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前班數學的方法技巧
學前班數學的方法技巧
鏈接: https://pan..com/s/1lFGITcTjQf0TcRBiL3JDJQ
《巧虎快樂數學》是利用伊索寓言故事來教小朋友們學習數學的,當然還是由我們熟悉的主人公—巧虎、琪琪來帶領大家一起學習。
2. 學前班數學公式
我不知道你要的是什麼,但是下面的都是公式
1、 每份數×份數=總數 總數÷每份數=份數總數÷份數=每份數
2、 1倍數×倍數=幾倍數 幾倍數÷1倍數=倍數幾倍數÷倍數=1倍數
3、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4、 單價×數量=總價 總價÷單價=數量 總價÷數量=單價
5、 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6、 加數+加數=和 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7、 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差+減數=被減數
8、 因數×因數=積 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9、 被除數÷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商×除數=被除數
小學數學圖形計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邊長×4 C=4a 面積=邊長×邊長 S=a×a
2 、正方體 V:體積 a:棱長 表面積=棱長×棱長×6 S表=a×a×6 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3 、長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長+寬)×2
C=2(a+b)
面積=長×寬
S=ab
4 、長方體
V:體積 s:面積 a:長 b: 寬 h:高
(1)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
(2)體積=長×寬×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積 ×2÷底
三角形底=面積 ×2÷高
6 平行四邊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積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圓形
S面積 C周長 ∏ d=直徑 r=半徑
(1)周長=直徑×∏=2×∏×半徑
C=∏d=2∏r
(2)面積=半徑×半徑×∏
9 圓柱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c:底面周長
(1)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3)體積=底面積×高
(4)體積=側面積÷2×半徑
10 圓錐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體積=底面積×高÷3
總數÷總份數=平均數
和差問題的公式
(和+差)÷2=大數
(和-差)÷2=小數
和倍問題
和÷(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者 和-小數=大數)
差倍問題
差÷(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 小數+差=大數)
植樹問題
1 非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⑵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一端要植樹,另一端不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
株距=全長÷株數
⑶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不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2 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的數量關系如下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
株距=全長÷株數
盈虧問題
(盈+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大盈-小盈)÷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大虧-小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相遇問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相遇時間=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時間
追及問題
追及距離=速度差×追及時間
追及時間=追及距離÷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離÷追及時間
流水問題
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靜水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濃度問題
溶質的重量+溶劑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
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
利潤與折扣問題
利潤=售出價-成本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
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
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後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長度單位換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積單位換算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體(容)積單位換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單位換算
1噸=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幣單位換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時間單位換算
1世紀=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閏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閏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時 1時=60分
1分=60秒 1時=3600秒
小學數學幾何形體周長 面積 體積計算公式
1、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C=4a
3、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S=ab
4、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S=a.a= a
5、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6、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徑=半徑×2 d=2r 半徑=直徑÷2 r= d÷2
9、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圓周率×半徑×2 c=πd =2πr
10、圓的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
3. 學前班數學20以內的數學怎麼教
學前班20以內的數學,應該先要從最簡單的數字1——10的數字開始教,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讓小孩子明白1的後面是2;2的後面是3,這樣循序漸進的往下教,一直教到9的時候,就是一個個位上的數字向十位上的數字跨越的一個關鍵,接著就可以進行11——20的教學了!祝你成功!
4. 怎麼教幼兒數字
1、用往前數或往後數的方法,記大數數小數。
幼兒園孩子老師都教的有數數,先是從1數到20,慢慢數到50,最後數到100,數數實際上就為加減法打下了基礎。
數的大小,孩子一般能分清楚,但是說到某個數前面的數或後面的數時,有的孩子就不知道了。
所以需要教孩子分清每個數前面的數和後面的數,比如5前面是4後面是6,這樣孩子就知道「往後數」和「往前數」怎樣數了。
比如8+7=?記住8,往後數7個數,9、10、11、12、13、15,就知道得數是15了。
8-3=?記住8,往前數3個數,7、6、5,就知道得數是5了。
2、熟練背誦10以內數的分成和組合,巧妙運用「湊十法」和「破十法」。
利用孩子記憶力好的特點,熟練背誦10以內數的分成和組合,就能夠熟練計算出10以內數的加減。
熟背了10的分成和組合,為「湊十法」和「破十法」打下了基礎。
比如,8可以分成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那麼看到3+5就立刻想到了8。
10可以分成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6和4、7和3、8和2、9和1。
「湊十法」(加法)是看大數,分小數,湊成十,加剩數;「破十法」(減法)是把大數分出10和幾,接著用10減去後面的數,最後加上分剩下的數。
比如,9+7=?把7分成1和6,9和1就湊成了10,加上剩下的6就是16。
17-8=?先把17分成7和10,接著用10減8等於2,最後再用2加上7等於9。(如下圖)
總之,學前班孩子先教他們容易理解和記憶的方法學加減,是為一年級打基礎的,如果太復雜就打消了孩子學數學的興趣,建議用上面兩種方法即可,第一種方法相對簡單,第二種方法孩子只要背熟了10的分成和組合,學起來也不難。
5. 學前班數學--數字比多少有什麽口訣或者計算的方法
點數。注意要點:手、口、眼一致,開始是自問自答,如數完問「一共有幾個?」「3個」,一定要再讓他看一遍,即你要給復習一遍,實際上是在告訴他為什麼是「3個」,這就叫「3個」,繼而可以先問他有幾個,然後要看他的反應。
家長快速判斷,以便用哪種輔助的方法。在教點數的同時,我教了於澤傑十個指頭表示「幾」的方法,所以到後來就可以用手指表示法輔助他,教具最初選擇同樣的物品。
唱數、識別數字。其實正常孩子的數學發育過程是先唱數再點數,而我在教孩子時幾乎是同步進行,因為唱數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太容易了,因為他們的特點就是機械記憶好,如果你的孩子能唱數至100,也不要沾沾自喜,認為他行,這並不代表他識數,只有點數通過了,才能說他有數的概念、識數。
6. 怎麼教孩子數數
提起數學概念,您應該能想到不少。
那麼,您環顧所處的屋子,能找到哪些與數學有關的物品呢?我這樣問過,您可能留心起來,會發現許多,否則,可能很容易就忽略了。
錯誤的搶跑姿勢
為什麼突然要大家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呢?有一個悲傷的故事這樣講: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一位滿臉陰霾的媽媽拉著她才上小學的兒子來到一間美術教室學素描。美術老師問孩子,為什麼要學素描呀?媽媽告訴他,由於孩子小時候忙著上學前班,沒有玩過積木。上學之後,竟然在數學上遇到了瓶頸。孩子沒有空間概念,學立體幾何很費勁。這媽媽才不得已拉著兒子學美術,希望他多接觸一些石膏體,彌補幼時缺失的立體幾何體驗。
多麼痛的領悟,本以為是讓孩子提前起跑,跑了兩步才發現孩子「肌肉拉傷」。
幼兒數學啟蒙第一步:體驗生活
上面那種現象其實很常見。小學生同樣坐在課堂里聽課,回家寫作業的時候,有的孩子不需要輔導,而另一部分,家長輔導時氣出了心臟病,孩子依然聽不懂,不會算,這個差距與孩子在學前是否接觸過數學概念有很大關聯。
這里所說的「接觸」,就是指生活中接觸到與數學有關的事物。幼兒的大腦思維能力沒有達到可以在腦內用抽象概念理解世界的程度,在這階段上補習班,他也只能憑空記憶概念。
好比說,我們教他5+3=8,他記住了。上學以後看見原題,確實比同齡孩子更快得出答案。但他並不清楚5個和3個代表的量究竟是多少,他沒有真正理解這些概念的本質。後期更困難的學習都是基於這些基本概念,他前期缺少這個過程,到真正需要抽象思維的時候,一切知識在他腦中就像根基不穩的大樓,隨時搖搖欲墜。
因此,學前數學啟蒙重在體驗,通過生活中的現象了解數學概念的具體含義,而不是僅僅讓孩子在開始學習的時候憑空記憶數學概念。
當然,今天學校的教育已經在盡量通過生動的形式進行教學,但畢竟時間和場地有所局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的就是補充這部分缺失。
小學基本數學概念匯總
幼兒家長可能不太了解小學階段孩子會接觸到的數學概念,覺得在引導孩子體驗數學方面無從下手。
在這篇文章中我總結了一下小學階段的數學概念,大致包括:
整數:自然數、整數、數字、加減乘除運演算法則、計數單位、十進制計數法;
小數:小數加減法、有限/無限小數;
分數:分數的構成、單位、分數運演算法則;
比和比例:百分比、利息、折扣、正比/反比;
幾何概念:線段、直線、射線、垂直、交叉;角、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周角;三角形、四邊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圓;長方體、正方體、圓錐體;上述平面/立體幾何(表)面積/體積/周長;
方程式:關系式、解方程;
統計:條形/折線統計圖、概率;
單位:時間、長度、重量、容積、金錢單位及換算、年份(閏年的概念);
生活中的數學啟蒙方法
總的來說,生活中能夠實踐的數學概念包括這幾個方面:
01、數字(包括數字、運演算法則、分數等)
02、圖形(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
03、單位換算(包括重量、長度、時間等)
04、統計(記錄數據、概率)
上述四個方面分別可以在生活中這么做:
7. 學前班數學加減法怎麼教
用往前數或往後數的方法,記大數數小數。
幼兒園孩子老師都教的有數數,先是從1數到20,慢慢數到50,最後數到100,數數實際上就為加減法打下了基礎。
數的大小,孩子一般能分清楚,但是說到某個數前面的數或後面的數時,有的孩子就不知道了。
所以需要教孩子分清每個數前面的數和後面的數,比如5前面是4後面是6,這樣孩子就知道「往後數」和「往前數」怎樣數了。
比如8+7=?記住8,往後數7個數,9、10、11、12、13、15,就知道得數是15了。
8-3=?記住8,往前數3個數,7、6、5,就知道得數是5了。
利用孩子記憶力好的特點,熟練背誦10以內數的分成和組合,就能夠熟練計算出10以內數的加減。
熟背了10的分成和組合,為「湊十法」和「破十法」打下了基礎。
比如,8可以分成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那麼看到3+5就立刻想到了8。
10可以分成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6和4、7和3、8和2、9和1。
「湊十法」(加法)是看大數,分小數,湊成十,加剩數;「破十法」(減法)是把大數分出10和幾,接著用10減去後面的數,最後加上分剩下的數。
比如,9+7=?把7分成1和6,9和1就湊成了10,加上剩下的6就是16。
17-8=?先把17分成7和10,接著用10減8等於2,最後再用2加上7等於9。
8. 學前班數學如何教學學習內容有哪些
幼兒數學學習,主要分六大模塊:
1、集合:教孩子學會分類,幫助孩子感知集合的意義,逐步形成關於具體事物的集合概念,這是計數的前提,是形成數概念的基礎,為孩子數學能力做准備。
2、數:孩子總是先口頭數數開始,到結合實物數數。從無意義的數字到掌握數的實際意義,認識數字,理解數字,運用數字,最終形成數的概念。
3、量:通過對集合和數的學習,孩子從不精確的集合感知到確切的數量,這是數量由具象化到形象化的過渡,為加減概念打下基礎。
4、形:在兒童早期數學啟蒙的階段,除了加減法,還有幾何圖形的學習。幾何在數學中占據很重要的比例,對孩子空間立體思維的發展也有很重要的影響。
5、時:孩子對時鍾的認識,可以幫助其形成時間概念,有助於養成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守時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意義。溝通
6、空:空間思維是指識別物體的形狀、位置、空間關系,通過想像與視覺化形成新的視覺關系的能力。空間思維對於孩子在學習幾何等類型題時能起到有效幫助,對孩子大腦起到開發作用。具備空間思維的孩子能跳出點、線、面的限制,多個角度"立體思考",對其未來社會性的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感興趣的主題和游戲,從具體到抽象,真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愛數學!
9. 學前班數學加減法怎麼教
1、小棒法。教寶寶學習加減法的方法有小棒法。跟孩子准備好一些小棒,在教孩子的時候,讓孩子一根根的數,通過數小棒來直觀的認識加減法,用什麼加什麼,就喊寶寶按數量數,相信多數兩次寶寶就知道了。
2、兒歌法。教寶寶學習加減法可採用兒歌法。把這些簡單的加減法運算編成一些兒歌,教寶寶一遍又一遍的唱,兒歌的朗朗上口,寶寶唱幾遍也就會了,而且孩子天生就對歌曲比較感興趣,相信只要寶寶願意跟家長學,學會加減法也不是什麼難事了。
3、口訣法。教孩子學習加減法可採用口訣法。加減法都有對應的口訣表,在教孩子學習的時候,就直接教孩子背這些口訣表,相信多背幾次 寶寶也就會讀了,會讀的同時,寶寶其實潛意識里也就會運算了,至少說簡單的加減法是會的。
4、玩具法。教孩子學習加減法可採用玩具法。跟孩子拿一個又一個的玩具,邊玩玩具邊學習加減法,這樣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相信孩子學習的效果更佳一些,而且也學得進去一些,而且記憶也要深刻一些的。這就是典型的寓教於樂。
教寶寶要有耐心。教孩子學習加減法,還得要有耐心才行。寶寶在初學期,教一兩次不會也很正常,這個時候家長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假如你動不動就和寶寶生氣,或者是斥責寶寶的話,估計孩子都不想學了,因為有心理陰影的影響,估計潛意識里會抗拒。
秉持先易後難原則。教孩子學習加減法,要秉持先易後難的原則。孩子還小,一切都還處於認知階段,作為家長,在教孩子的時候就要記住孩子的特性,千萬不要期望你的孩子一下子就能學會,因為寶寶本身年齡小,教幾次都記不住也很正常,而且簡單的都沒弄會,又去喊孩子學習難的,估計也還是很具體,相信寶寶也很難學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