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數學有關銷售公式例如成本=售價一成本
1、利潤=售出價-成本
2、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
3、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
4、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1)
5、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6、稅後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註:1.2008年10月取消了利息稅;2.稅率要根據題目而定,不一定是20%,但如果題目沒有相關內容,則一般默認是20%)
初中公式,是針對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總結出來的公式。只要記住這些公式,學生們就可以簡單的解答問題。
(1)初三數學銷售量怎麼算擴展閱讀
初中數學其他常用公式:
乘法與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與系數的關系 X1+X2=-b/a X1*X2=c/a 註:韋達定理
判別式
b2-4ac=0 註: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根
b2-4ac〉0 註: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
b2-4ac〈0 註:方程沒有實根,有共軛復數根
三角函數公式
兩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形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積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數列前n項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註: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
餘弦定理 b2=a2+c2-2accosB 註:角B是邊a和邊c的夾角
圓的標准方程(x-a)2+(y-b)2=r2 註:(a,b)是圓心坐標
圓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註:D2+E2-4F〉0
拋物線標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稜柱側面積S=c*h 斜稜柱側面積 S=c'*h
正棱錐側面積 S=1/2c*h' 正稜台側面積 S=1/2(c+c')h'
圓台側面積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積 S=4pi*r2
圓柱側面積 S=c*h=2pi*h 圓錐側面積 S=1/2*c*l=pi*r*l
弧長公式 l=a*r a是圓心角的弧度數r 〉0 扇形面積公式 s=1/2*l*r
錐體體積公式V=1/3*S*H圓錐體體積公式 V=1/3*pi*r2h
斜稜柱體積 V=S'L 註:其中,S'是直截面面積, L是側棱長
柱體體積公式 V=s*h 圓柱體 V=pi*r2h
B. 初三數學利潤問題
解:(1)當銷售單價定為每千克55元時,月銷售量為:500-(55-50) 10=450(千克)
所以月銷售利潤為:(55-40) 450=6750(元).
(2)當銷售單價定為每千克 元時,月銷售量為:[500-( -50) 10]千克,而每千克的銷售利潤是:( -40)元
所以月銷售利潤為:
=( -40)[500-( -50) 10]
=( -40)(1000-10 )
= +1400 -4000(元)
與 的函數關系式為:
= +1400 -4000
(3)要使月銷售利潤達到8000元
即 =8000,所以 +1400 -4000=8000,即 -140 +4800=0
解得: =60, =80
當銷售單價定為每千克60元時,
月銷售量為:500-(60-50) 10=400(千克).
月銷售成本為:40 400=16000(元);
當銷售單價定為每千克80元時,
月銷售量為:500-(80-50) 10=200(千克),
月銷售成本為:40 200=8000(元).
由於8000<10000<16000,而且銷售成本不能超過10000元,
所以銷售單價定為每千克80元.
C. 初三數學利潤問題降價後的銷售量怎麼算
原價為一,降價後用百分比,算式左右兩邊是降價前後的總營業額,為售價乘以銷量
D. 數學二次函數關於怎麼求利潤銷售量
先設總利潤為y元,售價(定價)或者漲價、降價為x元
一、總利潤=每件產品的利潤╳總銷售量
二、每件產品的利潤=售價(定價)-進價
三、總銷售量
(1)漲價時:總銷售量=原銷售量-少賣的件數
(2)降價時:總銷售量=原銷售量+多賣的件數
E. 銷售量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銷售額=銷售量×平均銷售價格。
其他公式:
1、不含稅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或徵收率)
2、 含稅的銷售額=銷售額*(1+稅率)
(5)初三數學銷售量怎麼算擴展閱讀
一般情況下的銷售額的確定:
1、銷售額是指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
2、價外費用(即銷售方的價外收入)是指價外向購買方收取的手續費、補貼、基金、集資費、返還利潤、獎勵費、違約金、延期付款利息、滯納金、賠償金、包裝物租金、儲備費、優質費、運輸裝卸費、代收款項、代墊款項及其他各種性質的價外收費。但下列不包括在內:
①向購買方收取的銷項稅額。
②受託加工應征消費稅的貨物,而由受託方代收代繳的消費稅。
③同時符合以下兩個條件的代墊運費。
F. 求公式:銷售量等於什麼
銷售數量=商品銷售額 除以 銷售單價 (個數=價錢/單價)
G. 銷售量的計算公式
咨詢熱線ZI XUN RE XIAN
您好,我們常常聽見某某人說「銷售額」,請問,什麼是銷售額?怎麼計算?
專業解答
銷售額為納稅人銷售應稅消費品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
銷售額,不包括應向購貨方收取的增值稅稅款。如果納稅人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中未扣除增值稅稅款或者因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而發生價款和增值稅稅款合並收取的,在計算消費稅時,應當換算為不含增值稅稅款的銷售額。其換算公式為: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含增值稅的銷售額÷(1+增值稅稅率或者徵收率)上面提到的價外費用,是指價外向購買方收取的手續費、補貼、基金、集資費、返還利潤、獎勵費、違約金、滯納金、延期付款利息、賠償金、代收款項、代墊款項、包裝費、包裝物租金、儲備費、優質費、運輸裝卸費以及其他各種性質的價外收費。但下列項目不包括在內:1.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代墊運輸費用:(1)承運部門的運輸費用發票開具給購買方的;(2)納稅人將該項發票轉交給購買方的。
2.同時符合以下條件代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業性收費:(1)由國務院或者財政部批准設立的政府性基金,由國務院或者省級人民政府及其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批准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2)收取時開具省級以上財政部門印製的財政票據;(3)所收款項全額上繳財政。
H. 數學中月銷售量等於多少
具體解釋,請你參考:
銷售量 可以用計價,也可以用計件。一般是用「單位」或者是「個」來作為單位。
銷售金額=銷售量*商品單價
銷售收入=產品1和銷售量對應提成*產品1銷售量+產品2銷售量對應提成*產品2銷售量……
當銷售量用通貨單位來計算的時候,有以下公式:
銷售量=銷售金額
回答完畢!
I. 初中數學銷售類問題公式
售價、進價、利潤的關系式:利潤=售價-進價
進價、利潤、利潤率的關系:利潤率=利潤/進價×100%
標價、折扣數、商品售價關系:售價=標價×折扣數/10
商品售價、進價、利潤率的關系:售價=進價×(1+利潤率)
工程問題公式:
工效×工時=工作總量;工作總量÷工時=工效;工作總量÷工效=工時。
例題:我們的身邊有一些股民,某股民將甲乙兩種股票賣出,甲種股票賣出1500元,盈利20%,乙種股票賣出1600元,但虧損20%。該股民在這次交易盈利還是虧損,盈利或虧損多少元?
設甲種股票、乙種股票買進價分別是a元,b元。
根據題意得:a(1+20%)=1500,得a=1250;b(1-20%)=1500,得b=1875;
1500×2-(1250+1875)=3000-3125=-1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