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總收入計算公式是什麼
總收入計算公式是總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總支出=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營業外支出+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所有費用您可以看下利潤表就明白了。總收入,是指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在一定時期所創造的價值。從社會總產值中扣除物質消耗後的剩餘部分就是國民收入。
總收入
國民收入(價值形態)=社會總產值-已消耗生產資料價值或國民收入(實物形態)=社會總產品-已消耗生產資料。它是反映整體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因此常被使用於宏觀經濟學的研究中,亦是國際投資者非常關注的國際統計項目。反映國民收入的兩個主要統計數字是本地生產總值(GDP,即國內生產總值)及本地居民生產總值(GNP,即國民生產總值)。
『貳』 數學票款總收入的意思
按照我們理解收入應該是收入減去成本減去支出。而票款總收入是這個款項所有收入(不包括支出和成本)的總和。
『叄』 數學中的兩個名詞,總收益,是不是成本加利潤可變成本
總的收入中減去所有支出的成本,總收益不包含成本部分,說白了就是總的純收入總收益=利潤
利潤=收入-成本,可變成本(VariableCosts),隨產出水平變化而變化的成本,它包括:產出所需要的原材料(如生產汽車所需要的鋼材);為生產線配置的生產工人;工廠進行生產所需要的能源;等等。可變成本等於總成本減固定成本(VC=TC-FC)。
拓展資料:
1、產品成本是指企業為了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種耗費。可以指一定時期為生產一定數量產品而發生的成本總額,也可以指一定時期生產產品單位成本。
2、不可控成本是可控成本的對稱,是指不能為某個責任單位或個人的行為所制約的成本。不可控成本一般是無法選擇或不存在選擇餘地的成本。
3、假計成本又稱估算成本,是機會成本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指需要經過假定推斷才能確定的成本。既不是企業實際支出,也不記賬,是使用某種經濟資源的代價。
4、製造成本是指生產活動的成本,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成本。製造成本是生產過程中各種資源利用情況的貨幣表示,是衡量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
5、顯性成本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即企業支付給企業以外的經濟資源所有者的貨幣額。例如支付的生產費用、工資費用、市場營銷費用等,因而它是有形的成本。
6、隱性成本指公司損失使用自身資源(不包括現金)機會的成本。相對於顯性成本而言,指廠商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7、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也包括銷售活動,因此在銷售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質。
8、成本是為取得物質資源所需付出的經濟價值。企業為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購置各種生產資料或采購商品,而支付的價款和費用,就是購置成本或采購成本。隨著生產經營活動的不斷進行,這些成本就轉化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
9、成本是為達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應付出資源的價值犧牲,它可用貨幣單位加以計量。
10、成本是為達到一種目的而放棄另一種目的所犧牲的經濟價值。
『肆』 數學收入額的計算公式
總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投資收益+補貼收入。
收入總額是指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其中,貨幣形式包括現金、存款、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准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及債務的豁免等;非貨幣形式包括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股權投資、存貨、不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勞務及有關權益等。企業以非貨幣形式取得的收入,應當按照公允價值(指按照市場價格確定的價值) 確定收入定額。
收入總額包括:1、銷售貨物收入;2、提供勞務收入;3、轉讓財產收入;4、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5、利息收入;6、租金收入;7、特許權使用費收入;8、受捐贈收入;9、其他收入
『伍』 數學題中總收入是指什麼
假設你賣包子,一個包子5毛錢,一天賣了1000個,那麼今天的總收入就是價錢*個數=0.5*1000=500塊錢,利潤就是今天的總收入-總成本費用,假設也3毛錢,那麼今天1000個包子每個包子的成本為0.3*1000=300塊。那麼利潤就是500-300=200塊錢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