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戴維 費爾斯汀
有一個民族,它曾經飽受蹂躪與屠殺,依然不屈不撓;有一個民族,它曾經遭受鎮壓與迫害,依然矢志不渝;有一個民族,它同中國一樣,有著燦爛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有一個民族,它同中國一樣,有著優良的傳統與堅韌的品格。它,就是以色列的猶太民族。
在孩提時代,從懂事時起,我就曉知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卡夫卡……,就知道他們屬於猶太民族,全身上下都流淌著猶太血液。但什麼原因,導致一個民族產生一個又一個偉大的人物?什麼原因,讓一個民族的的子民頑強不屈、堅韌不拔?什麼原因,讓一個民族飽受蹂躪與欺辱,依然深愛著祖國的每一寸土地?什麼原因,誘使它的子民勤奮好學、奮發向上,並取得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成就?讀完當代女作家鐵凝的《生命與和平相愛》,所有問題迎刃而解,我的眼前頓時豁然開朗。
文章從猶裔美人戴維著手,寫到他的家庭;從他的家庭背景,觸摸到這個偉大的民族。通過對戴維本人語言才能的述描,進而了解到他的成長歷程和教育背景。比如講到他的漢語水平,近乎中國標准播音員的標准漢語。在美國國務院舉行的一次中文水準考試中,(這種考試很難,即使資深的漢學家也難以應付)可他的成績令考官刮目相看,閱讀獲得4分,口語是4+。贏得如此高分的美國人目前只有兩位,戴維就是其中之一。驚嘆之餘,還是讓我們走進文章,了解他的成長歷程及其原因。
其一,家庭環境熏陶。「在他的成長歷程中,父母從不拒絕客人對戴維的誇獎,但他們並不過分溺愛這個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也不刻意為戴維的各種興趣出主意,但他們鼓勵他的努力。」因此對於小戴維8歲的塗鴉之作,父親老費爾斯汀先生一絲不苟地將它列印出來,並完好地保存至今。家庭的和諧、樸素得到合理釋放,彼此之間的關切、尊重、欣賞得到完美展現,個體的剋制、韌性與耐力得到充分張揚。因而,戴維在面臨的諸多困難中,始終保持著韌勁,始終煥發著青春的活力,始終保持著昂揚的鬥志,始終保持著必勝的信心。
其二,民族文化背景。誕生於《聖經》發源地的猶太民族,有著四千年的悠久歷史。千百年來,一直受到敵人的驅趕與迫害,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流離失所。盡管在這種精神和肉體面臨雙重滅絕的嚴峻考驗下,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從未放棄對祖國文化的維護與追求,熱愛與崇敬。「祖先的輝煌歷史和數千年屈辱的經歷,也使他們格外懂得,民族整體的出色,以及每一個個體的優秀,對於保障這民族在苦難中立於不敗之地是多麼要緊!」深厚雄渾的文化底蘊,悠久燦爛的文化背景,鍛造了小戴維的冷靜與成熟,剛強與堅毅,韌勁與頑強。
其三,善良慎重願望。國家曾經飽受欺侮與踐踏,飽受蹂躪與欺壓,飽受鎮壓與迫害,但是小戴維始終具有一顆善良的心靈。他在自己的每一篇小說結尾中寫道:「後來一切都好。」這樣的結尾粗看平淡,其實是一個智者的和平寓言,當然也是人類最終的集體願望。表達了他嚮往和平,熱愛生命。「戴維對於一切他正在做的事情的那一份鄭重,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時代的愈加浮躁使有些青年已不再擁有這份鄭重的心境。」社會在向前發展,人的思想也越來越復雜。本位主義、金錢至上主義愈來愈嚴重,諸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集體、國家利益置之度外,閉口不談;至於民族精魂不聞不問,甚至嗤之以鼻、嘲諷譏笑,已是屢見不鮮。
猶太民族歷史上飽受苦難和屢遭迫害,但是它本身的優秀品質,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始終滋潤、灌注在每一位猶太子民心田中,影響著,繁衍著,聲息著。從而也創造出一個令全世界人民敬畏的民族。(2006.2.15)
B. 印度女土匪戴維為什麼會稱為諾獎候選人,最後結局怎樣
2001年7月25日中午時分,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阿里格爾大街的一幢寓所前,一位女士剛從一輛小車上走下來,3名蒙面男子突然手持武器沖了過來,對著這位女士連開數槍。女士應聲倒地,鮮血噴涌而出,染紅了地面。
人們將受傷女士火速送到附近的醫院。但由於她身中5槍,傷勢太重,醫生們雖然全力以赴,還是沒能挽救其性命,最終不治身亡。
隨後,印度政府宣布了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死者是年僅38歲的政治家、國會議員普蘭·黛維。
普蘭·黛維在印度可謂家喻戶曉,被人稱為「土匪女王」。她出生於貧苦家庭,身世坎坷,命運多舛,早早就落草為寇,成為令人聞風喪膽的女匪頭。但後來的戴維卻躋身印度國會議員,受到人們的普遍尊敬。
(戴維和她的匪幫)
但戴維此舉,卻在廣大的低種姓人中,贏得了好口碑,稱贊她是女中豪傑,是敢於挑戰種姓制度和男權至上的大英雄。戴維也成為反抗壓迫和凌辱的叛逆者們的偶像。
此後,戴維在眾多印度人的庇護下,依然騎跨戰馬、腳蹬長筒戰靴、身著卡其布上衣,肩挎沖鋒槍,腰別手槍,肆無忌憚地橫行於村莊和大山之間,警察也對她無可奈何。久而久之,人們送其外號「土匪女王」。
直到1983年,在得到印度政府不判死刑的承諾後,20歲的戴維終於放下武器,向政府投降。2月12日,戴維將自己的沖鋒槍交到了印度中央邦首席部長的面前,從此告別土匪生涯,此時的戴維才20歲。
其後,戴維被判入獄11年,於1994年出獄。
出獄後的戴維決心換一種活法,她積極投身於為印度女性和低種姓人爭取權益的斗爭中。1996年,戴維成功當選為國會議員。
在當選議員後,戴維致力於興辦教育。她結合自己的出生和悲慘遭遇,在全國各地奔走呼號,為底層印度人創建了多所學校,給低種姓人提供了很多上學的機會。同時,戴維還將自己一生的傳奇經歷寫成了自傳《強盜霸王花普蘭·黛維》,給人們的生活提供啟迪。
1998年2月,戴維甚至被西方國家一些人士,提名為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但她的所有宏圖願望和未盡的事業,在2001年7月25日這一天戛然而止,她倒在了幾個對她進行報復的高種姓人的槍下。
生前的普蘭·黛維曾說:「有人認為我是罪犯,但我認為那不過是一種正義的反抗。我其實真不想當土匪,那種生活太苦了!」
C. 戴維與哪些傑出貢獻
幾十年的研究生涯中,戴維分別在電化學、建立酸的氫學說、發現碘元素、發明礦用安全燈、創制電弧燈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當然,他的最重要的一項成就是發現了偉大的科學家法拉第。1826年,戴維積勞成疾病倒,1829年死於日內瓦,終年51歲。
D. 印度心算天才,速度比電腦還快10秒,華羅庚看完答案說了些什麼
拉馬努金和夏琨塔拉都有「人腦計算機」之稱,但是兩個人最後的結果卻截然不同。他們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使是天賦異稟的「人腦計算機」,如果忽略了後天的學習,最後也可能一事無成。
天才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普通人呢?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什麼天才,有的只是比常人付出更多努力的勤奮者。天才如果只輸出,不吸收,最後的結果也只能是傷仲永。
E. 印度數學天才,心算速度比計算機都快,為何華羅庚看了一眼就說她算錯了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宋·王安石《傷仲永》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句話並非貶義,而是點出了一個很深刻的社會現象,這個世上不缺"神童",但是所有神童都能一直"神"下去嗎?並不一定。神童跟旁人相比固然有著過人的天賦,但如果這份天賦沒有被好好珍惜,沒有用努力去將其完全發揮,那麼再好的天賦也只會泯然於眾人。
印度少女沙昆塔拉正是這樣一位天才。
如今的沙昆塔拉已經不再進行表演了,她賺到了足夠多的錢轉行成為了一名神神叨叨的占星師,可惜了又一個"傷仲永"的例子。
F. 戴維有哪些科研成就
戴維的科研成就很多。1800年研究電解,從理論上解釋了電解過程,指出與電極具有相反電荷的帶電質點能按相對親和力的大小排列成一系列,這實際上是現代電化學的基礎;1802年開創了農業化學;繼1807年用電解法離析出金屬鉀和鈉之後,他在1808年又分離出金屬鈣、鍶、鋇和鎂,他對鹼金屬的詳細研究,為拉瓦錫所指出的「所有鹼都含有氧」,提供了證明;推翻了拉瓦錫關於所有酸中都含有氧的觀點,提出所有酸含有氫而不是氧。此外,他對氯、碘及其化合物、金剛石、鉑的催化作用等方面也都做了卓有成果的研究。
G. 戴維有哪些成就
戴維和道爾頓是同時期的化學家,比道爾頓小12歲。戴維擅長演說,試驗技術高明,性格熱情奔放。他最大的科學貢獻就是電解離析出了金屬鉀、納、鈣、鎂,並以其一生的實際行動向世人顯示出了科學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意義,為提高科學的社會地位做出了突出的成就。
H. 漢弗萊·戴維在科學領域有什麼成就
1778年12月17日,漢弗萊·戴維出生於英國西南部康沃爾郡彭贊斯城一個下層中產階級家庭。漢弗萊6歲那年進入當地的文法學校。在校期間,他是個貪玩的學生,整天熱衷於釣魚,到野外尋找樂趣。但他天賦極高,總是能很快地理解課本上的知識。為了使他的才能有更大的發揮,父親聽從老師的勸告,在1793年把他送到彭贊斯城繼續學習,住在母親的養父約翰·湯金先生住的閣樓上。在這里,透過窗子可以欣賞大海的波浪,日出和日沒,還可以寫詩。大自然永遠使他心潮澎湃,他常高聲朗誦十四行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情。
在這里,戴維迷上了化學試驗。可是父親的突然去世破壞了他的計劃。母親寄來的錢,甚至連吃飯都不夠。戴維被迫停止了使他入迷的實驗,把化學實驗裝置鎖在櫃櫥里。在這種情況下,湯金先生建議戴維去約翰·博萊斯先生的葯房工作。博萊斯是個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好醫生,戴維在他的實驗室里全力以赴地工作,以實現成為一個醫生的理想。他走進珍藏著大量醫學文獻書籍的圖書館,在浩瀚的巨著中,他發現了拉瓦錫的著作,接著找到了尼柯爾森的《化學辭典》。年輕的戴維讀了這些化學家的著作以後才理解到,研究化學才是他的真正志向,他開始從事化學研究,貝爾斯邀請戴維到克里夫頓他的實驗室去工作。
戴維愉快地接受了邀請。他承擔的第一個任務,是研究一氧化二氮的特性。按照美國科學家塞繆爾·米切爾的意見,這種氣體吸入呼吸器官,會使人患嚴重疾病。但戴維查明,一氧化工氮對人體絕對無害。
後來經過多次實驗證明,這個結論是正確的。他把實驗結果寫成《關於吸入一氧化二氮有關的化學及科學研究》這篇論文,從此他一躍成為聞名於世的科學家。戴維為了做實驗,經常吸入各種氣體做實驗,在一次進行含一氧化碳的煤氣吸入實驗時,他險些喪命。然而,摯愛著真理的戴維早已把一切置之度外了。
戴維一生對科學界作出了很多貢獻。1829年5月29日逝世,終年才51歲。
到1800年,戴維把研究目標轉向電化學。伏特發明的電堆(後來的電池)於1800年公開之前,這一了不起的新發明就已經私下傳開。戴維也不失時機地進入這個新領域,並在短短六個月內發表了6篇論文。
1801年,應朗福德伯爵的邀請,戴維到倫敦皇家研究院擔任化學助教職務。
1802年,23歲的戴維被晉升為教授,在擠滿聽眾的禮堂里,戴維的講課很快使他博得了卓越雄辯家的聲譽。在很短的時間內,戴維成了倫敦風靡一時的人物。到處是贊美和仰慕。塵世的浮華,沒有沖昏這位年輕科學家的頭腦。戴維仍然講授應用化學和農業化學課程,致力於各種科學研究工作。同時,他繼續關心電的化學作用問題。1806年,在英國皇家學會貝卡講演會上,戴維發表了《有關電的若干化學作用》的論文,引起學術界的轟動。盡管當時英法兩國之間正進行著戰爭,但法國科學院仍為這篇論文贈予他3000法郎獎金。
1807年11月19日,戴維發表了發現鹼金屬的報告,又一次引起學術界的震動。這位科學家從自己的成就和普遍贊揚聲中受到了鼓舞,在實驗室里展開了更深入的工作。初步的研究使他發現了兩種新金屬:鉀和鈉。但這是不夠的,關於它們的性質,戴維一無所知,因為還不能大量地提取這些金屬,鈉和鉀具有非常活潑的反應能力。
戴維開始了一系列的實驗,在一次實驗中,鈉和鉀兩種金屬與水產生極其強烈的反應,爆炸聲中戴維的右眼受傷導致失明。然而,戴維並未因此退卻,他仍然執著地去探求鹼金屬的性質。在初步確定了鈉和鉀的性質後,他於1808年又相繼用電解法分離出了鋇、鍶、鎂、硼等新元素。1812年4月8日,鑒於他在發展科學方面建立的功勛,漢弗萊·戴維被英國王室授予爵士稱號。
1815年,英國幾個煤礦發生了大災難,礦井中瓦斯爆炸事故使數千名礦工喪生。受煤礦災害事故預防會的委託,戴維開始了關於火焰與氣體的防爆問題的研究工作,結果研製成功全世界普遍採用的安全燈。這一發明使礦工們永遠擺脫了瓦斯的威脅。這是戴維在應用科學領域內最重要的成就,也是他最後一項重要研究成果。當時戴維說,這項工作是為了給人類造福而不是謀私利的,所以他未索取專利權。由於這一功績,戴維獲得了朗福德勛章。1820年,他當選為皇家學會會長。
戴維矢志化學而不惜生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以說戴維的成功,是在自己天賦的基礎上,用勤奮和刻苦換來的。他矢志真理,勇於探索的精神將是永遠值得後人學習的。
I. 漢弗里·戴維的偉大業績
拉瓦錫曾認為所有的酸中都含有氧。這一觀點一度很流行。據此,鹽酸中應含有氧,氯不是元素而是氧化物。然而,化學家們想盡辦法也沒有從鹽酸或氯氣中找到氧剛剛在電解製取鹼金屬。鹼土金屬的實驗中獲得成功的戴維開始研究這一難題。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實驗,戴維確認氯氣是一種元素,鹽酸中不含氧,氫才是一切酸類不可缺少的要素。經過一段時間的檢驗,人們接受了戴維的觀點,酸的氫元素說取代了錯誤的酸的氧元素說。從此,人們對酸的本質有了正確的認識。
戴維生活的時代,工業革命在英國蓬勃地展開。燃料普遍以煤代替木材,大大刺激了煤礦的開采。然而瓦斯爆炸時常發生,它象魔鬼一樣使礦工不寒而慄。礦主和礦工組成的「預防煤礦災禍協會,久仰戴維的大名,登門請求戴維幫助。戴維立即親赴礦場分析這一爆炸性氣體,證明可燃氣體都有一定燃點,而瓦斯的燃點較高,只有在高溫下才可能點燃爆炸,通常由於礦井中點火照明而引爆了瓦斯。針對這點,戴維製作了一種礦用安全燈,並親自攜帶此燈深入最危險的礦區作示範。戴維的發明很快被推廣,有效地減少了瓦斯的燃爆,深受礦工們歡迎。這時有人勸戴維保留這一發明的專利,但是他拒絕了,他鄭重申明:「我相信我這樣做是符合人道主義的。」由此可見他從事科研的目的。 戴維在研究硼酸、硝石、金剛石,在發現碘元素、發明弧光燈等許多方面作出了出色的成績。在這些成績
之外,還有兩件工作是後人常常稱頌的。倫福德創辦的皇家科普協會是靠私人捐助維持的,但是這種捐款很不容易籌得。雖然教授們的講座的好壞對捐款有影響,但起決定作用的是學院的方向。按倫福德原先的設想,主要從事科普和應用科學新成就的示範。戴維等人讓協會主動地為一些有影響的團體做一些科學實驗,積極地承擔某些有影響的研究項目,從而擴充了協會的工作內容。例如1802一1812年間,由於法國大革命而減少了對英國的糧食進口,為幫助農業發展,戴維在協會開設了農業化學的課程。1801一1806年,戴維還開展了製革技術的研究。1815年他發明了礦用安全燈。就這樣,協會不再單純地開設講座,而兼作一個科研組織。不僅進行科普宣傳,而且密切了科學與生產的聯系,顯示了科學的意義,提高了科學的社會地位。
偉大的科學家法拉第是戴維發現的。由於戴維的幫助,法拉第來到了皇家科普協會實驗室,由一個貧窮的訂書工變成戴維的助手。雖然戴維在晚年,曾因嫉妒法拉第的成就而壓制過他,但是不能不承認正是戴維對他的培養,為法拉第以後完成科學的勛業創造了必要的條件。所以戴維發現並培養了法拉第這樣一個傑出人才,這本身就是對科學事業的一個重大貢獻。
J. 漢弗萊·戴維的生平貢獻都有哪些
1778年12月17日,漢弗萊·戴維出生於英國西南部康沃爾郡彭贊斯城一個下層中產階級家庭。漢弗萊6歲那年進入當地的文法學校。在校期間,他是個貪玩的學生,整天熱衷於釣魚,到野外尋找樂趣。但他天賦極高,總是能很快地理解課本上的知識。為了使他的才能有更大的發揮,父親聽從老師的勸告,在1793年把他送到彭贊斯城繼續學習,住在母親的養父約翰·湯金先生住的閣樓上。在這里,透過窗子可以欣賞大海的波浪,日出和日沒,還可以寫詩。大自然永遠使他心潮澎湃,他常高聲朗誦十四行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在這里,戴維迷上了化學試驗。可是父親的突然去世破壞了他的計劃。母親寄來的錢,甚至連吃飯都不夠。戴維被迫停止了使他入迷的實驗,把化學實驗裝置鎖在櫃櫥里。在這種情況下,湯金先生建議戴維去約翰·博萊斯先生的葯房工作。博萊斯是個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好醫生,戴維在他的實驗室里全力以赴地工作,以實現成為一個醫生的理想。他走進珍藏著大量醫學文獻書籍的圖書館,在浩瀚的巨著中,他發現了拉瓦錫的著作,接著找到了尼柯爾森的《化學辭典》。年輕的戴維讀了這些化學家的著作以後才理解到,研究化學才是他的真正志向,他開始從事化學研究,貝爾斯邀請戴維到克里夫頓他的實驗室去工作。戴維愉快地接受了邀請。他承擔的第一個任務,是研究一氧化二氮的特性。按照美國科學家塞繆爾·米切爾的意見,這種氣體吸入呼吸器官,會使人患嚴重疾病。但戴維查明,一氧化工氮對人體絕對無害。後來經過多次實驗證明,這個結論是正確的。他把實驗結果寫成《關於吸入一氧化二氮有關的化學及科學研究》這篇論文,從此他一躍成為聞名於世的科學家。戴維為了做實驗,經常吸入各種氣體做實驗,在一次進行含一氧化碳的煤氣吸入實驗時,他險些喪命。然而,摯愛著真理的戴維早已把一切置之度外了。戴維一生對科學界作出了很多貢獻。1829年5月29日逝世,終年才51歲。到1800年,戴維把研究目標轉向電化學。伏特發明的電堆(後來的電池)於1800年公開之前,這一了不起的新發明就已經私下傳開。戴維也不失時機地進入這個新領域,並在短短六個月內發表了6篇論文。1801年,應朗福德伯爵的邀請,戴維到倫敦皇家研究院擔任化學助教職務。1802年,23歲的戴維被晉升為教授,在擠滿聽眾的禮堂里,戴維的講課很快使他博得了卓越雄辯家的聲譽。在很短的時間內,戴維成了倫敦風靡一時的人物。到處是贊美和仰慕。塵世的浮華,沒有沖昏這位年輕科學家的頭腦。戴維仍然講授應用化學和農業化學課程,致力於各種科學研究工作。同時,他繼續關心電的化學作用問題。1806年,在英國皇家學會貝卡講演會上,戴維發表了《有關電的若干化學作用》的論文,引起學術界的轟動。盡管當時英法兩國之間正進行著戰爭,但法國科學院仍為這篇論文贈予他3000法郎獎金。1807年11月19日,戴維發表了發現鹼金屬的報告,又一次引起學術界的震動。這位科學家從自己的成就和普遍贊揚聲中受到了鼓舞,在實驗室里展開了更深入的工作。初步的研究使他發現了兩種新金屬:鉀和鈉。但這是不夠的,關於它們的性質,戴維一無所知,因為還不能大量地提取這些金屬,鈉和鉀具有非常活潑的反應能力。戴維開始了一系列的實驗,在一次實驗中,鈉和鉀兩種金屬與水產生極其強烈的反應,爆炸聲中戴維的右眼受傷導致失明。然而,戴維並未因此退卻,他仍然執著地去探求鹼金屬的性質。在初步確定了鈉和鉀的性質後,他於1808年又相繼用電解法分離出了鋇、鍶、鎂、硼等新元素。1812年4月8日,鑒於他在發展科學方面建立的功勛,漢弗萊·戴維被英國王室授予爵士稱號。1815年,英國幾個煤礦發生了大災難,礦井中瓦斯爆炸事故使數千名礦工喪生。受煤礦災害事故預防會的委託,戴維開始了關於火焰與氣體的防爆問題的研究工作,結果研製成功全世界普遍採用的安全燈。這一發明使礦工們永遠擺脫了瓦斯的威脅。這是戴維在應用科學領域內最重要的成就,也是他最後一項重要研究成果。當時戴維說,這項工作是為了給人類造福而不是謀私利的,所以他未索取專利權。由於這一功績,戴維獲得了朗福德勛章。1820年,他當選為皇家學會會長。戴維矢志化學而不惜生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以說戴維的成功,是在自己天賦的基礎上,用勤奮和刻苦換來的。他矢志真理,勇於探索的精神將是永遠值得後人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