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立德樹人
從教十一年,我一直從事小學數學教學,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同時也要結合數學教學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蘇霍梅林斯基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於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我通過翻閱資料、閱讀文獻,體會到要在數學教學實踐中「以德樹人」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響學生。 德育教育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陶冶學生的情感,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教師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也是深遠的。其中教師的示範作用以及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主要方法。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感染學生,我們要以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上課時,著裝要樸素大方,講普通話,語言要清楚、明白、有邏輯性。板書要整齊,書寫要規范。板書設計、語言表達、教師的儀表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受,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感受了美的教育。
輔導「問題生」要耐心、細致,使學生在教師的感染下,潛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老闆著面孔,死氣沉沉,則教室的氣氛必然緊張、嚴肅,學生容易產生一種壓抑感,他們學習的潛能就挖掘不出來。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將師生的感情、融於認知活動中,使學生在一個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在課堂的理性灌輸中融進形象化情感,使教與學產生和諧的共振效應,德育就會進入新的境界並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在情景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材中的情景引入(教師根據內容創設情景)教學過程中的合作學習都可以很好地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教育,讓學生學會尊重、謙讓、團結協作和關心他人。另外立德樹人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實踐活動和數學主題活動來進行德育教育。列如,在學習折線統計圖(水土流失情況統計),學生可以從題目中聯系生活實踐考慮到我們的生活環境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利用課後時間調查統計,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三、以前輩數學家的事跡和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
心理學研究表明,榜樣教育對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數學教學中適當的介紹一些數學家的事跡,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教學六年級數學《圓的周長》,當教師講到圓周率時,可用有文字和圖片結
合的課件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約在1500年前就計算出圓周率應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7位的人。並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個故事可感召學生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人生,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勇於創造、執著追求和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使學生了解我國光輝的科學史,激發民族的自豪感和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立志為振興祖國的科學事業而勤奮學好數學。
四、利用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培養過程中強化德育情感----立德樹人。
在教學過程中,使數學德育理論具體化、操作化,同時,又可以使數學德育實踐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對於小學數學教育,宜採用如下幾種方法:
1、轉化法。就是把數學中的原理和方法,轉化成學生的一般的世界觀和思想方法,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例如,對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拼拼擺擺,動腦思考,順乎自然地推導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從中領悟出「實踐出真知」的觀點。
2、比較法。就是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系,通過對不同的算式、圖形、解題思路進行比較,可使學生從中發現規律。例如,低年級應用題教學中「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中年級應用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高年級教材中分數應用題的互相轉化等等,在數學中,可以把他們聯系起來,進行比較。一方面使學
生有比較,有鑒別,掌握知識;另一方面使學生學會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領悟出事物發展變化的原理。
3、遷移法。這一方法要求把已知遷移到未知、把此一類知識遷移到另一類知識中,使學生受到相互滲透、影響和轉化的觀點的教育。這也正是《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的「要將數學與其他學科密切聯系起來,從其他學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例如,學習統計知識,可結合小學五年級《綜合實踐》下冊統計「白色污染」,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將數學知識遷移到其他學科,使學生不僅提高了知識學習的效率,而且逐漸樹立起普遍聯系、轉化的觀點。
4、實踐法。組織有趣的數學課外活動,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在課堂上,教師不僅寓德育教育於數學過程,還應鼓勵和指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社會調查等途徑搜集資料,從中受到教育,這樣不僅智力得到發展,學生還在人際交往、思維方式,行為
2. 如何在數學課中進行德育教育
—、充分發揮教師言傳身教的作用。
對小平同志提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教師是學生心中不朽的豐碑,是學生崇拜的對象,是學生全面發展的第一盞航標燈。因此這就要求老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解決學生提出的疑惑,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及教學中傳達得學生做人的道理,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比如學習坐標時,可以先講一下一次戰役中,由於我解放軍一個偵察兵不懂坐標,明明發現敵軍目標,卻不能把敵軍具體位置在坐標中匯報出來,使我炮兵無法攻擊敵人結果我軍傷亡很大的事例,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同時充滿對侵略者的狠,機器學好本節知識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信念。再比如在教「實數」的時候,可以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數據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方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既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可以培養學生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鑽研的獻身精神。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素材的。
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那教學方法來說,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在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地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再如在數學課堂上,發現一個不注意聽講的學生,尤其是所謂「差生」。隨之投去一個充滿關愛、親切、充滿信任的目光,這樣會在他心中掀起波濤,教師心中有他,他心中也有教師,師生感情產生共鳴,會引起雙方信息的快速傳遞,此時學生會集中注意力,努力學習,給以教育。
3. 數學: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摘 要】結合當前小學數學發展情況,從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應用現狀出發,參考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對於今後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德育教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075-01
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則是必然趨勢,這樣能更好實現德育和美育教育得到發揮,有助於學生的身體、心理的健康發展,全面提升學生的內在和外在素質,有利於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符合新課改的相關要求[1]。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應用現狀
1.教學的模式較為單一。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初中體育教學的靈活性受到一定的影響,大部分課堂教學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影響比較大,相關的教學實踐的針對性不強,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一定影響,難以有效開展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2.學生參與程度較低。
學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體,應通過各種有效措施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並積極構建熱烈的課堂
4.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創造良好的教學情景
德育情景的創設可以通過數學問題故事化、數學信息情景化和開展數學活動來進行,注意與本課堂的教學內容有關,而不要東拉西扯,故弄玄虛,用來嘩眾取寵。如《平均數》教學中介紹一則「愛心捐款」故事;《四則運算》教學中,向學生講陳景潤如何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奪取數學桂冠,贏得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尊敬;《分數應用題》教學中呈現珍稀動物的音像資料等,把數學知識和德育巧妙結合起來,在合作學習等數學活動中,既要注重知識的獲得,也應關注學生學會尊重、謙讓、傾聽,團結協作和關心他人等習慣的培養。
二、充分挖掘素材
教師應善於從教材中挖掘、提煉其蘊涵的德育因素,把顯性的教學問題和隱性的德育影響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數學的育人功能。例如,在應用題教學中:「啄木鳥吃害蟲」、「植樹」、「南京長江大橋」、「節約用水、用電、用氣」等數學問題分別滲透著環保意識、愛國意識、節約能源意識,都是鮮活的德育素材,教師「畫龍點睛」式的積極引導,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教材的例題與習題里蘊涵著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努力鑽研,認真備課,就能把這些因素挖掘出來,在課堂教學中,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教學「時分的認識」,先出示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認識鍾面,會看鍾面時間,科學地安排時間,准確地把握時間,做時間的主人,教育學生從小就要珍惜時間。在教學「應用題」時,結合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出示我縣城鎮建設的一些數據和資料,編出例題和習題,教師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激勵學生為家鄉的繁榮而努力學習。這樣,既加強了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又賦予數學教學中的思想教育以時代的氣息,學生容易產生共鳴,有新鮮感。
三、聯系學生生活實際
德育教學的滲透 ,即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更要符合學生的心理。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應研究學生的心理。創設學生的最佳心理狀態。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更應充分把握好學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收到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效果。如教學「比例尺」時,課前向學生介紹按「比例尺」計算「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以及按「比例尺」繪制圖紙,在建築、科研、軍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過簡明扼要的介紹,學生把所學新知識同現實生活、今後的學習和家鄉建設聯系在一起,明確了所學知識的重要性,樹立學好知識的慾望和正確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習的契機。又如教學《面積的計算》,在學生認識圖形,會計算面積的同時,帶領學生開展實地測量坡地、球場,教室等的活動,把測量的數據整理出來,再讓學生計算出面積。使學生在親自體驗的過程中,加強了所學知識與具體生活實際的聯系,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的態度。
5. 淺談在數學課堂中怎樣進行德育
數學教學不僅能夠教給學生文化知識,幫助學生解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在數學教學中還蘊藏著豐富的德育知識,教師在教學數學知識的時候,不僅需要幫助學生掌握好文化知識,還要學會挖掘其中的德育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數學課堂;德育;初中 在教學時,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 況,還需要關注學生精神層面的知識獲取,比如,學生通過學習知識獲得了哪些情感上的體驗和精神上的啟迪,這些都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學生的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6. 怎樣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摘 要】結合當前小學數學發展情況,從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應用現狀出發,參考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對於今後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德育教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075-01
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則是必然趨勢,這樣能更好實現德育和美育教育得到發揮,有助於學生的身體、心理的健康發展,全面提升學生的內在和外在素質,有利於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符合新課改的相關要求[1]。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應用現狀
1.教學的模式較為單一。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初中體育教學的靈活性受到一定的影響,大部分課堂教學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影響比較大,相關的教學實踐的針對性不強,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一定影響,難以有效開展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2.學生參與程度較低。
學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體,應通過各種有效措施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並積極構建熱烈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