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比多少
今天講了例六《比多少》,題目是小華套中12個圈,小雪套中7個圈,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圈?這節課的重點是:1、對於「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這樣的問題能正確的列算式。2、明白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就是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難點是:理解減去的部分是兩個人套中的同樣多的部分。一、本課大致的流程是:1、復習。選用上學期的《比多少》的幾幅圖,喚醒學生已知的經驗。教學空間:選取三種比多少的典型習題,讓學生在頭腦中再現比多少的知識和方法。2、新授。重點突破「小華比小雪多幾個?」這個問題。通過擺磁力扣,找出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用虛線隔開,再找出小華比小雪多出來的部分。讓學生嘗試列式、說每個數代表的意義。明確小華比小雪多套中5個後,再提問「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和「小華小雪套中的圈相差幾個?」教學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找出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以及小華比小雪多出來的部分,並且嘗試列式,說出算式的意義。3、鞏固練習。做一做和23頁的5,7,9題。教學空間:選取了三道比多少的練習題和一道提問題的題。讓學生在充分練習中鞏固比多少的知識。二、課後反思: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學得比較扎實,基本上都能正確的列式解答,只有極個別的學生在23頁第9題中出現三個條件時出錯。但是在教學空間的設計上和練習題的層次上仍然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教師要善於運用提問、反問、追問去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表達。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怎樣激發他們去主動學習呢?這需要我們每一位老師去思考。在數學課堂上,我們要善於運用提問、反問、追問去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表達。比如在復習的部分,我在課上的操作是:小豬和蘋果比多少,大家看,一隻小豬對應一個蘋果,每隻小豬都對應了一個蘋果,我們就說小豬和蘋果怎麼樣?諸如此類的引導,留給學生的教學空間是很小的。和韓主任研討時,韓主任提醒我,這里既然是復習舊知識,就更應該給學生比較大的空間,可以讓學生先獨立觀察,再提問「這是誰和誰比?你發現了什麼?」提問、追問、反問的效果肯定要遠遠高於講述的效果。再比如,出示磁力扣,比較小華和小雪套中的圈數同樣多的部分時,我問:「小華這部分(同樣多的部分)是多少個?」一個學生很快說道「7個。」我緊接著追問道,「你都沒數,怎麼就知道是7個呢?」她說,「因為這是小華和小雪同樣的部分呀,小雪套中7個,那小華的這部分也是7個。」這里的追問就非常有價值,學生能把注意力從單純的關注個數轉移到這是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適時的提問、追問、反問就像一塊小小的石頭,雖然「小」卻能激起「千層浪」!(二)、重視練習題的設計,課堂的練習題在選擇與呈現的方式上,要有針對性和層次。在這節課中我選擇了四道習題(做一做和23頁的5,7,9題),都是圍繞著「比多少」的實際問題的。針對性很好,但是層次的設計略有不足。上完課後,我想如果能把習題的呈現方式改成以下的設計就更好了:1、做一做。正確列式。讓學生當小老師說一說15表示什麼?9表示什麼?2、23頁第5題,可以再追問「那下午比上午少摘了幾箱呢?上午和下午相差了幾箱呢?」3、23頁第7題,可以先出示兩只小蜜蜂,讓學生說知道了什麼?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先出示兩個條件讓學生提問題,這樣可以降低難度,也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圖、分析圖、理解圖以及提問題的能力。4、23頁第9題(3個條件的),也是先出示條件,老師提一個問題,請同學們再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與第7題相比,又提高了一個難度。
B. 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應用題
一年級的數學都是很簡單的,比多少就是比誰多誰少,誰大誰小?
告訴孩子要從高位比起十位大的要更大一些,十位一樣的再從個位比起
C. 一年級數學比多少詳細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關系符號「>」「<」「=」並理解其含義,知道讀法、寫法,能用詞語(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找一找,數一數,比一比的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符號化思想方法,以及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體會符號的簡潔、明了的應用功能,感知符號在數學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而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以及創新的數學思想。
二、目標分析
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是數概念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學習這部分知識是有困難的。教學時,引導學生在已有的一一對應比較多少的方法基礎上來學習,鼓勵學生用不同的形式來表徵比較的結果,並在此基礎上引入「>」「<」和「=」三種符號及其含義。由於「>」和 「<」 比較相近,學生難以分辨,教學時,通過學生自己的分辨小方法和教師講授的順口溜以及之後的小游戲來幫助學生熟悉並且能正確使用這三種關系符號。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區分和記憶「>」和「<」。
教學難點:正確使用「>」「<」和「=」。
四、教學准備
課件,猴子、梨、桃、香蕉圖片,三種符號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出新知
1.回顧已經學習了哪些數字?(1~5)
2.小猴歡歡今天過生日,它邀請了2位好朋友一起參加生日派對,歡歡的爸爸、媽媽幫它們准備了很多好水果,來看看都有些什麼?(出示圖片)(2根香蕉、3個桃子、4個梨)
師:怎樣擺就能一眼看出誰多誰少?
要求學生用所學的知識一一對應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來。發現猴子數量和桃子的數量一樣多,梨的數量比猴子的數量多,香蕉的數量比猴子的數量少。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創設小猴過生日的故事情節有效地激發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舊知和新知搭建了橋梁。
(二)激發興趣,類比遷移
1.認識關系符號
(1)教學「=」
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說一說誰和誰同樣多?
師:一隻猴子吃一個桃子,桃子夠分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要求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加以說明。3隻小猴的數量和3個桃子的數量同樣多,可以寫成3和3一樣多。
師:數量一樣多的情況用符號怎樣表示?
可以讓學生先表達想法,之後教師幫助學生進行梳理,將3和3一樣多寫成3=3,並認識等號。
總結:當小猴和桃子的數量同樣多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用「=」來表示,讀作「3等於3」。由於等號表示的是兩邊的數量相等,所以寫的時候要把兩條線畫得均勻而且一樣長。(板書3=3,等號,讀作:3等於3)
全班一起讀一讀,然後邊讀邊在本上寫一寫這個新認識的符號朋友。
(2)教學「>」
師:一隻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夠分嗎?大家想辦法說明。
預設1: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出猴子多,香蕉少。
預設2:剛剛猴子的數量和桃子的數量同樣多可以用「=」來表示。這回猴子的數量比香蕉的數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來表示,寫作3>2。
總結:猴子的數量3多於香蕉的數量2,我們就用「>」(大於號)來表示,把3寫在前面,然後寫「>」,最後寫2。讀作「3大於2」。
全班一起讀一讀,然後邊讀邊在本上寫一寫這第二個符號朋友。
(3)教學「<」
師: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現在咱們來分一分梨。一隻猴子吃一個梨,梨夠分嗎?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1:用一一對應擺圖的方法比較猴子少,梨多。
預設2:剛剛猴子的數量和香蕉的數量多可以用「>」來表示。這回猴子的數量比梨的數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來表示,寫作3<4。
總結:也就是說把3寫在前面然後寫上「<」這個符號 ,最後再寫4。這個「<」是小於號,表示3比4少,讀作3小於4。
全班一起讀一讀,然後邊讀邊在本上寫一寫這第三個符號朋友。
要求學生用學具擺出圖,找到兩個數大小關系,並用所學的符號進行連接。將擺圖的結果寫出來,再與他人說一說。
師:剛剛咱們認識了3個很棒的符號朋友,通過讀一讀和寫一寫,你發現它們身上的優點了嗎?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嗎?
(4)辨析:
大於號和小於號是一對好兄弟,長得很像,該怎麼區分它倆呢?(張著大大的嘴的一
邊就是大數,尖尖的小尾巴的一邊就是小數,大數在前面就是大於號,小數在前面就是小於號。)
教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並教順口溜:大數在前用大於號,小數在前用小於號。大大嘴巴朝大數,尖尖嘴巴朝小數。
2.小游戲:
(1)介紹游戲規則
出示兩張數字卡片,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並用「>」「<」或「=」連接。教師演示游戲
玩法。教師出示5和3,學生選擇「>」擺在兩個數中間。
(2)同學之間進行游戲,一人出題,其餘人擺符號。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小游戲,讓學生感受到「>」「<」「=」可以表示兩邊的數的大小,還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步建立數感和符號意識。
D. 一年級比較多少數學題
一年級比較多少是比較簡單的,也就是給個大數給個小數讓比較哪個更大哪個更小
E. 《比多少》一年級數學教案怎麼寫
《比多少》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通過操作,初步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在各種有趣的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正確地進行「多」、「少」的比較。
難點:會比較幾個物體的多少。
課時:一課時
學情分析
「同樣多」、「多」、「少」兒童一般在入學前對它們都有初步的認識,但是並不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而往往是憑直覺,或者用數一數的方法來比較多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應使學生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書本上的圖片,請學生講講圖中的故事,引出比較。
二、激趣感知,掌握方法
1、觀察圖片,教師出示第一個問題:比一比,小兔和磚的數量誰多誰少?說說你的理由。
(1)學生討論交流。
(2)匯報答案。
(3)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較同樣多的方法。
(4)應用學習「同樣多」。
2、觀察圖片,教師出示第二個問題:比一比,小豬和木頭的數量誰多誰少?說說你的理由。
(1)學生交流問題。
(2)匯報結果。
(3)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較「多」、「少」的方法。
三、鞏固拓展
1、教師出示問題:仔細看圖,圖中還可以比什麼?快和小夥伴們說說吧!
2、學生交流並匯報結果。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觀察圖片,學生動手擺一擺。
2、選擇練習「同樣多」、「多」、「少」。
3、畫一畫「同樣多」、「多」、「少」。
五、小結
想一想:這節課學到了什麼?
六、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回家後拿出自己喜歡的物品,再動手擺一擺同樣多或一行多,一行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F. 教孩子一年級數學什麼比什麼多有什麼好辦法嗎
比多比少是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的難點,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所以要結合實物,對比擺放,教會孩子掌握怎樣比較和怎樣計算的方法。
1、明確誰跟誰比。例如蘋果8個,梨5個,蘋果比梨多多少個?(明確:蘋果與梨比。)
2、明確誰多誰少。(明確蘋果多,梨少。)
3、明確同樣多。(從蘋果里拿出5個,這5個就與梨的5個同樣多。)
4、明確從多的數拿出與少的數同樣多,剩下的就是大數比小的數多出的部分。(從8個里拿出5個,還剩3個,3個就是蘋果比梨多的數。)
5、總結:求大數比小數多幾,就從大數減去與小數同樣多,剩下的就是大數比小數多的數。
用同樣的方法教:
梨5個,蘋果8個,蘋果比梨多多少個?
梨有5個,蘋果比梨多3個,蘋果有多少個?
蘋果8個,梨比蘋果少3個,梨有多少個?
有關比多比少計算還可以玩游戲練習,
1、你的左手出示3個手指,把右手放在身後,告訴孩子,我後邊的手指比前面的多1個,後面有幾個手指?
2、你的左手出示4個手指,把右手放在身後,告訴孩子,我後邊的手指比前面的少3個,後面有幾個手指?
……,
通過多次游戲練習,讓孩子逐步掌握比多比少的計算方法。
G. 一年級數學題比多少
一年級數學題比多少,詳細描述
H.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比多少教案
小學一年級數學《比多少》教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8頁,書中練習題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初步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
2、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花、○和△等卡片。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同學們,伸出我們的左手,再伸出我們的右手,請大家看一看,是左手的手指多,還是右手的手指多?還是一樣多呢?你怎麼知道的呢?
同學們真聰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多少。
2、創設情景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邊請看大屏幕,邊聽故事。
看這是誰?這又是誰呢?同學們看一看,他們在做什麼呢?
學生可能會說:小兔搬磚、小豬扛木頭,他們在幫小兔蓋房子等。
(滲透互相幫助的德育教育)數一數,有幾只小兔?每隻小兔搬了幾塊磚?
二、觀察交流,探究新知
1、理解「同樣多」。
就像一位小朋友說的那樣,有4隻小兔,1隻小兔搬1塊磚,你能擺出來,讓大家一眼就看清楚嗎?
學生活動。
學生嘗試擺,拿出手中的學具盒,用三角表示小兔,用○表示磚。
對學生擺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選有代表性方法的學生展示。
小朋友們評一評,你認為哪種擺法好?好在哪裡?
課件操作(1隻小兔搬1塊磚。邊說邊用小圓點把小兔和磚連起來),正好都對上,沒有多餘的,我們就說小兔的只數和磚的塊數同樣多。(板書:同樣多)學生讀。
你能邊指圖邊用「同樣多」說一說嗎?
同桌互說。
請同學們找一找,在圖中還有同樣多的事物了嗎?
2、認識「多」、「少」。
我們會用一個對一個的方法比較小兔和磚的數量了。圖中還可以比什麼?
學生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數量同樣多的物體進行比較,另一種是數量不一樣多的`物體進行比較。
我們一起來比一比3隻小豬和4根木頭,你能用一個對一個的方法擺一擺,比一比嗎?
1隻小豬對1根木頭,小豬沒有多餘,而木頭有多餘,就是木頭多,小豬少,我們就說木頭的根數比小豬的只數多,小豬的只數比木頭的根數少。(板書「多少)
用不同的形式讓學生說一說。
你能用誰比誰多、誰比誰少來說一說其他物體的比較嗎?
三、鞏固練習,強化認知
1、探索生活。
同學們,表現非常出色,找到了圖中的數量關系。那在我們的周圍,你還能發現那些同樣多,還有多出與少出的事物呢?
學生自由觀察、交流、評價。
2、在多的後面打對。
3、在少的後面打對。
4、動手操作。
老師提要求擺一擺。
a、每一行擺4個圓,在圓的下面擺三角形,三角形比圓多一個。第二行擺幾個三角形?
b、第一行擺五朵花,第二行擺的比第一行少一朵,第二行擺幾朵花?
c、可讓學生自己任意的擺,然後用一句話說一說你是怎麼擺的?
5、動腦筋思考
課堂總結,暢談收獲。
這節課你又有什麼收獲?
小結:通過學習和比較,我們知道物體有多、有少、還有同樣多之分,在比較「多少」中我們認識了一一對應,並掌握了比較的方法。
四、課後作業
1、練習一的第3、4題。
2、《教材全練》第二頁
I. 一年級數學作業比大小技巧
教具情景演示,引入問題。利用4種水果教具,引導學生探索比較物體數量的多少,例如下圖所示橘子有5個,西紅柿有3個,橘子比西紅柿的數量多。然後再引導學生比較數字的大小,5比3大。以此類推,讓學生建立「大於」、「小於」、「等於」的概念和數學認知感。
J. 一年級數學下 ;什麼比什麼多的問題 ,什麼比什麼少的問題。
1.小明有20個蘋果,小紅比小明少5個,小明比小紅多幾個蘋果? 2.小明有17個鴨梨,小芳有10個,小芳比小明少幾個鴨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