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數學周報難度怎麼樣
那要看你怎麼用,如果你把題目做了就對答案,與答案不一樣時立即去問老師,這樣效果會很好。如果你訂了不看,用處肯定不大。
每樣輔導書都有自己的優點,用好了就有用,反之,都沒用
㈡ 蓮塘二小六年級下冊數學周報
操作題
1、在一個長6.5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中畫一個最大的圓,標出圓的半徑,並計算出圓的面積。
2、將一個圓8等分,如果把它切割並且拼擺;可以轉化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請畫出拼擺後的近似長方形。如果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長6厘米,請計算這個圓的周長。
應用題
1、埃及最大的金字塔建成的時候高147米,由於受到風雨的侵蝕,現在比建成時降低了1/21,這座金字塔降低了多少米?
2、綠茵小學六年級的同學參加體育達標的測試,達標的人數由原來的282人增加到現在的376人,增加了百分之幾?
3、世界第一大河是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全廠6480千米。我國的長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全長僅比亞馬遜河約短3%,長江全長多少米?
4、並化成水後,體積減少了1/11。現在有一塊冰,化成水後體積是6.6立方分米,這塊冰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5、王叔叔把10000元的獎金按定期三年存入銀行,利率是3.24%,三年到期後,扣除利息稅20%,所得到的利息夠買一部1000元的手機么?
6、一桶水用大號燒瓶正好裝滿8瓶,用小號燒瓶正好裝滿12瓶。如果取這兩種型號的滿瓶水各4瓶,一起倒入這個空桶內,水面高度占桶高的幾分之幾?再倒入幾滿瓶小號燒瓶的水就可以把桶裝滿?
7、在甲、乙兩地之間鋪設一條光纜,當完成全部工程的4/7時,恰好超過中點的80千米。這條光纜全長是多少千米?
㈢ 如何製做數學手抄報
隨便頂幾個小標題(大標題自己定啊)
小標題:
1、數學天地(出數學題)
2、數學名人(寫幾個名人,介紹介紹)
3、難題解答(隨便抄幾個公式在上面,在加上幾個例題)
………………………………………………………………………………………
再加幾個項目,字寫大點就OK。
如果還有空的地方再畫點花、草
認為不錯就加點懸賞分吧
㈣ 怎麼製作數學報
數學畫報能夠復習、梳理已學知識非常重要。有意識地梳理學過的知識點,把書讀薄,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這樣能夠更容易學到知識,並且提高了學習興趣。
數學畫報中還可以建立易錯題庫。把以往學習過程經常出錯的題目列出來,加深理解和記憶;這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的養成,也是一種思維習慣的訓練。
數學畫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數學。學習數學就是要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數學源於生活,我們的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充滿了生動有趣的數學題。這樣應用,能夠引發孩子們更多想像力、更大學習興趣的重要辦法。
數學畫報中可以接觸數學名家。做出與數學密切相關的名人趣事,通過製作數學小報,逐步、初步地接觸這些名家,在走近名家的過程中,孩子們必定會產生更多的憧憬和嚮往。
增強孩子的設計能力,提高孩子的板報版面的設計知識。作為一份數學小報,內容更重要,版面的美觀度只是附帶鍛煉的一種能力,在製作過程中,孩子們有所體驗和收獲才是最終目的。
做一份好的數學畫報,即對數學知識的鞏固掌握,也體現了一個小學生的設計能力,能更好的發散思維能力
(4)數學周報怎麼畫擴展閱讀:
畫報,是指以刊登和傳播照片、圖片為主的期刊或報紙突出特徵是圖畫為主,文字為輔,追求閱讀的直觀性和強烈的視覺傳播效果,具有形象性、報道性和藝術性融合等特點。一般認為,中同最早的畫報是1877年在上海創刊的《點石齋畫報》、20世紀20年代上海的《良友》畫報及其後中國共產黨創辦的《人民畫報》等都久負盛名。在傳播技術和人們閱讀習慣不斷變化的時代,閱讀進人讀圖時代,畫報的發展迎來廣新的機遇。
㈤ 初中數學周報與數理報哪個難度大點目標難題稍多,開拓眼界。謝謝!
《數理報》
《數理報》從創辦之日起,就以學生為本,既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與引導,又重視多元智能開發以及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培育。
1.重視「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經驗積累)訓練。通過觀察、實驗、操作、歸納、類比、猜想、探究等手段,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獲得的過程,即引領學生經歷對客觀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
2.以課本為基點進行編輯,從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景引入學習主題,提供有趣而富有意義的問題,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讀報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強化了自己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及技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3.強調思維訓練,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重視多種思維訓練的有機結合,重視思維偏差的糾正,重視解題思路、解題策略的尋求及解題的小結和反思。使報紙不僅成為學好功課的載體,更成為思維訓練的工具。
4.重視創新能力培養,突破思維定勢,不求一題多做,但求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法,使知識系統化、動態化。
《數學周報》
《數學周報》充分發揮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的人才優勢和學術優勢,特邀中(高)考命題專家分析預測中(高)考數學命題的思路、趨勢,特邀教學一線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特、高級教師與教學進度同步剖析教材,對知識點進行梳理,將學習重點、難點提煉出來,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點撥解題思路,總結解題方法規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清知識脈絡,構建知識網路,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㈥ 初中二年級數學題誰會做
我不知道你是哪種圖,我畫了三種圖,方法如下
1、角ABC<角ACB時,在BE上取一點G使OG=OD,在證明三角形BOD全等於三角形COG,在證明三角形CGE是等腰三角形,證明角CGE=角CEG,角CGE=角CBE+角GCB=角CBE+角DCB+角GCO=角A+角GCO=角A+角DBO=角CEG
2、角ABC>角ACB時,在OD上取一點G使OG=OE,剩下的和第一種類似的證明
3、角ABC=角ACB時,這種很簡單,我估計不是這種
㈦ 如何訂《數學周報》
先去郵局,郵局是最全的,後去報社
1.郵發訂閱:讀者可到當地郵局(所)辦理訂閱手續,報紙由郵局按期投遞。從郵局(所)訂閱本報最好以半年(一學期)為期. 在郵局(所)收訂期間,若訂閱全年的訂戶可同時填寫兩張訂閱卡,一張訂閱本學期報紙,另一張訂閱下一學期報紙。
2.郵購:讀者也可通過郵局匯款到報社市場部訂閱。請註明詳細的收件地址、郵編及收件人姓名,同時務必在匯款單附言欄處寫明所訂閱的報紙名稱、版別、份數及收件人的聯系電話,以便及時聯系,不必另函. 郵購本報10份以下的,半年每份另加郵費5元,全年每份另加郵費10元,10份以上免郵費。
3 .在本社設有發行工作站的市、縣,讀者可直接同當地工作站聯系訂閱事宜。
4. 匯款地址:
* 郵局匯款:110031遼寧省沈陽市910信箱 江皎皎(收)
* 銀行匯款: 開戶行:中國農業銀行沈陽市皇姑支行北行分理處
賬號: 140301040009139
戶名:遼寧華夏英才傳媒有限公司
5. 報紙發行熱線:
02486203120
㈧ 數學周報 七年級下冊 蘇科版42期
(1)三條中線交於一點;
(2)在同一條中線上,這個點到邊中點的距離等於它到頂點距離的一半
㈨ 五年級平移與旋轉數學手抄報怎麼做
只有這個哈:
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一個貧困家庭。這是當時一個非常閉塞的縣城。
童年時代,他最想騎馬。他將一個小木凳拴上繩子,牽著當馬騎,邊騎邊喊「馬嘟嘟,馬嘟嘟。」現在這個小凳子還陳列在金壇的「華羅庚紀念館」里呢。稍大以後,他就把家中小雜貨店的櫃台當馬騎,跳上跳下,並且還不時學著大人騎馬的樣子,感覺十分得意。
華羅庚特別愛動腦,對於一些別人看來司空見慣的事,往往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問題。有一次,他同別人一塊去城郊玩耍,見一座荒墳旁有石人石馬,就問比他大的同伴:「這些石人石馬有多重?」同伴回答說:「這怎麼能知道呢。」華羅庚卻不甘心,沉思片刻,說:「以後總會有方法知道的。」
在當年的金壇,華羅庚最喜歡去的地方,還是燈節、船會、廟會等場所,凡是這些熱鬧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東有座青龍山,山上有個廟。每逢廟會,廟中的「菩薩:」便頭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綠綠,騎著高頭大馬進城來。一路上,人們見到「菩薩」就磕頭行禮,祈求幸福。華羅庚伸直脖子,望著雙手合十的「菩薩」,心裡暗自琢磨:「『菩薩』果真萬能嗎?」當廟會散了,人們也陸續回家,華羅庚卻跟著「菩薩」去了青龍山,想探個究竟,看一看「菩薩」的真面目。
來到廟里,「菩薩」卸了裝,華羅庚一看「菩薩」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回到家,他便興高采烈地對媽媽說:「媽,你往後不要給『菩薩』磕頭了,『菩薩』是騙人的1父親馬上訓斥道:「唉呀,罪過,小孩子懂什麼?」他卻認真反駁道:「我到青龍山的廟里去了,『菩薩』原來是假的,是人裝扮的1
華羅庚的數學作業,經常有塗改的痕跡,很不整潔,老師開始時非常不滿意。後來經過仔細辨別,老師發現華羅庚是在不斷改進和簡化自己的解題方法。
華羅庚在中學讀書時,曾對傳統的珠算方法進行了認真思考。他經過分析認為:珠算的加減法難以再簡化,但乘法還可以簡化。乘法傳統打法是「留頭法」或「留尾法」,即先將乘法打上算盤,再用被乘數去乘;每用乘數的一位數乘被乘數,則在乘數中將該位數去掉;將乘數用完了,即得最後答案。華羅庚覺得:何不幹脆將每次乘出的答數逐次加到算盤上去呢?這樣就省掉了乘數打上算盤的時間例如:28×6,先在算盤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兩步就能得出結果。對於除法,也可以同樣化為逐步相減來做節省的時間就更多的。
憑著這一點改進,再加上他擅長心算,華羅庚在當時上海的珠算比賽中獲得了冠軍。
華羅庚不僅對數學肯動腦筋,對語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師把自己收藏的文學大師胡適的書分給學生,讓每人看完後寫一篇讀後感。華羅庚分得的是《嘗試集》,書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話文的得意,認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嘗試,於是在扉頁上寫了一首《序詩》:「嘗試成功自古無,放翁這話未必是。我今為下一轉語,自古成功在嘗試。」
華羅庚在讀後感中,並未表達出老師所期望的對胡適的贊美之詞,而是尖銳地指出:胡適的這首詩概念混亂,第一句中的「嘗試」與第四句中的「嘗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句中的「嘗試」是指初次嘗試,當然一試就成功是比較罕見的;第四句中的「嘗試」則是指經過多次嘗試或失敗之後的一次成功嘗試,所以它們具有不同的含意。單獨來看兩個「嘗試」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適將二者放在一起,則是拿自己的概念隨意否定別人(陸放翁)的概念,真是豈有此理!他說:「胡適序詩邏輯混亂,不堪卒讀。」
雖然語文老師當時十分不悅,但20年後還是對已成名的華羅庚說:「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華羅庚正是由於勤思考,愛創新,不迷信權威,才最終靠刻苦自學成為一名大數學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