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班數學課程有哪些
數學:小班
《數學:小班(下冊)》它的主要特點是:以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規律為依據,從幼兒的現實生活和學習特點出發,強調各種教育內容之間的有機聯系,科學地、系統地設計學前幼兒課程。編寫中,注重體現新的教育理念,吸收幼教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實踐經驗,以游戲、動手動腦等活動為基本,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利於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總之,在課程內容設計中,較好地處理了時代性、科學性、操作性與指導性之間的關系。
書名
數學:小班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頁數
31頁
開本
24
作者
李運慶 趙肖峰
幼兒園小班詳案小班數學游戲小班認識三角形小班數學一一對應小班數學課小班認識圖形數學小班教案小班數學3的形成幼兒小班數學課小班數學排序
內容簡介
《數學:小班(下冊)》:新編幼兒園綜合教育兒童用書
圖書目錄
認識圓形
區別圓形和正方形
比多少(二)
比多少(三)
比多少(四)
認識三角形
按標記分類(一)
比較長短(一)
比較長短(二)
按名稱排序(一)
按顏色排序
比多少(一)
按標記分類(二)
按名稱排序(二)
按形狀排序
近規律排序
區分前後
綜合練習
按圖形特徵分類
圖形拼搭
按長短排序
特徵標記
『貳』 幼兒園小班數學優質課上什麼內容好
小班數學優質課——區分上下 活動目標: 1、教會幼兒區別上、下的位置。 2、培養幼兒的空間思維能力。活動重點:能夠以一物體作為參照物,區分物體所在上下的位置關系。活動難點:培養幼兒的空間思維能力。 活動准備: 掛圖《小貓在哪裡》 玩具小狗,小兔、大娃娃、小娃娃、積木、皮球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1、貓媽媽有六個孩子,今天貓媽媽出去給孩子們釣魚,等媽媽回來打開房門,發現小貓寶寶都不見了,貓媽媽非常著急,我們一起來幫貓媽媽找找小貓。 2、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告訴貓媽媽小貓在什麼地方?(要求幼兒講清楚小貓在某某東西的上面還是下面。) 3、教師帶領全班幼兒一起面熟小貓躲藏的位置。 二、引導幼兒以桌子為參照物區別上、下。 1、(桌子上和桌子下藏著這些玩具,並用報紙遮好)貓媽媽為了感謝小朋友們,給你們送來許許多多的玩具,看看都有些什麼玩具?(帶領幼兒說說玩具名稱)。 2、這些玩具都放在了哪裡? (讓幼兒自由說說)
『叄』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知識點有哪些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知識點有如下:
1、加法公式。
加數+加數=和。
和=加數+加數。
和-加數=另一個加數。
另一個加數=和-加數。
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減法公式。
被減數-減數=差。
差=被減數-減數。
被減數-差=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
差+減數=被減數。
被減數=減數+差。
3、一個數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表示幾個ー,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幾個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幾個百。
20裡面有2個十,也可以說20裡面有20個一。
0裡面有1個十,也可以說10裡面有10個一。
4、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讀作是寫語文字,寫作是寫數學字。
個的前面寫數學字,個的後面寫語文字。
5、時針短,分針長。1時=60分。60分=1時。1刻=15分。
分針指著12是整時,時針指著數字幾就是幾時。
分針指著6是半時,時針過數字幾就是幾時半。
鍾面數字有十二個。兩數之間有五小格,一共有六十小格。
時針轉一個數字是一時,分針轉格是一分。
時針剛過數字幾,就是表示幾時多。
『肆』 億童小班下學期數學有哪些
《億童蒙氏數學》。
會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實物,並能說出總數就行。學習簡單的加減發,還就99算數表,都是一些基本簡單的東西。在小班數學課上,認識5以內數字,動手操作擺圖形。
『伍』 小班數學活動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生活中常聽到小班幼兒會隨口說出1、2、3、4、5…,但讓幼兒實際來數一數某個東西的時候,卻是口裡數的和實際東西數量不相符,為了讓小班的幼兒感知並認識數字1、2、3,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培養幼兒對數的感知力、想像能力和同伴合作的意識,鍛煉幼兒的小手靈活性。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幼兒學會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數,理解數的含義,數的認、讀,數的順序,學會比較數的大小,並會認,會讀,這5個數。
2.能力目標:培養幼兒觀察,比較,口頭表達的能力,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理解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幼兒學習的熱情,培養幼兒主動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數的含義,數的認、讀,數的順序,學會比較數的大小。並會認、會讀這5個數。
活動准備
1、卡通數字1、2、3。
2、數字1、2、3的大卡片以及相應圖片。
3、魔術口袋,各色數量的塑料小膠棒、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4、各色數字1、2、3小卡片幼兒人手一套。
5、數字兒歌磁帶。
6、自製數字箱三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主題 ,認識數字1、2、3
1、教師組織幼兒一起玩手指游戲:「長長短短,高高矮矮,大大小小,寬寬窄窄,胖胖瘦瘦,咕嚕咕嚕1,咕嚕咕嚕2,咕嚕咕嚕3,我們大家一起玩。」
2、聽數字兒歌,引出數字1、2、3
兒歌: 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浮水上,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揚,5像秤鉤秤東西,6像口哨能吹響,7像鐮刀割小麥,8像麻花擰一遭,9像勺子能盛飯,10像筷子加雞蛋。
今天我們請來了數字寶寶1、2、3,我們看看他們像歌曲里唱的那樣,像鉛筆、小鴨和耳朵嗎?(分別出示卡通數字1、2、3,讓小朋友觀察數字形狀)
3、讓小朋友大膽想像數字1、2、3還像什麼,感知字形
4、感知數字1、2、3
分別請出大數字寶寶1、2、3(出示數字大卡片),將數字和卡通圖片相對應,讓幼兒看看數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樣,加深幼兒對數字的理解和記憶。
教師隨意出示大數字卡,讓幼兒念出卡片上相應的數字。
5、用手指表示數字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伸出你靈巧的小手,告訴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領?那麼你會用小手錶示1、2、3嗎?教師出示不同個數的實物,讓幼兒點數,並用手指比劃1、2、3來表示物體的個數,同時糾正幼兒的錯誤手勢。
教師說出數字,幼兒用手指來表示。同時也可以選擇幼兒擔任小老師。
6、游戲:看實物出手指。
教師從魔術口袋中拿出相應數量的塑料小膠棒、三角形、正方形、圓形,讓幼兒點數,說出數量同時用手指頭來表示其數量是幾。
『陸』 幼兒園小班兒童數學教學有哪些基本方法
幼兒園小班兒童數學教學有哪些基本方法?
答:
(一)教師與小班幼兒玩數學游戲。
(二)情境講述的每個細節都滲透數學的概念。
(三)操作有發展性和可接受性。
(四)游戲在已有經驗基礎上創新。
『柒』 急求幼兒園小班下學期蒙氏數學教案
蒙氏數學小班下學期《比多少》 《比多少》 ----深圳市遠恆佳教育集團 龍華中英文實驗幼兒園 饒婷 活動 設計 蒙氏數學 《比多少》 重點領域 科學 活動重難點 1、會用對應擺放的方法比較誰多誰少。 2、知道用減增的方法變成一樣多。 創新意圖 1、學具不復雜,很好的利用了身邊的物品做為教學具。 2、...以游戲為主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本節課的重難點,並且游戲簡單易懂貼近生活,游戲適合小班年齡,小朋友都愛玩。 3、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程序也有變動,沒有按照蒙氏課程的路線走,例用線上活動進行游戲巧妙的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 這是一節小班下學期的課程,主要亮點是孩子可以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體驗多一些,少一些,一樣多的含義,通過游戲教學喜歡蒙氏活動,學會探索。 活動 目標 1、在游戲中體驗多一些,少一些,一樣多的含義 2學習運用並置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具體感知物體的多少一樣多 3樂意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 准備 1、教具准備:椅子、音樂、小紅花、錄音機。 2、學具准備:玩具紅色雪花片和白色雪花片。水彩筆。 3、《操作冊》第3冊第9--10頁 活 動 過 程 一、預備活動和游戲活動(初步感知多與少一樣多) 師幼互相問好。 游戲名稱「快樂轉轉轉」。規則:音樂開始所有小朋友圍著椅子轉,當音樂停「STOP」小朋友要趕緊找一張椅子坐下。(椅子擺在蒙氏線裡面,擺成一個圓圈) 1、椅子比幼兒少三張,音樂起所有的小朋友雙手插腰,走線,當音樂停所有的小朋友趕快找一張椅子坐下,教師提問幼兒:為什麼有的小朋友沒有坐到椅子了?(因為小朋友多椅子少) 2、椅子比幼兒多2張,音樂開始小朋友們繼續插腰走線,當音樂停止時幼兒趕緊找椅子坐下,教師繼續提問「為什麼有的椅子沒人坐了?(因為椅子比小朋友多) 3、椅子跟幼兒一樣多,進行游戲,教師提問:現在有沒有多椅子?幼兒回答沒有,教師接著提問小朋友有沒有多?沒有,(椅子和小朋友一樣多) 二、 操作活動 1、用對應擺放的方法比較誰多誰少。 師:在游戲中很多小朋友都表現不錯,現在老師請一些表現很好的小朋友上來,給他們獎小紅花,(8個小朋友上來)花10朵。 請下面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幫老師發小紅花,一個人給一朵小紅花請幼兒回答紅花多還是小朋友多?(紅花) 2、啟發幼兒說出紅花比小朋友多兩朵。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才能使?小朋友和小紅花一樣多了? (添2個小朋友或減少兩朵紅花。請小朋友們回到位置上。) 3、比較教室里的物品誰多誰少? 請幼兒比一比班裡的男孩和女孩,電燈和電扇,等,誰多誰少?怎麼樣又能讓他們變成一樣多了? 三、 分組活動 第一組:操作「學具小星星」比較各種星星的多少。(大星星8個,小星星7個) 第二組:兩名幼兒一組,比較誰紅花欄里紅花多? 第三組:比較教室里的玩具紅色雪花片和白色雪花片哪種多哪種少?(紅色雪花片6片,白色雪花片5片用兩個欄子放好,每個幼兒人手一份) 四、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請分組幼兒交流自己操作的結果,並收拾學具及分組操作材料。 在校活 動延伸 1、完成操作冊第1冊第17-18頁的活動。 2、交換操作分組學具 在家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比較物品的多少。 教學 資源 《取學具兒歌》師:擺好工作台,學具拿出來。 生:——工作台,——拿出來。輕輕拿,輕輕放,我的學具我愛護。 《收學具兒歌》 小學具,要回家,誰最快,喜歡它!一二三四五,我來數一數,五四三二一,有沒有到齊?家門要認准,認准你才進! 建議: 1、操作活動中缺少集體操作的環節,最好是有同一個要求,全體幼兒同步來做。比如:利用學具小星星來感知多少和比較多少。如:教師給每個小朋友5顆紅星星,3顆黃星星,請幼兒觀察探索,哪種顏色的星星多。 2、分組活動應體現照顧孩子的個體差異,投放的材料應該有層次。最好是有實物組,學具組和紙面材料組三個層次。
『捌』 幼兒園小班下學期智而樂數學教案
曾聽一位教師執教的《圓的認識》,就是一節典型的動態生成的課。一節課中的三個主要環節,都是先由學生操作,再自行總結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課一開始,老師就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讓學生在練習紙上試畫兩個圓,要求一個比「我的臉」稍小一些,一個比「我的臉」稍大一些。學生擁有充分的活動和體驗時間。有了感性認識後,請幾個學生用語言描述怎樣才能滿足這一條件。學生的語言明顯存在個性差異教師非常善於捕捉學生的想法,及時地合理地作出針對性的引導,雙方產生積極的互動,最後得出結論「圓規兩腳尖之間的長度決定圓的大小」。學生在這個生動活潑的過程中,積極參與,主動探索,顯示出聽課者事先無法預料到的動態生成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倡導知識是在活動中由學生自主探究得到的,通過語言表達自主「內化」的,教師的作用就是設計了這樣的一條發展通道,把教轉化為學。在學生的活動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歸納,實現在「動態」中落實教學,不僅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且學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充分發展。使課程變得更具人文關懷,讓數學課堂充滿智慧和樂趣。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出台,各種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沖擊著教育、教師。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在面向「21世紀的新基礎教育」報告集中強調教育活動的「動態生成性」,教學過程是生動可變的,課堂的活動來自於學生動態的發展,教師必須緊緊抓住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的因素,使之成為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的催化劑。具體到數學學科,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身為數學教師,有必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吸收各學科的精華,構建有利於學生思維發展的新課堂教學結構,將課堂教學從傳統的「事先預設」中走出來,走向「動態生成」,賦予課堂更多的開放性、動態性、創造性、挑戰性、發展性和生成性,讓數學學習充滿生命的活力。 理論解讀 教學是動態生成的 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下及今後的多方面發展和成長;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專業水平的發展和生命價值的體現。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往的課堂教學中盡管教師也很想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學習,但由於受教學活動計劃性、預設性的影響,學生的思維與活動總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縛中。動態生成的教學不再是教師主宰,學生跟著走,而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隨時調整教學過程,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玖』 幼兒園小班的數學認識有哪些方面
幼兒園小班的孩子一般處於3-4歲,應國家發布的《3—6歲兒童發展指南》要求,幼兒對數學的認知需要具備以下幾方面:
1、學習數學的興趣
當幼兒感知和發現到周圍物體的多樣性時,便能體驗和發現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用到數學,對數學學習開始感興趣。
2、主動探索操作,尋求答案
基於幼兒對數學感興趣,便會主動探索,通過不同方法尋求答案,過程中智力得到開發,多項數學能力也得到提高。
3、感知實物,學會比較
幼兒在這個階段能注意物體較明顯的形狀特徵,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能感知物體基本的空間位置與方位,理解上下、前後、里外等方位詞。
4、理解數和數量
結合具體事物讓幼兒通過多次比較,逐漸理解數字和數量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