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有目標導學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達標訓練 堂清檢測五環節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全套教案,共129頁 ,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網路搜索「飛翔教學資源網」就可以到我們網站
位置與方向(一)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P2-3教學目標:1、 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2、 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方向,知道「東」和「西」相對,「南」和「北」相對。3、 知道地圖上的方向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4、 能根據已定的一個方向,確定其它方向。5、 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情分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以往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豐富的表象積累。因此,在堂課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活動情境,使學生一方面親身體驗方位的知識,另一面又體會到方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另外,針對教學難點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餘三個方向,可以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加以突破和鞏固。教學重點:能在實景中正確辨認東南西北。教學難點: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餘三個方向。課前准備:上課之前把學生分成四組分別坐在教室的四個不同方向。教學過程:一、引入 1、我們在二年級的時候學過表示位置的什麼詞語呢?(「前後左右」)。你能說說你的「前後左右」都有什麼嗎??(請兩位位置相對的學生說一說,他們因為位置的不同所說的也不同。)2、怎麼兩位同學說得都不一樣呢?(用「前後左右」來表示位置是相對觀察的人來說的,觀察的人位置變化,「前後左右」的事物也會發生變化。)3、揭題:人和物體總是位於一定的位置和方向的。除了我們已經知道的「前、後、左、右」以外,你還知道什麼表示位置或方向的詞語嗎? [板:認識方向 東南西北] 二、認識生活中的方向1、在生活中我們又應該怎樣辨別這些方向呢?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最常用的方法是:(1)早晨,太陽在東方升起。(2)夜裡,北極星在北方閃耀。(3)指南針永遠能指向南方。(要求重點掌握第一點,二、三兩種簡單介紹。)2、同學們有這么多好辦法,現在就請同學們來辨認一下教室的東南西北方向。對教室來說:教室的東面是哪裡?有什麼東西?那南、西、北面各有什麼東西?你們小組在教室的哪個方向? (指名答,老師給予幫助。)3、確定好方向以後,同學們全體起立,面向東方,點點東南西北;面向南方,點點東南西北;面向西方,點點東南西北;面向北方,點點東南西北。4、兩個同學互相做游戲,一個同學說方向,另一個同學就面向什麼方向。5、老師站在同學們的中間,請問老師分別在你們組的什麼方向?問:老師一直沒動啊,為什麼一會在東一會在西一會在南地會在北呢?看起來,用「東南西北」來表示方向與「前後左右」一樣,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會有不同的方向,這說明方向是有相對性的。三、認識地圖上的方向 1、我們畫地圖時一般都把「北」畫在上面,「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貳』 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教案
本單元的復習包括本冊所學的主要內容。復習共分為八部分:位置與方向,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統計,年、月、日,面積,小數的初步認識,解決問題。復習的重點是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統計,面積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其他內容也比較重要,也要讓學生切實理解和掌握。本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主要是培養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總復習中沒有單獨安排復習。可讓學生通過練習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
總復習的編排注意突出以下幾點。
1.注意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便於在復習時進行整理和比較,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第112頁的第1題,既復習了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北、南、東或西)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方向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同時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另外,也為今後進一步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描述簡單的路線圖等知識打下了基礎。
2.注意加強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加強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如第112~113頁的第2、4題,第2題設計了估算和筆算3個家庭平均每月用電數的題目,讓學生體會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3.加強統計觀念的培養。如第113頁的第5題,既復習了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並根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也復習了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同時滲透了環保教育。
4.加強空間觀念的培養。如第114頁的第7、8題,既復習有關面積的基本知識,也復習了估計給定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能夠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
5.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在總復習中,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內容的應用本身就是解決問題;另外,也單獨安排了一些聯系生活實際的解決問題的內容,如第115頁的第11、12題,讓學生了解用連乘、連除可以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用5課時進行復習。復習時,對於本單元的主要內容要重點復習,教師應了解每一名學生在學習中還有什麼問題,啟發、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礎上解決問題;其他內容的復習,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對學生掌握得不牢固的內容要重點復習,使學生都能夠達到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如果有機動時間,教師可適當安排時間對第一學段(前六冊教材)的內容按照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等領域適當進行系統整理和復習,全面完成第一學段的教學目標。
2.復習位置與方向時,結合教科書第112頁的第1題,可以先讓學生用八個方向詞語說一說小清家的周圍有什麼;然後再進行小組和全班交流,結合學生表達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說一說怎樣識別方向和用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看懂簡單的路線圖。教師可以在圖上加幾條公共汽車路線,豐富情境的內容;也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重新繪制簡單的地圖,讓學生描述。
3.復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時,通過讓學生做第112頁的第2題,了解學生計算時還存在什麼問題,啟發、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錯誤所在,並通過反思自己糾正;還應注意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達到計算熟練。
4.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時,結合第113頁第3題復習口算,結合第4題復習估算和筆算。教師針對計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訂正,再通過練習二十五中的有關練習或出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使全體學生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5.復習統計時,讓學生分析第113頁第5題中的數據,對近年來該地區沙塵天氣的發展變化趨勢有一個判斷;讓學生談談感想,有什麼辦法減少沙塵天氣,使學生受到環境保護的思想教育。
6.復習年、月、日時,要注意全面復習學過的時間單位和有關知識,可藉助表格進行系統整理時間單位,結合實例讓學生體會這些單位的大小,培養學生的估計能力。
7.復習面積時,結合第114頁第7題,讓學生結合實例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知道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第114頁的第8題,先讓學生獨立估計,再合作進行測量,然後進行全班交流;讓估計得比較准確的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估計的,讓估計得不夠准確的學生說一說誤差出現在什麼地方,從而提高學生的估計能力和測量的能力。
8.復習小數的初步認識時,除了結合第115頁的第9、10題外,還可用一些實例引導學生理解小數的基本含義,體會到小數與分母是10和100的分數的聯系。
9.復習解決問題時,可結合第115頁的第11、12題,了解學生是否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能否正確列式計算。啟發、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注意讓學生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不要求一個學生掌握多種方法。
10.關於練習二十五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3題,先讓學生估算,再用筆算。有的學生可能估算的結果與筆算的答案不同,如把58看成60,11看成10,估算結果是600,答案是不能一次送走這批人;實際情況是58×11=638,一次能送走這批人。上面的估算方法按照一般思路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卻得出了相反的答案。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面對實際問題時怎樣選擇比較合適的估算策略,才能解決問題。上面的估算方法問題出在:1輛車能坐58人,如果把11看成10,等於少運了58人,58相對於620人來說誤差較大。因此,估算時計算60×11=660比較合適。因為把58看成60,1輛車多運2人,10輛車才多運20人,誤差相對較小。這樣就能得出「一次能送走這些人」的正確答案。
第5題,讓學生通過分析數據,對人均消費糧食的變化趨勢有一個判斷。在此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供人們吃的東西越來越豐富,所以人均消費糧食越來越少。
第9、13題,教師注意結合題目進行環保教育。
練習二十五最後的思考題,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到第三學段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時要用到這種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思路如下。
由題中的條件可知:
3杯水+空瓶=440,
2杯水+3杯水+空瓶=600,
所以2杯水+440=600,2杯水=600-440,得出1杯水=80克。
空瓶=200克。
『叄』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及進度安排是什麼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及進度安排具體指的就是在學習裡面每個時間點應該講到怎樣子的一個內容,並且在教學計劃詳細的寫好了教學的一些模式,而且在遇到突發情況怎樣子去進行教學這樣子的一個過程。
然後在進度的安排裡面具體還就是有每個單元舉行的單元考試的一個時間以及相關的一些比較重要的期中考試跟期末考試的具體考試的時間等等,基本都會放在教學計劃以及進度安排的內容裡面的。
所以說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以及進度安排就是這樣子的一個意思,並且在每個學校或者是每個老師的教學計劃跟進度安排都是有些不同的,就是說老師進度快的話就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把全部內內容講完,如果是進度慢的話,就要需要比較長的一個時間。
『肆』 誰能給我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的教案,急需,謝謝了!
課題:認識東南西北
教學內容:P2-4,例1、例2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結合學生現實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東西相對,南北相對,能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在操場上進行教學要注意學生的安全,不打鬥,自覺遵守課堂紀律 。
教學重、難點: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學具的准備:指南針、指示牌,有關辨認方向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利用主題圖)
問:說一說你們所認識的北京是什麼樣的?(事先搜集有關北京的資料)
出示主題圖
問:誰願意做導游,把天安門廣場給大家介紹一下。
(根據學生所講的內容進行提問)
問:在毛主席紀念堂的左面集合,你認為應該在什麼地方?
(學生所在的方向不同,指出的集合地點也就有所不同。)
問:如果用左右來說物體的方向是有局限性的,那我們在生活中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表示方向呢?
板書課題:東南西北
二、 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在操場上進行,帶著問題學習)
1 你是如何找到東南西北的?用的是什麼方法?
2 找到了北之後,你是如何找到其他三個方向的?
3 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各有哪些建築?
(分組活動,集中匯報)
答案:1(1)利用太陽從東方升起找到東。
(2)利用指南針找到北。
(3)利用陰影的方向找到西。
2南與北是相對的,東在北的右邊。西與東是相對的。
3學校操場的東面有升旗台,西面是居民樓,北面是學校大門 ,南面是教學樓。
問:我們把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築物都記在腦子里,讓我們把它們畫下來。
三、 認識地圖上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問:想一想操場上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有哪些景物?
教室在操場的哪個方向?
根據我們看到的景物繪制一個示意圖。
(根據學生製作好的示意圖進行展示)
問:你們覺得這幾幅示意圖一樣嗎?
如果不標出方位,別人還能看明白嗎?怎麼辦?
小結:為了方便人們看圖,地圖上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有時還會在圖的右上角畫一個向上的箭頭,表明北,請你們轉動一下自己的圖,讓它變成北方在下。
四 鞏固拓展
1 誰來幫小明把所缺內容填全
圖書館在校園的東面,體育館在校園的( )面。
教學樓在校園的( )面,大門在校園的( )面。
2教室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些什麼?
3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有哪些辨認方向的方法?
五 談收獲
問: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總結:通過這節課,同學們都有了許多的收獲,希望你們能把今天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作業:繪制一個家庭的示意圖
板書設計: 東南西北
教學樓(北)
居民樓(西)操場 升旗台(東)
大門(南)
課題 簡單的路線圖
教學內容:P5-7 例3 及練習一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能力目標:能夠用語言描述行走的路線。
情感目標: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關系,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教育學生在行走的途中要注意交通安全。
數學重難點:用語言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具准備:自己卧室的示意圖
教學過程:
一、 匯報自己繪制的示意的卧室圖。 完成練習一2
情景導入
問:星期六,小明想去少年宮,但不知怎樣走,誰願意來幫助他!(出示例3的圖)
(同位互說,指名匯報)
答案: 先向東走,再向北走
問:還沒有不同的走法?(拓展學生的思維)
小明要去體育館,可以怎樣走?
(學生可能有不同的行走路線,只要符合要求就是合理的)
鞏固拓展
1.完成P5做一做
出示示意圖,按要求回答。
(1)小紅從家向東走120米,又向南走了100米到游泳館。
(2)小紅從家行南走320米,又向南走了210米到學校 。
小蘭從家向南走90米,又向西走了280 米,再向南走了210米到學校。
小明從家向西走430米,又向南走了210米到學校。
(3)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
2 .完成P6,第3題
(1)小峰和小娟上學可怎樣走?
小峰向東走,到商場再向北走,經過郵局再向北走到學校。
小娟向北走,經過飯店向東走到學校。
(答案不止這兩種,只要符合要求就是正確的)
(2)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3.完成P7,第4題 地圖上是我國的五座名山,和稱「五嶽」,把嵩山定為中嶽,以此為標准,把下面的名山方位寫出來,(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恆山。
教學小常識:
指南針 第7頁 你知道嗎的內容。
四、 談收獲
問: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作業:繪制一張從小區到你家的路線圖
板書設計: 簡單的線路圖
先向東再向北到少年宮
課題: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內容:P8例4 練習二第1、2、4題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正確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學會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東、西、南、北)來辨認其他七個方向。
能力目標:能夠在空間中以一個物體為參照物來辨別方向。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經驗,認識並理解方位知識,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正確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具准備: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復習舊知
問:教室的東、西、南、北各有什麼?
游戲:辨方向
出示主題圖
問:看一看這張圖,你首先要確定那個方向?
其他方向呢?用手勢告訴大家。
依次板書:東、西、南、北
二 、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一個新方向
問:多功能廳在學校的那個方向?
它既不是正東方,也不是正北方,它在哪個方向?(東北方)怎樣的方向是東北方?你是怎樣想的?
(在東與北之間的方向叫做東北方)
板書:東北
2.討論其他方向
問:食堂在操場的什麼方向?說一說理由(西南)
討論,還有沒有其他的方向?(東南、西北)
3.比一比
小組活動:說出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那個同學?
指名匯報,邊說邊用手勢比
三 、實踐運用,加深認識
1.介紹學校內部的方位
小小導游員:同桌之間互相說。
2.標出家在學校的哪個方位
讓學生說一說家在學校的大致方位
3.完成P10第2題 獨立完成展示評價
4.完成P11 4出示中國地圖
說一說地圖中的地方大致都在什麼位置
5.舉例說出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四、談收獲:在這節課有什麼收獲?
作業:畫出鼓樓的示意圖
板書設計: 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西北 北 東北
西 東
西南 南 東南
課題 簡單路線圖
教學內容P9例5練習二3、5、6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使學生會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並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2、在空間中以一個物體為參照物辨別方向。
3、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經驗理解方位知識,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能力目標:會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親身體驗八個方向,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的辨認。
教、學具准備:圖
教學過程
一 溫故知新,學看導游圖
問:請你標出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來。出示例5的圖。
問:飛禽館在動物園的什麼位置?從大門出發可以怎樣走?
(飛禽館在動物園的東北,從大門出發先向北走,到獅山,再向東北走,到達飛禽館)(答案不唯一,有多種走法)
請你提出不同的問題來(拓展學生的思維)
二 鞏固拓展
1完成P9做一做
請你提出不同的問題,再根據問題說出一路公共汽車的行車路線。
2出示P11、3的圖
先說一說每個方向上都有那些建築物?
再回答,商店在十字路口的什麼位置?
(商店在十字路口的東南方)
最後根據圖上所示提出不同的問題,並回答。
3完成P12 、 5
(1)學校在陳青家的西北面
(2)陳青上學的路線:同桌互說,指名匯報
4獨立完成P12 、 6再討論交流
三 談收獲
問:你今天有什麼收獲?
作業:為小熊設計一條最佳的送貨路線,畫出來
板書設計:
西北 北 東北
西 東
西南 南 東南
課題 鞏固練習
教學內容:補充練習
教學目標:使學生通過練習,加強學生辨認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的能力;並會繪制簡單的路線圖,能用語言描述行走路線;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的辨認,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教學過程:
一 說出你所知道的八個方向,寫出八個方向所在的位置/
二 說出學校操場上的八個方向各有什麼建築物。
三練習:
1知道的填一填
(1)地圖上通常是按上( )下( )左( )右( )繪制的。
(2)太陽早晨從( )面升起,傍晚從( )面落下。
燕子每年秋天都從( )方飛向( )方過冬。
(3)早晨,當你面對太陽時,你的前面是( )方,你的後面是( )方,你的左面是( )方,你的右面是( )方。
2認一認填一填
(1)從小明家出發,向( )走100米,再向( )走50米到超市,超市在小名家的( )方。
(2)從小明家出發,向( )走( )米,再向( )走( )米到醫院,醫院在小明家的( )方向。
(3)郵局在小明家的( )方向,兩處相距( )米。
3
(1)小狗、小老鼠、小狐狸各自應該怎樣走,才能到達森林運動場?
(2)誰家離森林運動場最近?誰家最遠?遠多少米?
(3)小兔從森林運動場向北走30米,再向東走30米到家。他的家在森林運動場的什麼方向?
作業:反饋
『伍』 最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上新: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標新理念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線,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讓孩子們逐步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和應用意識,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思考的樂趣,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對數學較為全面的體驗與理解。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這學期我帶2個班級,共有學生88人,其中,男生43人,女生45人。大多數孩子們學習積極性很高,上課時認真聽講,課後能夠及時完成作業,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也有少數學生的自主性差,學習不夠主動,有的上課開小差,有的課後作業完成不及時,還有的做作業速度很慢,准確率不高。這個學期的關鍵,還是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數學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和提高學困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
從上學期考試成績分析,本班學生的基礎知識、概念、定義掌握比較好,口算、筆算驗算及脫式計算比較扎實;但一些學生粗心大意,靈活性不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在新的學期,希望在端正他們學習態度的同時,加強各種數學能力的培養,為他們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包括:位置與方向(一);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統計;年、月、日;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小數的初步認識;解決問題;數學廣角——搭配(二)。另外,教材圍繞孩子們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還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讓孩子們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數與計算方面,本學期安排的內容主要有「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三個單元。教材精心設計的教學順序,加大了教學步子,也留給學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間。同時,教材在設計中力圖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演算法則,讓孩子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逐漸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而不是簡單地記住概念。另外,教材將計算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認識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對具體問題,先確定是否需要計算,再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口算、估算、筆算等),最後應用計算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可以看出,教材更突出於這樣一種思維方法的引導和培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學期安排的內容主要有「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
在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進一步擴大了有關計量的知識范圍,除了對面積(土地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一方面注意運用孩子們之前學過的知識進行延伸和拓展,引導孩子們學習新的統計知識。本冊教材帶領孩子們初步認識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讓他們能根據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本冊教材主要有兩個單元。在「解決問題」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連乘和連除計算的問題;另外,在「數學廣角」單元,引導孩子們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並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在數學實踐活動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年歷製作」和「設計校園」兩個數學實踐活動。
四、教學目標
……
更多內容及進度表,請見網路文庫:2021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陸』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這里有,你去找找 http://hi..com/ttongyes/blog/item/89e104dc2d2bc7c0a9ec9a14.html [三年級數學]新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三年級數學]商二位數 [三年級數學]商三位數 [三年級數學]人教版新課標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三年級數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人教版新課標) [三年級數學]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三年級數學]商末尾有零的除法的筆算除法 [三年級數學]商中間有零的除法的筆算除法 [三年級數學]除法的驗算 [三年級數學]用一位數除商三、四位數的筆算除法 [三年級數學]用一位數除三位數商兩位數的筆算除法 [三年級數學]用一位數除兩位數商兩位數的筆算除法 [三年級數學]商一位數(二) [三年級數學]商一位數(三) [三年級數學]商一位數(四) [三年級數學]連除應用題 [三年級數學]歸一應用題 [三年級數學]歸總應用題 [三年級數學]兩步應用題(三)綜合練習課 [三年級數學]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2) [三年級數學]含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1) [三年級數學]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一) [三年級數學]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二) [三年級數學]第5冊第四章-混合運算 [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 [三年級數學]千米和米的換算 [三年級數學]千米的認識 [三年級數學]長度單位的換算(米以內) [三年級數學]毫米、分米的認識
『柒』 小學三年級數學認識小數教案怎麼寫
新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認識小數》教案教學設計 第七單元 小數的初步認識 新知識點: 1、認識小數。 (1)常見的小數與小數的讀法。 (2)兩位小數的含義與寫法。 (3)兩位小數的大小比較。 2、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1)一位小數的加法。 (2)一位小數的減法。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內容初步了解小數的含義,會認、讀、寫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內容比較一位、兩位小數的大小。 3、使學生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教學建議: 1、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已有知識,促進知識經驗的遷移。 小學生的很多生活經驗,以及他們前面所學的整數及其加、減法的有關知識,都恩能夠在本單元的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活學生的相關生活經驗和相關知識基礎,促進學習的正遷移,使學生在學會的同時,形成會學的能力。 2、把握好小數初步認識的學習要求。 作為小數的初步認識,其教學要求應當注意把握三點:一是本單元不要求離開觀察背景和具體的量,抽象地討論小數;二是小數的認、讀、寫,僅限於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三是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原則上僅限於一位小數,而且結合元、角進行計算。 3、放手讓學生探究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的演算法。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是一個比較適合學生自行探究的學習內容。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潛能要有信心。教學時,應盡可能的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嘗試計算,驗證答案,並引導他們自己總結計算要點。從而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第一課時 認識小數 課題 認識小數 課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聯系生活實際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2、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3、能識別小數,會讀、會寫小數。 教學重點 知道小數的實際含義並會讀、會寫小數。 教學難點 知道小數的實際含義並會讀、會寫小數。 教具准備 米尺,收集的超市收款憑證小票。 教 學 過 程 教學設計 教 學 反 思 一、 學前准備 讓學生說一說學過的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引入小數。 同學們經常和爸爸媽媽去超市購物,爸爸媽媽到收銀台付完錢以後,售貨員就會給他們什麼呢?哪些同學把這些收款憑證小票帶來了?你能向大家展示一下嗎? 老師這也有一張小票,是小華的媽媽給小華買文具的收款憑證,現在老師把它做成了標價牌。(展示)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不能把這些標價牌中的數分一分類呢?怎麼分? 左邊這組數是45、3、18,是我們以前學過的整數。誰還能舉出其他證書的例子?右邊這組數有什麼特點呢?(數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小圓點叫做小數點)像這樣的數叫做小數。 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些關於小數的初步知識。(板書題目:認識小數) 2、認識小數。 同學們,你們會讀小數嗎?(讓學生讀文具標價牌上的三個小數和學生拿的憑證小票) 引導學生認識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讓學生看圓珠筆、鉛筆、橡皮的標價牌,說一說,它們分別表示多少錢。(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元 角 分 3 5 0 3元5角 0 5 0 5角 0 1 5 1角5分 3、學習教材第92頁例1. 出示例1情境圖,讓學生觀察圖意和圖中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出示米尺,引出以米為單位的一位小數。 教師提問: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 教師總結: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也就是10份中的1份,所以1分米也可以表示為 米,還可以寫成0.1米。 教師提問:3分米是幾分之幾米,還可以寫成零點幾米?(3分米是 米,還可以寫成0.3米) 教師指導學生認識以米為單位鵝兩位小數。教師指著米尺問: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那麼用分數表示就是 米,也就是0.01米。3厘米是幾分之幾米?寫成小數是多少米?18厘米呢?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王東身高1米30厘米,寫成小數是多少米。(1米30厘米寫成小數是1.30米或1.3米。因為30厘米就是3分米) 4、完成「做一做」。 請同學們看教材第92頁的「做一做」,請同學們讀題,先說一說題目的含義再解答。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教材第94頁練習二十的第1、第3題。 2、填單位名稱 8.37元=8( )3( )7( ) 2.65米=2( )6( )5( ) 0.24米=2( )4( ) 3.40元=3( )4( ) 3、填適當的數。 0.25米= 米=()厘米 0.73元= 元=( )元( )角( )分 2.92米=( )米( )厘米=( )厘米 四、思維訓練 按要求塗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