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培養初中孩子的數學審題能力
一、 審題的重要性 「面對已經做過好幾遍,講了好幾次,強調好幾回的題,學生怎麼又錯了?」這樣的報怨,大家太熟悉了吧!現在你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這是誰的錯?當你讓學生認真做題,學生卻還是錯了,原因是什麼?當你讓學生改錯時,你不講他也會做對,原因又是什麼?那就是沒有認真審題,因此,在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審題是一個非常重要、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的環節.無論對什麼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審題,可以說,審題是解題的基礎.
二、 何謂審題
1、審題,即看清題目,理解題目所表述的意思.
2、審題是學生看到題目到動筆解題之間的重要過程:從學生看到題目到動筆解題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審題.審題能力是一種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水平為基礎,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這種能力的獲得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展的長期過程.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便是這樣的道理.
3、審題是學生挖掘信息、遷移信息的過程:審題過程是挖掘信息的過程,也是遷移信息的過程,它是對問題所含信息的提取、組合、加工和表達的過程,只有通過細心、認真的觀察,抓住關鍵的信息,方能認識問題的本質,合理地選擇解題方法.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許多孩子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喜歡在拿到題目時往往看見數字就去加、減、乘、除,有老師對部分學生開玩笑說是加減乘除打架,誰打贏了就用誰.對於一些簡單題目來說,這或許還看不出什麼問題,但對於那些喜歡「拐彎」的題目來說,就會發現問題來了.例如一道這樣的習題:「三位老師帶領82名同學去坐纜車.每輛纜車只能坐2人,至少需要多少輛纜車?」很多學生都沒有將三位老師算進去,因為他們只看見了阿拉伯數字82和2,而似乎忘記了「三」的存在.
⑵ 怎麼提高審題能力
如何培養我們的審題能力,以下我將向大家簡單的介紹我的方法。過去的我是個馬大虎,都是掃一眼就匆忙完成做答,往往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讀題是培養審題能力的第一步。通過讀題,讓我們明確題意,為進一步思考作準備。讀題時要認真仔細,讀准確。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是我們需要慢慢養成好習慣。我們要學會咬文嚼字,讀懂題,善於抓住中的關鍵字、詞或句,准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通過仔細品味、認真思考,讓自己的想法得到升華。還有,我建議大家應該廣泛的閱讀大量優秀文章,好的文章具有很高的邏輯性,是提高我們的審題能力不可或缺的方法。總之,要提高審題能力,需要我們用心讀之,付出一定的汗水。
⑶ 怎樣有效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一)動口朗讀是審題清晰的基礎
讀題是培養審題能力的第一步。通過讀題,使學生明確題意,為進一步思考。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讀題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確的規定,中高年級學生如可以大聲讀、、默讀,要讀通句子、不添字等,這就需要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讀題方法的指導。
1、認真仔細,讀准確。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經常會用眼睛掃一遍,就急於動筆了,因為他們覺得這是司空見慣的問題。而事實上題目並不是他們「經驗」里的樣子,題目的意思已經發生改變。
2、咬文嚼字,讀懂題。咬文嚼字就是要善於抓住閱讀題、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中的關鍵字、詞或句,准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以我要求學生要分三步讀:第一遍閱讀要解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為流利閱讀掃平障礙,第二遍,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畫出重點詞語。第三遍,仔細推敲字、句的准確含義,已達到理解題意。
3.強化訓練,及時鼓勵。在教給審題方法的基礎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審題訓練及熱情鼓勵,以培養他們認真審題的習慣和提高審題的能力。
(二)悉心觀察是審題全面的保證
對題目意思能正確領會,還需要對題目進行正確、全面的觀察。心理學認為,觀察是人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它是知覺的高級形式。
1.觀察要有順序地進行
比如,出示一道例題圖,學生總是雜亂無章地觀察著,還有的孩子重復著回答別人已經回答過的數學信息,這種現象我們經常會遇到。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往往被情景圖中艷麗的色彩、可愛的形象所吸引。
2、觀察要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生活在信息豐富的社會里,生活經驗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資源,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經驗的激活、利用、的過程,是自己對生活現象的解讀。
(三)重視學生的認知基礎
不同學生的認知基礎大不相同,這不僅與他們的年齡有關,還與他們的生活背景有關。也有著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一些較為復雜的題目也能自己審題分析並有序地做下去。
(四)、作業講評
作業講評是學生獲得信息反饋的重要途徑。學生中的作業錯誤,都是由於審題的不仔細所造成的。通過作業的講評,分析解題中造成的錯誤原因,有益於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審題習慣是做對題目的開端,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把一些審題中出現的不好的審題習慣扼制住。學生經過了嘗試,才會有體會和感受,才會更深刻地理解教師的分析、指導,而教師的包辦代替只能扼殺學生的思想。
⑷ 如何提高學生初中數學的審題能力
我認為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可以採用以下的培養策略.
(一)、閱讀習慣——審題的前提
實踐表明,構成一些學生學習數學感到困難的因素之一是他們的閱讀能力差,在閱讀和理解數學內涵方面特別無能.的確,許多學生讀題時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的情況下就盲目的按已知條件去碰數,影響了解題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重視數學閱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讀准.讀題是解題的起步,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通過讀題,使學生明確題意,為進一步思考做准備.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讀題的形式和要求應做出明確的規定,如大聲讀、輕聲讀、默讀、讀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弄清題目情節,分離條件與問題,理清題目結構.因為數學題目中多讀一字或少讀一字,意思可能會大相徑庭.如:本學期我上的示範課「求一個數上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這節課,在講例題時:「華龍商場共有電視機65台,已賣出25台,賣出的是總台數的幾分之幾?」
我出示例題後,我緊接著出示「審題能力」的(1)讀准:(讀題時可以大聲讀、輕聲讀或默讀,讀題時不添字、不漏字、更不能讀錯字,應把句子讀通順)
讓學生根據要求讀題,再指名學生展示讀題,看學生讀的是否規范、標准.讀的好的應給於表揚.
2、標記.為了促使學生在讀的同時加強感知,可指導學生在關鍵的、重要的字詞下面做標記,養成認真讀題的習慣,以便讓他們排除一些無意注意的干擾,在解題時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例如有的題目中提到的「多」、「少」、「除」、「除以」等比較容易忽視或容易混淆的字詞可加著重號,可為正確解題打下良好的基礎.如:進行完讀准後又出示(2)標記:(要求找出題目中的重點字、詞、句子,並做標記)
讓學生找重點字、詞、句子,並做標記.
指名學生匯報.
3、表達.學生「數學語言」的特點及掌握數學術語的水平,是其智力發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標,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理解能力差,理解問題常常發生困難和錯誤.因此,在學生讀題後要重視數學的表達,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題目的情節、問題、條件逐一表述出來,把題目內容轉化為鮮明的表象,通過有聲言語活動,使學生對題目的結構意義達到正確完整的理解.如:最後出示(3)表達:(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概括題意)
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概括題意.概括好的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學生表達出:「25台是65台的幾分之幾」.
鞏固練習時也按照「審題能力
(二)、分析綜合——審題的核心綜合是指從條件推出問題,即從因到果;分析是指從問題追溯到條件,即問果索因.隨著學生思維自覺性的增強,在審題時,不僅讀懂題意,而且在頭腦中通過分析綜合建立已知和未知的橋梁,溝通兩者之間的聯系,這是審題的核心,也是解題思維過程的核心環節.因此,要注重培養學生審題過程中的分析綜合能力.
(三)、圖中會意——審題的突破應用題呈現的問題情境總是精煉、概括、抽象的數學語言,像工程問題、相遇問題等工農業生產中的一些專用詞語或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缺乏一定的知識經驗儲備,給題意的理解帶來困難.這就要求依靠再造假象,將題目包含的信息轉化成一定的直觀形象(如線段圖、表格等),依靠對直觀的感知來支持抽象思維,使審題有所突破,起推波助瀾的作用.有了圖這一具體形象的中介力量,能直觀地揭示題目中各種數量關系,有些學困生也能理清其中的關系了,審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審題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數學能力,抓好審題能力的培養這一環節,學生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以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就會從無到有,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從而提高數學的解題能力.這也許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同學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加油!
⑸ 怎麼提高學生審題能力
教學中,發現中年級學生審題能力很差。題目要求很清楚,學生還是稀里糊塗。某中類型題目已經練習多次,學生還是對書寫格式還要問老師。分析原因:一則可能是低年級考試都是有老師讀題,不清楚的老師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二則個別學生習慣不好,解題時怕動腦筋,對自己缺少自信。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運算佔了相當大的比重。而運算的准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審題的正確與否。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審題能力顯得十分重要,很有必要加強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
一、應用題
(一)、「劃」
劃就是劃出題中關鍵的字、詞、句,刪除次要信息。它要求學生准確理解題意,找准數量關系。因此,審題教學要像語文教學一樣,讓學生理解應用題中每個字、詞、句的意義,培養學生書面語言的閱讀能力和縮句能力。
學生要對應用題中揭示數量關系的關鍵句要反復推敲,理解它的真實含義,為正確解題鋪平道路。
(二)、「讀」
讀,就是認真讀題,初步了解題意。讀題是了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要培養學生反復、仔細、邊讀邊想的讀題習慣。一年級教師要進行范讀、領讀。讀題時要訓練學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斷句。二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獨立朗讀、逐步過渡到輕聲讀、默讀,養成自覺通過默讀理解題意的習慣。
(三)、「擬」
擬,就是模擬情景,展示數量關系,有些題目可通過指導學生列表、畫圖甚至表演等方法模擬應用題的情景,使應用題的情節、數量關系直觀全面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進而掃除理解題意的障礙。
此外,在教給審題方法的基礎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審題訓練,以培養他們認真審題的習慣和提高審題的能力。
(四)、「復述」
述,就是復述題意,進入情境,用自己的話復述題意,能促進學生進一步分析清楚應用題的情節,使題目內容轉化為鮮明的表象,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
復述題意能准確地反映出學生對題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審題能力。二、計算題四則混合運算是計算教學中的難點內容,也是學生出錯率最高的題型之一。因此,四則混合運算的審題教學,要求學生必須做到:一、「看」
二、「畫」「畫」」
三、「想」「想」,就是分析題中的數值特徵和運算間的聯系,聯想到有關運算定律、運算性質,然後進行運算。
計算題的審題教學,特別要注重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習慣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對計算題算得正確、迅速。
計算題教學還要注意對題目要求的辨別。是口算還是豎式計算,豎式計算是否要求驗算。
審題能力是小學生必須形成的一項能力,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⑹ 怎樣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
數學課程標准強調:注重學生諸種能力的培養,其中包括數學閱讀能力和審題能力。但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我經常發現一些同學「一聽就懂,一做就錯,一點就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數學課程標准》中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有義務去思考這個問題,追尋學生審題、讀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尋找解題的策略。我們應該關注學生讀題、審題能力的培養。
審題是解題的開始,也是解題的關鍵。學生審題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解答的結果。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分析學生產生審題障礙的原因,尋找對策,培養學生審題能力。
一、審題能力的含義
審題能力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能力,它包括閱讀、理解、分析和綜合等多種能力,也包括嚴肅、認真、細致的態度等非智力因素。數學學科的審題就是為了正確解題而進行閱讀、理解題目所涉及的數學知識,明確題目給出的條件和要求,並試圖找出條件和結論之間的關系而進行的思維活動。
二、審題能力薄弱的原因
學生在解數學題的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錯誤,很多情況下都是產生在審題這一初始環節中。那麼學生的審題能力為什麼差呢?我分析一下往往由以下原因造成
⑺ 怎樣提高初中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
要提高初中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就可以在初中生所有的大綱知識點鍾易錯題進行歸納,把易錯題中容易忽略和忽視的審題點告知學生。
⑻ 如何提升初中生的數學審題能力
進行整理錯題本,將他自己每次錯的題抄寫再專門的本子上,發現自己審題哪裡有問題逐一攻破,定期反復復習錯題本,加深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