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學生的基本數學素養有哪些 (具體點)
中學數學是重要的基礎學科,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肩負著歷史重任,對培養和發展中學生素質意義重大。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提高中學生數學素質,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
一、 什麼是數學素質
1、 張奠宙教授《數學素質教育設計》(草案)中的一個界定:即從數學知識觀念、創造能力、思維品質、科學語言等四個層次進行分析研究;朱成傑教授《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研究導論》指出數學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科學文化、心理健康和勞動技能素質等四個方面。
2、我國傳統提法:基本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空間想像能力、應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人建議應增加一項「建立數學模型能力」。
3、美國數學課程標准認為, 數學教育的目標應是具有以下五點數學素質:①懂得數學價值;②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有信心;③有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④學會數學交流;⑤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2. 數學六大素養包括哪些如何落實
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像、數據分析六個方面。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通過學科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具體實施。
數學學科教學活動是數學學科素養培養的主要途徑。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數學學科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是數學學科素養培養的很好途徑。通用技術課程也是數學學科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從雙基教學的產生,到素質教育、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實施,不難發現,在這個變化發展的過程中,教育教學目標的實施一步步具體、明確、可操作,充分體現了基礎教育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體現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
一、數學抽象能力的培養
數學是一門集邏輯性、抽象性為一體的學科。抽象性是數
學教學中一個主要的特性,對於剛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他們 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太豐富,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也
是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一個重要環節。數學內容抽象,如空 間形式抽象,例題數量關系抽象,學生一時無法理解思路受阻,
這顯然不利於學生的數學發展。倘若教師將話語權獨占,過多 的提點只會讓學生養成思維惰性,造成思維障礙。例如,在幫
助學生理解正數和負數的定義時,倘若將正數定義為「前面帶 正號的便是正數」給負數的定義是「前面帶負號的就是負數」。
這兩個定義能說明是正數?是負數嗎?顯然並不能,如果給正 數定義為「大於零的便是正數」,負數定義為「小於零的便是負
數」這種定義方式便不會造成上述的其一,也能幫助學生理清 概念,將正數與負數以「0」為基準點,分為左右兩部分,學生
很自然就能到處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這顯然比死記硬背 更有效。
二、正確認識教與學的關系
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是動態的教學形式,老師的教和學生
的學是這個教學過程中的基本形式,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 生熟練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對於老師的教來說,其最終的目
的也是為了學生的學,傳統教學中老師只顧及到了個人講課的 感受,沒考慮到學生是否感興趣學,導致教學的效果和學習的
效果不理想。素質教育形式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老師應正確認 識和把握好教與學的關系,擺正教的位置,認清教師的角色定
位,切實處理好數學教學中教與學的關系,積極地培養學生參 與課堂教學的興趣,重視和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
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 素養。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要想培養和提高學生發現問
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探究意識和能力,就需 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
養,需要優化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的設計,從而為學生敢於提 出問題打下基礎。
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還表現在,學習中學生 能發現疑問,能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疑問,並且能多角 度、多方面地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法。
三、在解決問題中突出拓展思維培養
數學最美妙的就是它巨大的邏輯體系,整體數學的邏輯體
系幾乎可以涵蓋了所有可見的物質計算。對初中而而言,數學 科目也許只是以課時為單位的知識灌輸,他們意識不到這些課
時內容能夠聯合形成一個整體。如果教師能夠在數學課堂中培 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就能夠讓學生在攻克課時知識的過程中體
會到翻越山嶺的滿足感,從而不再認為數學是過了一山又一山 的疲憊來源。對此教師可以利用課後編制好的拓展問題輔助學
生進行邏輯拓展思維能力的鍛煉。這里以九年級上冊課本第二 十二章第三課時的課後拓展問題為例,具體問題為:分別用一 段長為 L
的線段圍成矩形與圓形,哪個面積更大?教師列出二 次函數,矩形一條邊長為 A,則矩形面積 S1=A×(L-2A) /2=AL/2-A2,而圓形半徑
r=L÷2π,圓形面 S2=π×(L÷2π)2=L2/4π,不難看出周長確定圓形的面積是固定的,再結合圖 像,找到矩形面積最大時的值(當
A=L/4 時矩形面積最大),進 行比較,即可解決問題。
四、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
在初中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一定要創新教學理念
和教學模式,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的教 師不重視數學課程的設計,採取的教學模式多數都是教師講授,
學生聆聽,然後依據筆記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其實,在一線 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落實素質教育的理念,從學情出發,
優化教學設計,不斷的創新教學模式。學生未來在學習和工作 中都會遇到數學問題,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掌握必
要的理論知識,同時參與生活實踐,把理論的數學學知識轉化 為生活常識,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教學實踐證明,如果在初
中數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一味的讓學生死記硬背和機械式的掌 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生只能考出一個好成績,但是他們的數
學核心素養是很難提高的。新形勢下,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模式, 採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翻轉課堂、微課課堂等方式,調動
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注重學生生活實踐能力的培養, 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高。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
養。教師可以通過「課程設計,關注知識取向與文化取向;課 堂教學,兼顧知識引導與思維啟發;教學評價,考查數學思維
與核心素養」的方式,將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深入貫徹到初 中學生數學學習的每一個階段中,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的數
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
希望能幫到你
3. 初中數學學科的學科素養是什麼
中學數學是重要的基礎學科,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肩負著歷史重任,對培養和發展中學生素質意義重大。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提高中學生數學素質,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
張奠宙教授《數學素質教育設計》(草案)中的一個界定:即從數學知識觀念、創造能力、思維品質、科學語言等四個層次進行分析研究;朱成傑教授《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研究導論》指出數學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科學文化、心理健康和勞動技能素質等四個方面。
我國傳統提法:基本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空間想像能力、應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人建議應增加一項「建立數學模型能力」。
美國數學課程標准認為, 數學教育的目標應是具有以下五點數學素質:
①懂得數學價值;
②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有信心;
③有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④學會數學交流;
⑤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更通俗地說,數學素養就是數學家的一種職業習慣,「三句話不離本行」,我們希望把我們的專業搞得更好,更精密更嚴格,有這種優秀的職業習慣當然是好事。
人的所有修養,有意識的修養比無意識地、僅憑自然增長地修養來得快得多。只要有這樣強烈的要求、願望和意識,堅持下去人人都可以形成較高的數學素養。
4. 有「學霸」潛質的孩子,一般會有什麼樣的特徵
在這個超長的假期里,很多父母為孩子的學習操碎了心,尤其不自律的孩子,更讓父母煩惱不已。可朋友的孩子,沒有讓她操過心,按時起床,按時休息,一天的學習安排得科學、有效果。就像在學校一樣。
朋友的孩子從小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是真正的“學霸”,上小學連跳兩級,初中畢業,以A等生直接保送省重點高中特奧班,高二參加高考,考了六百多分,選擇上了中科大少年班。
具有“學霸”潛質的孩子,遇到學習中的問題,習慣於用不同的思考方式,來解決問題,不僅鍛煉了思維,還比別人掌握了更多的知識。
怎麼做?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當孩子問父母“為什麼”的時候,父母不要不耐煩,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多問問題,讓孩子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且給孩子提供一個豐富多彩的認知環境,使他對這個世界充滿嚮往。比如,將孩子的好奇心引向大自然,讓神奇的大自然容納孩子無窮而強烈的好奇:把孩子的好奇心變成對知識的渴求和探索。
孩子的三個特質,不僅得益於天賦,更得益於父母正確的引導和培養。這樣的孩子,有清晰的目標,並會為自己的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從而更有可能長大成才。
5. 清華大學要招初中生了,需要符合哪些特長
一、清華大學發布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數學領軍計劃,面向全球招收初中生和高中生。這是清華大學新推出的一項人才培養計劃。清華大學原本就有「丘成桐數學英才班」,主要招收有數學潛質和特長的普通高中三年級畢業生,以及普通高中二年級在讀學生。
而清華今年發布的「數學領軍計劃」,年齡要求進一步放寬——面向內地主要招收高中一年級和高中二年級學生,特別優秀的初中三年級及高中三年級學生亦可申請。此外,還面向海外招收十年級、十一年級學生,特別優秀的九年級及十二年級學生,當年度已被錄取的清華大學本科新生也可申請。
如果發現孩子對數學問題很感興趣,具有良好的邏輯思想,喜歡點算、速算,對事物要求准確,喜歡抽象事物,這就表明孩子具有邏輯數學智慧。他們未來可能會是個數學家、科學家、工程師、偵探、律師或會計師。
6. 什麼是中學生創新潛質
所謂中學生創新潛質,是指中學生創新的潛在能力。
這項能力對於中學生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對於中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之所以要注重中學生的創新潛質,是因為以下幾方面原因:
1,創新能力至關重要。
創新能力,是人類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擁有創新能力,人類才能不斷發展進步。
因此,培養和發掘有創新能力、創新潛力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
2,中學生可塑性最強。
與小學生和大學生不同,中學生所擁有的創新潛力是最大的。
小學生因為年齡還小,所以尚沒有表現出創新方面的能力或者潛力。
大學生因為已經長大,相對來說潛力已經轉化成現實的能力。
所以,中學生具有的可塑性是最強的。……中學生已經達到一定年齡,展現出一定的創新潛力。……但是中學生尚未長大,還擁有無限潛力。
因此,對於中學生創新潛力的培養就變得最為重要……
3,中學生不具備現實的創新能力,但是卻具有最大的創新潛力。
中學生所具有的知識結構,還不能轉化成現實的創新能力。
但是,中學生正處在成長階段,所以潛力無窮、未來不可限量。
因此,培養中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中學生的創新潛力,就是最具意義的一項工作。
正因為如此,中學生創新潛質的發掘和激發,就成為中學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將中學生所具有的創新能力激發出來,並加以培養,使之成為現實的創新能力,就成為中學教育當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因此,這項工作才會被著重提出並加以落實。
7. 數學十大素養包括哪些
中學數學是重要的基礎學科,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肩負著歷史重任,對培養和發展中學生素質意義重大。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提高中學生數學素質,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
張奠宙教授《數學素質教育設計》(草案)中的一個界定:即從數學知識觀念、創造能力、思維品質、科學語言等四個層次進行分析研究;朱成傑教授《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研究導論》指出數學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科學文化、心理健康和勞動技能素質等四個方面。
我國傳統提法:基本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空間想像能力、應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人建議應增加一項「建立數學模型能力」。
美國數學課程標准認為, 數學教育的目標應是具有以下五點數學素質:
①懂得數學價值;
②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有信心;
③有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④學會數學交流;
⑤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更通俗地說,數學素養就是數學家的一種職業習慣,「三句話不離本行」,我們希望把我們的專業搞得更好,更精密更嚴格,有這種優秀的職業習慣當然是好事。
人的所有修養,有意識的修養比無意識地、僅憑自然增長地修養來得快得多。只要有這樣強烈的要求、願望和意識,堅持下去人人都可以形成較高的數學素養。
(7)中學生數學潛質是什麼擴展閱讀:
下面舉一個例子,看看數學素養在其中如何發揮作用。18世紀德國哥德堡有一條河,河中有兩個島,兩岸於兩島間架有七座橋。問題是:一個人怎樣走才可以不重復的走遍七座橋而回到原地。
這個問題好像與數學關系不大,它是幾何問題,但不是關於長度、角度的歐氏幾何。很多人都失敗了,歐拉以敏銳的數學家眼光,猜想這個問題可能無解(這是合情推理)。
然後他以高度的抽象能力,把問題變成了一個「一筆畫」問題,建模如下:見圖右,能否從一個點出發不離開紙面地畫出所有的連線,使筆仍回到原來出發的地方。
以下開始演繹分析,一筆畫的要求使得圖形有這樣的特徵:除起點與終點外,一筆畫問題中線路的交岔點處,有一條線進就一定有一條線出,故在交岔點處匯合的曲線必為偶數條。
七橋問題中,有四個交叉點處都交匯了奇數條曲線,故此問題不可解。歐拉還進一步證明了:一個連通的無向圖,具有通過這個圖中的每一條邊一次且僅一次的路,當且僅當它的奇數次頂點的個數為0或為2。這是他為數學的一個新分枝――圖論所作的奠基性工作,後人稱此為歐拉定理。
8. 初中數學課上,學霸都會有哪三個隱藏不了的習慣
學生在學生生涯中,最主要的便是學習,學習期間,才能體現一個人能力的,便是數學這門科目的成績,由於數學極需要邏輯思維能力,以及運算能力。
學霸也有先天具有,後天培養兩種,作為學霸的學生,通常在學習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個人習慣,如果你在數學課上有以上這三種舉動,那麼你一定就是有學霸潛質的人,雖然今年在以前的環境下,很多學生都延遲了開學。但這不影響學霸的學習,即便在家上網課,他也仍然擁有著較好的習慣。因此,認真對待自己的學習,才能讓自己擁有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