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數學日記怎麼寫。1、旅遊租車方案的設計。計算何種情況下嘴省錢。
數學日記旅遊租車
最近有一部分時間實在計程車上度過的,關於行車幾公里需要多少錢金山已經玩的很熟了,已經不感興趣了。
今天我們去鳥巢,春節的時候我們已經去過一次了,他對鳥巢已經有了認識,在計程車上我們又玩起了計價器的游戲。
我問金山(條件還是3公里內11塊錢,3公里外每公里2塊錢)媽媽給了司機叔叔15塊錢,我們走了幾公里,金山幾乎不假思索的說出了5公里,說(15-11)=4塊錢,4塊錢就是兩公里,在加上原來的3公里,一共五公里。那如果我們給了司機叔叔21塊錢呢,21減去11還有10,10可以分成5個2,媽媽,應該是8公里,非常對。爸爸大大的把他表揚了一番。金山的興趣更高了。我決定加大難度就問他「如果我給司機叔叔41塊錢呢」。金山就算起來了,30可以分成幾個2呢,30就是3個10,可以分成15個2,媽媽,我們走了18公里了。看來難不倒他了。
從鳥巢回來的時候,我決定變一下條件,就和他說:兒子,你現在聽好了,如果司機叔叔加價了,3公里內11塊錢,3公里外每公里3塊錢,我們給了司機叔叔司機叔叔17塊錢,計程車走了幾公里?17-11=6塊錢,6可以分成2個3,媽媽我們走了5公里。嗯,不錯,如果我給了司機叔叔38塊錢呢?金山思考了一會兒,我聽他嘴裡念念有詞3幾27呢,就開始一三的三的背了,然後告訴我三九二十七,我們總共走了12公里。38-11=27 三九二十七。
媽媽給司機叔叔50塊錢呢?金山低頭開始算:39可以分成幾個3呢?有點難了,金山也有點煩了,我趕緊安慰他說:沒關系,兒子,慢慢想,我相信你能想出好辦法的,別著急,算不出來也沒關系,我覺得你已經很棒了,這是除法的知識呢?是有點難度的。不過我覺得我兒子一定有辦法。^_^,金山又開始悶頭苦想起來,我看到他都用上手指頭了,1個3,2個3,手指頭都數不過來,一直在嘴裡念念有詞,大約過了四五分鍾抬頭對我說:媽媽,應該是16公里,不知道對不對?我一下子很驚奇的說:兒子,你算對了,這么難的題我們金山都能想出辦法來,太棒了,你爸爸像你這么小的時候根本不可能算出來的,不信你問問他。開車的司機很開朗,也對著金山大加贊賞,金山一下子興奮起來,眼睛都放著光芒,一個勁的說:爸爸、爸爸,我教教你怎麼算的。39可以分開算,這是除法的問題,知道吧。你知道三九二十七,這樣還有12,12就是4個3,這樣39就是9+4=13,39就是13個3,再加上11塊錢的3,就是16了。…..
金山小朋友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很有韌性,做事不容易放棄,自己不會的東西會想很多辦法用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自己已經會的東西去拆分他解決它,有時候一道題給他拆的七零八落的,我都迷糊,難為他不迷糊,再把拆開的組裝起來。我看他開始的時候為了算39是幾個3,用手指頭3、6、9、12的數,加一個3伸一個指頭,一直伸指頭,我都給他伸迷糊了,他是先伸指頭算出來是13個3,然後才又把39拆分成27和4個3的,大概覺得第一種方法太麻煩吧。我又給他出了一個89塊錢,他的指頭伸了幾遍自己都迷糊了,大概太多3了,自己數不過來。我趕緊打住,正好計程車也到賓館了。雖然還沒有太明白除法的問題,但是已經具有雛形了。
2. 任意選擇一個不規則的物體,想辦法測量出他的體積,把你的活動過程寫成一篇數學日記
1、找一個圓柱形玻璃杯。
2、倒入適量的水,並劃上橫線做好記號。
3、放入不規則物體,讓其完全浸沒水中,並在新的水平面上做上記號。
4、量出水杯的內徑和兩個記號線的距離。
5、利用圓柱體的體積公式計算剛才的體積,即為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生活中離不開數學,我們要善於觀察並及時記下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遇到的、想到的感興趣,並有親身體驗的有關數學問題的場景;也可以用學到的知識去解釋說明生活中的某些問題。生活中不是沒有數學,而是我們缺少善於發現「數學」的眼睛。
「數學日記」就是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述自己在數學學習和應用過程中的感受與體會。數學日記不僅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更重要的是它相對客觀地再現了教與學的互動情況。
「數學日記」就是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述自己在數學學習和應用過程中的感受與體會。數學日記不僅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更重要的是它相對客觀地再現了教與學的互動情況。
3. 小學六年級數學日記全集
給你一篇範文吧!你自己改:
數學日記:一種反思體驗的方式
唐文艷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數學日記不僅可用於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可用於評價學生的思維方式。通過日記的方式,學生可以對他所學的數學內容進行總結,可以像和自己談心一樣寫出他們自己的情感態度、遇到的困難或感興趣之處。教師可以通過數學日記來進一步了解學生,學生也可以在教師的評語中了解教師對自己的評價,進一步肯定自己或改進自己的學習行為。
學期初我在任教的班級進行摸底,情況表明四年級學生完全有能力寫好數學日記。於是在上數學課之前,我向學生布置了寫數學日記的任務,在字數和形式上不做具體要求。結果一下課就有不少學生來問寫什麼,收上來的數學日記差距很大,有的學生僅寫兩句話:「今天數學課老師教了梯形,我學會了面積的計算。我學得很好。」他覺得沒話可寫。還有的學生乾脆記流水賬,從上課寫起,寫到下課,樣樣都寫。只有極個別學生寫得確實不錯。面對這種情況,我覺得寫數學日記還需要教師的引導。第二天我在課堂上把寫得好的幾篇日記讀給全班學生聽,告訴他們可以寫解決問題的過程、小組合作的情況、自己所想到的不同解法,就像給一個好朋友寫信,講自己在數學課上的表現。為了便於學生操作,我在領會新課標精神的基礎上,從學習的方式、知識的掌握、存在的困惑、不同的想法和合作的過程這幾方面,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數學日記的格式,規定了一些需要寫的內容,格式如下表。
通過一個月的嘗試,學生寫數學日記的能力大有提高,而且學生在上課時也特別留意聽老師和同學的對話,特別關注用什麼方法學習好,它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應用,把自己對問題的困惑或不同見解都寫在數學日記上。我在寫評語時就和學生一起交流,對學生的困惑能在日記上面解釋的就直接寫在日記上,不能三言兩語就解決的就在課外一起探討;對學生提出的不同見解,我總在旁邊註上幾顆星,表示贊賞。由於能得到老師的及時評價,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他們不但上課專注,注重學習的方法,而且能和同學積極合作,共同解決問題,能夠及時指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正確地給自己評價,認識自我,建立信心,不斷激勵著學習。同時,教師可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改進自己的教學。
一次,學生在數學日記中寫到:「老師,我在計算三角形面積時,特別會忘記除以2,怎樣才能記住它呢?」學生的困惑引起了我的反思,我的教學在哪裡出了問題?我回憶了自己的教學過程,發現教學中雖然讓學生自己探究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而實際上卻用一條無形的線牢牢地捆住了學生,我讓學生用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形四邊形,學生卻不明白老師的用心,老師預先設置了一個「坑」,讓學生往下跳,這怎麼還叫探究呢?我為什麼不放開來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解決的方案!第二天,我在數學活動課上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通過操作找出長方形、平形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間的關系,四個同學一組進行合作學習,並要通過畫圖的方式進行匯報。當天的數學日記效果很好,學生不但寫出他們所採用的學習方式,理清了知識間的聯系,而且大膽地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一個很內向的女生在「不同見解」一欄中提出:「我覺得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都可以用底乘高來表示,三角形和梯形都可以用底乘高再除以2來表示,因為梯形的底就包括了上底和下底。」我在評語中寫到:「你真是太棒了,有沒有勇氣在全班同學面前介紹你的想法?」第二天我讓她在全班同學面前介紹她的想法,支持率達90%,自信的笑容出現在她的臉上,通過數學日記讓我們對這位害羞的小姑娘有了新的認識。很多學生在數學日記中提出了在課堂上沒有想到的問題,如:數字與字母相乘,為啥數字要寫在字母的前面?方程的檢驗為啥要寫上一大段話,不這樣寫行不行?……
數學日記讓我和學生的心貼得更近了,從數學日記中得到的信息促使我一步步地改進教法,去適應學生的學習;而學生在數學日記的影響下,更注重學習的方法,反省自己的學習過程,給自己一個正確的評價,並在教師的肯定中得到快樂和信心。下一步我打算去掉表格的框框,讓學生更加暢所欲言,讓學生和我進行朋友式的對話。
4. 什麼叫數學日記怎麼寫
「數學日記」,就是把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數學問題寫進日記里。
對於數學日記,我認為可以分以下幾種情況來指導:
(一)學生結合教學內容寫。
小學生的水平有限,教師在安排和設計計劃時,起點不要過高,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水平,做到循序漸進。我引導他們可以根據近來學的內容寫。
如在教學「上、下、左、右、前、後」方位後,要求學生舉生活一例,用到這些方位術語,學生寫道:我坐在第八組,我的前面坐的是黃華,後面坐的是吳遠勇,左邊坐的是朱崇超,右邊坐的是吳城城。
另一位同學寫道:今天的天氣很好。我和爸爸、媽媽去和平公園騎健康快車。爸爸租了一輛。我發現這輛自行車和一般的自行車不一樣,它可以一家人騎,因為它有3個座位。爸爸坐在前面,我坐在中間,媽媽坐在後面。我開始很緊張,騎著騎著我就放鬆了。一陣風吹到臉上很涼快。啊,我真想下次再來騎。
又如在學習完「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後一課,讓學生思考,碰到一個不規則的物體,能不能藉助長方體或正方體測量出它的體積呢?很多學生動想出了很多好辦法,有的利用水,有的利用橡皮泥,有的利用長方體的容器測出了雞蛋,乒乓球,石塊等的體積,並寫出了一篇篇精彩的數學日記。
為了學習「約數、倍數」一單元,為了防止學生感到枯燥,我給每個學生編一個號碼,整個單元伴隨著他們,學習每個知識點時,都想想自己的號碼,學生寫成了一篇篇「我的號碼與數學」的日記。我的號碼是23號,我的約數只有1和我本身,我的倍數有46,69等,但是我們班上只有51個同學,所以我的倍數朋友在班上只有46一個,太少了。吳昊真幸福,班上所有的同學都是他的朋友,因為他是一號啊,每個人都是他的倍數朋友。學習了質數與合數後我才知道,原來我是一個質數。余老師說這一個單元很枯燥,可我覺得有趣極了!
(二)提倡學生記錄下自己的真實感受。
可以寫預習或復習時的疑問與體會,可以寫自己課堂的得失,以及自我評價。(舉例)學生在學習數學中,常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有時也有失敗的懊惱,學生把學習數學的心理體驗在日記中表達,讓老師,同學了解,讓學生的心理得到釋放。
(三)幫助整理所學的知識。
一個單元結束後,學生的理性知識較多,感性知識積累不夠,我指導學生將本單元的知識點疏理,採用與眾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有的學生繪制知識結構網路圖,有的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對比等等。(舉例)這在高年級學生學習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記錄一種學習方法,推薦給其他同學。
在學習數學活動中,學生不斷獲取新的知識,並把它納入已有的知識構建中,在過程中又許多方法要探索和選擇。通過數學日記可以把探索選擇方法的過程寫下來,並推薦給其他同學。例如(汪洋)
(五)記課外學習的收獲與體會.
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如果只限於課堂,就太窄了。為了使學生利用各種渠道獲取知識,我鼓勵他們把從網上查的,書籍上找的,從長輩那裡學到的各種知識記錄下來,通過交流讓全體同學共享,培養學生研究數學的興趣,同時學習的方式在交流中悄然無聲地變化著。
走進新課程後的今天,,「數學日記」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已逐漸被我校的廣大學生和家長認可。我欣喜地發現讓學生寫數學日記,提高了學生對數學來源於生活的認識,喚起了學生親近數學的熱情,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遠比在書本中「咬文嚼字」學得更生動,更深刻。日記中那文字里洋溢著的一股股濃濃生活氣息,給我的數學教學送來春天的新綠,道出了孩子們心靈的絮語,這正順應了古語: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總之,數學日記這一數學作業的創新形式,將數學知識融於了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體會到了生活處處皆數學。
5. 數學日記的格式
日記是指用來記錄其內容的載體,作為一種文體,屬於記敘文性質的應用文。數學日記的格式是什麼?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數學日記的格式:
1. 標題。標題要寫上日記的主要內容,要求簡單概括。標題不是必寫的,可以有選擇的寫。
2. 在標題下面寫上日期,要寫清楚年、月、日,緊跟著後面寫上星期幾,最後寫天氣情況(用簡單的字描述就行)。注意這3項缺一不可。
3. 寫完日期後開始寫正文。正文第一行可以頂頭寫,也可以縮進2--3個字元。
4. 注意標題、日期和正文之間的空。一般標題和日期之間空一行,日期和正文之間空兩行。
5. 正文寫完就結束了,正文下面可不用寫東西。
範文
今天,我一早就做完作業,媽媽見了,便走過來,對我說:「紫妮,跟你玩個游戲吧!」「好呀!」我爽快地答應了。
媽媽拿來一塊圓紙板,紙板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可以動的指針。紙板被平均分成24個格,格內分別寫著1—24個數。「媽媽,游戲規則是什麼?你快說呀!」我心急地說。「游戲規則很簡單,就是:指針到單數格或雙數格,都要加上下一個數。假如加起來是單數就是我贏,假如加起來是雙數就是你贏。」媽媽笑著說。
我見游戲規則這么簡單,就一連玩了十多次,可是每一次都贏不了媽媽,媽媽笑了起來。「為什麼總是單數呢?」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說:「你自己想一想吧!」於是,我絞盡腦汁地想,終於讓我想起了老師曾經講過的一個公式:奇數+偶數=奇數。這下子我可明白了,假如指針到單數格,那麼加下一個數就必然是偶數;假如指針到雙數格,那麼加下一個數就是奇數,所以,無論指針到任何一格,加起來的數都是奇數。媽媽就是利用這個規律獲勝的。
在數學的世界裡,有著許多奇妙的規律,只要我們學好數學、善用數學,它,就是無處不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