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數學課堂中有哪些游戲可以玩
我們小學的時候玩 搭火柴【有限的的火柴看誰搭的火柴圖形多、或者老師要求搭那種火柴看哪個學生快,開發學生思維】
擊鼓傳花【老師拿著黑板擦敲桌子,速度慢的時候是正常傳遞,速度快的時候說明快要停下來了,讓同學掌握節奏感】
還有一個很好玩,然同學說1-100的數,但是不能說和7有關的數,比如不能說7 14 17 21 27 28 35 37 ....... 可以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你也可以換個數字
② 小學數學說課時有哪些小游戲
「方程」一課,採用數學游戲「猜你心中想的數」
師:請同學們想好一個數,經過加減乘除一系列運算,把運算過程和結果告訴我,我就能猜中你想的是什麼數,看哪個先想好。
生:一個數乘以3,加上7,減9,再減去所想的數結果是10.
師:你想的數是6.
2、 傳話游戲。
課前:把同學分成幾組,然後你告訴每組第一個同學一句話,小聲說,不能讓別的同學聽見。然後同樣讓那些同學去轉告第二個同學。傳到最後看看那組完成的最好!之後把第一組到最後一組的話連到一起說。(當然,那幾組的話連一起是一首大家不熟悉的詩或短文)看看到最後變化成了什麼樣。
規則:
每人只有一次機會告訴下一個人他說的是什麼(根據難易程度可以改變)。 不可做動作也就是肢體語言,前面的同學說的時候後面的都閉上眼睛,直到前面的同學招呼的時候才可睜開。以免互相看口型!
3、 聽指令,快速反應。指令由慢到快,難度逐漸加強,最後則是聽指令,做相反動作,做錯的同學淘汰,很快就能決出第一名,稍加獎勵。這個游戲的優點是身心結合,既鍛煉了學生們的反應能力和迅速應變能力,又能在有限的空間里活動身體。
4、 反口令。教師說「大西瓜」學生說「大西瓜」,手時卻做出小西瓜的動作。教師說「站」,說生坐下,反之,教師說「坐」,學生站起來。
5、 .一邊說一邊示範做師)請你摸摸右耳,(生)我就摸摸右耳,(師)請你摸摸左耳,(生)我就摸摸左耳.……請你跟我拍拍手,(我就跟你拍拍手);請你跟我跺跺腳,(我就跟你跺跺腳);請你跟我彎彎腰,(就跟你彎彎腰);請你跟我點點頭,(我就跟你點點頭);請你跟我坐坐好,(我就跟你坐坐好)。
6、 在教「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課中,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使學生在愉快而又緊張的氛圍中學會這一抽象的知識。剛上課,我就給學生講一個「猴子分餅」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歡吃猴王做的餅。一天,猴王做了3個大小同樣的餅,先把第一個餅平均分成4塊,給猴(1)1塊。猴(2)看到說:「太少了,我要2塊」,猴王把第二個餅平均分成8塊,給他2塊。猴(3)更貪心,說:「我要3塊」,猴王又拿出第三個餅平均分成12塊,給他3塊。小朋友,你們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會兒,學生都說:「同樣多」。於是,我追問道:「聰明的猴王是用什麼辦法來滿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們想知道嗎?」正當學生聚精會神地聽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領時,我說「學了分數的基本性質,你們就知道了!」在學生最佳的心理狀態之下自然地導入了新課,使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轉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在這里,疑問使學生產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使學生轉化成強烈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7、 指指點點」的游戲。以人的五官為指點對象,教師報到其中一個器官的名稱,學生就快速指向哪裡。隨著速度的不斷加快,你的注意力也得高度集中。這個游戲我也曾經試用,學生非常喜歡,有時候會來不及往往把眉毛指向了眼睛,鬧出笑話。在不經意的歡聲笑語中間,消除了多少心理上的障礙,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已經放鬆警惕,很自然得讓我們引進了課堂里來了。 8、 「對號入座」
這個游戲很簡單,但效果卻很好。就是教師在課前根據要求做各種卡片,發給學生,供上課使用。例如,在正、負數初步認識的復習課上,課前,我給班裡的每一位學生發了一張卡片,卡片上是一個數字,包括0,(-1)到(-20),1到20,當我叫到某一個數字的時候,就請學生舉起這個數字,如「+1的相反數」「-3的相反數」「比-10小的數」「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數」……學生們都很積極,也很投入,課堂氣氛更是活躍,更為重要的是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正負數有關的基本概念。
9、「永攀高峰」
這個游戲比較適合用於枯燥的計算教學中。在高入雲霄的「山峰」兩側貼上題卡,選兩隊隊員當「登山隊員」,分別從兩側向頂峰挺進。其他學生當裁判,哪隊答對一題就插上一面紅旗表示前進了若干米,哪隊先到達頂峰,就可以獲得獎勵。在游戲中,參賽隊員像登山運動員那樣堅韌不拔,勇往直前,裁判員們默默地搶先算出答案以便正確評判。全體學生愉快地在游戲中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避免了計算學習的枯燥。其實這種游戲還可以有很多變化,如「步步為零」,就是讓學生通過計算,使最後的結果盡可能接近零。學生計算興趣陡然倍增,學習效果也就水到渠成。
10、「撲克妙用」
撲克牌是學生經常使用的游戲工具,用它作為數學學習的道具,學生會更加樂於接受。在正、負數加減法時,我利用撲克牌,讓學生通過游戲來進行正負數運算能力的訓練。紅色為正,黑色為負,任意出示兩張牌,構成兩個正負數計算。課堂上,學生們都很活躍,紛紛舉手回答。沒想到一副小小的撲克牌竟有這么大的魔力,這也是數學游戲的魔力,看到學生玩得開心,學得扎實,我感到由衷的高興。撲克牌的用途還有很多,如在有理數混合運算中設計「二十四點」游戲等。這樣的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學而不厭的效果。
11、每一個人都要站在杜泊遠的位子旁邊,然後向著講台桌上有一張紙擋住了「學無止境」的幾個字的地方看,看看你看見了什麼。付建華先看,他只看到了「學無」和「止」字的一半。下一個是張瑞子,她只看到了「學無止」3個字。最後一個是李碩,他把「學無止境」4個字都看到了。這個實驗的最終目的是讓大家明白觀測的特徵:什麼越高,看到的物體就越多。
12、剛開始,老師念的是3至5個數,生背下來,舉手背一下。老師再念到6至9個數的時候,學生背下來,站起來背下來。
13、【情境】一名借班上課的老師站在一個陌生的班級面前。沒有留給他更多的時間去熟悉班級,留給他的只有短短的5分鍾。
【話題】如何第一時間走進學生,縮短因師生不熟悉而產生的心理距離?
我們無數次地追問,千百次地嘗試,但總覺得與學生之間有距離。「山窮水盡」之時,我們不妨暫時從這個問題的深思中走出來,去聽聽名師們是怎樣進行開場白的?也許會受到一點啟發,找到一些答案,也許會迎來「柳暗花明」。
人物:於永正
風格:簡約而不簡單
經典片段:
師:小朋友們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你們認識我嗎?
生:不認識。
師:那我得自我介紹一下。(師板書:於永正)你們應該怎麼叫我?
生:於老師。
生:於爺爺。
師:還可以怎麼叫呢?(生默然,師指著名字)誰敢叫我的名字?
生:於永正。
師:(立正)到。還有誰願意叫的?
生:(大聲)於永正。
師:(雙手抱拳)在下便是。(全場笑聲)
師小結:名字是給人叫的。你們可以叫我於老師、於爺爺,也可以對我直叫其名。這不是沒禮貌,因為我是你們的大朋友。總之,你們想怎麼叫就怎麼叫。
評析:
「簡約是一種境界。」聽於永正老師的課,給人的第一感覺:這種開場白方式真簡便,不就是讓學生「想怎麼叫就怎麼叫」自己的名字嗎?再一聽語言也十分簡朴,似乎每個老師平時都在這樣說。細一想,又不是這樣的,我們老師平時這樣說的,多半是在課下,一到課上,「師道尊嚴」,立馬扮演起「法官」、「傳道士」的角色。於永正老師真正地把新課程倡導的「你——我」式的平等關系落實在了課堂上。
開場白時間很簡短,但目標很貼心:真心誠意地做學生的朋友;設計很簡潔,但功能不一般,一個「立正到」一個「雙手抱拳在下便是」,包蘊著尊重、信任、激勵、關愛與溫暖;自我介紹很簡要,但學生深深感受到:學習語文很快樂,做於老師的學生很幸福!簡約雕刻出的是一片美麗。 14、人物:竇桂梅
風格:頂著陽光,一路走來
經典片段:
師:第一次見面,送你們一份見面禮——三句話。
第一句:「我很棒!」(送給你自己)
第二句:「我真的很棒!」(也送給你的同伴,把手搭在同伴的肩上說)
第三句:「我們真的很棒!」(咱們一起來大聲說)
(生練說,課堂頓時熱鬧起來。)
師:咱們把這句話也送給聽課老師:「你們很棒,你們真的很棒,你們真的真的很棒!」
(生齊說,聽課老師鼓掌。)
師:老師給你掌聲,你明白了什麼?
生:很光榮!
生:很溫暖!
師:找到感覺沒有?什麼感覺,溫暖中覺得很棒。讓我們就帶著這個感覺一同走進課文。
評析: 「禮物」,我們見多了老師給學生送禮物了——「大蘋果」、「小紅花」、「大拇指」……花兒會「凋謝」,蘋果會「腐爛」,拇指會「遺忘」。而竇桂梅老師送給學生的,相信學生會永遠珍藏在心底。因為這是他們學習上最需要的,是人的一生十分寶貴的東西,那就是自信。「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們真的很棒!」「你們真的真的很棒!」陽光心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也滋潤了聽課老師的心田。這份珍貴的禮物使學生感受到分享快樂,分享鼓勵,就是分享生活,分享幸福,竇桂梅老師不是在上課,而是在為學生的一生奠基。
【結語】我們選取了四位名師,閱讀他們的開場白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這樣一個詞:愛!愛得透明,才會透出幽默,透出智慧,透出大氣,透出陽光。我們明白的同時,就要懂得付出。在那短暫的5分鍾上千錘百煉自己!
15、 特級教師:孫雙金
開場白:尊重學生,調動了學習的主體
孫老師在上課伊始向學生作的開場白:
「 同學們,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是說,三個人當中,肯定會有一個人在某一方面超過我,那麼這個人就是我的老師。今天在這節課上,孫老師希望你們能勇於做孫老師的老師,你們答不答應?答應的請舉手!」 課堂氣氛一下活躍了起來,學生個個舉起了手。
可這時孫老師話鋒一轉,說:「 要想做孫老師的老師可不容易呀!」 坐在下面的學生面面相覷,不知道孫雙金老師的葫蘆里賣的什麼葯,陸續把手放了下去。
緊接著孫老師又說:「 因為孫老師年齡畢竟比你們大,在知識和生活經驗上也比你們豐富,所以你們要想做孫老師的老師就必須做到什麼呢?特別在這節課上。」
有學生老老實實地答道:「 上課必須認真聽孫老師講課。」
孫老師笑答:「這樣說來,你還是不能做孫老師的老師呀!」
這時另一個學生出其不意地回答:「 我們在這節課上一定專心聽講,如果能指出孫老師講課的錯誤,提出孫老師不能解答的問題,那我們就是孫老師的老師。」 (註:下面全體聽課老師齊鼓掌)
孫老師及時表揚說:「這位同學說得很好,只要你們在這節課能提出孫老師不能解答的問題,你們就是孫老師的老師。」
理論對接:孫老師的這個別具一格的開場白,通過暗示、鼓勵等手段,一下子拉近了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將傳統意義上不平等的師生關系置於一種平等友好的關系之中。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學生已經把老師當作「自己人」 了,或者說已把老師當作朋友了。在這樣的新關系下,學生消除了對老師的戒備心理,就會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言向老師毫不保留地和盤托出。這樣,教師不僅可以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想法,准確把握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從而為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也營造了一種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事實證明,這樣的氛圍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意識和能力大有裨益。
16、來一個數字接力,比如都說奇數,第一個同學說1,那第二個同學就得說3,第一個同學說11,第二個同學就得說13等,好可以讓他們說都是3的倍數的數,比如第一個同學說3,那第二個同學就得說6,第一個同學說15,那第二個同學就要說18等等,如果難點的就說7的倍數,9的倍數等等,這種方法在教學中能培養學生的快速反應和他們的數感.
17、師報一,生擊掌兩下。師報二,生擊掌三下。依次類推
③ 小學數學課堂游戲100例的內容簡介是什麼
《小學數學課堂游戲100例》內容簡介:學習和游戲是兒童生活的兩大主題。瑞士教育家皮亞傑說過:游戲是認識興趣和情感興趣之間的一個緩沖地帶。我們應該重視游戲在兒童生活中的作用,一方面,游戲是兒童最初的學習方式;另一方面,學習離不開游戲,教師將教學內容帶上一些游戲的色彩,會使課堂教學活潑有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④ 小學數學課堂中有哪些游戲可以玩
1、倍數游戲:按座位順序,第一個同學念1,接下來第二個同學念2,第三個同學要拍手(輪到3的倍數拍手)沒拍手或念錯的要罰那個人表演;
2、搭火柴:限的的火柴看誰搭的火柴圖形多;
3、擊鼓傳花:老師拿著黑板擦敲桌子,速度慢的時候是正常傳遞,速度快的時候說明快要停下來了,讓同學掌握節奏感;
4、可以下五子棋。
⑤ 數學游戲的玩法有哪些
1、玩法一:
兩人輪流從1~20中寫數字,誰寫下的數字中有4個之和為40誰就是贏家。寫數字的時候每一輪都是分別寫好然後再同時亮出來,已經寫過的數字以後不可以再重復寫。
如果出現某一輪兩人寫的數各自可以湊成和為40,則這一輪兩人寫下的數字被劃掉,而且以後也不準再寫這個數。
如果某一輪兩人寫了同一個數字,其中甲可以用它湊出40,而乙不行,則甲的那個數就被劃掉,而乙的則保留下來。如果某一輪兩人寫了9同一個數字而且都無法用其湊出40,則同時被保留。
2、玩法二:
類似於俄羅斯方塊,畫一張10×10的網格,方塊可以從上往下落。兩人輪流選擇一種方塊讓它往下落,但是規定塊在下落過程中不可以左右平移或者旋轉,只能從指定的列豎著往下落。誰填上最後一塊方塊而讓對方無法再放新塊誰就是贏家。
數學游戲的作用
游戲與數學的相似保證了數學游戲有利於數學思想的培養,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的精神。可利用游戲引導學生開展有趣的數學活動。還有,數學游戲還具有將抽象的知識通俗化的作用。
作為智力游戲的一種,數學游戲在啟發人的創新思維上尤為重要.在數學教學中,有些問題是非常復雜難懂的,而利用數學游戲來理解數學知識的方法,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學生在游戲中打破常規,拓寬思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在解決問題時能夠事半功倍。
⑥ 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有哪些形式
一、圍繞數學課程目標,開展游戲教學
課程目標是進行游戲教學設計的重要依據。長期以來,在課堂游戲教學中,教學目標的制定應該說是比較寬泛的,這導致了課堂游戲教學產生了混亂的局面。教師應當對自己的教學有一個基本的目標規劃,並用它來指導游戲教學,教師的思路才更加清晰,組織游戲才能更加得力,教學才能更有效。《數學課程標准》中確定了,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要達到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四個方面的發展,並且還設定了第一學段(1-3年級)要達到的有關這四個方面的具體目標。我們在進行游戲教學設計和游戲活動組織中,應同時兼顧這四個方面的目標。
1、突出遊戲教學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數學課程標准》要求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要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而游戲教學正是以其充滿樂趣和探索的特徵,吸引學生主動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探索數學的奧秘。在對學生感到理解比較困難的課時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們可以嘗試運用游戲教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達到寓教於樂的教學效果。例如在二年級下冊統計時,由於二年級學生對統計的概念理解起來有些困難,很容易上課時走神,因此教師可以設計「小小調查」游戲。例如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組,每組派出「調查員」和「記錄員」,對組內成員的晚上上睡覺時間進行調查和記錄,並且大家一起根據調查結果,做成統計圖。在組內評選出畫得最好的統計圖,最後各組把統計圖進行展示,並排除「講解員」進行講解,最後教師對幾個組的表現進行點評。因為統計的知識,是比較抽象的知識,也是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的比較多的,如果這節課老師只用「講授法」進行講解,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加游戲,理解並參與了統計的過程,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2、突出遊戲教學對學生數學知識、思維的培養
「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課程標准》對學生數學知識、思維的培養要求。游戲不僅對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有幫助,並且有利於增加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思維習慣。運算能力是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必須要熟練掌握的一項數學技能,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設計游戲幫助學生掌握這項技能。例如在小學低年級學習加法運算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算式找朋友」的游戲來幫助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練習。
3、突出遊戲教學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我們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要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而游戲教學非常強調學生的參與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參與游戲時,不是單純地學數學知識,而是參與到整個游戲當中,並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問題,來完成整個游戲過程。通過參與游戲,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例如在根據一年級《整理房間》設計的「舉牌游戲」中,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經歷了分類過程,懂得要按照分類的標准來整理事物。教師給通過課件演示物品,並且給每個物品進行了編號,從1到12號,並且把這些物品分成三類,一類是玩具,一類是文具,一類是服裝鞋帽。然後教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三個牌子,三個牌子上分別寫著玩具、文具、服裝鞋帽。接下來,教師開始給同學們講游戲的規則,教師指出一個物品,同學們很快想一想它屬於哪一類,教師說「舉牌」同學們把屬於哪一類的牌子舉起來,並把它說出來。通過參與這個游戲,學生經歷了分類的過程,並學習了有關分類的標准,經歷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並且體會到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根據數學教學內容,選擇游戲類型
教學內容是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數學課程標准》中在各個學段中,安排了四個部分的課程內容:「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並強調通過課程內容,應該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合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為了適應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的培養需要,數學課程還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因此,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當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要達到的效果,合理地選擇游戲的類型。游戲的形式是多樣的,但比較貼近小學數學教學的游戲大致分為以下幾類:講故事、觀察、猜想、活動和競賽。只有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游戲類型,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一年級上冊《生活中的數》的學習中,接觸1-5的數字學習時,為了讓學生在元認知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到數的意義,我們可以設計一個觀察的游戲「猜玩具」,來幫助學生體會到數字代表的意義,提高學生的數學感知能力,同時還強化了學生的符號意識。讓學生通過觀察數學現象,培養和加強對數學的數學感知能力、培養數學意識與敏銳的觀察力。
1、數學游戲要具有科學性
首先,在選取數學游戲時,要充分考慮到游戲設計是否具有科學性,是否能反映出數學內容的本質,是否有助於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和理解。數學游戲的選擇要體現數學學習的思想方法和應用價值,並且為學生拓寬思維活動提供空間。游戲內容的選擇應從學生感興趣的點出發,並且要切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並通過游戲體現數學的思想和方法,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生活中充滿著科學。例如在小學中學習了各種圖形以後,教師根據學生愛游戲、愛探索的特點,帶領同學們玩兒「七巧板拼圖游戲」,在玩游戲之前告訴學生游戲規則,並讓同學們自己動手拼出各種圖形,用已經學過的圖形知識來探索「七巧板」中蘊含的數學知識。
2、選擇數學游戲要具有啟發性
數學游戲的選擇要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並且能夠對學生有一定的啟發,讓學生通過思考和探索體會到數學學習的過程。因此教師在選擇游戲時,應選擇對學生有一定的啟發性和探索性的游戲,選擇的游戲應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以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⑦ 誰能給我說一些課堂上可以玩的游戲實例(小學數學課)
搭火柴
⑧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在哪個環節引進游戲
數學游戲作為數學知識的一種載體,兼具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因而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數學游戲,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建構知識,獲得數學思想.本文從什麼是數學游戲、數學游戲對數學課堂的作用、數學教學中游戲設計的原則選用標准以及小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如何引入數學游戲和收獲體會等幾方面等方面進行充分地闡述,結合若干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提出合理運用集數學和游戲於一體的數學游戲,挖掘和發揮數學游戲的作用,優化數學教學和推進課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引言
記得一代數學大師陳省身在北京舉行的2002年國際數學大會上曾為青少年數學愛好者題詞寫的是"數學好玩"四個字,正是這四個字促進了陳老終成一代數學大師。但現實是一部分學生學習數學是迫於升學考試的壓力,而不是自覺地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鑽研數學。造成這種現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為教師,能否在課堂教學中加點"味精",教學內容尊重"孩子文化",要有點"童心","童趣",從而讓學生主動地學數學,達到"數學好玩"的這種境界。
2.數學游戲與課堂教學
快樂的感受是更好地學習的情感基礎。在課堂上,我發現,當學生喜歡某種活動時,他們便會全情投入,還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就必須為孩子創設快樂的學習環境,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以興趣促進學生樂學數學,達到學習的自動化,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游戲以其雅趣的形式"娛人",以其豐富的內容"引人",以其無窮的奧秘"迷人",以其潛在的功能"育人",古往今來,數學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都已證明游戲對於數學學習是有極大的價值。正如布魯納所說:"游戲活動是生命的自由表現,它是生活樂趣"我結合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將游戲引入數學課堂教學,從而讓數學更"好玩"。
一:在新概念教學中引入數學游戲
數學概念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數學概念是進行推理和判斷的基礎,清晰的概念是進行正確思維的前提。但也是教學的難點,現行的教材嚴肅,呆板有餘,生動活潑不足,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藝術性的再加工處理,其中在新概念教學中引入教學游戲,不失是一種好學方法。
[例1:] 用呼啦圈引出公因數
在講公因數時我帶了兩個大的呼啦圈走進課堂,學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然後我找了七名同學分別當數字1,2,3,4,6,8,12。並把這七個數字卡片分別貼在他們的胸前。我讓這七個同學中是8的因數站在左邊的呼啦圈中,是12的因數的站在右邊的呼啦圈中。這時有三個同學為難了,他們是代表數字1,2,4的同學,因為他們既是8的因數又是12的因數。過了一會兒,我班的馬佳駿同學站起來說:「老師,讓這兩個呼啦圈交叉,代表1,2,4的同學站在交叉的地方。」馬佳駿同學說完,同學們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利用這個游戲既讓學生理解了公因數,又理解了比較抽象的「交集」。因為有了游戲作基礎,而變得較為親切,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在練習題教學中引入游戲
在教學中運用游戲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在「玩」中學習,「趣」中練習,「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游戲必須寓教於教學之中,以正確的思想激發學生的競爭精神。
[例2:]如在練習小數除法時我用了游戲「攀登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在「高聳入雲」的山峰兩側貼上題卡,,選兩組學生當「登山隊員」分別從兩側向頂峰挺進。其他學生當裁判員,哪組答對一題就插上一面紅旗,表示前進了若干米,先到達頂峰的一組就可以奪得山頂的優勝旗。在游戲中,參賽隊員勇往直前,而裁判員們默默地搶先算出答案以便正確評判。全體學生愉快地在游戲中完成了學習任務,還藉此了解了一項我國的世界之最。
三:小的數學游戲靈活運用在課堂中
古往今來的有關數學的教育理論和實踐都可以證明游戲對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具有極大的價值。對此,馬丁.加德納曾經作了相當正確的評價「喚醒學生的最好的辦法是向他們提供有吸引力的數學游戲、智力題、魔術、笑話、悖論、打油詩或那些呆板的教師認為無意義而避開的其他東西。」兒童注意的特點是無意注意佔優勢,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而新穎、活動、直觀、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兒童大腦皮層有關部位的興奮。游戲新穎,形式多樣,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地學、愉快地學。如形式活潑又有競爭性的「數學撲克」、「爭上游」、「拍大數」……;富有思考啟發性的「猜謎」、「問號之旅」……;富有情趣的「小貓釣魚」、「摘蘋果」……將這些游戲一一展現在學生們面前時,學生們都喜形於色,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並能自覺遵守游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游戲中的學習任務,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直觀形象的數學游戲可以在學生的「具體形象的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數學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法則等知識,引導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如「數的組成」、「數的分解」、「數字歌」、「找朋友」、「送信」等游戲都是藉助學生的表演和生活常識來理解數學知識。
3.結語
教學實踐表明:興趣是教學成功的秘訣。"以戲促趣、以趣促學"不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愉快地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動,主動去學習,而且還能使學生向"會學習、會創新、會開拓"的目標靠攏,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新型人才,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⑨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融入游戲教學
小學數學不僅要靠老師出色地教,更要靠學生自主地學。為了使小學生興趣盎然地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小學特別是低年級的數學游戲顯得尤為重要。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材料有內在興趣,而最能激發學生興趣的莫過於游戲。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有趣的數學游戲,每位學生不僅是游戲的參與者,也是學習的小主人。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斷獲得健康、有趣的學習體驗,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多方面的能力。將游戲巧妙地融入數學課堂,進行實踐和探索,這是很有意義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