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輔導孩子做作業有哪些方法
怎麼輔導孩子做作業
孩子的學習離不開我們的輔導,經常去輔導孩子功課,這樣有利於提升孩子的成績,同時也可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輔導孩子是需要講究方法的,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怎麼輔導孩子做作業呢?
1耐心的去輔導孩子。
遇到孩子不會做題的時候,應該耐心去教會他怎麼做,而不是因為題目簡單而去批評孩子,輔導孩子做作業要有一定的耐心。
2多結合課本知識。
採用他們目前學習的方式方法,解題思路去輔導,不要用我們大人的思路去輔導孩子做題,解題的思路方式以及方法要結合課本。
3多在課本中尋找答案。
我們可以先把孩子的書本看一遍,遇到不會的問題要在課本中尋找答案,尋找解題的思路。這樣輔導孩子才會有效果。
4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應該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是去分析解題思路,讓孩子學習解題的方法。
5鞏固與復習。
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如果有不會做的題目,教會孩子知識後,然後可以找幾個類似的題讓孩子在做,考察他是否真的學會了,鞏固孩子所學的知識。各位家長們記得盡量子結合課本的知識來輔導孩子,不要藉助其他工具,輔導孩子做作業應該告訴孩子答題的技巧以及對知識的掌握。
② 如何輔導一年級小學生學好數學
輔導一年級小學生學好數學,要對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育內容,作一番認真地學習與分析,並要根據小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採用與學校老師大體一致的方法,方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1、擺學具學:
如5的組成,先拿出5個圓片,然後有規律的分擺圓片 ,後2個是前2個交換位置得到的只要記住前2個就可以了,因此,10以內各數的組成與分解的學習都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有規律的分擺,有規律的記憶。
2、用游戲記:
在孩子通過擺學具得出10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後,可採用一些游戲的方法,讓孩子加深印象,達到熟練的目的。如對手指、對口令、拍手等。這些方法,可在平時走路、睡覺前夕,經常化的練習,使孩子達到脫口而出的目的。
一年級數學的內容及要求
1、1—10各數的認識,寫法和加減法:包括實物圖,數10以內的數,1—5各數的認識和寫法,5以內的加法和減法,0的認識和寫法,加0減0和得數是0的減法,6至10各數的認識和寫法,10以內的加法、連加、連減式題。
2、11—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包括數11—20各數,十和幾組成十幾,11—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鍾面整點的認識。
3、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減法。
4、認識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初步認識及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③ 一年級作業怎麼輔導孩子
你好,一年級的教材就是語文和數學兩門課,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
1、先看看語文,一年級開始要學習拼音了,學著寫筆劃比較少的生字,家長可以陪著孩子每天都讀一讀,每天都要動筆寫一下,保持不斷的練習,以增強記憶。
比如說,買幾本田字格的練習本,合適的座椅,合適的書寫筆,家長一開始可以握著孩子的小手,陪著孩子寫上幾個字,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書寫筆順。
其次,教會孩子學會查字典,知道拼音了,還要掌握在字典上的順序,盡可能記住與這個字相關的一些詞語,幫助孩子多多組詞,引導孩子把這些生字連接起來,去適當的說一段話出來。
告訴孩子,要是每天都能說一說,每天都能講出一個有頭有尾的小故事,每天都可以獎勵一朵小紅花,周末的時候直接兌換成自己想要的某樣東西。讓孩子能有個成就感。
2、再看看數學,充分利用家裡的各種糖果糕點,幫助孩子形成數字概念,每天和孩子一起算一算,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等孩子熟練了,再稍稍增加難度,提高到20以內的加減法。
讓孩子把每天學校裡面學到的內容回來再用來考考爸爸媽媽,讓孩子當小老師,給你們兩個打分。然後再調換過來,你們兩個給孩子當老師,再給孩子打分,把你們所做的內容放在一起,看看打鉤的誰最多?正確率比較高的,給予表揚和獎勵。看看能不能幫助孩子激起好勝心。
3、一年級的內容並不難,難的是需要家長要有耐心去輔導及引導,要幫助孩子反反復復去練習,熟才能生巧。
這個原則放在任何時候都是適用的,好好引導,孩子的成績一定會讓你們刮目相看。
④ 一年級數學課堂作業怎麼布置
1、布置趣味性作業,不要布置重復性的作業
小學生對數學的迷戀往往是以興趣開始的,由興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體驗中產生新的興趣,推動數學學習不斷取得成功,但數學的抽象性和嚴密性往往使他們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體會到數學是那麼生動、有趣、富有魅力。
強化數學作業的趣味性十分重要,應盡量把作業中的數學知識編成故事、謎語、童話、游戲等形式,使學生一看作業的內容就來勁,就躍躍欲試,使學生把作業看作是沒有負擔的學習,樂在其中。
2、布置多樣性的作業,數學作業防止單一化
不分層次的作業形式顯然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作業需要,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教師要改變作業單一化的弊端。
在布置作業時,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頂」與「保基礎、求發展」的原則布置作業,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盡所能都有所獲,都在不同程度地享受著成功的體驗,例如:計算題作業是由數字與運算符號構成的抽象枯燥的作業,學生計算時容易產生煩燥的情緒,因此注重作業形式多樣化,激發學生計算興趣。比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對抗賽、接力賽等形式,使學生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因此注重作業形式多樣化,激發學生計算興趣。比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對抗賽、接力賽等形式,使學生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布置開放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完成數學作業也是一種數學活動,面向未來的數學教學,應當從守成型向創新型轉化,當然,重現式的數學作業布置仍然是需要的,因為它符合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
有助於語言材料的記憶、積累。但是在優化重現式作業的同時,更多地布置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開放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
小學生學習建議
閱讀課本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開始。對那些能讀懂的例題,就先讀課本自學,再作練習題,老師通過檢查練習發現問題再講。
教科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很多學生認為只要把教師上課講的內容聽懂就可以學好了。其實真正理解,單憑教師的講授是不夠的,還必須充分利用有關的課外書籍,加深擴展和融會貫通所學的知識。
自學缺漏知識,以便打好扎實的知識基礎,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能跟上和適應新教材的學習。為了配合新教材的學習而系統自學有關的某種讀物。不受老師的教學進度的限制提前系統自學新教材。
⑤ 孩子剛上一年級,要想孩子數學學得好,具體可以做哪些題目呢
如果想讓上一年級的孩子數學學得好的話,那麼就要讓自己的孩子學會各種計算的口訣,這樣對於孩子而言有著很大的幫助。小孩子的數學一定要打好基礎,如果在小學的時候沒有學好數學的話,進入到了初中以後也會在這一方面吃虧,所以家長一定要關注小孩子的學習狀態。數學這門學科如果在最開始的時候就能然後技術的話,那麼到了後期成績就會越來越好。
不要強迫自己的孩子去做習題,如果爸爸媽媽強迫孩子做習題的話,那麼孩子有可能就會覺得學習是非常疲憊的一件事情,而且也會拒絕學習。爸爸媽媽要陪著孩子一起學習,要一點一點的讓孩子接受數學這門學科,除此之外也要幫助小孩子解決學習中所遇到的困惑,這一系列都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
⑥ 一年級數學如何進行家庭輔導
一、讀題三遍,認真理解題目要求。
1、第一遍:看清每一個字。孩子用手指指著題目文字,家長領讀一句,孩子跟著讀一句。太長的句子可以斷開分兩三次讀。這個過程是孩子們看清每一個字的過程,所以可以較慢或者斷開讀。孩子們經常看著字讀,就會慢慢認識這些字,一段時間以後就可以先讓孩子們自己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家長教一下。
2、第二遍:完整地讀一遍題目要求,說說題意,勾出關鍵字詞。讀完以後家長不要忙著給孩子解釋題意,而是鍛煉孩子,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要求是什麼意思。如果發現孩子沒有理解正確或者理解不全面,再讓孩子讀一遍,盡量讓孩子自己去發現題目給出的要求。如果孩子經過幾遍讀題還是不能理解正確,家長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進行分析,常用的提問方式有:①題目要求我們做什麼?(畫圈、連線、塗色、填空、計算);②要求怎麼做?(把誰圈起來?把什麼樣的連起來?把什麼塗上顏色?)。例如:把同樣高的塗上相同的顏色。提問:做什麼?(塗色);把誰塗上顏色?(同樣高的);塗什麼顏色?(相同的顏色)。孩子正確理解題意後讓他選出關鍵字詞勾畫出來,幫助自己加深理解和記憶。上面這道題就可以這樣勾畫:把同樣高的塗上相同的顏色。
3、第三遍:正確理解之後再讀一遍,加深記憶和理解。然後動筆做題。
二、獨立解決,自己檢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1、理解了題意以後,讓孩子自己答題。
2、答完題後,自己對照題目要求進行檢查。檢查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題檢查方法不一定相同,但是都有一個總的原則就是不能只看答案,而是要再看題目要求,對照題目要求檢查過程、最後才是答案。如果是填空題,最基本的訣竅是讀一讀看是否通順;是計算題一定要再算一下。家長可以根據題目的類型指導孩子相應的檢查方法。
三、三種改錯的方法。
孩子自己檢查以後再邀請家長檢查,如果發現錯誤,家長根據錯誤情況教給他改錯的方法。
1、A類:粗心的錯誤。家長發現錯誤後先不做任何提示,只是提醒他再看題目要求、圖或者文字,然後對過程、答案進行思考。孩子如果自己發現並改正了,就讓他在這道題的序號下面寫一個A,表示這類錯誤是由於粗心造成的,完全可以自己改正,同時也提醒自己不要再粗心。
2、B類:方法、知識錯誤。孩子自己不知道為什麼錯,家長可以給他提示。例如:某題:下面哪一行不一樣,在它後面的括弧里畫√。(1)1、2、3、4、5(2)2、4、6、8、10(3)5、6、7、8、9孩子能夠理解題目要求是選擇不一樣的一行,可是不知道哪一行不一樣。家長可以這樣提示:第一行的數字在發生什麼變化?每次增加多少?第二行呢?孩子根據提示去思考,而不是家長直接告訴他答案。總之,能讓孩子去思考的,家長決不代替。孩子根據提示作出來以後讓他在這道題的序號下面寫一個B,表示這類問題自己還有一些困難,是自己的薄弱點,需要以後多思考、多練習。
3、C類:無法理解的問題。有些錯誤家長提示方法以後都不能解決,必須家長講解方法、過程,幫著孩子做出來的,這類問題請在序號下面寫一個C,表示這是孩子的難點,提醒孩子在老師講解類似問題的時候注意聽。
4、這些A、B、C符號的標注,其實就是孩子對自己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找到發生錯誤的根源,同時也幫助孩子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例如:對於A類錯誤,需要仔細讀題,認真檢查;對於錯誤,需要上課時認真聽老師和同學的方法,多思考,多練習。家長可以針對B、C類錯誤,再設計類似的題讓孩子練一練,力爭能夠在下一次不再成為薄弱點、難點。這個習慣養成以後,孩子在高段的學習中能夠進行自我管理。高段科目多,內容多,時間緊,復習時有針對性,把書、作業拿出來,重點針對B、C類進行復習鞏固,就可以高效地完成知識的查漏補缺,重點突破,這樣節約時間,輕松愉快。
四、有錯必改,錯誤不過夜。
每次做作業之前,先將前面沒改的錯題改正後才能開始做新的作業。有些在學校里做的課堂作業如果孩子沒來得及在學校里改,那麼回家後也應該拿出來當天改正。孩子往往只注意改家庭作業上的錯,忽略了其它的作業。家長可以提醒孩子每天把各項作業拿出來看看是否有錯沒改。我們的作業包括三種:課本、《一課一練》、《補充習題》,有時候還有試卷。錯題就是背在孩子身上的包袱,只有將它拿掉,才能為第二天的學習掃清障礙,幫助孩子輕松進入新課程的學習,這將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否則,這些沒解決的錯誤又會導致第二天新課學起來困難,壓在他身上的包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重,最後導致孩子學習吃力,厭學,自卑,痛苦。
五、記錄作業所用的時間。
時間寫作每次作業的後面,初期家長可以幫著看時間,建議現在就買一個時鍾,讓孩子慢慢學著認鍾表,自己記錄時間。鍾表的認識本身就是一年級的難點,這樣還可以幫助孩子學習鍾表知識。專注、高效的作業習慣在孩子們上了初中,高中以後會有很大的作用。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作業輔導的時候,要注重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能力,相信孩子會在寫作業中收獲很多。(海安縣家長學校)
⑦ 一年級孩子學習數學有什麼好辦法
為了幫助家長對小學數學教材有所了解,我們試從下述幾個方面作些介紹: 要了解一年級數學的內容及要求: 第一學期: (1)1到10各數的認識、寫法和加減法。包括:實物圖,數10以內的數,1到5各數的認識和寫法,5以內的加法和減法,0的認識和寫法,加0、減0和得數是0的減法,6到10各數的認識和寫法,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連加、連減式題。 (2)11到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包括:數11到20各數,十和幾組成十幾,11到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鍾面的認識(會看整點鍾)。 (3)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減法。包括:20以內的進位加法,加法和減法的簡單應用題。 (4)認識圖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認識。 第二學期 (1)20以內的退位減法。 (2)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包括:數100以內的數,認識個位、十位,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元、角、分的認識和簡單的計算。 (3)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包括: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兩位數加兩位數,兩位數減兩位數。 (4)認識圖形。長方體、王方體、圓柱、球的初步認識。 2.幫助孩子掌握數的概念。 孩子在入學前,可能會數會認20以內的數,但不等於了解這些數的實際意義。家長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幫助孩子建立數的概念。 (1)認識一個數的數值,建立基數的概念。如「5」是一個抽象的數值,要求孩子在實際生活中說明「5」所表示的實際數量。如「國旗上面有五個五角星,每個五角星又有五個角」,「一隻手有5個指頭,家裡有5口人,5個蘋果……。」還能表示可看到的一些連續量,如往盆里倒5杯水,量一根長5尺的麻繩,時鍾敲了五下……。從而使孩子知道一個抽象的數可能表示的實際數量是很豐富的。 (2)認識一個數的序數,建立序數的概念。就是要認識一個數或一個物體在一個自然數列或一組物體中的位置和次序。如:應知道「7」在「6」和「8」中間;7大於6,但7小於8,訓練孩子用多種方式練習計數。首先,按自然數數列逐個出現以數軸上的點表示數,有利於對數序的理解。 同時還可以利用兒童生活實際中的數字材料讓兒童順數、倒數或嵌數。教孩子知道用來表示數量多少的數叫做基數。如1個、2個、3求書、4輛車、5個茶杯……用來表示次序的數叫做序數。如第 一、第 二、第三本、第四輛、第五個座位……。 (3)認識數位,掌握十進制的概念。知道10以內的數是以「個」為計數單位的。認識20以內的數是孩子第一次遇到逢十進一的情況,要求孩子認識滿了十就要有一個大的新計數單位出現,即,10個「一」就是1個「十」,10個「十」就是1個「百」……掌握數位的順序和進率,這是讀數和寫數的基礎。 (4)正確的讀數和寫數。孩子第一次學習讀數和寫數,可將數字形象化,並編成兒歌:1象小棒,2象小鴨,3象耳朵,4象小旗,5象稱鉤。6象電燈泡。7象鐮刀,8象把子。9象哨子,指導孩子寫數要求嚴格掌握每個數字筆順和結構,寫得正確、勻稱、規范、迅速,不能亂畫或倒筆,區別易混的6和9、9和7,著重練習難寫的數字8和0。 (5)正確認識「0」的意義。家長如果問孩子「0」表示什麼?孩子會說。「0」表示一個也沒有。這時家長要告訴孩子,這是不全面的。「0」還可以表示溫度,攝氏0度時,水就結冰了,能說沒有溫度嗎?「0」還可以表示起點,如:數軸和米尺的起點就用0來表示。0在1的前面。「0」還可以佔住數位,少了0或多了0,數就會發生變化。 3.讓孩子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打好加、減運算的基礎。 掌握數的組成、建立數群的概念。數的組成就是說一個數由哪幾個數組成的,或一個數有幾種分法。數的組成知識是計算加、減法的基礎,兒童掌握數的組成越多,越牢固,計算的方法就越靈活,越快。 10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是20以內數的計算基礎,20以內數的計算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所以說指導孩子學好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是很重要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熟練掌握,在很大程度也取決於學生對10以內的組成與分解的熟練程度。20以內的進位加法對數的組成與分解幾乎是同時進行的。 4.加強口算訓練,促進計算能力的提高。 現行教學大綱要求一年級學生要能夠熟練地口算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兩位數加減整十或一位數,這說明一年級的學生口算訓練是很重要的一項訓
⑧ 如何輔導一年級孩子功課
一、 加強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
如果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在孩子以後的學習中將少操心,同時,孩子也將在以後的學習中終身受益,所以,家長一定要特別注意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
回家後,要先做作業。寫作業時要認真、仔細,書寫工整、美觀。完了作業要准備好明天的學慣用具(包括削好鉛筆,准備好擦子,把各科的作業放在各科書中)、收拾好書包,然後最好看一會兒課外書後才能去玩。晚上,九點半以前必須上床睡覺。
作業格式訓練也是學習習慣培養的一方面。要利用數學練習本讓學生練習寫數和寫算式。
學習習慣的另一方面就是作業的按時完成,一年級書面作業較少,但一些實踐性的活動作業和讀一讀,說一說,算一算的口頭作業還是有的。要注意提醒孩子認真完成好。特別在開學的最初三個月,家長最好每天抽些時間聽孩子說一說,看孩子做做實踐操作。以逐步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業習慣。
二、 加強孩子學習的輔導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到小學一定有很多的不適應,同時,孩子這時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十分短,上課時老師講的知識就有可能聽漏,如果,家長每天輔導一會兒孩子的學習,孩子就會覺得學習十分輕松,就會對學習更有興趣。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孩子進行輔導:
1、拼音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拼音的拼和聲調(特別是二聲和四聲容易混淆)。家長輔導孩子的拼音可以從讀、聽寫、默寫等方面著手。剛開始時只讀《語文》書和老師布置的作業;拼音快學完時,可以買一些帶拼音的課外書讓孩子讀。這樣,孩子不光鞏固了拼音,而且還提前預習了字,同時還拓寬了孩子的知識面。聽寫拼音時,家長先把聲母和韻母都念出來,等孩子對拼音比較熟悉時就可以不念出來了。默寫主要是默寫整個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默寫時,不能寫漏、寫錯,連順序和格式都不能錯。
2、生字
每課的生字都要聽寫,一單元學習完了要聽寫一單元的生字,一本書學習完後要聽寫整本書的生字。前兩個單元,因為認識的字少,所以可以只聽寫生字,後面的單元就必須把生字放在詞語中聽寫。在學習了拼音後,每次聽寫都必須帶上拼音。最重要的是聽寫完後,家長必須仔細檢查字和拼音寫對沒有,如果有錯,家長就必須給孩子重新聽寫。
3、作業的檢查
孩子把所有作業寫完後,家長要檢查一遍,看一看寫對了嗎?書寫工整嗎?如果有錯,就叫孩子改正;如果書寫差,就叫孩子重寫。
4、預習
作業寫完後,叫孩子預習明天要學習的地方後,再讀幾頁課外書。預習課文包括:讀通順課文(至少讀三遍),勾出文中帶生字的詞語,給生字注音,口頭組詞。
5、背誦
古詩一定要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背才容易背著,同時,背誦時要求孩子找出文章的規律再背誦。
三、加強品德方面的教育
一位教育家曾這樣說:「身體差的人是廢品,能力差的人是次品,品德差的人是毒品。」這可見一個人的好品德是多麼重要。同時,一個人品德好了,別人才更願意與他相處,他才更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所以,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品德,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1、做一個有禮貌的人,見到老師、同學或其他認識的人要主動問好,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妨礙了別人做錯了要說對不起。
2、做一個守時、守信的人。
3、做一個講衛生的人,勤洗頭,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男生勤理發,女生要把頭發梳好。出門之前照一照鏡子,看看自己儀容是否整潔。
4、做一個愛勞動的人。洗碗、掃地、擦桌子、收拾房間、洗內衣、洗襪子、洗紅領巾等事都可以叫孩子做。
5、做一個善於與人溝通的人,不管發生什麼事情,能與人好好說。
6、做一個關愛他人的人,關心、愛護、尊重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懂得稱贊、寬容別人。
7、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作為一個學生,有責任努力學習;作為一個孩子,有責任尊敬父母、長輩。
8、做一個會與人合作的人。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只有學會與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9、做一個自信的人。家長對孩子以表揚為主,讓他樹立自信,讓他認為自己很能幹,他學習起來就會更起勁。但是,如果孩子的確錯了,家長還是必須指出來,進行講道理或者批評教育。
⑨ 應該如何輔導一年級的學生寫作業全程陪同嗎
在小朋友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建議最初家長是陪伴的。
首先,小朋友剛上一年級還不適應,會出現這么幾個問題:第一,作業不知道記下來,記下來以後不知道是什麼。這個家長可能覺得有點驚訝, 我教一年級的時候,剛開始上數學課,有些小朋友不知道什麼是數學課本,雖然學前班學習了計算,但孩子並不知道這是數學,有的孩子則是不認識“數學”這兩個字,而且每天的數學作業不是固定的,今天可能寫練習冊,明天可能寫小演草,這些都需要家長協助孩子,確定作業記沒記,記的對不對,應該寫在哪裡?
不陪伴以後也要繼續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有的孩子家長一不管作業,就會偷工減料,或者徹底不寫,家長還是要跟老師多溝通,發現這樣的苗頭及時的糾正,讓孩子知道媽媽雖然不陪著我做作業,但是一直在關注我的學習,這樣孩子自然也會重視學習,不敢在學習上打折扣。
⑩ 一年級數學家庭作業怎樣輔導
與50、60年代相比,現在的父母一是文化水平比較高,二是對子女的期望值較高,更何況現在都是獨生子女,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家長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也比以前要多得多。但是生活中許多真實的例子充分說明,父母輔導孩子學習時,由於指導得法,孩子的學習成績較好;反之就令人擔憂。下面就介紹幾條指導孩子學習應注意的幾點:
1、 不能替代老師的職能
有一些家長喜歡像學校老師那樣,對孩子教這教那。結果有的知識因父母已教過,孩子在上課時就不要聽老師講課,思想開小差,導致不良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有的家長,憑著一、二十年前學過的知識來教孩子,結果既不懂方法,又沒有技巧,有的知識甚至教錯,孩子反而被父母越教越差。(舉例說明)
所以在一般情況下,父母最好不要代替教師的職能在知識上教這教那,知識的傳授應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我們做家長的只要每天看一看孩子的「作業記錄本」,以此來檢查一下孩子的作業是否完成,字寫得是否端正。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在學習上缺乏一定的自覺性,家長就要督促孩子認真完成作業。
2、 不要過多的布置額外作業
有一些家長認為關心指導孩子的學習就是在孩子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後,再給孩子布置一些額外的作業,以為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的成績提高上去。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家長可以通過平時檢查孩子的作業情況,從中了解一下孩子在學習上的薄弱點,如果孩子的數學作業中計算經常出錯,那麼在孩子已經完成學校的作業後,適當地讓孩子做一些這方面的練習。因為從目前的情況看,孩子的作業負擔已經比較重了,如果父母在過多的加碼,就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反而沖淡孩子的學習興趣。有時間的話,應鼓勵孩子多看一些課外書籍,做一些讀書筆記,拓展孩子的知識面,擴大孩子的閱讀量,古人也說過:「書中自有黃金屋」;另外,幫助孩子養成「記日記」的好習慣,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這也是學好語文的關鍵:多看、多寫。
3、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許多事實證明,凡在學習上有成就的學生和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緊密相連的。某重點中學學生小季,在一次全國性的中學生數學競賽中,從成千上萬名佼佼者中脫穎而出,獲得第7名。後被保送到某重點大學少年班,繼而出國深造。當母校老師請他回校介紹學習體會時,他說:「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打開成功大門的『金鑰匙』。」所以,父母在對孩子學習指導的重點應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將使孩子終身收益。一般說來,學習習慣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復習、預習習慣。即先復習後作業,先預習後聽課;二是做作業習慣。獨立思考,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三是認真聽課、積極思維習慣。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授文化知識的主要途徑,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維是提高學習成績的最佳選擇;四是不懂就問的習慣。不懂裝懂,永遠不懂,滿足於一知半解,難以牢固地掌握知識,古人雲:「三人行,則必有我師也。」如有不懂的問題,應及時向老師、家長、同學請教,直到搞懂為止。
4、 教會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科學的方法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因此,父母應多給孩子一些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如怎樣審題,怎樣思考判斷。經常介紹一些各科學習方法,介紹一些名人的學習方法,或為孩子購買、借閱一些學習方法的書籍。
5、 正確回答孩子的提問
有一些家長,孩子一問,馬上把答案告訴孩子;還有的家長就脫口而出:「不知道,煩死了!」前者會造成孩子懶惰、依賴的心理,一遇到稍難的題目,自己不動腦筋馬上問家長;後者則重重地挫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甚至會疏遠父母。這兩種方法都不可取。正確的做法應是不直接講出答案,誘導孩子思考,拓寬孩子的思路,讓孩子得到啟發,自己去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