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怎麼創造數學游戲

怎麼創造數學游戲

發布時間:2022-07-21 22:21:12

❶ 如何創設幼兒數學教學活動

如何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一跑進人的思維,一種莫名的古板印象便油然而生,覺得數學好玩和有趣的人不多。它自古就被認為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許多人不喜歡它,可是,它又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它為生活而產生,又為生活而服務,作為人又必須面對生活,所以必須去學它,懂它,於是我們的孩子就跟著接受這個現實:學習數學,可是對於幾歲的孩子我們不採用激趣的形式進行,他們怎麼會主動地去學習?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幼兒是在游戲中生活、在游戲中成長的」。《綱要》十分強調游戲對於幼兒的作用,它是幼兒的生命,可是如果老師沒有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游戲氛圍和環境,又怎樣能調動起幼兒自主學習的資源?幼兒教育的目的是讓幼兒在活動中去體驗快樂,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受生命賦予的活力和樂趣,所以我們要培養幼兒在孩童時期就能感受數學的樂趣,使數學教學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充滿了時代氣息、充滿了生命的活力,讓他們在活動的過程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在實踐活動中,怎樣才能激起孩子學習數學的情趣呢?
第一、為孩子創造學習數學的快樂氛圍
教學的成敗在於老師本身的質量,如果老師自身對這個活動不感興趣,沒有為孩子創造適合他們學習的氛圍,孩子的興趣從何而來?老師除了為孩子創造物質的環境,最重要的是精神環境,所以老師要充滿激情地感染孩子,和他們打成一片,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把孩子的情緒充分調動起來,讓他們產生學習的慾望,對老師創設的活動蠢蠢欲試。如:老師的體態語言,精神面貌,動作的誇張等都能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第二、數學活動的設計要有「創新」
創新,其實是每一個活動的「閃亮」軸心,這個軸心是吸引幼兒主動學習的良葯,從孩子的年齡特徵來說,只有新鮮的事物才能吸引和調動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在「新」和「心」里,孩子可以展開自己的思維空間,充分地去想像,充分地去投入整個活動,並在新事物的空間里自由地去體驗快樂。
第三、數學課程活動組織時的靈活性
數學的模式化很強,許多老師在組織活動中,一味地去注重模式化的教學步驟,按步就班地進行每一次活動,這樣的課程只是為了完成活動而活動,沒有「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沒有考慮和顧及孩子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徵,不重視孩子學習的過程是否是快樂的?是否自主地參與了活動?是否能夠在活動中自主地建構知識?成功來自於教學的過程,沒有快樂的過程就不會有良好的收獲,所以我們老師要關注孩子數學課程活動中的靈活性,從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來組織活動,要盡量為孩子提供多方法,多想法,多程序,多模式的數學教育過程,讓我們的幼兒數學真正有趣起來,把美麗的情趣和學習的快樂帶給孩子。a、多想法:如某個班有男生6人,女生9人,可以讓孩子產生多種想法:(1)男生和女生的人數誰多誰少?(2)男生再加上幾和女生人數一樣多?(3)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等等;b、多方法:如算式6+12,可以讓孩子們這樣來做6+6+6,6+3+3+4+2,3+3+6+6等等;多模式即採用情景式的教學把數學故事化和生活化。
第四、生活化的數學教育方式能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情趣
幼兒對數學概念的學習和掌握,是依靠幼兒本身的建構,因而,組織和創設一個讓幼兒能在其中盡其所能、充分發展自己的合適環境,在幼兒數學教育中顯得相當重要,數學區域活動是一種開放、自由、自立的活動方式,能使幼兒在活動中輕松愉快、沒有心理壓力、可以按自己的意願自主地去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活動夥伴,並能按自己的學習方式、速度去操作實踐,對促進每個幼兒的身心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所以區域活動成了當今幼兒園開展數學教育活動的重要途徑之一,精心設計區域活動,選擇合適的方式,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如小班幼兒具有自我中心意識強、思維具體形象、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學習經驗少的年齡特徵,因此在設計區域活動時,應採取形象具體、操作性強、游戲性強、獨立操作為主的方式,如開展「給動物寶寶餵食」、「蝴蝶花」、「小貓釣魚」等活動,讓幼兒在這些色彩鮮艷、形象具體,具有游戲輕捷的操作活動中,有趣地感知形狀、數量、顏色、大小等,並在自主的操作中產生對數學的情趣,喜歡上數學,而中班幼兒理解力、自控力不斷提高,合作、競爭意識已產生並逐漸加強,在設計區域活動時,主要應考慮具有合作競爭和挑戰性的方式,如棋類游戲、撲克游戲、拼圖游戲、走迷宮、轉盤游戲等,讓幼兒在與同伴的學習互動中,通過合作、交流、分享共同感知、探索,發現問題,從而獲得更多的有關數學經驗和邏輯知識,發展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潛移默化的遊玩中喜歡學習數學;同時,教師要仔細觀察,給予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並根據幼兒的操作情況進行評價,及時調整目標和材料,讓幼兒獲得勝利的喜悅,從面促使他們樂於參與,在玩樂中積極、主動地學習。
第五、創設故事化的教學情景,激

❷ 如何結合學生感興趣的特例設計數學游戲

小班學生由於年齡較小,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於枯燥的數學更是愛不起來,注意力集中不起來。一次,組織學生看魔術表演,教師發現在整個過程中小學生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觀看。這說明,小班學生不是不能相對時間長一點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視內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學生的內容和形式就能讓學生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受這一生活特例的啟發,在幫助學生進行數學知識復習時,教師就採用了「變魔術」的方法,比如:將顏色和圖形結合起來進行復習,教師故意用誇張的動作將各色圖形藏到背後,嘴裡說:「一、二、三,變、變、變!」小學生都睜大眼睛靜觀到底變出什麼來,注意力高度集中,練習效果也就更好。

國內外眾多的研究表明:學生只有通過動手操作、擺弄,才能逐步體驗抽象的數概念,因此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學數的操作練習材料。例如讓小班學生學習按物體的某一種特徵進行分類時,教師可提供給每個學生彩色的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卡片各3~4張,一張練習紙,讓學生給圖形卡片分家,把各個圖形卡片擺入形狀相同的「家」中。學生在這一操作過程中,不但學會了按物體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還認識了不同的圖形。

又如,學慣用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學生往往要通過多次的操作練習,才能真正理解。首先教師發給學生每人一張練習紙,要求學生用筆將上排的花和下排的花一一連結起來。接著教師出示小猴和桃子的教具,讓學生用一對一連結的方法比較小猴和桃子哪個多,哪個少,由於小猴與桃子沒有對齊,有的學生在連結時就出現了一些情況。這時,教師引導學生用畫連線的方法玩「小猴吃桃子」的游戲,當筆碰到桃子時,學生就發出「啊嗚」聲,表示吃了一個桃子。當輪到給第三隻小猴吃桃子時,有的學生說吃最後一個,因為最後一個桃子與小猴大致對著,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按順序連線。由於教師的指導生動、形象,所以小班學生很快接受了上述比較方法。後來,當教師出示小貓吃魚時,學生就知道了先找小貓的嘴巴,再去找魚,並能按順序連線,從而理解了對應的方法。在操作練習過程中,學生愉快地通過實踐獲得了有關數學知識,並對數學產生了興趣。

學生早期數學教育的娛樂化還體現在學生的各類游戲,如小班學生喜歡擺弄「娃娃家」的餐具,教師就可以趁機引導學生區分碗的大小,把碗和杯子分類擺放;在拼圖游戲中,教師可事先拼好簡單的圖形,製成一張張樣卡,然後讓學生尋找相應的圖形片放在樣卡上,並引導學生數數、比較多少。此外,結構游戲對學生認識大小、長短、形狀也是十分有益的。

❸ 自己編寫一個數學游戲,並寫出指導步驟(試著使你編出的游戲讓人感到驚奇,且並不

傳: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鄉親們象往年都忙著收拾東西准備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發老人,白發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趕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准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發老人燃響的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栗,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發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發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現在,春節是我國人民的佳節,它象徵著團結、興旺,人們對新的一年寄託著希望

❹ 如何結合日常生活活動設計數學游戲

日常生活活動在小班學生的一日活動中佔了很大的比例,從家長的心理需要考慮,他們也希望老師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生活護理而不是學習,所以,將數學知識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活動中就是小班數學老師必須面對的一個課題。據此,教師設計了一些游戲,讓學生在生活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如:吃餅乾的時候,小學生大多關注的是「吃」這一活動,不會考慮別的更多的東西,教師就啟發學生動腦筋讓餅干「變魔術」,一會兒變成三角形,一會兒變成圓形,一會兒變成正方形,這樣,在吃餅干這一生活環節中,小學生們關注的就不再僅僅是吃,同時也鞏固了對圖形的認識,培養了學生動腦筋的習慣,還避免了浪費餅乾的現象。

在日常生活中,隨機地引導學生學習數學,能使學生在沒有思想負擔的情況下,自然、輕松、愉快地獲得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從而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教師們的生活環境中,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狀、大小、數量和方位存在著的,如皮球是圓的,手帕是方的,手指的長短粗細是各不相同的等。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知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如當學生帶來各種玩具時,教師可告訴學生這些都是玩具。當各種顏色的毛巾集中在一起時,教師可告訴學生這些都是毛巾,從而初步滲透集合的概念;游覽公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數數公園里有多少花,當學生無法數清時,可以教他們用「許多」來表示,並請他們尋找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有「許多」,如有許多的茶杯、小床、毛巾、玩具等。

學生生活在充滿數學內容的環境中,數學啟蒙教育的契機俯拾即是,如水果店的水果是分類放置的,動物園里的各種小動物是分類關在不同的動物園舍內的,小學生由矮到高排隊,碗、碟從大到小往上疊等現象,都為學生提供了有關數學的感性認識。

學生園的日常生活包括盥洗、餐點、睡眠等,教師可以結合這些活動讓學生逐步感知數學知識。如在盥洗的同時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對應現象:一隻杯子內放1把牙刷,1個小學生用1條毛巾,並知道小學生和毛巾是一樣多的,但如果有位小學生沒有來,就會出現小學生少、毛巾多的情況;進餐時,教師請每組的值日生盛一碗飯,放一把調羹,再把飯一一送到本組小學生的手中,感知對應的方法。吃點心時,教師可以請學生數出自己盤子里點心的數量。有一次吃龍蝦片,教師先請學生數出自己盤子里龍蝦片的數量,然後問他們每人有幾片,如果再給1片是幾片。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就獎勵他1片。餐點結束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學會按順序做事:先將毛巾展成大正方形擦嘴,再將毛巾對折成長方形擦臉,再對折成小正方形擦手,最後依次把杯子、盤子、毛巾放好;午睡穿脫衣服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數數自己穿了幾件衣服、幾條褲子,從中滲透數數的內容。

❺ 數學游戲怎麼做

隨意取一個兩位數,十位上的值與個位的值不同,如15,反過來是51。用大的減去小的等於一個新的兩位數36,再交換位置得63,再減得27,再換再減……你會發現所得差均是9的倍數,最後得9。

❻ 數學游戲有哪些

一、數獨

數獨游戲的規則如下,用1至9之間的數字填滿空格,一個格子只能填入一個數字;每個數字在每一行只能出現一次;每個數字在每一列只能出現一次;每個數字在每一區只能出現一次。

二、算24

一副牌(52張)中,任意抽取4張利用加減乘除使最後得到的答案為24。

三、21點

一副牌(52張)中,兩人依次抽三張牌,將三張牌的點數加起來,誰的最接近21誰獲勝。

四、生命游戲

游戲規則如下

1、在一個格子世界裡,每一個格子里最多可以長一個細胞。細胞根據規則,一代、一代地存活、繁殖或死亡。

2、每個細胞的存活或死亡規則:相鄰的細胞等於2個或3個,將活到下一代;相鄰的細胞大於或等於4個,將因為過度擁擠而死;相鄰的細胞小於或等於1個,將由於孤獨而死。

3. 細胞的繁衍規則:如果某個空格周圍有3個細胞,那麼這個空格里就可以生長出一個新細胞。

五、2048

游戲的規則很簡單,需要控制所有方塊向同一個方向運動,兩個相同數字方塊撞在一起之後合並成為他們的和,每次操作之後會隨機生成一個2或者4,最終得到一個「2048」的方塊就算勝利了.

❼ 如何讓小班數學活動游戲化

結合我們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對具體、生動形象的東西感興趣等特點,我注重於如何發揮游戲化、情景化的作用,設計了豐富的游戲和情境活動,讓幼兒融入角色之中,注意在游戲中運用多種形式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一、在寬松的活動氛圍和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中學習數學
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有著相對寬松的活動氛圍,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我們可以在其中挖掘很多數學學習的內容。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區域活動尤為重要,因為他們仍處在明顯的自我中心階段,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因此區域活動更能滿足他們的自主性。與此同時,教師也能通過觀察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表現來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因此,根據我們班幼兒的情況,在區域活動過程中,把幼兒數學活動區的創設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通過數學區域活動和集體數學活動的結合,從而來達到幼兒數概念發展的目的,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1、在科學區里,我為幼兒提供「給小刺蝟喂果子」的材料,讓幼兒根據小
刺蝟身上的圓點來給小刺蝟吃相應數量的水果。讓幼兒在玩中提高數數能力;提供各種數形結合的卡片,讓幼兒在其中學習比較大小、多少、數字與圖形的匹配等。
2、在建築區,也蘊涵著學習數學的內容。從提供的材料著手,我讓幼兒比較區分它們的形狀、顏色、數量的多少等。在建築游戲中,幼兒運用積木搭建各種建築物和物體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初步的數學概念。如:、空間方位、幾何形狀、長短、高低等。
3、在美工區,繪畫、泥工、手工剪貼都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在活動中往往需要孩子辨別、把握物體的形狀、大小比例、位置,才能創造出好的作品。如裝飾「格子手帕」時,幼兒會嘗試著用紅、黃、綠等幾種顏色按一定的間隔塗色,使手帕看起來更加的美觀。在用橡皮泥製作生日蛋糕時,這時我會讓幼兒相互比較,看看誰做的蛋糕高,誰的層數多,誰的最漂亮。從而使孩子掌握計數、排序、空間方位等概念,也讓幼兒感受數學中的和諧美。
在區域活動中,孩子們只覺得在玩,玩得很開心,很投入,經驗的獲得、能力的提高,都在這玩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了。同時教師在數學活動區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觀察幼兒在活動區的表現,了解幼兒數概念發展水平
在進行數學區域活動時,我們要根據幼兒的需要和表現,選擇性地與幼兒互動。我們還設計了觀察量表,內容包括參與活動的幼兒人數、幼兒參與活動的持續時間、幼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數學能力、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和參與度、幼兒之間的對話、師幼之間的互動,等等。一段時間後,我們歸納和匯總這些觀察記錄,這樣, 每個幼兒都有了一個數學能力發展小檔案。通過這些小檔案, 我們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每個幼兒的數概念發展軌跡, 並據此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2、結合不同主題活動, 確定每周數學活動區的指導重點
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我們開始關注如何把數學活動區與當前的主題活動相結合,使數學區域活動更自然地融入主題式課程,甚至成為課程的點睛之筆等問題。在課題進行過程中, 我們發現小班集體活動的時間相對較短,教師根本不能保證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某個知識技能, 但是如果能把集體活動內容延伸到數學區域活動中去, 幼兒就會有更多的操作時間和進一步探索的機會。因此,我們根據主題活動和每個班級的情況, 每周確定數學活動區的指導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3、根據幼兒的不同水平,創設層次豐富的數學活動區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發現幼兒的數概念發展水平存在很大差異。這就要求教師投放不同的材料,創設一個有著豐富層次的數學活動區。通過投放不同層次的材料,教師可以幫助發展較慢的幼兒進一步學習某些知識技能,給予他們鼓勵和幫助;而對於已經掌握某些知識技能的幼兒,教師也能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滿足他們向更高水平發展的需求。以模式游戲為例。過節日了,我們通過「做彩璉」的游戲活動,引導幼兒感知一和許多的數量關系。同時,我們還選擇一些「排序」游戲, 引導他們給小動物們從小到大排隊,培養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和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
二、從孩子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中捕捉數學教育內容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它能提高小班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愉快的情緒中,輕松自然,富有興趣的情景中獲取知識,從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游戲是小班幼兒數學教育獨具特色的強有力的教育手段,我們要努力挖掘游戲中的數學教育內容,把對數學教育的目的、內容、要求融入到游戲之中,讓幼兒從中感知、體驗、積累有關的數學知識和經驗,使幼兒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1、角色游戲:小班的孩子剛來幼兒園,對數學還沒有產生興趣,這時激發
他們愉悅的情感尤為重要。如在「貓捉老鼠」的游戲中讓幼兒感受「一」和「許多」。老師做貓媽媽,小朋友做小貓,一隻貓媽媽,許多小貓;捉到老鼠有大有小。大的老鼠中,有1隻黑的,其它是灰的;小的老鼠中1隻是白的,其它是灰的等等。從游戲中讓幼兒知道數字的概念,老師和孩子是共同的游戲者,孩子在游戲過程中自由自在,沒有負擔,幼兒情緒愉快自然而然地喜歡上數學活動了。同時當幼兒沉浸在角色中時,注意力會特別地集中,而且會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角色游戲中的數學內容,積極加以引導。如,在玩「大灰狼」和「小白兔」游戲時,我會讓「大灰狼」點數,抓到了幾只「小白兔」。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手口一致地點數;在「小兔拔蘿卜」游戲中,我提供了各種色彩的「蘿卜」,讓「兔寶寶」把「蘿卜」分放在對應顏色的眶子里,讓幼兒學習了按顏色分類;在玩娃娃家時,讓「媽媽」為娃娃家的成員分配餐具、食物,從中練習一一對應。
2、戶外游戲:在戶外體育活動中也蘊藏著數學學習的內容。如,玩圈時,要求幼兒人手拿一個圈圈,「找家」時要求每個孩子蹲一個圈圈,感受一一對應,多與少等關系;在攀登大型玩具時,讓幼兒體會上下、前後、左右、里外等方位;在拍球時讓幼兒學習計數;在滑滑梯時讓幼兒感受速度的快慢;通過競賽活動讓幼兒初步感受速度與時間的關系等。
3、智力游戲:這是一種以發展智力為主要任務的運用數學知識進行的游戲教學智力游戲極大的調動兒童思維的積極性,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以及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猜一猜」的游戲,幼兒要集中精力,仔細聽教師的描述,講出是哪個數字或物體,猜對就會得到一朵紅花,以此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以及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游戲活動中還存在著很多數學的現象,但幼兒會很難意識到它的存在,更不會去多加思考。所以我們要善於發現,積極地引導幼兒。如,在晨間活動中,孩子們在操場上玩扔沙包的游戲時,他們只是反復地扔著沙包或拿著沙包追跑。這時我就提出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扔得遠」「誰扔得高」等問題,引導幼兒想出各種辦法來扔沙包。這時孩子們就會說出自己扔的結果「我比他扔得高,因為我超過了這條線,他沒有超過。」「他扔得很近,我只要走兩步就到了。」等等。
三、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操作,從孩子的操作中引發數學教育
皮亞傑曾經說過:「數學的抽象乃是操作性質的,它的發生、發展要過連續不斷的一系列階段,而其最初的來源是一些十分具體的行動。」可見,數學的抽象依靠作用於物體的一系列動作。因此,孩子只有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才能藉助被操作的物體獲得數學感性經驗,建構起初步的數概念。由此可見動手操作活動是幼兒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應有意識為幼兒創設豐富的物質環境,鼓勵幼兒有意識地運用視覺、聽覺、嗅覺等各種感官感知事物,不斷發現問題。
在具體操作活動中,我給幼兒每人5個積木,讓幼兒點數並確定它們的數量。在認識「上下、前後」,我設計了「排隊」、「逛公園」的游戲,讓幼兒在不同的地方找到其他小朋友和小動物,並能完整的講出:「我在樹上找到小松鼠;小老鼠藏在桌子下。」等。使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方位詞。還有「小貓釣魚」、「小熊過生日」等游戲都是為完成這些目標而設計的。在幼兒學習「比較長短」、「比較多少」的教學內容時,我設計了《貓捉老鼠》、《喂豆豆》、《分糖果》等教學游戲,幼兒通過在游戲中操作不同內容的教具,不僅掌握了學習內容,而且動手操作和觀察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這樣,讓幼兒自己通過實際操作去驗證,從而積累了有關數的感性經驗,形成初步的數學概念。也是真正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和他們的認知結構相適應的知識。
總之,數學是一門培養和鍛煉思維能力的科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精確性、應用廣泛性等特點,因此寓數學教育活動於游戲中,能使幼兒在寬松和諧的氛圍和自然有趣的游戲體驗中獲得數、形的經驗和知識。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均可隨機靈活地引導幼兒認識數、形的知識,使幼兒知道在自己生活的周圍世界中充滿了各種數學知識,從而引發他們探索、學習數學的興趣。

❽ 如何開展游戲化的數學活動

一、在趣味的實際操作中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為了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我為幼兒准備和提供豐富的材料,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通過操作與嘗試,獲得直接的經驗和感受。例如,在春天植物種植時和孩子們一起探討花盆的分類、擺放。孩子們通過視覺將花盆分為有花紋、沒花紋;花盆顏色的分類;花盆高矮的分類
二、在區域趣味游戲中,培養幼兒學數學的興趣
幼兒是在操作中認知的,在教學活動結束後,我將相關操作材料改造加工根據活動需要投放到數學活動區,讓幼兒進行操作。對一些數學能力較差的幼兒多加觀察,對他們提出簡單的要求,鼓勵他們完成操作,並將完成的作品進行展示,

❾ 如何利用游戲激發幼兒的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探索某種事物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也是幼兒學習初步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的內在積極因素。數學活動是比較抽象,它的外在缺少引起幼兒興趣的有利條件,如果組織得不科學還易造成枯燥乏味現象。那麼如何能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呢?1、使用科學、靈活的教學方法促使幼兒積極思維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是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教師是使用傳授式教法,在灌輸知識?還是使用引導發現式教法,讓幼兒自己去探索?數學教育的核心是讓幼兒充分經歷探究、發現的過程,發展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關注知識本身的價值,更要讓幼兒在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自身的能力。我本著「孩子是學習的主人」這一原則,在活動中我多採用:觀察法、比較法、啟發提問法、操作探究法等方法。2、採取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到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數學活動的組織,不能單純依靠集體活動來完成,只有在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中,幼兒才會積極參與,獲得更好發展。(1)溶數學教育於游戲中教育游戲化是兒童積極參與教育活動的根本,它能讓兒童在快樂的玩中習得知識。所以在數學領域中我也深刻的領悟了這一點。如在學習數列時,我設計了游戲《聰明的小軍人中》,我為幼兒設置了許多問題,幼兒只有解決數學問題才能順利過關,孩子們積極主動的通過序列數數找地雷、挖地雷,最後取得勝利,使幼兒在快樂的玩耍中習得知識。所以,我認為只有在真實的游戲情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使幼兒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在不斷遇到的各種挑戰和不斷成功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幼兒獲得自信心,感受和體驗到其中的樂趣。(2)將數學教育溶於生活中現實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數學信息,幼兒每時每刻都在與數學打交道,但是生活中的數學信息分散和隱蔽,幼兒難以主動感知。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是數學意識很強的人,善於在生活環境中創造學習數學的興趣,引起幼兒的注意,豐富幼兒的數學知識。如散步時讓幼兒點數樹、花,分餐時讓幼兒分碗和筷子,並要說出分了幾個;加點時讓幼兒自己數點心等。還要注意引導幼兒把學過的數學知識和生活起來,激發幼兒對數學進一步認識的興趣。在生活中要幼兒的生活經驗,幫助幼兒理解數學知識,建構數學概念。(3)數學教育溶入區角活動中只有與教育目標相容的區角材料,才利於幼兒發展,我在班裡專門創設了一個數學工作室,根據教育目標投放材料,根據月、周目標和每個活動內容來投放,有的在活動前投放材料,供幼兒豐富經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有的在活動後充實活動材料,鞏固對已學內容的理解。3、使用直觀、形象的教具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科學的教學內容和智力的要求與直觀的手段相結合的方法是一個以內因為主,只有幼兒感興趣了,才能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我認為在教具運用上能調動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的途徑有:(1)教具要科學合理,形象生動①要直觀豐富,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如小班教具要色彩鮮艷,形象大,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②要生動,能引起幼兒興趣,有的可製成課件,可以生動、形象的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如認識白天黑夜,我將一名幼兒的一天拍成錄像,讓幼兒形象、生動、直觀地理解抽象的時空內容。(2)根據主題活動設計教學具我們在進行數學活動時,也應考慮本周主題是什麼,然後根據主題設計數學教具,如在「認識海洋動物」主題活動中,數學活動是「學習4的形成」,我們提供的教具,幼兒手頭操作的材料,全是海洋里的動物,幼兒十分喜歡操作,而且邊數邊說著動物的名稱,既學習又鞏固了知識,何樂而不為呢?「元宵燈會」主題活動中,各種燈籠掛在教室里,我們的教具也就是各種各樣的燈,我帶幼兒進行點數,進行按大小、色彩、形狀分類,再引導幼兒根據色彩、形狀等進行有規律排序,在富有游戲的情境中更能吸引幼兒,以此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使幼兒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學。4、重視幼兒動手操作材料的提供《綱要》中明確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當前數學教育已經從重視教師的教轉向重視幼兒主動學習;從重視學習的結果轉向重視學習的過程。教師的任務不是把知識和概念傳授給幼兒,而是提供各種材料,通過觀察、引導、支持幼兒操作活動的過程,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發現規律,習得知識。另外,在培養幼兒學習數學興趣的同時,應有意地訓練幼兒做事認真細致,有條理、能克服一些困難和有始有終收拾整理玩具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習慣的培養是和學習興趣相關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既是順利進行數學學習所必須的,也是幼兒以後入小學學習的重要准備。總之,抽象的數學教育應避免空洞的說教,我們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游戲中多感官參與,調動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真正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在潛移默化中習得數學知識。

閱讀全文

與怎麼創造數學游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