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數學問題雞兔同籠,雞兔共40個頭,雞腳比兔腳多32隻,問雞兔各幾只
雞兔共40個頭說明一共40隻動物,雞腳比兔腳多32隻,多的腳都是雞腳,說明多出來這部分腳的雞有16隻。剩下40
-16=24隻動物有雞和兔子,它們的腳一樣多,因為兔子的腳是雞的兩倍,所以24隻動物中雞的只數得是兔子的兩倍,一共是兔子的三倍,所以兔子有24/3=8,雞有40-8=32隻
② 數學題解析以及計算:雞和兔子在一個圈子裡,頭有18隻,腳有52隻,求雞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雞10隻,兔子8隻。
解答方法如下:
(1)常識先知一隻雞2隻腳,一隻兔子4隻腳,先假設一聲令下後,雞和兔子各抬起2隻腳,則共抬起18*2=36隻腳,未抬起52-36=16隻,這16隻就是兔子的腳,可得兔子的數量為16除以2=8隻。即雞的數量為:18-8=10隻。
(2)假設雞有x只,根據頭有18隻,可得兔子為18-x。再根據腳有52隻,可得:4×(18-x)+2x=52。解得x=10,則18-x=8。
(2)多少頭多少腳數學題擴展閱讀:
雞兔同籠的公式:
(1)公式1:(兔的腳數×總只數-總腳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雞的只數。
總只數-雞的只數=兔的只數。
(2)公式2:( 總腳數-雞的腳數×總只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兔的只數。
總只數-兔的只數=雞的只數。
(3)公式3:總腳數÷2—總頭數=兔的只數。
總只數-兔的只數=雞的只數。
③ 雞兔同籠,上有頭16隻,下有腳44隻,問雞兔各有幾只
設雞x,鴨y,x+y=16,2x+4y=44。x=10,y=6。有6隻兔,10隻雞。
雞兔同籠是中國古代的數學名題之一。 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這四句話的意思是:
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問籠中各有多少只雞和兔?
下面是較為簡單的計算方式:
(總腳數-總頭數×雞的腳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兔的只數
(94-35×2)÷2=12(兔子數) 總頭數(35)-兔子數(12)=雞數(23)
解釋:讓兔子和雞同時抬起兩只腳,這樣籠子里的腳就減少了總頭數×2隻,由於雞只有2隻腳,所以籠子里只剩下兔子的兩只腳,再÷2就是兔子數。
(3)多少頭多少腳數學題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孫子算經》共三卷,成書大約在公元5世紀。這本書淺顯易懂,有許多有趣的算術題,比如「雞兔同籠」問題: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題目中給出雉兔共有35隻,如果把兔子的兩只前腳用繩子捆起來,看作是一隻腳,兩只後腳也用繩子捆起來,看作是一隻腳,那麼,兔子就成了2隻腳,即把兔子都先當作兩只腳的 雞。雞兔總的腳數是35×2=70(只),比題中所說的94隻要少94-70=24(只)。
松開一隻兔子腳上的繩子,總的腳數就會增加2隻,即70+2=72(只),再松開一隻兔子腳上的繩子,總的腳數又增加2,2,2,2……,一直繼續下去,直至增加24,因此兔子數:24÷2=12(只),從而雞有35-12=23(只)。
我們來總結一下這道題的解題思路:如果先假設它們全是雞,於是根據雞兔的總數就可以算出在假設下共有幾只腳,把這樣得到的腳數與題中給出的腳數相比較,看看差多少,每差2隻腳就說明有1隻兔,將所差的腳數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兔。概括起來,解雞兔同籠題的基本關系式是:兔數=(實際腳數-每隻雞腳數×雞兔總數)÷(每隻兔子腳數-每隻雞腳數)。類似地,也可以假設全是兔子。
④ 今有雞兔同籠,上有35頭,下有94足,問雞兔各有多少只
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隻變成了47隻;(2)如果籠子里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贊嘆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孫子算經》上的解法很巧妙,它是按公式:兔數
足數-頭數來算的,具體計算是這樣的:兔數
(只),雞數=頭數-免數=35-12=23,並且書中還給出了公式的來歷:把足數除以2以後,每隻雞只剩下一足,每隻兔剩下兩足了,減去頭數,就相當於每隻雞兔再減去一隻,雞足減完了,剩下的每隻兔只有一足了,此時所剩足數恰好等於兔子頭數.
⑤ 小學四年級數學題雞兔同籠,共30隻頭,86隻腳.雞和兔各有多少只
小學四年級的題,沒有學方程,所以只能靠分析法來解決此題,鍛煉孩子們的分析能力。
解體如下:
1、假如雞和兔都按照2隻腳算,應該共有30隻X2個/只=60個腳
2、那麼多出的86-60=26個腳肯定是所有的兔子多出的腳
3、也就是說,每個兔子能多2個腳,因此兔子的數量為:26/2=13隻
那麼雞的數量就為:30-13=17隻
⑥ 數學題:上有35個頭,下有94隻腳。問有幾只雞,幾只兔 求5種方法!!有分分感謝!!!!!!!!!!
方法一:假設全是雞,則腳有:35X2 = 70隻。 (94 - 70)/(4-2) = 12 只兔。 35 -12 = 23 只雞。 方法二:假設全是兔,則腳有:35X4 = 140隻 (140 - 94)/(4-2)= 23 只雞 35 - 23 = 12隻兔。 方法三:假設所有雞都收起一隻腳,兔子都抬走前腿,則地上的腳只有: 94/2 = 47隻 47 - 35 = 12隻兔 35 - 12 = 23隻雞 方法四:假設雞都飛起來,兔子都抬起前腿,則地上的腳只有: 94 - 35X2 = 24隻 下略。 方法五:列方程。設雞有X只,則兔子有(35 - X)只 於是4(35 -X)+ 2X = 94 解此方程即可。 方法六:列方程組。
⑦ 數學題雞和豬一共有40個頭,134條腿,豬有多少頭,雞有多少只
你好!
解:設豬x頭
雞40-x只
4x+2(40-x)=134
4x+80-2x=134
2x=134-80
2x=54
x=27
40-27=13隻
答:豬27頭
雞13隻
如有疑問,請追問。
⑧ 雞兔同籠頭數100,腳數各150,雞兔各多少
這道題的已知條件「腳數各150」,是錯誤的,因為,如果兔子腳數是150,150÷4是不能整除的,可以改成「總腳數為300」,下面就按總腳數是300來計算:
這種「雞兔同籠」的問題,如果列方程來算,是很簡單的。如果沒有學過方程,那麼用算術方法也很容易就能算出來,這個方法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假設全是雞,那麼,總腳數=100×2=200,已知條件是300隻腳,比200多了100隻,這100隻就是兔子多的,100÷2=50,所以兔子是50隻,雞則也是50隻。
第二種方式:假設全是兔,那麼,總腳數=100×4=400,已知條件是300隻腳,比400少了100隻,這100隻就是雞少的,100÷2=50,所以雞是50隻,兔子則也是50隻。
這兩種方式,計算出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⑨ 雞和兔一共有35隻頭,94隻腳,問雞和兔各有多少只
雞有23隻,兔子有48隻。
首先設雞有x只,兔子有y只,即可列方程
x+y=35
2x+4y=94
解方程可得
x=35-y,
2(35-y)+4y=94
得y=12
x=23
(9)多少頭多少腳數學題擴展閱讀
此題屬於經典數學題,雞兔同籠問題
歷史可追溯到大約在1500年前,在《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
除了列方程,還可採用假設的方法解此題。
例如:假設兔子都抬起2隻腳,那麼就有35×2=70隻腳,腳數和原來差94-70=24隻腳,這些都是每隻兔子抬起2隻腳,一共抬起24隻腳,用24÷2得到兔子有12隻,用35-12得到雞有23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雞兔同籠
⑩ 孫子算經中的數學問題適今有雞兔同籠上有30個頭下有84足問雞兔各合幾
解析:依題意可得,
假設全是雞,則有腳:
2×30=60(只)
則
兔有:
(84—60)÷(4—2)
=24÷2
=12(只)
有雞:30—12=18(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