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今年3歲,總是學不會數數,怎麼教都不會
我們先了解一下3~5歲孩子認識數的規律:孩子總是先從口頭數數開始,然後再點著實物數,接著才能根據數的結果說出總數,再按著實物數拿出同樣多的實物。這一全過程的特點,是由掌握無意義的數字聲音到掌握數的實際意義,由學會認數到會運用數,由形成數的觀念到形成數的概念。
由此規律出發,當孩子開始學習時,首先讓孩子像背歌謠一樣地從1數到10、20等。當孩子掌握了這一點,才能開始讓孩子手腦並用,點一個實物,數一個數字,這一點需要慢慢掌握。如:家裡的水果、積木等不同種類的東西都可以讓他學著數。
每次練習的時間,以不超過5分鍾為宜,否則孩子就煩了。在教孩子數數時,先少數幾個,然後再慢慢增加。要注意結合實際生活,例如:家裡吃點心,每人拿1塊,拿到最後沒有了,這有助於孩子認識1和許多的概念。對於3~4歲的孩子,可以學會5以內的數字概念。從2歲半起,孩子就可以開始認識數字的概念,3歲左右可以懂得2,到3歲半應該能懂得5。
3歲要學會一定的加減法,還是有點揠苗助長了。
2. 讓幼兒園小朋友愛上數學,有哪些方法
現在的幼兒園小朋友也在開始學習數學知識,但是他們學的都是比較淺顯的東西,對於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學習數學就是數數,或者是進行一些簡單的加減,或者是分類什麼的,讓小朋友們愛上學數學,還是要有一定的興趣,如果小朋友們對數學沒有興趣的話,他們肯定是不願意學習數學的,所以讓小朋友們愛上學習,數學首先要給孩子們培養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當然,對於孩子們來說,不光要在家裡面有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幼兒園裡面,老師們對孩子們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們的教學方式以及和孩子們的互動都會影響孩子們在幼兒園裡面的學習興趣,幼兒園的老師們可以根據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去給孩子們播放一些關於數學的動畫片,在看完動畫片之後,老師可以向孩子們提問,回答正確的小朋友都是有獎勵的,這能夠很好的提高幼兒園小朋友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會使小朋友們都愛上學習數學。
3. 三歲孩子怎麼教數學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數學在這個孩子的心理。我知道。她從小就不喜歡學數學中學高中補課幾乎都是補課的數學,但數學成績不能說。
她的父母總是說她不努力學習,但她說自己沒有數學理由。一個練習題有所改變。她看到題目就不知道該怎麼動手,遇到解不開的問題時,
4. 如何啟發幼兒的數學認知
啟發幼兒的數學認知有以下方式:
1、穿衣穿鞋:幫助孩子感知、理解和區分「上下前後左右」等方位。
衣服:把衣服攤在孩子面前,告訴孩子找找衣服上的一個「大洞」(下擺)和一個「小洞」(領口),然後把頭從「大洞」套進去,從「小洞」伸出來,慢慢地再教孩子如何區分衣服的前後等。
鞋子:讓孩子試著自己來區分左右鞋子,從鞋子的外形、鞋面上的圖案、或者兩邊的鞋扣等來判斷鞋子的左和右。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用自己的身體來感知和體驗不同的方位,積累空間感,學著區分「大小」「里外」「前後」「旁邊」等,不僅幫助孩子學習了數學,更培養了孩子獨立自主、堅持到底的品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整理物品:幫助孩子感知和積累比較、分類、集合、數量、空間等的好選擇。
引導孩子將自己認為是「同樣的」玩具物品放到一起,在孩子整理時可以與孩子討論什麼是「同樣的」玩具,幫助孩子尋找玩具物品相同的屬性特徵。盡量把整理物品的過程變成游戲的延續,讓孩子始終保有整理玩具物品的興趣和習慣。
3、超市購物:引導孩子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好機會。
帶孩子去超市購物,孩子可以很直觀地觀察、理解數字概念。比如:引導6歲左右孩子關注一些常見食品、用品的簡單價格(最好是10以內整數)。
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孩子多角度地考慮綜合因素,如:給誰買,她有什麼需要和喜好;買的物品品種如何搭配;然後可以讓孩子試著藉助手指來湊數,大概了解買這幾樣物品需要多少錢等等。
4、藏於生活,用於生活。
可以引導孩子關注馬路上的各種數字,提高孩子對數字的敏感度,幫助孩子理解數字的不同含義;引導孩子關注乘坐公交的花費、地鐵換乘與所花費的時間之間的關系等等;開啟導航時,也可以引導孩子將導航地圖上的位置、路線,與眼前的立體世界建立聯系,幫助孩子空間感的發展。
5、手指游戲系列
手是最直接、最常用也最有效的工具,讓孩子理解數量及其變化關系。
各種手指謠:一邊念兒歌,一邊用相應數量的手指演繹兒歌中的各種事物,幫助孩子理解數量。
5. 怎麼才能讓三歲小孩快速認識1-10這幾個數字
自從被專家證實,孩子在幼兒時期受到的教育,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命運,導致幼兒時期的孩子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各類機構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而家長也費盡心思,提升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近日,在一個學齡前的媽媽群里,和別的家長聊天,有的家長反饋:她的孩子數數能從1數到100,但卻連簡單的計算都不會,比如給孩子出了一道題,羊圈原本有2隻羊,又關進去2隻羊,農夫又牽走了1隻,現在還有幾只?結果孩子一頭霧水,解釋了很多遍,孩子就是聽不懂。
其它人也紛紛發表觀點,甚至有人提出,教了孩子數數以後,孩子反而顯得很笨,在計算的時候,經常是數啊數,還經常漏掉數字。
事實上這些家長在教孩子數數的時候,多數是利用孩子的機械記憶,甚至會把數數變成順口溜,孩子只是記住了數字的順序,並沒有形成數學思維,學習力也沒有獲得提升,而且還非常容易讓孩子失去數學學習的興趣。那我們該怎麼教孩子數數,才能讓孩子學會數字,愛上數學呢?這里分享一些觀點,供大家參考。
教孩子數數
一、生活中的數字
傳統教育里,家長都是一句一句的教孩子數數,甚至會用一些順口溜幫助孩子記憶,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從1數到100,這事實上並不能說明什麼,更不能表明孩子聰明。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學齡前的兒童的思維能力達不到復雜運算的程度,不斷的重復的確能讓孩子記住,卻不能理解本質,所以才會出現會數不會算的現象,甚至也會出現變的更「笨」的感覺。
教孩子數數,我們要注重利用生活,利用孩子經常經歷的一些場景,比如孩子喜歡吃草莓,我們用草莓擺成一排,讓孩子去數;比如孩子的積木玩具,我們也可以摞成一摞,讓孩子去數....這樣教孩子數數,孩子會感覺有趣,同樣也能理解數字的含義。
二、數與量的對應
很多家長在用實物教孩子數數的時候,為了便於孩子理解,經常用「個」這個單位,比如1個餅干沒錯,1個狗也勉強聽聽,但所有的物品,都用「個」,卻會阻礙孩子對數字的理解,比如1雙筷子,1把香蕉,1盤葡萄,孩子該怎麼理解?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圖省事,而是多方面帶孩子理解不同的量詞,讓孩子把數與量對應起來,理解數與量的關系,才有利於孩子形成數學思維。
三、循序漸進
教孩子數數,不能貪多,我們需要根據孩子的認知規律來進行,比如2歲的孩子,基本上是理解不了100以上的數字的,我們跨越階段去教孩子,只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這里整理了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的數字認知水平,供大家參考。
1-2歲:教孩子5以內的數字,但不要對孩子強調數字,因為孩子不理解,我們可以讓孩子體驗量的變化,比如餅干,一個一個的給孩子,吃飯一口一口的喂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數量的變化,能不能說出數字並不重要。
2-3歲:這個階段,也不建議讓孩子唱數,而是建議用孩子經常玩的玩具去引導孩子認識數字,同樣建議限定5以內的數字,比如孩子的積木、車、玩偶等,讓孩子數一數,有幾個,或者建立一個停車場,或者摞一下積木等,方式要多變,讓孩子多角度理解數與量。
3-4歲:建議讓孩子理解1-10的數字,並建立系統化的數與量的對應,能說出數字,也能說出對應的量,拿出對應數量的物品,比如要2個餅干,孩子能說出來,也能拿對。
再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教一些簡單計算了,計算的教育,也要用實物演示,讓孩子從不同角度理解加減法的概念,比如一堆糖,增加一塊是加,把2堆合並也是加。但需要注意的是,減法放在後面再教,因為孩子的心理上,不願意自己喜歡的東西被剝奪。
6. 三歲孩子學數學從何教起
三歲孩子學數學
1,用游戲來進行思維啟蒙
因為游戲能對小朋友的規則意識、執行能力和策略意識進行綜合鍛煉。
游戲都有規則,小朋友要聽懂規則、服從規則,同時又要達到目的;當規則變化的時候,他們也要跟著變化自己的策略。
這個過程,不是記住知識點就夠的,它其實鍛煉了小朋友對知識靈活應用的綜合能力。
2,通過繪本進行數學思維啟蒙
沒有孩子不喜歡故事的,這種啟蒙方法使得原本枯燥的數理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在聽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吸收知識。
繪本整個看下來,一點都不枯燥!聽著像天書一樣的數學知識,在繪本都能找到現實生活中的依據。
以場景式代入的方式讓孩子先融入到故事中,再從故事裡發掘數學問題,進行解剖和分析。
數學學習最主要的是要體會知識背後的思維方法,畢竟知識是固定的,而背後的思維方法才是最具價值的。
3,看動畫片進行思維啟蒙
兒童動畫系列,片中小人物熱愛數學,用數學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障礙,將圖案、數字和形狀的知識融入動畫,內容充滿互動,幫助幼兒用數學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孩子能掌握對數字的認識、數學的技巧,同時發展孩子的思考性。
孩子用數學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可以鍛煉孩子發展數學思維,循序漸進,寓教於樂。
7. 三歲孩子學數學從何教起
寶寶在3歲是邏輯思維正式發育的起步階段,這個時期可以考慮在孩子的學習方面進行一系列的啟蒙,例如兒童數學啟蒙。當然在對3歲兒童數學啟蒙的同時一定要了解啟蒙如何去做,不然效果會適得其反。
邏輯觀念的重要性更甚於數字的記憶。寶寶還沒有獲得相應的邏輯觀念時,不會數數、不會計算是正常的反應,你可為寶寶提供有價值的邏輯經驗。如配對活動可發展寶寶的對應觀念;排序活動可發展寶寶的序列觀念;分類活動可發展寶寶的包含觀念等。這些看起來和數學無關,卻是寶寶學習數學必備的基礎。
多為孩子建立具體經驗及指向、抽象的概念。數學的本質在於抽象,但是建立寶寶抽象的數學概念不是憑空而來的,必須建立在具體的經驗基礎之上。如:分蛋糕、分糖果等,寶寶就很容易就能理解數學中的「等分」的概念。以後遇到其他類似的問題時,他也會主動應用自己的知識。
生活是寶寶數學知識的源泉,寶寶的數學知識源自他的實際生活。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實、具體的問題,與他自己相關的問題,因而最容易被寶寶所理解,解決起來也比大人給他的那些問題容易得多。面對抽象的數字元號,寶寶很難理解「數字就是表示多少」,然而我們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從生活中尋找:看看哪裡有數字?它們表示什麼?生活化的學習可讓寶寶得到很多具體而豐富的認識。啟蒙教育由照顧者開始,目前教育寶寶的資源相當多,對於啟發孩子的各種智能十分有益。然而,大量玩具、工具的接觸,都比不上照顧者用心的指導。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啟蒙數學邏輯教育?照顧者平日應多增加與寶寶互動的機會,互動接觸機會越多,寶寶越容易專注學習。
此外,環境與學習密切相關,你還可以多瀏覽報刊雜志及書籍,平時生活就可多設計一些小游戲,讓寶寶持續性地學習新玩法,將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或者是在生活中讓孩子不斷的接觸於數字密切相關的事物也可以對孩子學數學造成啟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