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考研數學寫錯怎麼塗改
沒有必要塗改,劃掉錯誤的,重寫對的。不會影響判分的。
❷ 作業盒子怎麼重交作業,寫錯了作業怎麼修改
作業盒子寫錯的作業可以在該軟體後台點擊訂正,然後在出現的訂正界面點擊對應的錯題進入重新答題並提交就可以了。具體的修改方法如下:
1、在手機上打開小盒學生軟體進入。
❸ 如何有效防止和糾正小學生數學錯題
數學錯題是老師們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如學生看錯題目,畫錯圖形,抄錯數據,遺漏單位,失落答案等,這都是教師最棘手的問題。原因究竟何在?首先可能是教師傳授知識的方法與學生認知的矛盾,作業要求不規范等;其次是因為學生粗心或聽課不認真,對知識理解不透徹,學得不扎實;最後或許是做題步驟不規范,審題失誤等。面對小學生數學作業中出現的種種錯題現象,那老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防止和糾正錯題呢?
一、幫助學生解決因為粗心而出現的錯題。
1、幫助學生找到「粗心點」。
面對孩子的粗心,與其批評孩子、給孩子上一堂「政治課」,不如具體地幫助他們找到問題的症結所在,採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班上有個孩子高凱數學成績不是很好,經過老師和孩子仔細分析他每次出錯的原因,得出一致的結論:不是不會做,而是每次都會把題目看錯。由此,老師得知,容易看錯題目就是他的「粗心點」。於是,老師便告訴他:「你粗心的原因是每到審題時,你的思維就滑過去了。怎麼辦呢?以後你每次做題時,遇到有不明白的地方,先停下來,閉上眼睛數三個數,然後再往下讀題,這樣就不容易錯了。因為你沒讓思維滑過去,而是有意識地給它設了一個障礙。「這個孩子用老師教他的方法去做,效果真的很明顯,他的作業中因為粗心出現的錯誤少多了。
2、讓孩子建立一本錯題集,收集相關的錯題信息。
英國心理學家貝恩布里奇說:「錯誤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可原諒的。」課堂是學生出錯的地方,出錯是學生不可避免的一種行為。
開學初,每個孩子都准備了一個錯題本,錯題集分兩欄:病因和診治方案。就像醫生把脈和開處方一樣:病因一欄,讓學生摘錄平時自己典型的錯題;診治方案一欄,讓學生反思錯誤原因。建立錯題集就要求學生自主訂正錯題、收集錯題、分析錯因、自身能認識到錯題的價值,提高學習效率。利用錯題集,可改動錯題相關數據信息,讓學生反復練習,歸納、整理錯例,把錯例「變廢為寶」,督促學生防範於未然。
每周老師可以給孩子們一節課的時間,讓他們把平時收集自己做錯的題目展示出來,讓班上同學再一起做。這樣堅持下來,犯同類型錯誤的孩子明顯減少了。
3、 把孩子做功課的時間化成「功課量」。
教育孩子做什麼事都應謹慎對待,聚精會神,不能心不在焉。李大釗先生說:「要學就學個踏實,要玩就玩個痛快。」
有個學生的作業經常做錯、符號看錯,甚至剩下幾道題漏做就交卷了,弄得老師也為她著急、緊張。可氣的是怎麼提醒她細心都沒用。據老師觀察,她粗心的原因和大多數孩子一樣,沒把心思放在課堂上,同學們剛回答過的問題,馬上請她都說不到。她媽媽規定她做30分鍾作業,她就在那磨蹭。你要是囑咐她「再做20分鍾去玩」, 20分鍾她僅做了2題,有時都是錯的。老師告訴她媽媽,把督促她學習的時間改為「再做5道題才能玩,要保質保量才行」,結果她5道題都做對了,而且只用了20分鍾。她媽媽非常高興,說老師幫她找到了糾正女兒作業粗心的訣竅:化時為量,即把「再做20分鍾」,改為「再做5題」。這樣,孩子的勁兒就來了,這種積極狀態能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覺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
4、對孩子的作業要求格式規范、字跡工整,可有效減少錯題。
老師對作業要求不規范,也是造成孩子錯題的一個原因。上學期期末考試,我班有個孩子在做一道步驟較多的計算題時,由於字跡潦草,他抄到後面自己都把0認作6了。
有效減少錯題,還必須要求作業字跡工整,格式規范,防止字跡潦草帶來的干擾性錯誤。小學生的知覺比較隨意,知覺產生干擾也會造成錯誤。
5、培養孩子整齊有序的學習、生活習慣
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養成的。如果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無序的家庭中,沒有一定的作息時間、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那麼孩子做事丟三落四、馬馬虎虎就會成為「家常便飯」。
所以教師要和家長溝通引導孩子養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生活上,讓孩子養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習慣。學習上,要培養孩子定期整理書櫃、清理書包,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做完作業要檢查、課前要預習、課後要復習等好習慣。生活、學習都整齊有序地進行,粗心大意、馬馬虎虎現象就會減少。
二、幫助學生克服因為上課不認真,注意力不穩定,沒有掌握做題方法而造成的錯題。
有部分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總會有幾次走神,特別是在數學課上,自己也暗示自己,可有時還是控制不住,該怎麼辦?
1、教師應以變換的形式,生動的知識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要想充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有效的辦法是變換活動內容和形式,使枯燥無味的知識融入實際生活中。
教學時教師可採用:課前情境引入,通過設疑,創設懸念,造成認知沖突等來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課中改教師講為學生講,並讓學生評;也可變枯燥的練習為游戲活動,小組合作或競賽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上來。課尾採用拓展法、新奇法等,給學生留下一些懸念,期待著下一堂課的到來。老師在教學「因數和倍數」時,當下課鈴快響的十幾秒鍾內,在黑板上寫了個「3」,請學號是3的倍數的學生先離開,再寫2和5讓學號是2和5的倍數的學生離開,最後老師再問:「我出哪個數,大家都可以走呢?」學生略加思考,異口同聲地說「1」,餘下的學生也在鈴聲中歡天喜地地離開教室。小學生都很幼稚而且好奇,如果在課堂上採用學生感興趣的形式,學生個個會熱情高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嚴格要求,約束學生的行為,集中注意力。
上課要培養孩子認真聽講的好習慣。我上課要求有三到:眼到、耳到、心到。每節課我都會就這個要求一組一組地檢查,看學生的眼睛是否看著老師。堅持訓練下來,上課時學生的眼睛基本能跟著老師的手走,注意力也基本集中了,開小差、走神的孩子明顯減少了。
3、不停給予評價,維持學生注意力。
在課堂上對於注意力集中的孩子,老師不斷地給予表揚和肯定,因為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同時也是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的一種警醒,如果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他會立刻改正。對於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還可隨時拋出問題,請他回答,及時讓孩子注意力融入到課堂。
三、幫助孩子克服審題難、理解不了題意造成的錯題。
1、 能力可以培養,態度決定一切!
審題作為一種學習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如何培養的學生審題能力,其實可以讓學生懂得審題的關鍵是尋找「題意」,還要養成積極主動的審題習慣。
2、讓學生圈出重點詞,反復推敲,誘發對題意的深思。
可以從語言文字著手,圈出重點詞,反復推敲,教會學生認真讀題、審題,是幫助學生糾錯的一個最常見,最有效的方法。
如:爸爸今年36歲,是小明年齡的3倍多6歲,小明今年多少歲?
剛開始做這道題目,多數同學做成:36÷3+6=18(歲)這些學生是看到題目裡面有個「多」就用加法做。做這類題目我堅持讓學生圈出重點詞,先讓學生理清題意,弄明白這個「多」是比小明的3倍還多6歲的意思,應該先用爸爸的年齡減6,才是小明的3倍,正確的做法是:(36-6)÷3=10(歲)。
後來老師又把這種題目的信息改為:爸爸今年30歲,爸爸的年齡是小明年齡的3倍少6歲,小明今年多少歲?學生看到這類題目會主動圈出重點詞:少6歲。明白少6歲是不夠3倍,所以應該加上6才是3倍,算式是: (30+6) ÷3=12(歲)。連續用這個方法幾次,學生做這類題的准確率明顯提高了。
學生只有在審題時反復推敲,才能掃清審題中的障礙,對題目的意思才能有更深層次的思考。
3、正確處理教師的教法與學生認知的矛盾
有些數學老師,往往將自己的教學僅僅定位在「數學」課堂上,對「數」強調有餘,而對「學」重視不夠。錯誤地認為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只要會列式、會計算就可以了,至於字不認識,讀題目不通順、添字、漏字等都應是語文學科的事情。其實語文和數學是相通的,學習語文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學習數學時處處需要的就是這種閱讀理解能力。老師不僅要教學生讀題,還要讓他們反復讀、流利地讀,直到讀懂題意為止。
學習錯誤,是學習過程中常見的現象,不同知識學習中的錯誤,其糾正的方法是不同的,雖然沒有公式化的方法,但老師還是可以在千變萬化中找到一點規律。總之,對待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其作用不僅在於改正題目的錯誤,更重要的要讓他們明了錯誤之所在,知曉錯誤的原因,從而真正獲得正確知識,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❹ 寫作業寫錯了字怎麼辦,要全,會給採納的
如果不是很重要的話劃掉重寫好了,或者用修正帶之類的,如果老師不允許可以用膠帶在上面把字粘下去
❺ 釘釘里老師發了作業數學題學生錯了怎麼改題呢
是這樣的,孩子可以重新做一下,然後再重新用釘釘上傳作業。
如果沒有上傳作業的地方,是老師沒有設置作業改錯。只要孩子能夠修改了學會了就可以了
❻ 作業寫錯了正確的塗改方法
我以前也是,首先呢,態度很重要。教孩子明白書寫整潔的重要性,比如整潔與否直接和成績有關,也與自身形象有關。其次說明,塗改液,復寫帶都不能經常使用。最後,就是寫作業專心不要急。
❼ 初中數學,我寫錯的怎麼改
可能表示a,b到原點的距離之和
❽ 數學答題卡寫錯了怎麼用修改符號
在正規考試中如果答題卡填寫錯誤你可以詢問監考老師是否有多餘答題卡,如果有最好,如果沒有就問一下監考人員怎麼辦?一般情況就是用兩道杠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