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一、情況分析 我班有學生40人。全部進入學前班,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
㈡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實驗教學計劃有哪些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准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鍾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數學樂園、總復習。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位置,以及初步認識鍾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
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鍾表,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綜合與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㈢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單元教學計劃
具體詳見→http://www.pep.com.cn/xxsx/xxsxjs/xs1a/xs1ajc/200703/t20070323_365847.htm
每個單元的都有!
㈣ 初二數學第一學期教學計劃
新鮮出爐,最新2021年秋季人教版:
一、指導思想
以中央關於教育改革的指示精神以及新《數學課程標准》為指導,按照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的要求,體現「新課程、新標准、新教法」,努力探索「減負增效」的教育教學模式。因材施教,通過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充分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特製訂2021-2022學年度第一學期人教版八年級(初二)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所任教的八(1)班、八(2)班共有學生83人,其中男生42人,女生41人。經過前面的學習,多數孩子的數學基礎相對較好,基本形成一些數學思維方法,具備一定的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在知識靈活應用上還是有一些欠缺,不少學生在考試作答時也比較粗心。進入初二,學生最大的特點是兩極分化比較嚴重,一部分孩子如魚得水,另一部分孩子卻感到十分吃力。
八年級是初中學習過程中的關鍵時期,學生基礎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能否升學。針對我所任教的班級情況,本學期我將採用「分層式」教學,讓不同的學生達到不同的目標要求。這學期的重點是,繼續抓好孩子們的學習習慣及數學思維的培養,努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及時監督學生作業的完成質量及情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比較明顯的進步,打下較為扎實的基礎。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結構
2021秋季人教版八年級(初二)數學上冊教材共有五章,依次為:《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軸對稱》《整式的乘法與因式分解》和《分式》。
每章的開始,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內容的章前圖和引言,既可供學生預慣用,也可做教師導入用。正文設置了「思考」「探究」「歸納」等欄目。欄目中,以問題,留白或填空等形式為學生提供思維發展,合作交流的空間。同時,也安排了「閱讀和與思考」「觀察與猜想」「實驗與探究」「信息技術應用」等選用內容,還安排幾個有一定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的數學活動,小結、回顧與思考。學習過程中還有練習、習題、復習題三類。
本冊教材的結構力求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學生的年齡特徵,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演算法及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
(二)主要內容分析
1.第十一章《三角形》
主要學習內容: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邊、高、中線、角平分線)和角(內角、外角),探索並證明三角形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在此基礎上研究多邊形的有關線段(邊、對角線)和角(內角、外角),並證明多邊形內角和與外角和公式。
教學重點:三角形有關線段、角及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性質與應用;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線及角平分線的性質並能作圖,及三角形內角和的證明與多邊形內角和的探究。
2.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主要學習內容: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方法,學習應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式。
教學重點:全等三角形性質與判定方法及其應用;掌握綜合法證明的格式。
教學難點:領會證明的分析思路、學會運用綜合法證明的格式。
3.第十三章《軸對稱》
主要學習內容:軸對稱及其基本性質;利用軸對稱變換,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質等。
教學重點:軸對稱的性質與應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
教學難點:軸對稱性質的應用。
……
更多詳細內容word列印版,請見網路文庫:【原創】最新2021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碼字不易,如有幫助請採納。
㈤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寫作思路:不要平鋪直敘地進行,要注意及時地、不斷地變化描寫的角度,使描寫更加具體,給讀者主體化之感。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雜亂,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正文內容:
一、學生情況分析及改進提高措施:
學生們經過兩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簡單的抽象概括能力,養成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學會了獨立思考和與人溝通、協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學會了探究問題,並能根據具體情況提出合理的問題,還能正確解決問題的能力。
無論是理解問題的能力,還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較扎實,對數學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樂於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對一些動手操作,合作學習,實踐活動等學習內容尤為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應多設計一些活動,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幫助學生積累參加數學學習活動的經驗。
在數學知識上已經掌握了兩步計算式題和有餘數的除法,還有統計知識,並學會了辨認八個方位;掌握了萬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加、減法;還掌握了長度單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實際長度和簡單的換算以及實際測量,並能用以上這些相應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總之,這些技能和知識點都為本學期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們愛學數學的熱情,以及對數學的感悟能力會在本學期進一步得到發揚光大,他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會沿著良性軌道螺旋式上升。
二、本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准》的理念,以學生的數學活動實踐為學習內容,教材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體驗。
三、總體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在單元學習中,學生通過「數一數」、「分一分」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乘法除法算式,體會乘法與除法的意義。
2、學習平面圖形的周長,會進行周長的計算。
(二)、實踐能力培養
1、觀察物體,引導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所看到的物體可能是不一樣的。
2、結合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
3、經歷對生活中某些現象進行推理、判斷的過程,能對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按一定的方法進行邏輯推理、判斷其結果。
(三)、情感與態度
1、讓學生在觀察和操作的學習活動中,能夠感受到思考的條理性和合理性。
2、教師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讓他們在感受到樂趣之外,應具備必要的學習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㈥ 一年級上冊數學新課標對本學期教學內容的要求怎麼寫
如下:
1、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認真備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
2、加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准確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深入淺出。
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
教學計劃簡介:
教學計劃(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規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構的方式,也規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佔比例。
同時,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了學校應設置的學科、課程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並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
㈦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都有哪些內容急用
1. 學0-9的數字,要會認會讀會寫
2.學習比較數字大小
3.學會算比較簡單的一位數加減法
(好象就是這些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㈧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1 班級概況
一年級2班共有23人,其中男生有11人,女生有12人。大部分都是來自外地,少數幾個是本地生。其中大多數的學生都上過學前教育,有一定的基礎,個別幾個是今年新轉來的,沒有上過學前教育,基礎比較差。除了有一名10歲的學生,其他年齡都在7到8歲之間,總體年齡差距不大。
2 學習習慣、興趣、方法及心理特徵
從學習習慣、興趣、方法看,在這些學生當中,多數學生對數學課學習興趣濃厚,能按正確學習方法去學數學。他們能上課遵守課堂常規,專心投入,認真完成作業,對不懂問題能及時大膽提問。個別學生平時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不好,課堂上不能專心致志,上課注意力分散,思想開小差,學習目的性不夠明確,也不能保持最基本的紀律,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自己不能專心而且影響周圍的同學。
從心理特徵看,多數學生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喜歡表揚誇獎,;個別學生上課比較被動,不聞不問,積極性不高,不過都喜歡被表揚激勵。
3 其他因素
學生多數來自農村,他們熱愛勞動,活潑好動,學生多數家庭貧困,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雖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但教育方法不當,家校配合不夠。
二、指導思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寫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 數學》一年級上冊。這冊教材是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數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注意把握好繼承和發展的平衡,努力體現新的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
教師方面,教師應具有新的教學觀念,以及一定的教學組織能力和教育機智。新課標中改變了原有教學中師生的角色特點,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方面,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要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觀點、意見,及時反饋,給予正確指導。總之,教師的「教」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學」。
三、教學內容
本冊實驗教材是以《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內容為依據。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鍾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復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四、教材重難點分析
本冊教材本冊的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是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口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與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鍾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分單元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數一數教材設計了一個「美麗的校園」情景,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體會數存在於我們生活當中,使教師初步了解學生數數、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況,為以後教學做好准備。本單元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充分感知10以內的數,關鍵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數數。
第二單元比一比是學習認數、計算和量的准備性知識,重點是初步感知「多少長短高矮」的含義。難點是學會比較物體多少長短高矮的方法。關鍵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重點: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關鍵:使學生經歷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重、難點:掌握圖形特徵,建立空間觀念。關鍵:通過直觀操作,感受圖形特徵。
第五單元分類能力的發展對於將來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統化的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很有益處。重、難點:確定分類標准,掌握分類方法。關鍵:掌握初步的分類方法。
第六單元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重、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掌握6—10的加減法。關鍵: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
第七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准備。重、難點:認識數位和計數單位,掌握數的組成。關鍵:通過直觀操作,逐步形成數概念。
第八單元認識鍾表主要是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鍾面。重、難點:會看整時和半時。關鍵:掌握看整時和半時的方法。
第九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好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既有利於學生在用數學中領悟加減法的含義,又可以為以後發現和解決稍復雜的問題打下基礎。重點: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關鍵:掌握一種20以內進位加法的方法。
六、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班的實驗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了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7)初步了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鍾表,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2 數學思考
(1)結合現實素材抽象出0-20各數,感受0~20各數的意義,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2)能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和記憶: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3)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想10以內的數的組成、分解,想10以內加減法的得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得數,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4)能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2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中的應用問題。(5)通過拼、擺、畫、想各種圖形,感受和描述各種圖形的特徵,通過對幾何形體的分類,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6)能用對應、比較等方法,比較出兩個事物的多少、長短、高矮。 (7)能根據事物的同一類型的特點把一些事物分類。(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已探究、實踐活動等,發展學生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9)通過數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 (10) 初步學慣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發展數學意識。
3 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4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①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②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③會想。能根據一些信息想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④會說。能把自己想的說出來,會說三句完整的話。 ⑤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⑥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范,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⑦能討論。能與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⑧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5)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6)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發展。
七、教學改進的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准》和教科書,改變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例如:游戲法、情境演示法、ppt課件演示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8、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八、學生學習常規要求
1、基本姿勢
(1)坐姿:身體坐直,抬頭挺胸,兩臂疊交放於胸前桌面上;
(2)看書姿勢:身體坐直,抬頭挺胸,兩臂微屈,兩手扶書,眼睛距離書大約30厘米;
(3)書寫姿勢:身體坐直,拇指食指拿筆,頭和本保持一定距離,注意頭要保持正直,寫字姿勢做到一尺,一寸,一拳頭;
(4)舉手姿勢:一隻手舉起放在桌面上,另一隻手平放在桌面上。
2、課堂紀律
(1)有問題舉手,經老師同意後再發言;
(2)不懂的地方要及時問老師;
(3)要尊重講課的老師和回答問題的同學,學會聆聽,不亂插嘴;
(4)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要積極思考,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踴躍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3、作業要求
(1)工工整整地抄寫在作業本上,老師批改後,寫的不規范的要重新寫規范;
(2)老師通過發校訊通告知其父母的作業布置情況(父母監督);
(3)要按時交作業,作業本遺失的一律按沒有上交處理。
4、其他要求
(1)課桌上的書、學具、作業本要擺放整齊;
(2)各科教科書、作業本要包上書皮,教師要不斷強調「愛護書本,不能在書本上亂寫亂畫」等,使學生養成愛護書本的好習慣;
(3)要學會遵守規章制度,下課、放學時,要聽從老師的安排。
九、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活動1:《數學樂園》
教學對象:一年級學生
教學內容:1、送信游戲。2、起立游戲。3、摸圖形游戲。
教學目的:1、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樂園」活動,使學生加深100以內數的認識和乘法的認識,進一步鞏固100以內數的加減法和乘法,充分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2、復習功過前面和後面的位置問題、基數與序數的問題、加減法與連加連減的問題、乘法的問題。3、訓練學生用觸摸的方法對看不見的圖形進行分類,功固他們對圖形的特徵辨認。4、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准備:1、信箱4個,口算卡片40張。2、紙箱1個,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和圓形的硬紙片若干個。3、多媒體教學課件。4、學生坐成4行。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到「數學樂園」去玩,大家想不想去呀?同時我們大家分成四個小組,比比看,哪個小組最棒、最聰明,好不好?
可是在「數學樂園」的門口有四個信箱,需要每個小朋友當一回「小小郵遞員」,把「數字娃娃」藏在你們座位下面的「信」送到正確的信箱里,就能進入「數學樂園」了,大家有沒有信心?
⑴活動一:送信游戲
①分組送信
老師的講台上放有四個標有數字的信箱。請問:怎樣才能把「信」送到正確的信箱里呢?只要把「信」上的算式算出來,得數是幾,就把「信」送到標有這個數的信箱里。每位小朋友的座位下都有一封「信」(即口算卡片),請你把它拿出來算一算。(在音樂聲中依次送「信」)
注意:有的卡片上的得數不是信箱上的數,是沒法送出去的。對於沒有送出去的信,請你想一想,為什麼送不出去?
②檢查送信游戲的正確性
學生投完信,老師把四個信箱分發到四個小組,由小組長(課前選好)主持檢查每個信箱里的口算卡片是否送對了,學生做手勢表示對錯進行檢查,看有沒有送錯的信。對於送錯的信,讓學生說一說為什麼送錯了。各組檢查完後,小組長再向老師匯報檢查結果。
③評比。
⑵活動二:起立游戲
①過渡:好啊!我們進入數學樂園啦!看,數學樂園里有很多小動物在等著我們呢!
②出示四種小動物的圖片,問:你們喜歡嗎?
③小組商量後,每組選擇兩個小動物回答問題。
④老師根據學生們的選擇點擊小動物的圖案,出示下列四題(課件出示)。
A、請這一組的前面四個小朋友站起來。請第四個小朋友拍四下手,從前往後數你是第幾個?從後往前數你是第幾個?B、請從前往後數第五個小朋友站起來,你前面有幾個小朋友?你這一組有幾個小朋友?你是怎麼知道的?C、請從前往後數第二個小朋友站起來。不許往後看,你知道你後面有幾個小朋友嗎?你是怎麼知道的?D、請從後面往前面數第二個小朋友站起來。你這一組有幾個男孩?有幾個女孩?合起來一共有幾個小朋友?你是怎麼知道的?
⑤評比。
⑶活動三:摸圖形游戲
①復習四種平面圖形的特徵。
②課件出示活動規則和方法。
A、將若干個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和圓形的硬紙片放進紙盒裡。 B、紙盒外邊分別放一塊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和圓形的紙片。C、小朋友把一隻手伸進紙盒摸圖形,另一隻手在紙盒外邊拿一個與摸到的圖形同類的圖形,然後將摸到的圖形拿出來進行比較。 D、如兩只手中的圖形確是同一類型,就可以繼續摸;如果不是同一類型,且不可再摸。
③評比。
5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的五角星最多,並給予獎勵。
6總結
今天,大家在「數學樂園」里玩得開不開心?在我們玩的游戲中運用了以前學過的10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圖形的認識、位置和序數的知識,以及剛學的乘法的知識。以後我們學會了更多的知識,老師再帶大家到「數學樂園」里來玩。
活動2:《我們的校園》
教學對象:一年級學生。
教學內容:教材114至115的內容。
教學目的:1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並能運用不同方法進行解決,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2讓學生參與各種活動,加深理解所學知識,並滲透統計思想。3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和創新意識。
教學准備:接力棒、拔河繩、小跳繩、毽子、笑臉圖。
教學課時:1
教學過程:
1導入
體育課上老師發現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參加自己喜愛的活動,你們都參加了哪些活動?(板書:各種體育活動)
同學們你們參加的體育活動可真多啊!(看課件)我們一起看看圖上小朋友們都參加了哪些體育活動,並坐一下統計。(同桌互相交流討論)你們誰統計的種類多啊?
2動手動腦
(1)選幾名學生回答,直接說出某項活動的總人數。
(2)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圖畫、分析問題讓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的寬廣性。
(3)統計,老師讓學生將各項活動的人數用笑臉表示。
(4)做統計圖,提問題。
3 發散思維
大家看這幅你們自己整理的統計圖,多漂亮啊!實際上這幅圖也是我們生活的統計圖。從這幅圖中我們清楚的了解到參加各項體育活動的人數。哪項活動最受歡迎?哪項活動參加的人數最多?跳繩的比踢毽子的多幾人?你們還能剔出什麼樣的問題?(同桌互相提問,然後一人提問,全班一起解答)
4總結
剛才,同學們根據不同活動情境提出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都可以用數學知識解答。由此可見,數學知識字我們的生活中運用很廣,為我們今後更好的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們應更好的學習數學。
教學進度安排表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
課時
備注
1
8.29—9.04
數一數
3
比一比
2
2
9.05—9.11
比一比
1
練習一
2
復習測驗
2
3
9.12—9.18
1~5的認識
3
中秋節放假一天
1~5比大小
2
4
9.19—9.25
第 幾
1
幾和幾
1
1~5加法
2
測 驗
1
5
9.26—10.02
1~5減法
2
國慶放假
加減法練習
3
6
10.03—10.09
階段測驗
2
7
10.10—10.16
0的認識
1
有關0的加減法
1
認識立體圖形
1
認識平面圖形
1
我會拼圖
1
8
10.17—10.23
分 類
1
6、7的認識
1
6、7的加減法
1
6、7的應用
2
9
10.24—10.30
8、9的認識
1
期中測試
8、9的加減法
2
10的認識
1
10 的加減法
1
10
10.31—11.06
10 的加減法
1
練 習
2
連加連減
2
11
11.07—11.13
加減混合
2
復習測驗
3
12
11.14—11.20
數學樂園
1
11~20各數的認識
2
11~20各數的寫法
2
13
11.21—11.27
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2
認識鍾表
3
14
11.28—12.04
9加幾
2
8加幾
1
6、7、8加幾
2
15
12.05—12.11
6、7、8加幾
2
5、4、3、2加幾
3
16
12.12—12.18
我們的校園
2
整理和復習
3
17
12.19—12.25
整理和復習
5
18
12.26—01.01
整理和復習
5
元旦放假
19
1.02—01.08
總復習
5
20
1.09—01.15
期末考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