店的營業時間等,既讓學生生活到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又激發了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興趣,逐步學會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使其數學能力、數學應用意識與人合作及交流意識都得到培養和發展。

F. 數學家卡片怎麼做

用來記錄各種資料以便分類檢索的硬紙片。其製作材料可以是PVC、透明塑料、金屬以及紙質材料。
尋找數學家信息,如名稱、人物經歷、成就,摘錄在卡片上,同時加人物照片或者成果圖片附於卡片上。
望點擊左下角採納,右下角點贊,謝謝!

G. 四年級數學介紹卡怎麼做

方法如下:
1.首先在畫面的中間畫出大大的鉛筆,鉛筆左邊的邊緣沒有封口,鉛筆的底端畫上小草,讓它更加生動。
2.在沒有封口的邊緣畫出一個立牌,立牌上面畫出小兔子和符號,讓它更加真實。
3.在鉛筆的右邊面畫出太陽,給草地邊緣上增加符號的元素,增加一點小細節。
4.在立牌裡面畫上,給字體一點小設計,讓它更加生動,這樣讀書卡的線稿就完成了。

H. 二年級數學問題卡怎麼做

二年級的數學問題卡的製作方式就是選一張適當大小的卡片,可以用手卡,也可以用A4紙大小的卡片。

然後把自己的有關數學問題的內容可以把它摘抄上去,並不用把全部題目都抄上去,因為數學問題卡的地方是有限的。所以在摘抄的時候就摘抄自己。比較關注的重點,或者是在他自己特別不懂的內容把它摘抄上去。

問題卡做起來的話,可以幫助自己的學習。數學問題卡製作的話,還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內容,比如一些公式,還有一些激勵自己的話語,如果想美觀一點的話,還可以加一些裝飾在上面,如果是手卡的話,就沒必要加裝飾,如果是A4紙大小的話,就可以加一些有關數學的裝飾。

I. 錯題卡怎麼做

製作錯題卡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1、做錯的題目。

2、正確答案。

3、解題思路、方法、技巧。

4、出錯原因。

卡片以1:2的比例用豎線一分為二,左邊又分上下兩部分,左上記錯題,左下是出錯的原因;右邊再分左右兩部分,左邊是正確的解答過程,右邊是解題思路與方法技巧。

做錯題卡的好處

如果善於捉住出錯的機會,並認真、細致的分析,這樣既彌補了知識上的缺陷,又強化了記憶。靈活地運用知識才是改錯的最終目的。改錯實際上是一種再學習的過程。通過正誤對照,逐步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往往消化得更好,提煉得更精。

錯題卡的製作,要分門別類,裝訂成冊,這樣便於交流。同學之間互換這些錯題卡,可起到大開眼界、集思廣益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數學節問題卡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