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活中的乘法除法的數學小報怎麼做
畫一艘鼓起風帆的大船,在海洋里乘風破浪的航行。我就是開船的小朋友,大海就是知識的海洋,我要在知識的海洋里學習無窮無盡的知識,不怕風浪有多洶涌。
第一部分:我眼中的除法
除法就是把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除號的兩個點代表東西,橫線表示把東西平均分開。你看,誰都不想分離,那兩個點有些傷心呢。
第二部分:分蘋果,這是一道有餘數的數學題。
49個蘋果平均分給9個小朋友,每人分(5)個,還剩(4)個。
第三部分:鋸木頭,是一道有除法又有乘法的數學題。
一根木頭長24米,要鋸成4米長的木棍,能鋸(6)根。每鋸一次要用3分鍾,全部鋸完要用(15)分鍾。
② 數學乘法故事,短一點的,最好是深一點的,因為我四年級啊。 急呀!!!辦手抄報用的
大清早,公雞就大聲地叫起來「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一隻小喜鵲被驚醒了,不高興的喊:「這么冷的天,誰在叫啊,真煩人。」 喜鵲媽媽說:「孩子,該起床啦,公雞也是為大家好,告訴我們天亮了。其實,他的叫聲不但優美動聽,還包含了一些有趣的數學知識呢!」 小喜鵲特別喜歡數學,一聽媽媽這樣說,就不再嚷嚷了。她仔細聽了聽公雞的叫聲,果然有規律,高興地叫起來:「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公雞每次叫3個『喔』字,一共叫了12個『喔』字,4×3=12嘛!我也會。」 於是,她也發出了一串有趣的聲音,早晨醒來的其他動物們聽了直誇這個孩子真能幹。 小朋友,喜鵲的叫聲究竟可以寫出什麼樣的乘法算式呢,請試一試吧! 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
( )×( )=( )
小象聽了不服氣 ,咚咚咚地跑了過來,也用腳步聲出了一道乘法題。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 )×( )=( )
一會兒,小豬吹著小喇叭來了。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 )×( )=( )
不一會兒,各種動物都跑來看熱鬧。
小狗說:「你們這樣叫幾聲、吹幾聲誰不會呀,要把乘法題畫出來才算本事呢!」
說完,就在雪地里走了幾步,停下後地上出現了幾個像梅花一樣的腳印,它得意地說:「看,我畫的每朵梅花有6個花瓣,4朵梅花一共有多少個花瓣呢?」
③ 關於乘法和除法智慧樹怎麼畫
首先准備工具畫出樹乾和樹支,然後按照知識體系填入乘除法知識。
1、在畫智慧樹前,把工具和材料的准備好,有彩色紙、彩色筆、鉛筆、剪刀、橡皮、直尺;
2、用綠色彩色筆在綠色彩紙上畫出樹葉圖形。根據數學教程的目錄標題的數量畫出樹葉圖形;
3、取藍色彩色筆在綠色彩紙上寫出數學知識點標題。注意文字要居中寫好;
4、用剪刀把綠色彩紙上的樹葉圖形剪出來;
5、然後,用棕色彩色筆在白紙上畫出樹乾和樹枝,並用藍色水彩筆寫出智慧樹主題。注意主題文字豎著寫;
6、把剪出來的樹葉圖形擺放在樹乾和樹枝上。注意擺放樹葉圖形要按照數學知識點的學習的順序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來擺放,並把樹葉圖形要擺放美觀就完成了。
兒童的認知規律是「感知——表象——概念「,使用智慧樹教具恰好符合這一規律,能使學生把被動地聽變為主動地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在課堂上恰當地使用教具能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恰當地使用合適的工具,能使學生自然想到動手操作去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④ 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的線段圖怎麼畫
《乘、除法的定義及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結合具體情境通過對算式變換的比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的過程中,發展抽象、概況的能力,進一步感悟運算本質。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內在邏輯性,體會數學的價值。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表示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三、教學准備 課件、學習單。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同學們,看到屏幕里的圖片,有什麼感覺?(出示各種美麗的花朵) 預設: 生:非常漂亮,感覺很香…… 2.師: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還有著很多美好的寓意。荷花代表著純潔,牡丹則代表著高貴。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用數學的眼光來欣賞花,看看大家能發現什麼數學信息。 (出示主題圖) 3.師:你能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 預設: 生:每個花瓶里插3枝花,4個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設計意圖】學生學習的過程應該是開放的、是富有美感和藝術感的。在課的開始,通過對花的欣賞引導學生自主提出數學問題,在激發學生研究興趣的同時,引出研究問題。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義。 1.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能夠解決嗎?請每個同學自己動手試一試。 2.學生獨立解題 3.匯報交流,展示解題過程: 預設: 生1:3+3+3+3=12 生2:3×4=12 4.師:大家都是怎麼想的? 預設: 生1:每個花瓶中有3枝花,四個花瓶一共就是4個3相加。 生2:4個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4。 5.師:看來4個3相加也可以表示為3×4。你認為哪種表示方式更簡便呢?為什麼? 預設:乘法,因為加數個數多時可以用一個數表示個數。 6.你還能提出什麼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嗎? (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7.師:用你自己的話說一說什麼是乘法? 預設: 生: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叫乘法。 (板書:乘法定義) 8.師:你知道乘法算式中這些數都叫什麼名字嗎? 介紹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因數×因數=積) 9.師:在上節課我們學習加、減法時發現一個加法算式可以改寫出兩個減法算式。今天你能結合情景和這個乘法算式也改寫出用其他運算方法計算的問題嗎?小組討論一下。 9.學生討論並列式。 (2)12÷3=4 (3)12÷4=3 10.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這兩個除法算式代表什麼含義? 預設: 生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幾瓶? 12÷3=4 生2:有12枝花,平均插到4個花瓶里,每個花瓶插幾枝? 12÷4=3 11.師:為什麼用除法計算呢? 預設: 生:因為知道了兩個因數的積,求另一個因數。 12.師:你能提出一個用除法解決的實際問題嗎? 13.師:想一想什麼是加法,什麼是減法?然後,請你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麼是除法? 預設: 生: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除法。 (板書:除法定義) 14.師:你知道除法算式中這些數又叫什麼名字嗎? 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稱(被除數÷除數=商) 【設計意圖】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通過學生對自主提出問題的解決,逐步體會運算的本質含義,並抽象總結為概括性的語言,在此過程中逐步完善學生的認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小組交流,明確關系 1.師:觀察黑板上的算式,再想一想我們是如何研究加、減法的,你有什麼發現? 2.師:我們能根據一個加法算式很快地寫出兩個減法算式,又能根據一個乘法算式很快寫出兩個除法算式,現在你有什麼想研究的? 預設: 生:乘、除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樣的關系? 3.師:同學們非常善於思考,看來我們這節課除了要知道什麼是乘、除法,也需要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板書課題: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4.師:根據黑板上的三個算式和上節課的學習經驗(課件出示加、減法各部分關系),你能發現乘、除法各部分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嗎? 5.小組討論並組內交流 6.整理總結: (1)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積=因數×因數 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2)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商=被除數÷除數 除數=被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7.師:請同學們結合剛才的算式,驗證大家總結的發現。 8.師:請觀察我們總結的結論,看看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小組交流一下。 預設: 生1:乘法是除法的相反運算、 除法是乘法的相反運算。 生2: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9.學以致用:數學書P6做一做 根據36×14=504,不計算直接寫出後面算式的結果。 504÷14=( ),504÷36=( ) 10.抽象概括,總結升華。 我們通過這三個算式的聯系,初步了解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而且驗證了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1)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積=因數×因數 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2)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商=被除數÷除數 除數=被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希望大家能靈活運用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來解決問題。 11.師:關於乘、除法的知識研究到這里,你還有什麼疑問或還想深入研究的嗎? 預設: 生:在有餘數的除法里,被除數與商、除數和余數之間有什麼關系呢? 12.師:關於這個問題大家是怎麼想的呢?具體的內容我們下節課就要研究,請你回家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乘、除關系進行整理,進一步引發學生對加乘、除法運算的深層次理解,感受數學嚴密的邏輯性。並通過與加、減法關系學習的對比掌握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基本練習,鞏固新知。 (1)下面各題應用什麼方法計算?為什麼?(數學書P7 練習二 1) ①蝸牛每小時可爬行5m,6小時能爬行多少米? ②120支鉛筆,每12支裝一盒,可以裝幾盒? ③蝸牛6小時爬了30m,平均每小時爬行幾米? ④一頭大象的體重是5600kg,正好是一頭牛的8倍。這頭牛重多少千克?
⑤ 一隻大兔子,三隻小兔子,講一個乘法數學故事
一隻大兔子,生了三隻小兔子,大兔子天天帶著三隻小兔子在森林裡尋找食物,有一天,大兔子跑到了一家農民的田地里,發現了許多胡蘿卜,這可是他們最愛吃的東西,大兔子有想,這可是農民伯伯種的莊稼啊,如果我們把胡蘿卜弄走吃了,農民伯伯肯定很傷心,大兔子又想吃,又擔心農民伯伯很傷心,左右徘徊,一時不知道怎麼辦。
大兔子在田地間左右徘徊,最後想了一個對農民伯伯不是很傷害的辦法,實在是忍不住,還是拔了六個胡蘿卜,帶著這六個胡蘿卜離開了這塊田地,把這六個胡蘿卜分給三個小兔子,每個小兔子分得了二個胡蘿卜,高高興興地離開了森林,回兔窩了。大兔子心想,以後再也不去那塊田地了,誘惑實在是太大,難控制啊。
這個故事裡,有一道簡單的數學題,就是:6÷3=2。
(5)數學題乘法講故事怎麼畫擴展閱讀:
這個故事中的數學題目是:胡蘿卜總數是6,分胡蘿卜的小兔子總數是3,每個小兔子分得的胡蘿卜數是:6÷3=2(個)。
用語言或文字敘述有關事實,反映某種數量關系,並求解未知數量的題目。每個應用題都包括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中國的應用題通常要求敘述滿足三個要求:
1、無矛盾性,即條件之間、條件與問題之間不能相互矛盾;
2、完備性,即條件必須充分,足以保證從條件求出未知量的數值;
3、獨立性, 即已知的幾個條件不能相互推出。小學數學應用題通常分為兩類:只用加、減、乘、除一步運算進行解答的稱簡單應用題;需用兩步或兩步以上運算進行解答的稱復合應用題。
應用題可分為一般應用題與典型應用題。
沒有特定的解答規律的兩步以上運算的應用題,叫做一般應用題。 題目中有特殊的數量關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驟和方法來解答的應用題,叫做典型應用題。
(小學時學的應用題,一般使用算數方法解,只有一少部分使用方程、比例來解;而到了初中,所有應用題都必須用方程方法解)
小學應用題分類:
歸一問題、歸總問題、和差問題、和倍問題、差倍問題、倍比問題、相遇問題、追及問題、植樹問題、年齡問題、行船問題、列車問題、時鍾問題、盈虧問題、工程問題、正反比例問題、按比例分配、百分數問題、牛吃草問題、雞兔同籠問題、方陣問題、商品利潤問題、存款利率問題
、溶液濃度問題、構圖布數問題、幻方問題、抽屜原則問題、公約公倍問題、最值問題。
⑥ 乘法小故事
大清早,公雞就大聲地叫起來「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一隻小喜鵲被驚醒了,不高興的喊:「這么冷的天,誰在叫啊,真煩人。」 喜鵲媽媽說:「孩子,該起床啦,公雞也是為大家好,告訴我們天亮了。
其實,他的叫聲不但優美動聽,還包含了一些有趣的數學知識呢!」 小喜鵲特別喜歡數學,一聽媽媽這樣說,就不再嚷嚷了。 她仔細聽了聽公雞的叫聲,果然有規律,高興地叫起來:「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公雞每次叫3個『喔』字,一共叫了12個『喔』字,4×3=12嘛!我也會。
」 於是,她也發出了一串有趣的聲音,早晨醒來的其他動物們聽了直誇這個孩子真能幹。 小朋友,喜鵲的叫聲究竟可以寫出什麼樣的乘法算式呢,請試一試吧! 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 ( )×( )=( ) 小象聽了不服氣 ,咚咚咚地跑了過來,也用腳步聲出了一道乘法題。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 )×( )=( ) 一會兒,小豬吹著小喇叭來了。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 )×( )=( ) 不一會兒,各種動物都跑來看熱鬧。
小狗說:「你們這樣叫幾聲、吹幾聲誰不會呀,要把乘法題畫出來才算本事呢!」 說完,就在雪地里走了幾步,停下後地上出現了幾個像梅花一樣的腳印,它得意地說:「看,我畫的每朵梅花有6個花瓣,4朵梅花一共有多少個花瓣呢?」。
⑦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小數乘法思維導圖怎麼畫
乘積的小數位數是所有乘數的小數位數之和,其他演算法與整數乘法相同。
1、從一張白紙(一般是A4紙)的中心開始繪制,周圍留出空白。2、用一幅圖像或圖畫表達你的中心思想。
3、在繪制過程中使用顏色。
4、將中心圖像和主要分支連接起來,然後把主要分支和二級分支連接起來,再把三級分支和二級分支連接起來,依次類推。
5、讓思維導圖的分支自然彎曲而不是像一條直線。
6、在每條線上使用一個關鍵詞。
應用領域
思維導圖是有效而且高效的思維模式,應用於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有利於人腦的擴散思維的展開。思維導圖已經在全球范圍得到廣泛應用,新加坡教育部將思維導圖列為小學必修科目,大量的500強企業也在學習思維導圖,中國應用思維導圖也有20多年時間了。
⑧ 三年級乘法思導圖怎樣畫
這種題還要問,你不是不會,是太懶,好好學習吧,這么好的機會
⑨ 邊畫邊說乘法口訣是什麼
①青蛙畫3到6到9到12到15
②兔子畫4到8到12到16到20
③袋鼠畫5到10到15到20到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