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數學學不好的原因分析
相信很多同學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例子,一些學生非常努力的學數學,拚命的做題,可是他們的數學成績就是提不起來,讓人不由有些嘆息,認為數學的學習是需要天賦的!
其實教學大綱上對學生的要求其實並不算高,你習慣好了,用對方法了,考一個中等偏上的成績真的不難!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學不好數學呢?下面是石家莊新東方優能中學的老師總結的10大壞習慣,你中招幾條?
邊做題邊翻書
大家在做練習,寫作業的時候,都會遇到某個題公式和解題步驟遺忘的時候,要知道這個現象是很平常的,於是乎大家就會翻書,找參考書找資料,對照著這些自己一步步的做出來。雖然大家千辛萬苦的做出來了,但下次遇到了同等類型或者就是原題是很有可能還是不會。只是感覺似曾相識。時間長了,始終還是不會。
解決辦法
大家在做課後練習以及寫作業時可以先看課本和課上自己記的筆記,尤其是公式和例題的解題步驟和思路,提前把公式在大腦中加深記憶,然後在進行作業和練習的訓練。這樣就不會導致寫到一半或者看到題沒有思路以及知識點的遺忘。
如果習慣於遇到想不起來的就去翻書找,找到後不加以記憶就去做其他的事了,這樣就很有可能長時間掌握不住這個知識點,或知識點掌握的不牢靠。而最好的方法大家都是清楚的,記到腦子里,不僅可以節省很多時間,還可以在想問題的時候能夠提供思路,能夠更快的把只是串聯起來,找到知識點內在的本質。或許剛開始大家確實是有些知識點沒有記牢靠,需要在做題的過程中翻看課本或者參考書,這也是沒有關系,大家在這樣做的同時把自己不會或者遺忘的知識標記下來,等到所有的題都完成後,翻過頭來在進行思考、記憶,不斷的重復,漸漸的就會掌握了。隨著隨著後面的復習不斷深入,做數學題時就要嘗試著「戒掉」參考書了,慢慢你就會發現進步不止一點點。
只看書不做題
有的同學明明看了很多次課本,翻遍的很多參考書,可是依舊沒有拿到自己理想的分數,這原因就是沒有動手進行練習。數學這個學科是需要大家反復的進行練習,動筆做題的。很多題基本都是根據基礎題加上復雜的計算,而這些同學因為沒有進行大量的計算、手生,導致計算能力下降,影響了最終的考試成績。
還有的同學復習時覺得做數學大題比較費時間,有時候就簡單地寫一下思路,感覺這道題會做就很快跳過去了,犯了眼高手低的錯誤。
解決辦法
建議大家在看輔導書時,認認真真做好每道題,即使很難算,也一定耐下心來算出正確答案。
其實,這個過程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計算能力,甚至還會在做題中發現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知識點掌握的漏缺,畢竟光看還是會忽略一些細節的,但如果動手算了,真的有沒有理解的知識點,還是會在做題中反映出來的,更加有助於自身復習的查漏補缺。
只做題不思考
數學是一個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因此思考對於數學的學習是最核心的,做題更是如此。不堅持去思考、聯想、類比、總結,那麼活該你去不斷刷題。
解決辦法
數學是考你對知識點的運用,能夠理解這些知識點,然後解題,通過解題鞏固所學知識。一開始不會解題,要忍住不去翻看答案,自己先思考。
做題的時候多思考題中包含的知識點的運用,給出的條件之間的聯系,題與題之間的異同、聯系、變換。通過知識點的整合,就會慢慢提煉出思路。
通過思考整合知識點,就會慢慢提煉出思路,以後再解這類題就會順暢很多。每思考一次就會加深一次印象,也會逐漸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忽略課本不看例題
很多學生不研究課本上的題,對老師講的例題、習題也不多去復習理解。導致很多時候知識點就掌握了點皮毛而已,等到自己做題,去具體應用的時候,出現不熟練、不會做的現象。
解決辦法
多看課本上的例題,掌握其方法,建立更寬的解題思路,對例題進行變形、更改,拓寬訓練。
聽講的時候不跟隨老師的節奏
很多學生拿到題不聽老師講,就開始做,做出來了就開始驕傲,做不出來就說好難……這樣長此以往,東西永遠學不透,都是死知識。老師講的不一定怎麼悅耳動聽,但都是基本的思路和方法,不要不以為然。
解決辦法
老師講的時候認真聽,什麼時間該干什麼分清楚。
遇到問題不立馬解決
很多成績不好的同學,是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太多了,產生了所謂的「蝴蝶效應」,所以每每遇到問題就叫苦連天,產生惰性!這樣做又會積攢很多問題,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導致自己漏洞愈來愈大,自己慢慢的對數學失去了信心,成績自然就不會很好。
道理說起來大家都懂,但是落實到數學的復習中,很容易因為各式各樣的客觀因素拖延。那拖得越久,就會產生上述的問題。有一部分同學還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自己不會做的難題就一定不會考。這一部分的同學要注意了,你不會做,不代表都不會做,恰恰這些不會做的題就是考試容易考的重點和難點,所以這種念頭一定要打消,踏踏實實地掌握知識點,上考場的時候才能心理踏實,胸有成竹,而不是心裡盼著這個知識點可千萬別考。
或者因為畏難情緒,這道題看起來就難,我就不擅長做這種題,所以先把它放一邊。畏難情緒需要慢慢克服。數學復習就像升級打小怪,本來就是一個不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解決辦法
發現問題,立馬解決。不管是問老師還是問同學,一定要盡快解決,不能有遺留。也不要不好意思,在自己不會的題目上不好意思就是在對自己的放縱。
往往一道之前我們覺得很難的題,真掌握後,發現也不過如此。遇到暫時不會的身邊又沒人請教的時候可以記在醒目的位置或錯題本上,過一段時間就翻看一下,看看現在是否會做了。
『貳』 學高一數學為什麼那麼難
放鬆些,數學雖然難,但大家都覺得難。
高一的知識其實剛接觸很難,等你到了高二,甚至高一下學期你就知道,必修一的內容是最簡單的,因為以後不論學什麼幾乎都能用到它的知識,所以不要著急,放鬆心態。現在難以理解不要緊,多做些題自然就會了。
到高三復習時,這一部分內容基本不用復習,因為你用得太頻繁了,就像印在腦子里一樣了。
另外分享一下訣竅。
數學最好不要記筆記,記筆記復習更麻煩。因為數學要記的都是很精簡的東西(記多了反而記不住)只要把做題的技巧和常用的解題方法、常用的思路記在每一章的開頭一頁就好了--這樣復習起來絕對輕松。
當然還要整理錯題本。有的章節出題千奇百怪,但都有通用的思路。比如說數列和數列求和(高二識),常常有很多思路和解法可以解一道題,這時候老師一般會給你匯總以下,千萬別吝嗇你的筆油,把例題和解法匯總起來記道錯體本上,考試前翻一翻,事半功倍!
其實我的數學也並不好,做題速度上不去,考試時最快只能答到最後一題的第二問,但我的數學分數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因為做題細心的緣故,做了的基本能保證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