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五年級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巧贏硬幣
記得暑假裡的一天,我們到叔叔家裡玩,正玩到興頭上,叔叔拿了10個硬幣走了過來,說:「你們想要這些硬幣嗎?」「當然想啦!」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道。我望著叔叔,真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心裡琢磨著,不知道叔叔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你們想要這些硬幣,就要回答我的問題,誰答對,硬幣就全歸他了。」說完,叔叔就提出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把10個硬幣放進3個杯子里,使每個杯子里的硬幣數都是奇數,看誰能找出最多的方法。」
聽完叔叔的題目,大家冥思苦想。只見表弟在客廳里走來走去,表姐坐在椅子上冷靜地思考著。不一會,我看見妹妹找來了材料,試著做。可是,做了很久,妹妹還是沒找到具體解題的方法。我也不甘示弱,開動腦筋想著。哎,要是能把這硬幣拿到手,那該多好啊!
過了十多分鍾,大家都沒有想到怎麼做,叔叔見此情景,對我們說:「給你們一點提示吧!解這道題要學會多轉幾個彎,不要……」「等等!」話沒說完,表弟好象想到了什麼似的。只見他拿起10個硬幣,先把第1個硬幣放到第1個杯子里去,然後把3個硬幣投進第2個杯子里,看到這里,我不禁想道:這個辦法嘛,我早就想過了,根本就不行,剩下的硬幣有6個,6是偶數,我可以肯定地說一句:「這個辦法是行不通的。」當表弟把剩下的6個硬幣放到第3個杯子時,我插嘴道:「這辦法根本……」我的話還沒說完,表弟就把我的話打斷了,「表姐,你還是看我的表演吧!」表弟神氣地說。只見他拿起第1個杯子,把那個硬幣放到第3個杯子里去。「這就是第一種方法。」表弟得意地扮了個鬼臉。「哎呀!我真笨,怎麼想到第三步就放棄了呢?真不值得!」接著,表弟按照第一次那樣做,先把3個硬幣放到第1個杯子里,然後在第二個杯子里放5個硬幣,接著把剩下的硬幣放到第三個杯子里,最後,把第一個杯子里的硬幣放到第三個杯里去。這樣第二種方法就完成了。按著這樣的方法,表弟連續做了13次。
看到這里,站在一旁的叔叔拍起了手掌,點點頭說:「真想不到,你這小鬼還會有動腦筋的時候,這回你贏了,10個硬幣都歸你了。」叔叔一邊稱贊表弟,一邊撫摸著他的小腦袋。「不過,小瑜呀,你可得加把勁了,這回連表弟都贏了你。記住,凡事多動腦筋,別輕易放棄。」
是呀,叔叔說得對,凡事多動腦筋,別輕易放棄。如果我剛才想到第三步沒放棄的話,再動動腦筋,那道題就被我解開了。以後,真的要加把勁,要努力學好數學,掌握好數學,更要學會在生活中靈活運用好數學。
② 數學小論文五年級400字怎麼寫
今天,媽媽要去買燈泡。到了超市,發現超市裡有兩種燈泡:一種是節能燈泡,一種是普通燈泡。節能燈泡雖然開200小時只需要用一度電,比普通燈泡一度電多用170個小時,但是它一個要5元,;普通燈泡一個只要1元,比節能燈泡便宜4元,但是它30個小時就要用一度電。
媽媽問我:「考考你,如果我要買一個燈泡回家,買哪種的燈泡最劃算?」
我思索了一會兒,不慌不忙地說:「可以這樣算:
200➗5等於40度。 40大於30。200小時小時
還可以這樣算:
小時)30小時小時
由這幾步可得出結論,節能燈泡省錢。」
媽媽又問我:「很好。再想想看,還有沒有別的辦法來算?」
我又想了一會兒,一個字一個字地說:「可以用我這學期才學的〝百分數〞來 算。也可以這樣算:
或者這樣算:
因此,也是節能燈泡便宜
我和媽媽買了比較劃算的節能燈泡回去了。
經過這件事,我明白了:「生活處處有數學」這個道理。
各門科學的數學化
數學究竟是什麼呢?我們說,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一門科學.它在現代生活和現代生產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同其他科學一樣,數學有著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認識它的過去,就是為了了解它的現在和未來.近代數學的發展異常迅速,近30多年來,數學新的理論已經超過了18、19世紀的理論的總和.預計未來的數學成就每「翻一番」要不了10年.所以在認識了數學的過去以後,大致領略一下數學的現在和未來,是很有好處的.
現代數學發展的一個明顯趨勢,就是各門科學都在經歷著數學化的過程.
例如物理學,人們早就知道它與數學密不可分.在高等學校里,數學系的學生要學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學生要學高等數學,這也是盡人皆知的事實了.
又如化學,要用數學來定量研究化學反應.把參加反應的物質的濃度、溫度等作為變數,用方程表示它們的變化規律,通過方程的「穩定解」來研究化學反應.這里不僅要應用基礎數學,而且要應用「前沿上的」、「發展中的」數學.
再如生物學方面,要研究心臟跳動、血液循環、脈搏等周期性的運動.這種運動可以用方程組表示出來,通過尋求方程組的「周期解」,研究這種解的出現和保持,來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現象.這說明近年來生物學已經從定性研究發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應用「發展中的」數學.這使得生物學獲得了重大的成就.
談到人口學,只用加減乘除是不夠的.我們談到人口增長,常說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麼是否從出生率減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長率呢?不是的.事實上,人是不斷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來的基數有關系;死亡也是這樣.這種情況在現代數學中叫做「動態」的,它不能只用簡單的加減乘除來處理,而要用復雜的「微分方程」來描述.研究這樣的問題,離不開方程、數據、函數曲線、計算機等,最後才能說清楚每家只生一個孩子如何,只生兩個孩子又如何等等.
還有水利方面,要考慮海上風暴、水源污染、港口設計等,也是用方程描述這些問題再把數據放進計算機,求出它們的解來,然後與實際觀察的結果對比驗證,進而為實際服務.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數學.
談到考試,同學們往往認為這是用來檢查學生的學習質量的.其實考試手段(口試、筆試等等)以及試卷本身也是有質量高低之分的.現代的教育統計學、教育測量學,就是通過效度、難度、區分度、信度等數量指標來檢測考試的質量.只有質量合格的考試才能有效地檢測學生的學習質量.
至於文藝、體育,也無一不用到數學.我們從中央電視台的文藝大獎賽節目中看到,給一位演員計分時,往往先「去掉一個最高分」,再「去掉一個最低分」.然後就剩下的分數計算平均分,作為這位演員的得分.從統計學來說,「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們去掉.這一切都包含著數學道理.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關肇直先生說:「數學的發明創造有種種,我認為至少有三種:一種是解決了經典的難題,這是一種很了不起的工作;一種是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論,其實在歷史上起更大作用的、歷史上著名的正是這種人;還有一種就是把原來的理論用在嶄新的領域,這是從應用的角度有一個很大的發明創造.」我們在這里所說的,正是第三種發明創造.「這里繁花似錦,美不勝收,把數學和其他各門科學發展成綜合科學的前程無限燦爛.」
正如華羅庚先生在1959年5月所說的,近100年來,數學發展突飛猛進,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等各個方面,無處不有數學」來概括數學的廣泛應用.可以預見,科學越進步,應用數學的范圍也就越大.一切科學研究在原則上都可以用數學來解決有關的問題.可以斷言:只有現在還不會應用數學的部門,卻絕對找不到原則上不能應用數學的領域.
③ 五年級數學小論文500字!!!
五年級數學小論文500字!
今天,我和媽媽在做數學題。媽媽問我:「陽陽,你會算組合圖形的面積嗎?」我自以為是地說:「當然會了,這么簡單!」媽媽拿出8個完全相同小正方體,擺成一個正方形,問我:「總面積怎麼算?」我用直尺量了量,一個正方形的一條邊大約是3厘米,我說出算式:「一條邊3厘米,那麼一個正方形的一個面就是3×3=9(平方厘米),一個正方形有6個面,就是9×6=54(平方厘米),8個就是54×8=432(平方厘米)。」媽媽好像很沮喪,說:「你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既然是組合圖形,有些面肯定會重合了!」我恍然大悟:「對哦。」我又重算了一下:重合了1、2、3、4、5……24個面,24×9=216(平方厘米),432-216=216(平方米)。現在對了吧?
過了一會,媽媽又擺出了另一種組合圖形,這個圖形上下8個,左右都是2個,前後都是4個,問我:「面積怎麼算?」我說:「用
12×6=72(平方厘米)就是上面的面積,再用6×3=18(平方厘米)就是左邊的面積,再用12×3=36(平方厘米)就是前面的面積,最後用(72+18+36)×2=252(平方厘米)。」媽媽說:「沒有發現一些規律嗎?」我看了看,真有嘞!「每個正方體它的上面是什麼下面就是什麼,左邊是什麼右邊就是什麼,前後也一樣。」我有些感觸。媽媽欣慰地笑了,說「我的女兒真聰明!」
哦,原來如此,組合圖形的面積算好前面後面就不要算了,算好上面下面就不要算了,算好左邊右邊就不要算了。太好了,以後算組合圖形的面積就很方便了,你們學會了嗎
④ 五年級的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生活中,有許多我們課本上學不到的數學知識,人們用一些公式來為它們定義:速度 時間=長度、長度時間=速度、長 寬=長方形面積 很多種。這不,我也發現了許多。
早上起來時,我在衣櫃里亂摸一氣,最後穿了一隻粉一隻白的襪子。媽媽說: 我們放了一雙粉的、一雙白的、一雙藍的。你自己好好想一想,怎麼拿最省力、最省時間。 我想得腦袋都大了,就是怎麼也想不出來。媽媽發話了: 別呆在那兒,再想一想。 我腦海里閃過一絲靈光,雙自己復算了一下,驕傲地大聲回答: 摸四次!從最壞的角度去想,前三隻都不一樣,第四次一定會有顏色重復! 媽媽幽默了一下: 喲,我家的小傻蛋聰明了嘛!不過,幸運的人也會少抓幾次的吧?
下午,爸爸在馬桶抽水箱里裝了一個飲料瓶,然後走過來對我說: 寶貝,爸爸在抽水箱里放了一個瓶子,每次沖馬桶可節省100毫升水。假定一個人一天沖三次,我們家三人一天要節省多少毫升水? 我列了一下式子:100 3 3=900毫升,爸爸看了,不吝惜自己的表揚,說: 真棒!那我們一個城鎮大約十五萬人,每天又能節約多少毫升水?合多少升水? 我略加思索一下,提筆寫:15萬=150000,150000 300=45000000(毫升),45000000毫升=45000(升)。爸爸點了點頭,又問: 我國城鎮人口大約4。5億人,每天節約多少升水?又合多少噸? 我盤算了一會,又寫了起來:4。5億=45000萬,4500015=3000,3000 45000=135000000(升)=135000(噸)。看不出來,一隻小小的飲料瓶,一天竟可以省這么多水,那一年又該節約多少水啊?我又寫下:135000 365=49275000(噸)。爸爸欣慰地笑了: 我家的寶貝女兒還不賴嘛!這么棒,今天允許你看一部電影。 好耶!爸爸萬歲! 我歡呼雀躍。當然啦,我不僅開心的是又能看電影了,而是我的換算、列式計算的水平雙提高了。
原來生活中處處都存在數學,大家一起留心學習吧!
⑤ 五年級數學論文怎麼寫
五年級就寫數學論文了?
五年級的論文你可以寫一些比較有趣的數學現象啊。
比方說無限循環小數0.9999……X10-0.99999……=9
由此得0.99999……X9=9
0.9999……=1
又或者是任取一個四個位不全相同的四位數,例如2134
把四個數重新組合所得到的最大的四位數4321減去組合
得到的最小的四位數1234,得到新思維是3087,繼續操
作,最後一定得到6174
還有什麼把1分成n個正數的和,把這些數兩兩乘起來,
再加起來,得到的和肯定不超過n(n-1)/(2n^2)之類的
⑥ 我是一名五年級的學生,老師要我寫一篇數學論文,請問我應該怎麼寫
如何寫數學論文
隨著教育科研意識的不斷提高,很多教師希望把自己培養成學者型教師,把自己的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寫成論文. 根據本人的粗淺經歷,我認為注意以下幾點,與同事們討論,旨在共同進步。
一、借鑒成果,博採眾長——先粗保存,再歸類保存,整理中頓生靈感
對他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吸收消化,為我所用,這是每一個科研工作者都在做、並且必須做的事情. 一個人的精力、能力、水平等畢竟是有限的,要彌補這個「先天性缺陷」,就一定要向他人學習借鑒. 就初中數學教師而言,我們所涉獵的范圍自然應以初中數學的教育教學科研信息為主,但還應兼顧高中和小學的數學,以及計算機、物理、化學等相關學科的信息,特別是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和信息,信息的採集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書面形式,比如各種書籍、報紙、刊物等;
(二)口頭形式,比如各種會議、聽課、交流、咨詢等;
(三)電子形式,比如網路。
這些信息採集後的保存方式也各不相同,先粗保存。主要有四種方式:
(1)制卡片,簡要註明作者、題目、出處、摘要、編號、日期等項內容;(2)做摘記,寫在本上;(3)復印或收藏;(4)電子信息存檔。
再歸類保存。電腦的使用可以把這些寶貴的文獻資料,全部化為電子信息存檔,並整理歸類。整理歸類的過程,即便是文字輸入的過程都能夠使你頓生靈感,我記得一位台灣女詩人創作了一首詩《一生都在整理一張書桌》,我想,做學問人都應該「一生都在忙碌中整理一張書桌」。這樣為論文寫作,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持和眾多的珍貴例子,從而萌生對某一題材的進一步研究和發掘,撰寫成了論文。所以論文不是誰刻意寫出來的,有一點瓜熟蒂落的感覺,無病呻吟成不了好文章。
二、完備素材,厚積薄發——論文還自教研始,處處留心皆學問
「論文還自教研始」、「論文在研不在寫」等觀點,有一定的道理。「厚積」是基礎,沒有來源於實踐的經驗教訓、數據統計等素材的積累,想要寫出比較有價值的論文,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些素材源於何處?如何去發現這些素材呢?答案是那句古話「處處留心皆學問」. 具體說來,素材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課堂教學,它是教研工作的主陣地,也是素材最重要的來源,這不但是一個教學實踐的過程,還是一個發現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向學生學習、自己提高的過程;
(2)課後反思;
(3)作業記錄,從學生作業中不但能發現具有共性的問題,還提示我們教研的改革方向;
(4)考試總結;
(5)解題分析,並從中探索解題規律和命題趨勢;
(6)調查反饋,可以用談心、問卷等多種形式進行,從中反饋的信息是難得的寫作素材;
(7)成果質疑,學習他人但不要迷信,發現不足甚至是錯誤之處,理由不充分的就要敢於質疑;
(8)探討爭論,在日常探討問題的過程中,持有不同觀點的人發生激烈爭論是常有的事,從中往往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程度;
(9)靈感頓悟,事實上很多自選課題的素材是平時工作、學習、生活甚至睡夢中突然想到的,這種靈感是對問題深入思考的結果,如果沒有自覺教研的精神,靈感就無從談起.。
三、立足實踐,提煉新意——「冷點」、「熱點」
初中數學教師都從事著一線教學工作,最清楚教學中的困惑和喜悅,最了解學生的想法和看法,最直接的進行著實踐和改革,這些是專門從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專家、學者和部門所難以具備的.正因如此,一線教師的論文多數源於實踐,具有強烈的實用性和鮮明的針對性,對於我們的這些優勢應該有充分的認識,並不斷保持和發展.
再比如,教學中的一些「冷點」問題雖不常見,但一旦出現便會使學生無從插手。論文的新意如何出?我認為有兩點非常重要:
一是在主題上,立意新穎,視角獨特;
二是在時間上,意識超前,創作及時。
四、從小到大,循序漸進——先文章、再論文,從小中見大好成文
寫論文需要一個過程,循序漸進,不可能一蹴而就. 按照一般情況,初寫者先嘗試以下兩個步驟:
第一步:練習寫學習輔導類的文章.這些雖然一般稱不上「論文」,但是進行這樣的寫作,既可以當作練筆,又可以用於教學,還可以視為一次小小的課題研究,通常有1000字左右;要求與教學同步。
第二步,進行教學研究類論文的寫作,先側重於解題方法研究等實踐性強的,由淺入深,不要急於寫理論性太強的論文. 可以先探討解題技巧,再挖掘思想方法,後深究素質能力,進而分析命題原則,預測趨勢走向等。
如果寫有些理論性的文章,可以從教學實踐中去尋找適應教育發展趨勢的新課題,需要指出的是,一篇論文的范圍不求廣,但求分析透徹,凝練精華,小中見大;論文篇幅不求長,一般在3000字左右;此類論文與學習輔導類的文章相比,格式要規范得多,應認真研讀報刊風格。
五、技巧和經驗——復制、刪除、添加
當文思涌動,意欲寫作時,先應確立文稿的題目,用小標題清晰地表達想寫的幾個方面。例如:我寫《數學建構主義學習的探索和實踐》一文時,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的三大特徵——自主學習、合作活動、個人體驗,列出三個小標題,然後分別展開。
(1)為了借鑒別人的成果,有必要復制相關的文章段落,作為你的理論依據或論述的素材、旁例。但要講究文德,切勿剽竊抄襲他人論文。這就要參考多遍文章,復制多款內容,不怕內容多,只怕內容不全,然後去粗取精,大刀闊斧地刪除。留下的骨架再添加自己的思想,教學實踐中的例證,自己平時積累的成果等,但文章一定要有更多自己的東西,這樣才是真正自己的文章。
(2)做有心人。經常閱讀,選擇有關書刊放在床頭、沙發邊或辦公桌上,只要有空經常翻閱。一旦有想法,及時記錄,並經常向這個方向思考和研究,再參考他人成果必能成就自己的文章。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功夫不負有心人」。
(3)抓住熱點、冷點。例如:我寫《數學探究性學習策略》(市一等獎),就是抓住新教材契機,對《課程標准》進行仔細地學習,結合平時的教學經驗和資料收集完成的。另外,聽課、聽報告等,往往有許多新的思想、新的觀念,同樣是論文研究的好題材,例如:我寫《數學建構主義學習的探索和實踐》(市二等獎),所選擇的內容就是計算機本科函授時,老師的講課內容。當然,開始對這個問題還意識模糊,只覺得是一個好題材,但後來經過了許多文章的閱讀,才清晰地認識了「建構主義學習」所具備的三個主要特徵,於是文章頭緒也理清了。再者,我寫《學困生元認知的培養》(全國二等獎),就是偶然看到「元認知」的概念,是一種「對認知的認知」,再搜索引擎得相關資料,結合本人體驗成文的。
以上所談是我對初中數學論文寫作的幾點看法,希望能給朋友們帶來一些幫助,所涉及的內容較為膚淺,如要在論文寫作的道路上不斷提高,還需要借鑒更多人的成功之道,但無論如何,個人的實踐創新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行們一定會寫出比我更好的文章。
⑦ 關於小學五年級的數學論文怎麼寫
關於小學五年級的數學論文,一般來說小學五年級我們就寫一寫相關的一些幾何知識和數學知識,這樣的話,可以寫一些簡便計算得方面的論文。
⑧ 小學五年級數學小論文
認識了小學五年級勾股定理知識和勾股定理知識的常見運用,想必很多同學會去深入學習。本站用戶整理了五年級數學小論文:勾股定理,歡迎閱讀。
五年級數學小論文:勾股定理
1、證明一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用於直角三角形中的相關計算
3、有利於你記住餘弦定理,它是餘弦定理的一種特殊情況。中國最早的一部數學著作—— 周髀算經 的開頭,記載著一段周公向商高請教數學知識的對話:
周公問:「我聽說您對數學非常精通,我想請教一下:天沒有梯子可以上去,地也沒法用尺子去一段一段丈量,那麼怎樣才能得到關於天地得到數據呢?」
商高回答說:「數的產生來源於對方和圓這些形體餓認識。其中有一條原理:當直角三角形『矩』得到的一條直角邊『勾』等於3,另一條直角邊『股』等於4的時候,那麼它的斜邊『弦』就必定是5。這個原理是大禹在治水的時候就總結出來的呵。」
從上面所引的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國古代的人民早在幾千年以前就已經發現並應用勾股定理這一重要懂得數學原理了。稍懂平面幾何餓讀者都知道,所謂勾股定理,就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
用勾(a)和股(b)分別表示直角三角形得到兩條直角邊,用弦(c)來表示斜邊,則可得:
勾2+股2=弦2
亦即:
a2+b2=c2
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相傳是古希臘數學家兼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於公元前550年首先發現的。其實,我國古代得到人民對這一數學定理的發現和應用,遠比畢達哥拉斯早得多。如果說大禹治水因年代久遠而無法確切考證的話,那麼周公與商高的對話則可以確定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西周時期,比畢達哥拉斯要早了五百多年。其中所說的勾3股4弦5,正是勾股定理的一個應用特例(32+42=52)。所以現在數學界把它稱為勾股定理,應該是非常恰當的。
在稍後一點的 九章算術一書 中,勾股定理得到了更加規范的一般性表達。書中的 勾股章 說;「把勾和股分別自乘,然後把它們的積加起來,再進行開方,便可以得到弦。」把這段話列成算式,即為:
弦=(勾2+股2)(1/2)
即:
c=(a2+b2)(1/2)
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分別為a,b,斜邊為c,那麼a^平方+b^平方=c^平方;即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
如果三角形的三條邊a,b,c滿足a^2+b^2=c^2,如:一條直角邊是3,一條直角邊是四,斜邊就是33+4。
⑨ 我的生活與數學五年級論文怎麼寫
數學的世界真可謂是浩瀚無比。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無不蘊藏著豐富的知識。我記得曾經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數學比科學大得多,因為它是科學的語言。可想而知,數學的偉大與魅力了吧!
然而,在數學的大家庭中。有一對兄弟深深的吸引了我,他們的形狀,他們的關系,他們的普遍性,讓人覺得他們一直在我們的身邊,離我們很近很近。他們就是軸對稱圖形。
軸對稱圖形是一個一定要沿著某直線折疊後,直線兩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的圖形,之所以說到他們的關系是因為他們兩個總是被一條直線所連著,好似一對分不開的兄弟,關系十分的密切。把他們拉在一起的這條直線就是他們的對稱軸。當然這條對稱軸就像一個公正的法官。左右兩邊的長度、面積、大小等,都一點兒也不差,唯一不同的就是他們所朝的方向。
在數學的課本上,我們看見過他們的身影,我們也接觸和了解過他們。但是他們給我印象更多的,卻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組成的圖形或者可以說是事物。
一、生活當中的軸對稱圖形
1、自然界中的軸對稱圖形
當我漫步在街頭時,我時常看見飛來飛去的蝴蝶。當一隻蝴蝶停留在花朵上,張合著翅膀時,我發現如果將蝴蝶兩只觸角的中點與尾部相連接,連接好的線段所在的那一條直線就是其對稱軸。而右邊的翅膀就像是左邊的翅膀沿著對稱軸翻過去的圖形。跟蝴蝶一樣是軸對稱圖形的動物還有很多。比如蜻蜓、飛蛾等。如果到了秋天,遠看稻田,金黃的一片,不禁使人感覺到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就在這個令人喜悅的季節里,我行走在田邊的小路上,隨手撿起了一片金黃的樹葉,仔細的觀察了一下,發現其實樹葉也有對稱軸。如果我們將樹葉中間的那根經,當成是其左右兩邊的對稱軸,那將樹葉右邊部分沿著這條對稱軸對折過去,正好與左邊的一半樹葉重合。
2、商標中的軸對稱圖形
有一次,我跟我的家人去中國銀行取錢,我無意間發現中國銀行的標志也是一個軸對稱圖形。這個圖形的對稱軸有兩條。第一條是圖標中兩豎相連接所形成的,而另一條就是方框上下兩條橫線連接的線段的中點,所在的那一條直線就是其第二條對稱軸。和中國銀行一樣的還有中國聯通、中國農業銀行以及賓士汽車等軸對稱圖形。但是如果大家覺得前面幾個例子,平時都沒有注意到的話,那麼下面說到的這個例子大家肯定熟悉的不得了。這個例子就是商標,我先來舉一個吧。平時我最大的興趣就是吃零食。所以我對「旺旺」這個商標熟悉的不得了。我發現在旺旺這個商標當中,將其頭發上的一個中點到兩腳腳後跟之間的線段的中點,想連接的線段所在的那一條直線就是其對稱軸。也正是這條對稱軸將旺旺這個圖標分成了相等的兩份。像旺旺這樣具有對稱軸的商標還有很多。比如:五糧液的商標、麥當勞的商標、CONVERSE(匡威)的商標等等。而且這些圖形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這也不告訴了我們,只要我們認真、仔細的觀察生活,數學的無處不在嗎。
二、建築當中的軸對稱圖形
說了生活中較為普通也較常見的軸對稱圖形後,也應該說說在建築方面關於軸對稱的宏偉建築了。像我們中國的天安門城樓。如果用線段連接天安門城樓的左右兩邊,這條線段的中點所在的直線就是對稱軸了,這條對稱軸不就把天安門城樓分成了相同的兩份了嗎?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是法國標志性建築之一。它的對稱軸就是把鐵塔底部的兩邊相連接。連接後的線段的中點與塔尖的點相連接的線段所在那一條直線了。還有一些建築也利用了軸對稱的方法,他們在建築的前方建了一個很大的水池,使建築倒映在水中,從而形成了軸對稱的效果,也增大了空間,使原本的建築更美觀,更加壯觀。像泰姬陵,它不就是建築與軸對稱圖形相結合的最好例子嗎。在地球的另一邊,有一座建築物深深地影響著整個世界的歷史,這座建築物就是白宮。這是一座位於美國華盛頓的著名行政大樓。白宮著名的背後,軸對稱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白宮它的對稱軸就是頂部的點與底部左右兩邊線段的中點,相連接的線段所在的那一條直線。對了,還有我們每個人家裡都會有門,一些建築師為了使門顯得更加大氣,更加莊重。就把門進行設計,使門的左右兩邊相同,古代衙門的大門和一些官府府邸的大門也設計成了軸對稱的形式。使大門顯得更加有氣勢,愈發顯的威嚴。從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只要懂得軸對稱圖形,善於利用軸對稱圖形,就能使軸對稱圖形溶入到方方面面。
三、文學當中的軸對稱圖形
1、文字中的軸對稱圖形
每個人都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有著5000年的悠久文化。這么多年的文化所沉澱下來的瑰寶可謂是數不勝數。剪紙是我們民族十分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就是在這藝術品當中也不乏有軸對稱的應用。讓我來舉個例子吧。我還記得以前我奶奶教我剪繁體的「喜」字時,首先是將紅紙對折一下,之後用剪刀在紙上揮舞了一會。打開剛剛對折的紙時,出現了一個「喜」字,當時我看了之後,心裡那個高興啊,驚奇啊,但是就是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現在長大了,我也知道了其實在剪「喜」字的過程當中,也運用了軸對稱。還有許多剪紙作品,也正是因為有了軸對稱的存在,使其更加精緻、美觀。當然我們現在所寫的簡體字中,也有軸對稱。如「豐」「目」「尖」等。文字的對稱軸較為好找,橫一橫,豎一豎,基本上就能夠找到。其實有時候,對稱軸也具有復制的功能,它能夠把一個字,分成與其相同的兩個字,像「二」如果把它的對稱軸當作是第一橫的中點和第二橫的中點,所連接成的線段所在的直線的話。那麼左右兩邊的圖案,不是可以近似的看成兩個二嗎?此時軸對稱就具有復制的功能,但是在我的眼裡它還具有另一個功能。就拿這個「一」來說吧。與前面相同,也是畫豎下來的對稱軸。畫好之後,要把這條對稱軸當成這個字原有的,那麼你就會發現。「一」與這條對稱軸就組成了一個「十」字。這就是在我眼裡軸對稱圖形的第二個功能。能夠使一個字變成另外一個字。
2、文學中的軸對稱圖形
剛剛說的都是文字當中軸對稱的應用。那由字所組成的句子呢?其實仔細推敲一下,也有。我記得我以前與同學們都在玩一個游戲,就是一個人說出一句話,另一個人馬上就得把這個句子反著讀出來。在整個游戲過程當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當我們把這個句子反著讀一便時,就會發現它與正著讀的語序一模一樣。再仔細看一看,這又是一個關於軸對稱的應用。這么來說吧,如果我們把「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中的水字不看,那麼兩個「來」字的中點所在的那一條直線,就可以把這句話分成相等的兩等份,這不就證明了句子當中也有軸對稱的應用嗎?這一系列的例子,也讓我們看出了軸對稱在文學方面所做出的成就,它能使一些作品更加完美,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也能使文字變化起來,使句子順口起來。給文字與句子帶來更多的趣味,也給文學添上了十分美麗的一筆。
四、奧運當中的軸對稱圖形
2008年北京奧運會即將來臨。在這個令全中國人都興奮起來,令全世界人都以不同形式參與進來的盛會中。我們也不難發現軸對稱圖形——奧運五環旗。
我們可以把奧運五環旗(如圖一),黃、綠兩環相接觸的地方點A與黑環上的點B相連接,此時對稱軸就是線段A、B所在的那一條直線。
在奧運會上有奧運五環旗當然也會有奧運吉祥物,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是奧運福娃。仔細看看我們的奧運福娃不禁讓人喜歡的不得了。尤其是福娃晶晶更是惹人喜愛。他的憨厚,他的朴實,無不給人親近的感覺。圖二就是福娃晶晶在舉重的畫面。如果大家看一下圖二這張圖片,就會發現如果把這張圖片中的點A與下端的點B相連接。那麼這條線段所在的那一條直線就是福娃晶晶的對稱軸。想不到吧,原來奧運福娃也是軸對稱圖形。
還有在奧運會上,當各國的國旗徐徐上升時,又引發了我對軸對稱圖形的聯想。像英國的國旗,它的對稱軸就是國旗上下兩邊線段的中點,所連成的線段所在的那一條直線。像這樣的國旗還有很多。如加拿大國旗、義大利國旗等等。
軸對稱圖形的千變萬化,使我眼花繚亂,頭暈目眩。在它每一次變化中,都可以發現許多的驚喜。軸對稱變化它也無處不在,它存在於各個角落,這也給我們研究它帶來了很多的便利。
在研究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我懂得了只有我們用心觀察,才能發現數學。只有我們認識數學,在生活中善於利用數學,我們才能將數學溶入到方方面面。而且只有我們將數學溶入到方方面面,我們才能更加好的去研究數學。
其實數學的世界真的好大好大。此時我真想將自己變成大山佇立在數學當中。變成流水穿梭與數學之中,化為白雲漂浮在數學之中,成為鳥兒翱翔與數學之中。
真誠的希望大家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數學!感受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