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數學課堂互動小游戲
幾年級啊!如果是一年機。撲克游戲,兩張或三張撲克加,誰算得快,按撲克點積分,最後按分給獎勵。二年級的話。乘法,內容一樣。
『貳』 初一數學課堂智力小游戲有哪些
【移動火柴棒】
下圖是用12根小棒組成的4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請你移動3根小棒,使原圖形變成3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想一想,應怎樣移?
『叄』 關於數學的趣味小游戲 (在初一水平) 和趣聞(不要太長)兩項加起來6分鍾說完
數學小游戲:數數字100游戲兩個人輪流說1到10中的任一個數,把這些數一個接一個加上去,誰說到100,誰就勝了。
例如,第一個人說7,第二個人說10,得到17;隨後第一個說5,得22;……你想自己准能說到100,在這之前,先要說到89。你說到89後,不管對方怎麼說,你都能說到100了。而你要說到89,先要說到78。
從100開始,逐次減去 11,便得一串取勝的數:89,78、67、56、45、34、23、12、1。
這串數很好記住,並且推開始說,誰就可以獲勝。不過,要是開始說的人不知道這個竅門,你就隨時可以佔領取勝的數,一步、一步,數到100。
數學小游戲:黑白棋游戲把四個白棋子和四個黑棋子擺好如圖,要求把白棋子移到號碼為 1、2、3、4的格子里,把黑棋子移到號碼為6、7、8、9的格子里。移動的規則是:
(1)每個棋子一次能走到相鄰的一格,或者跳過一個格,不得再往前跳;
(2)無論哪個棋子不能返回它曾到過的格子;
(3)在每個格子里不能多於一個棋子;
(4)從白棋子開始跳。
最能活躍氣氛的小游戲:
1、十五二十
從古到今非常流行。游戲規則十分簡單,兩人相對同時伸手出指(雙手能出的數字為0、5、10),口中報一數字(即二人出拳數字之和0、5、10、15、20),與雙方伸指數目之和相同者勝,輸的人罰喝酒,兩人都喊中就繼續。
2、真心話和大冒險
通過猜拳或者抽牌或者其他方式選出來那個人要選擇真心話或者大冒險。真心話就是可以讓在座的任何一個人問任何問題(哪怕很隱私的都可以),必須如實回答。大冒險就是要被在座的人指使去做一件事情,類似跟陌生人說TMD、我愛你之類的話,是一個玩人的好招數。
3、傻瓜拳
兩人同時出拳(剪刀、石頭、布),如果相同,則喊"他傻瓜";如甲方贏,乙方輸,則甲喊"你傻瓜",乙喊"我傻瓜",誰喊錯則為負方。此游戲好玩之處在於考你的反應速度,越喊的快,越容易出錯。這個游戲現在有了版。
『肆』 數學公開課課前游戲
數學公開課教學課前談話和小游戲集錦
講「方程」一課,採用數學游戲「猜你心中想的數」
師:請同學們想好一個數,經過加減乘除一系列運算,把運算過程和結果告訴我,我就能猜中你想的是什麼數,看哪個先想好。
生:一個數乘以3,加上7,減9,再減去所想的數結果是10.
師:你想的數是6.
2、 傳話游戲。
課前:把同學分成幾組,然後你告訴每組第一個同學一句話,小聲說,不能讓別的同學聽見。然後同樣讓那些同學去轉告第二個同學。傳到最後看看那組完成的最好!之後把第一組到最後一組的話連到一起說。(當然,那幾組的話連一起是一首大家不熟悉的詩或短文)看看到最後變化成了什麼樣。
規則:
每人只有一次機會告訴下一個人他說的是什麼(根據難易程度可以改變)。 不可做動作也就是肢體語言,前面的同學說的時候後面的都閉上眼睛,直到前面的同學招呼的時候才可睜開。以免互相看口型!
3、 聽指令,快速反應。指令由慢到快,難度逐漸加強,最後則是聽指令,做相反動作,做錯的同學淘汰,很快就能決出第一名,稍加獎勵。這個游戲的優點是身心結合,既鍛煉了學生們的反應能力和迅速應變能力,又能在有限的空間里活動身體。
4、 反口令。教師說「大西瓜」學生說「大西瓜」,手時卻做出小西瓜的動作。教師說「站」,說生坐下,反之,教師說「坐」,學生站起來。
5、 .一邊說一邊示範做:(師)請你摸摸右耳,(生)我就摸摸右耳,(師)請你摸摸左耳,(生)我就摸摸左耳.……請你跟我拍拍手,(我就跟你拍拍手);請你跟我跺跺腳,(我就跟你跺跺腳);請你跟我彎彎腰,(就跟你彎彎腰);請你跟我點點頭,(我就跟你點點頭);請你跟我坐坐好,(我就跟你坐坐好)。
6、 在教「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課中,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使學生在愉快而又緊張的氛圍中學會這一抽象的知識。剛上課,我就給學生講一個「猴子分餅」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歡吃猴王做的餅。一天,猴王做了3個大小同樣的餅,先把第一個餅平均分成4塊,給猴(1)1塊。猴(2)看到說:「太少了,我要2塊」,猴王把第二個餅平均分成8塊,給他2塊。猴(3)更貪心,說:「我要3塊」,猴王又拿出第三個餅平均分成12塊,給他3塊。小朋友,你們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會兒,學生都說:「同樣多」。於是,我追問道:「聰明的猴王是用什麼辦法來滿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們想知道嗎?」正當學生聚精會神地聽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領時,我說「學了分數的基本性質,你們就知道了!」在學生最佳的心理狀態之下自然地導入了新課,使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轉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在這里,疑問使學生產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使學生轉化成強烈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7、 指指點點」的游戲。以人的五官為指點對象,教師報到其中一個器官的名稱,學生就快速指向哪裡。隨著速度的不斷加快,你的注意力也得高度集中。這個游戲我也曾經試用,學生非常喜歡,有時候會來不及往往把眉毛指向了眼睛,鬧出笑話。在不經意的歡聲笑語中間,消除了多少心理上的障礙,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已經放鬆警惕,很自然得讓我們引進了課堂里來了。
8、 「對號入座」
這個游戲很簡單,但效果卻很好。就是教師在課前根據要求做各種卡片,發給學生,供上課使用。例如,在正、負數初步認識的復習課上,課前,我給班裡的每一位學生發了一張卡片,卡片上是一個數字,包括0,(-1)到(-20),1到20,當我叫到某一個數字的時候,就請學生舉起這個數字,如「+1的相反數」「-3的相反數」「比-10小的數」「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數」……學生們都很積極,也很投入,課堂氣氛更是活躍,更為重要的是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正負數有關的基本概念。
9、「永攀高峰」
這個游戲比較適合用於枯燥的計算教學中。在高入雲霄的「山峰」兩側貼上題卡,選兩隊隊員當「登山隊員」,分別從兩側向頂峰挺進。其他學生當裁判,哪隊答對一題就插上一面紅旗表示前進了若干米,哪隊先到達頂峰,就可以獲得獎勵。在游戲中,參賽隊員像登山運動員那樣堅韌不拔,勇往直前,裁判員們默默地搶先算出答案以便正確評判。全體學生愉快地在游戲中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避免了計算學習的枯燥。其實這種游戲還可以有很多變化,如「步步為零」,就是讓學生通過計算,使最後的結果盡可能接近零。學生計算興趣陡然倍增,學習效果也就水到渠成。
10、「撲克妙用」
撲克牌是學生經常使用的游戲工具,用它作為數學學習的道具,學生會更加樂於接受。在正、負數加減法時,我利用撲克牌,讓學生通過游戲來進行正負數運算能力的訓練。紅色為正,黑色為負,任意出示兩張牌,構成兩個正負數計算。課堂上,學生們都很活躍,紛紛舉手回答。沒想到一副小小的撲克牌竟有這么大的魔力,這也是數學游戲的魔力,看到學生玩得開心,學得扎實,我感到由衷的高興。撲克牌的用途還有很多,如在有理數混合運算中設計「二十四點」游戲等。這樣的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學而不厭的效果。
11、每一個人都要站在杜泊遠的位子旁邊,然後向著講台桌上有一張紙擋住了「學無止境」的幾個字的地方看,看看你看見了什麼。付建華先看,他只看到了「學無」和「止」字的一半。下一個是張瑞子,她只看到了「學無止」3個字。最後一個是李碩,他把「學無止境」4個字都看到了。這個實驗的最終目的是讓大家明白觀測的特徵:什麼越高,看到的物體就越多。
12、剛開始,老師念的是3至5個數,生背下來,舉手背一下。老師再念到6至9個數的時候,學生背下來,站起來背下來。
13、【情境】一名借班上課的老師站在一個陌生的班級面前。沒有留給他更多的時間去熟悉班級,留給他的只有短短的5分鍾。
【話題】如何第一時間走進學生,縮短因師生不熟悉而產生的心理距離?
我們無數次地追問,千百次地嘗試,但總覺得與學生之間有距離。「山窮水盡」之時,我們不妨暫時從這個問題的深思中走出來,去聽聽名師們是怎樣進行開場白的?也許會受到一點啟發,找到一些答案,也許會迎來「柳暗花明」。
人物:於永正
風格:簡約而不簡單
經典片段:
師:小朋友們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你們認識我嗎?
生:不認識。
師:那我得自我介紹一下。(師板書:於永正)你們應該怎麼叫我?
生:於老師。
生:於爺爺。
師:還可以怎麼叫呢?(生默然,師指著名字)誰敢叫我的名字?
生:於永正。
師:(立正)到。還有誰願意叫的?
生:(大聲)於永正。
師:(雙手抱拳)在下便是。(全場笑聲)
師小結:名字是給人叫的。你們可以叫我於老師、於爺爺,也可以對我直叫其名。這不是沒禮貌,因為我是你們的大朋友。總之,你們想怎麼叫就怎麼叫。
評析:
「簡約是一種境界。」聽於永正老師的課,給人的第一感覺:這種開場白方式真簡便,不就是讓學生「想怎麼叫就怎麼叫」自己的名字嗎?再一聽語言也十分簡朴,似乎每個老師平時都在這樣說。細一想,又不是這樣的,我們老師平時這樣說的,多半是在課下,一到課上,「師道尊嚴」,立馬扮演起「法官」、「傳道士」的角色。於永正老師真正地把新課程倡導的「你——我」式的平等關系落實在了課堂上。
開場白時間很簡短,但目標很貼心:真心誠意地做學生的朋友;設計很簡潔,但功能不一般,一個「立正到」一個「雙手抱拳在下便是」,包蘊著尊重、信任、激勵、關愛與溫暖;自我介紹很簡要,但學生深深感受到:學習語文很快樂,做於老師的學生很幸福!簡約雕刻出的是一片美麗。 14、人物:竇桂梅
風格:頂著陽光,一路走來
經典片段:
師:第一次見面,送你們一份見面禮——三句話。
第一句:「我很棒!」(送給你自己)
第二句:「我真的很棒!」(也送給你的同伴,把手搭在同伴的肩上說)
第三句:「我們真的很棒!」(咱們一起來大聲說)
(生練說,課堂頓時熱鬧起來。)
師:咱們把這句話也送給聽課老師:「你們很棒,你們真的很棒,你們真的真的很棒!」
(生齊說,聽課老師鼓掌。)
師:老師給你掌聲,你明白了什麼?
生:很光榮!
生:很溫暖!
師:找到感覺沒有?什麼感覺,溫暖中覺得很棒。讓我們就帶著這個感覺一同走進課文。
評析: 「禮物」,我們見多了老師給學生送禮物了——「大蘋果」、「小紅花」、「大拇指」……花兒會「凋謝」,蘋果會「腐爛」,拇指會「遺忘」。而竇桂梅老師送給學生的,相信學生會永遠珍藏在心底。因為這是他們學習上最需要的,是人的一生十分寶貴的東西,那就是自信。「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們真的很棒!」「你們真的真的很棒!」陽光心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也滋潤了聽課老師的心田。這份珍貴的禮物使學生感受到分享快樂,分享鼓勵,就是分享生活,分享幸福,竇桂梅老師不是在上課,而是在為學生的一生奠基。
【結語】我們選取了四位名師,閱讀他們的開場白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這樣一個詞:愛!愛得透明,才會透出幽默,透出智慧,透出大氣,透出陽光。我們明白的同時,就要懂得付出。在那短暫的5分鍾上千錘百煉自己!
15、 特級教師:孫雙金
開場白:尊重學生,調動了學習的主體
孫老師在上課伊始向學生作的開場白:
「 同學們,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是說,三個人當中,肯定會有一個人在某一方面超過我,那麼這個人就是我的老師。今天在這節課上,孫老師希望你們能勇於做孫老師的老師,你們答不答應?答應的請舉手!」 課堂氣氛一下活躍了起來,學生個個舉起了手。
可這時孫老師話鋒一轉,說:「 要想做孫老師的老師可不容易呀!」 坐在下面的學生面面相覷,不知道孫雙金老師的葫蘆里賣的什麼葯,陸續把手放了下去。
緊接著孫老師又說:「 因為孫老師年齡畢竟比你們大,在知識和生活經驗上也比你們豐富,所以你們要想做孫老師的老師就必須做到什麼呢?特別在這節課上。」
有學生老老實實地答道:「 上課必須認真聽孫老師講課。」
孫老師笑答:「這樣說來,你還是不能做孫老師的老師呀!」
這時另一個學生出其不意地回答:「 我們在這節課上一定專心聽講,如果能指出孫老師講課的錯誤,提出孫老師不能解答的問題,那我們就是孫老師的老師。」 (註:下面全體聽課老師齊鼓掌)
孫老師及時表揚說:「這位同學說得很好,只要你們在這節課能提出孫老師不能解答的問題,你們就是孫老師的老師。」
理論對接:孫老師的這個別具一格的開場白,通過暗示、鼓勵等手段,一下子拉近了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將傳統意義上不平等的師生關系置於一種平等友好的關系之中。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學生已經把老師當作「自己人」 了,或者說已把老師當作朋友了。在這樣的新關系下,學生消除了對老師的戒備心理,就會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言向老師毫不保留地和盤托出。這樣,教師不僅可以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想法,准確把握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從而為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也營造了一種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事實證明,這樣的氛圍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意識和能力大有裨益。
16、來一個數字接力,比如都說奇數,第一個同學說1,那第二個同學就得說3,第一個同學說11,第二個同學就得說13等,好可以讓他們說都是3的倍數的數,比如第一個同學說3,那第二個同學就得說6,第一個同學說15,那第二個同學就要說18等等,如果難點的就說7的倍數,9的倍數等等,這種方法在教學中能培養學生的快速反應和他們的數感.
17、師報一,生擊掌兩下。師報二,生擊掌三下。依次類推
『伍』 有關數學的小游戲
一、《拼圖形》(守恆練習)
目的: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判斷力和推理能力
材料:用彩紙(視覺上吸引孩子)剪成同樣大小的圓若干,同樣大小的三角形若干,方形若干
要點:
以圓形為例
(1)取一個圓形圖案放在操作台的左上方當樣本。
(2)將其他等大的圓形沿不同位置一刀剪成2份,將這些混放在一起。
(3)讓孩子從2中的圖形中選出2個拼出1中的圓形圖案,然後與桌子上方的樣本比一比是否一樣大。
(4)家長不要給以過多提示,多給孩子思考的時間。
(5)可以讓孩子親手剪紙試試,然後孩子再將他們拼好。
(6)請孩子用語言表達一下。
二、《看誰數得對》
游戲目的:
1、使幼兒真正理解1~4的真正涵義;
2、訓練幼兒的聽覺能力、反應能力、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游戲內容:
1、家長准備小貓、小狗、小羊卡片各一張(可自選)。
2、家長先拿出小貓卡片說:你們是小貓,先叫幾下(幼兒會叫「喵、喵」)現在我們做游戲。我說小貓叫一聲,你就叫「喵」,我說小貓叫2聲,你就叫「喵、喵」,依次說到4聲。做完游戲後,家長和幼兒對換角色繼續下去。說完再拿出小狗小羊的卡片依上面的方法繼續游戲,直到幼兒熟練掌握。
游戲指導:
1、游戲時,幼兒叫聲不對,家長可以引導幼兒。不能直接叫所要的聲數。
2、此游戲可以多個小朋友一同進行。
三、《看誰的記憶里強》
游戲目的:
1、訓練幼兒數數的能力,強化實物點數的能力;
2、鍛煉幼兒的記憶力及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游戲內容:
1、准備1個蘋果,2個皮球、3個梨、4個橘子;報紙若干張(其他幼兒熟悉物品皆可,家長可據情況引申)。
2、家長將准備好的物品散亂的放在桌子上,讓幼兒向後轉,等家長用報紙把這些物品覆蓋起來布置好之後,再請幼兒轉過身來坐好。游戲時,家長對幼兒說「報紙下面覆蓋了許多樣小物品,把報紙掀開之後,很快的看幾分鍾,並要記住這許多物品的名稱和個數」說完後,就打開報紙,讓幼兒仔細觀察約3分鍾,然後用報紙遮蓋起來。
最後讓幼兒把物品一件件的說出來,有幾個同類物品要說出同類物的總數。看是否說得多,說得對。
游戲指導:
1、家長布置物品時,幼兒不許回頭窺看。
2、物品的體積不要太大,以小物品為宜,而且是幼兒認識並能叫出名字的。
3、觀看的物品根據幼兒的反應能力,可多可少,難度提高。比如:兩個蘋果、三個梨、三塊積木、四隻筆。
4、可以請小朋友來家中一同玩游戲。看誰說得多,看誰說得快。
四、《小貓釣魚》
游戲目的:
1、訓練幼兒點數的能力以及知道在1的基礎上添上1是2,再添上1是3,再添上1是4;
2、訓練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以及准確的判斷力。
游戲內容:
1、家長先要准備好小貓釣魚的玩具一套。
2、家長告訴幼兒。「你今天扮演小貓,看看你能釣多少條魚?」幼兒拿起釣桿開始釣魚(這種玩具是一直轉動的,而且魚的嘴巴一張一合,可以鍛煉幼兒)當幼兒釣到一條時,家長就問「釣到幾條?」幼兒會回答「1」條。
當幼兒再釣到一條魚時,家長說「一條與再添上一條魚是幾條?」幼兒回答「2條」。第三條時引導幼兒說出「2條魚再添上一條魚是3條魚」 當幼兒釣到第4條魚時,家長問幼兒:一共釣了幾條魚?並且讓幼兒仔細數釣到魚的個數,說出總數,「3條魚加上1條魚是4條魚」。
游戲指導:
1、幼兒釣魚時,家長要鼓勵幼兒不慌不忙的釣魚,鍛煉耐心。對於釣不到魚的幼兒,家長可以手把手的幫助。
2、幼兒在達到游戲目標時,若有興趣,把魚放在裡面重新進行。
五、《卡片數字游戲故事》
游戲目的:
1、 訓練幼兒對數字大小的認知能力。
2、 訓練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游戲內容:
這個數字游戲故事,可以在睡前也可以在飯後散步時。可以和寶寶開始講了: 小蜜蜂,小蝴蝶,小蜻蜓比賽誰飛得快。開始,它們不相上下,分不清誰飛得最快。 突然,小蝴蝶驚叫一聲,摔了下來。 「你怎麼了?」小蜜蜂,小蜻蜓連忙停下來,關切地問。
原來,剛才小蝴蝶不小心撞在一根樹枝上,翅膀受傷了。 小蜜蜂,小蜻蜓替小蝴蝶包紮好傷口,讓它好好休息。 「都是我不好,害得你們也玩不成了。」小蝴蝶不好意思地說。「沒關系,我們在這里也可以玩的。」小蜻蜓說:「讓我們來玩卡片游戲吧。」 小蜻蜓找來四張硬紙,在每張硬紙上分別寫上:1,0,5,2,這樣便組成了四張卡片。「我們怎麼玩呢?」小蜜蜂,小蝴蝶同時問。 小蜻蜓想了想,出了5道題,分別是:
1)用這四張卡片排出一個最大的四位數。
2)用這四張卡片排出一個最小的四位數。
3)用這四張卡片可排出多少個不相同的三位數?
4)用這四張卡片可排出多少個不相同的四位數?
5)和這四張卡片可排出能被2整除的二位數?(這題中的數字任選,看寶寶年齡)寶寶也來和小蜜蜂,小蝴蝶一起來想一想吧,看看你快還是小蜜蜂小蝴蝶快。
游戲指導:
關於這個數字卡片游戲,可根據寶寶的年齡來選數字定難易程度。
(5)數學兩三個小游戲怎麼設計擴展閱讀:
《擺棋子》(分類練習)
目的:學習按物體的顏色分類、訓練手指的精細動作
材料:塑料跳棋或玻璃彈子跳棋
要點:
(1)將所有彈子取出放在一個盒子里。
(2)在家長的提示下,請幼兒先取一種顏色的彈子,選一個陣腳開始擺棋子,年齡稍大的可以一邊擺一邊唱數1-10。
(3)依次將六種顏色全部擺完。家長可以同時教孩子顏色的漢字和英語單詞。
(4)可以雙手同時擺,訓練雙手的靈巧性。
『陸』 有哪些適合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游戲
鏈接:
《巧虎一年級數學》這個建議給下半年要上一年級的孩子看的,同步一年級書本課程
『柒』 數學課堂小游戲
游戲名稱:我見過你
游戲目的:增強孩子對數的認識
使用年級:二年級
游戲道具:一副撲克牌,共計54張牌。
游戲人數:2人或4人。
游戲規則:
(1)兩人合作,洗牌,把撲克牌洗均勻,疊整齊,背面朝上,從上往下翻牌。
(2)第一盤學生A翻牌,兩人搶答。大聲說出撲克牌的名字,要說出花色和數字,如方片3、梅花K、黑桃6等。一副牌用完,這一盤游戲結束,最後各自數出自己得到多少張牌,得牌多者獲勝。
(3)第二盤再由學生B翻牌。每一盤的結果都要記錄。
(7)數學兩三個小游戲怎麼設計擴展閱讀
小學數學本身講起來就比較枯燥無味,所以教師再講數學課時,盡量穿插一點小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數學謎語,吉祥數字等。
『捌』 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什麼有趣的課堂游戲
數學課堂游戲
1、《森林運動會》
我在《森林運動會》一課中,就設計了一個猜謎語的環節,讓小朋友特別感興趣。具體的游戲過程是這樣的:課前我在黑板上貼了一些小朋友喜歡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是用不同顏色的彩色紙剪的,每一個小動物身上都寫了一則數字謎語。上課的時候,我首先提問:「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小朋友高興地回答說喜歡,於是我讓他們一起看黑板上的小動物,說:「這些小動物每人給大家出了一則謎語,你們誰猜中了就把小動物送給誰。」小朋友一聽,高興極了,爭先恐後地舉手說要來猜,我讓小朋友分小組來猜,每一小組猜一則謎語,結果小朋友幾乎都猜出了謎語所代表的數字,所以我就把小動物獎給了他們,看到他們興高采烈地拿著漂亮的小動物互相炫耀的樣子,我的心裡感到由衷地高興。
2、《10以內數的組成》
教學10以內數的組成時,我設計了一個「碰球」的游戲來鞏固10以內數的組成。如我先出示數字8,對學生說:「嗨、嗨,我的3球碰幾球?」學生可以說:「嗨、嗨,你的3球碰5球,」學生說出的數必須與老師說的數合起來是8。在這樣愉快的氛圍中,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迅速地說出碰球的數,於是10以內數的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記住了。 《10以內數的分與合》2
在教學《10以內數的分與合》時,我設計一個扔皮球的游戲,讓學生討論數的分與合的不同方法。學生分成小組,指名學生拿10個皮球,看誰先報出他扔進幾個皮球,就讓誰來扔皮球,並請他講講是怎麼想的。如一個學生扔完後,籃外有3個皮球。有的說我是想3和7合成10,所以扔進7個球;有的說前面一個同學籃外有4個球扔進6個,現在籃外是3個,我可以肯定他扔進了7個,因為外面少一個,裡面就多一個„„學生們從不同角度想出正確答案,呈現出思維的個性化,多樣化,更可貴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3、《10以內的加減法》
在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學生最喜歡和我一起參加「乘車游戲」,游戲之前,教師需要准備一些司機頭飾和算式卡片,把它們發到每個學生手中,游戲開始了,得到司機頭飾的學生就當小汽車司機,戴上頭飾神氣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我一般也是戴上頭飾當「小司機」,每個頭飾上寫了一個10以內的數,拿到算式卡片的學生就根據自己卡片上的得數去乘坐不同的「汽車」,全部上車之後,由司機驗票,乘錯車的被罰下車,驗票結束之後,司機就帶領乘客在音樂聲中「坐車」,因為有我的參與,所以孩子們顯得特別興奮,他們都想坐上我的車,都為能跟老師一起做游戲而感到自豪。
4、《分類》
在教學《分類》這課時,一開始我就問學生: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學生齊聲說好,所有的眼睛都注視著我,思想高度集中。此時我輕聲慢語地說:「請小朋友們注意聽,並按老師要求去做。小朋友們請注意,請你按我的要求做:男孩子請你站起來,女孩子請你站起來;高個子男孩坐下去,矮個子男孩坐下;長頭發女孩坐下,短頭發女孩坐下;大眼睛的小朋友請你拍拍手,小眼睛的小朋友 請你拍拍手;穿皮鞋的小朋友請你跺跺腳,穿旅遊鞋的小朋友請你跺跺腳;全班小朋友們一起跺跺腳!」在這樣有趣的游戲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追求和掌握知識的精神力量,為學習《分類》做了很好的鋪墊。
5、《有餘數的除法》
例如,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分水果游戲:「六一」兒童節到了,我們班要舉行聯歡會,老師給每組同學准備了一些水果,請小組長打開水果箱,將本組的水果每人分5個。學生分完後發現:15個蘋果,每個人分5個,可以分給3個人;16個梨,每個人分5個,可以分3個人,多了1個;18個香蕉,每個人分5個,可以分3個人,多了3個„„為什麼有時沒有多餘,有時多1,有時多3呢?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這樣,學生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從有意注意到發現問題,在他們心靈上初步有了「余數」的痕跡。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在討論中悟理、在嘗試中形成認知結構。
6、《10以內數的順序與大小》
在教10以內數的順序與大小中,就可設計游戲「找兄弟」,學生拿著數字卡片「6」說:「我今年6歲,弟弟比我小兩歲,弟弟在哪裡?」學生們想出答案舉起數字卡片「4」說:「我今年4歲,比你小兩歲的弟弟在這里。」學生繼續問:「比我大1歲的哥哥在哪裡?」學生舉起卡片「7」說:「今年我7歲,比你大1歲的哥哥在這里。」在這個游戲中,學生依據數序知識想出結果,輕松的掌握知識,也為今後學習有關的應用題做了鋪墊。
7、《數學樂園》
在教學實踐活動《數學樂園》時,我設計一個踢毽子比賽的游戲活動,將學生按座位劃分為蘋果隊、西瓜隊、香蕉隊,每隊推選一名運動員和一名統計員,在30秒鍾內統計踢毽子的個數,老師貼統計表,統計員用紅、綠、黃彩筆做統計,其他同學數數。根據統計結果,學生就會知道:(1)一共踢幾個?(2)誰比誰多或少幾個?(3)誰再踢幾個就和誰同樣多?„„這樣,通過不斷應用數學知識,讓學生在活動中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歸納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促進每一個學生掌握有效的分析問題策略,發展學生的策略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8、《30以內的加法》
例如:在學習30以內的加法後,我設計了一個打撲克牌湊21的游戲活動,這個游戲活動包括了30以內所有進位(不進位)的加法。只要學生熟悉游戲規則,其學習效果令人驚喜。每四人一個小組,每個人都盡情地投入到游戲活動中,有的把頭湊在一起看牌的點數,有的坐下來做記錄,有的翹起小屁股趴在桌面上出牌,有的走出座位向老師請教。因為牌上有實物點,對於計算暫時不熟練的學生,還可以藉助數點數的方法來計算;對於大部分學生,只要小組長的兩張牌剛出手,「等於多少?」的話音未落,對方小組員已迅速搶答出得數。看到每個同學都在這種積極主動的活動中樂此不疲地學習,我感覺自己真開心,好像回到了跟他們一般年紀的童年。游戲教學,不是靠老師出色的教,而是靠學生自主的學。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組織者、引導者,讓出大量的時間給學生游戲活動,孩子們
在不知不覺中熟練了計算方法,教師的工作更加高效。這樣自由的數學課堂,難怪他們這么喜歡上數學課。
9、《加、減混算》
例如,在學習加、減混算時,課一開始,我就問學生:「小朋友,你們乘過汽車嗎?」同學們齊聲回答:「乘過。」「好,下面我們來做„乘汽車‟的游戲。」錄音機播放出小汽車喇叭聲響的音樂,有6位學生上來乘汽車,到站後下去3人,又上來2人,學生通過看到的情境,馬上能順利地編出兩步計算的生活中的數學題,計算就更不在話下了。這樣導入新課,自然貼切,趣味猛增,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同教師的講課交融在一起,在游戲活動中輕松、愉快、有效地掌握了知識。
10、《平均分》
在教學「平均分」一課時,課剛開始,我就問學生:「小朋友,你們知道小猴子最愛吃什麼嗎?」學生們回答:「桃子。」「對。瞧,今天猴兄弟倆一塊兒上山摘桃子了。你們看,他們一共摘了多少個桃子?」(讓學生甲、乙扮演猴兄弟倆,攙著一籃桃子入場。)學生觀察得出:「一共摘了8個桃子。」提問:「你認為怎麼分最公平呢?」讓學生分組討論後派代表親自分一分,再引導學生說出:「把8個桃子平均分給2隻小猴。」進一步提問:「你想提出什麼問題?」引導學生說出:「每隻小猴分得幾個桃子呢?」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我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有意識地通過游戲的形式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發現並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讓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並增強了他們的問題意識,「猴子分桃的游戲」功不可沒。
『玖』 幫忙設計一個數學小游戲,急~~~~~~~~~
三子棋
對陣雙方各有3顆棋子,輪流往棋盤里下子。下完子後,棋子可以上下或左右移動。誰先把3個棋子或橫、或豎、或斜擺成一條直線,便獲得勝利。
搶30報數游戲
一個很簡單、很有趣、很好玩、很有思考價值的游戲。AB兩個人連續報數,每一人可以報一個數或兩個數,連續下去,誰先搶到30的為優勝!
平均分
「韓信分油」歷史典故是這樣講的:
韓信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名將,聰明過人。據說有一天,他騎馬在路上走,看見路旁有兩個人正在為分油發愁。了解後,知道兩個人有可裝10斤、7斤、3斤油的三隻容器,10斤的大容器里裝滿了油,7斤、3斤的容器都是空的,現在要把這10斤油平均分,每人分5斤。兩人都沒有帶秤,應該怎麼分呢?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趣味小游戲
(1)小游戲規則:請你說出10以內4個不同的自然數,看老師能不能馬上告訴你,它們是否能組成比例?(學生報數,老師回答)
誰能說出老師的秘訣?
(2)同桌互相考一考:如4、3、6、8 6、9、4、7
(學生回答後讓他說出判斷理由)
『拾』 數學游戲有哪些
一、數獨
數獨游戲的規則如下,用1至9之間的數字填滿空格,一個格子只能填入一個數字;每個數字在每一行只能出現一次;每個數字在每一列只能出現一次;每個數字在每一區只能出現一次。
二、算24
一副牌(52張)中,任意抽取4張利用加減乘除使最後得到的答案為24。
三、21點
一副牌(52張)中,兩人依次抽三張牌,將三張牌的點數加起來,誰的最接近21誰獲勝。
四、生命游戲
游戲規則如下
1、在一個格子世界裡,每一個格子里最多可以長一個細胞。細胞根據規則,一代、一代地存活、繁殖或死亡。
2、每個細胞的存活或死亡規則:相鄰的細胞等於2個或3個,將活到下一代;相鄰的細胞大於或等於4個,將因為過度擁擠而死;相鄰的細胞小於或等於1個,將由於孤獨而死。
3. 細胞的繁衍規則:如果某個空格周圍有3個細胞,那麼這個空格里就可以生長出一個新細胞。
五、2048
游戲的規則很簡單,需要控制所有方塊向同一個方向運動,兩個相同數字方塊撞在一起之後合並成為他們的和,每次操作之後會隨機生成一個2或者4,最終得到一個「2048」的方塊就算勝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