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數學在中國古代被稱為「算術」或( )
在中國古代,數學叫作算術,又稱算學,最後才改為數學.中國古代的算術是六藝之一(六藝中稱為「數」).
2. 最早的數學是什麼
中國古代數學稱為「算術」,其原始意義是運用算籌的技術。這個名稱恰當地概括了中國數學的傳統。籌算不只限於簡單的數值計算,後來方程所列籌式描述了比例問題和線性問題;天元、四元所列籌式刻畫了高次方程問題。等式本身就具有代數符號的性質。
對於中國數學中的程序化計算,最近越來越多地引起了國內外有關專家的興趣。有人形象地把算籌比喻為計算機的硬體,而表示演算法的「術文」則是軟體。可見中國數學傳統活力源遠流長。
把數和數的性質、數和數之間的四則運算在應用過程中的經驗累積起來,並加以整理,就形成了最古老的一門數學──算術。
關於算數的產生,還是要從數談起。數是用來表達、討論數量問題的,不同類型的量,也就隨著產生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數。遠在古代發展的最初階段,由於人類日常生活與生產實踐中的需要,在文化發展的最初階段就產生了最簡單的自然數的概念。
在算術的發展過程中,由於實踐和理論上的需求,提出了許多新問題,在解決這些新問題的過程中,古算術從兩個方面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一方面在研究自然數四則運算中,發現只有除法比較復雜,為了尋求這些數的規律,出現了一個新的數學分支,叫做整數論。
另一方面,在古算術中為了能找到更為普遍適用的方法來解決各種應用問題,於是發明了抽象的數學符號,從而發展成為數學的另一個古老的分支,也就是初等代數。
在古代,算術是數學家所研究的對象,而現在已變成了少年兒童的數學。
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體系形成的《九章算術》,由246個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應用題及其解法所構成,分為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章,內容涉及初等數學中的算術、代數、幾何等,包括分數概念及其運算、比例問題的計算、開平方和開立方的運算、負數概念、正負數加減運算、一次方程的解法等。
開平方等復雜的運算
3. 數學的來歷
大約在300萬年前,處於原始社會的人類用在繩子上打結的方法來記數,並以繩結的大小來表示野獸的大小。數的概念就是這樣逐漸發展起來的。在距今約五六千年前,古埃及人較早地學會了農業生產。尼羅河每年7月定期泛濫,11月洪水逐漸減退。
當時古埃及的農業制度,是國王分配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土地給每一個人,耕種的人每年提取收獲的一部分交租。如果洪水沖垮了他們所耕種的土地,他們可以報告國王,國王就派人前來調查並將損失的那一部分測量出來,這樣,他們可以相應地少交一些租。
這種對於土地的測量,最終產生了幾何學。實際上,幾何學本來就是「土地測量」的意思。數學就是從「結繩記數」和「土地測量」開始的。距今兩千年前,在歐洲東南部生活的古希臘人,繼承和發展了這些數學知識,並將數學發展成為一門科學。
古希臘文明毀滅後,阿拉伯人將他們的文化保存下來並加以發展,後來又傳回歐洲,數學重新得到繁榮,並最終導致了近代數學的創立。
(3)古代的數學叫什麼課擴展閱讀:
在中國古代,數學叫作算術,又稱算學,最後才改為數學。中國古代的算術是六藝之一(六藝中稱為「數」)。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並能應用實際問題。從數學本身看,他們的數學知識也只是觀察和經驗所得,沒有綜合結論和證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們對數學所做出的貢獻。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煉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內便可觀見。從那時開始,其發展便持續不斷地有小幅度的進展。但當時的代數學和幾何學長久以來仍處於獨立的狀態。
現今數學被應用在很多不同的領域上,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數學在這些領域的應用一般被稱為應用數學,有時亦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並促成全新數學學科的發展。數學家也研究純數學,也就是數學本身,而不以任何實際應用為目標。雖然有許多工作以研究純數學為開端,但之後也許會發現合適的應用。
4. 數學又叫什麼
數學叫作算術,又稱算學,最後才改為數學。
中國古代的算術是六藝之一(六藝中稱為「數」)。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並能應用實際問題。
從數學本身看,他們的數學知識也只是觀察和經驗所得,沒有綜合結論和證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們對數學所做出的貢獻。
中國數學簡史:
數學古稱算學,是中國古代科學中一門重要的學科,根據中國古代數學發展的特點,可以分為五個時期:萌芽;體系的形成;發展;繁榮和中西方數學的融合。
符號:
我們現今所使用的大部分數學符號都是到了16世紀後才被發明出來的。在此之前,數學是用文字書寫出來,這是個會限制住數學發展的刻苦程序。
現今的符號使得數學對於人們而言更便於操作,但初學者卻常對此感到怯步。它被極度的壓縮:少量的符號包含著大量的訊息。如同音樂符號一般,現今的數學符號有明確的語法和難以以其他方法書寫的訊息編碼。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數學
5. 古代把數學叫什麼
古代把數學叫做「數」。來源於古時對六藝的學習,六藝指的是禮、樂、射、御、書、數(禮即禮節,樂即音樂,射即射騎技術,御即駕馭馬車的技術,書為書法,數為算數)。
6. 在古代把數學稱為「算術」,在古代數學是一種神奇的術法嗎
算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它也是數學的最初的形態,算數包括加減乘除,較為復雜的還有平方根。但是對於古代的數學我們的都稱為算術,數學是近代西方傳到中國來的,在近代對算術進行了認證,所以數學是一種,算術算是中國的數學。
算術不算是神奇的術法,它只是一種演算法的技術,不能說是一種術法,因為我所理解的術法是像古代的人們為了定住僵屍畫的符咒這算是一種術法,還有就是可以御劍飛行,,這也算是一種術法。
7. 古代人把數學稱為什麼
小代的數學課古時沒有開!古時學堂基本以文科為主,理科就算術:現在的典型應用題,什麼雞兔同籠等都是,代數近代有開,只是一部分大些規模的學堂幾何開得也較晚近代才開設幾何課!科舉制度其實大部分就是八股文功夫,什麼起承轉合啦都說受盡十年寒窗苦,懷抱文章跳龍門!一篇八股文寫好了就中狀元舉人了!古時的《九章算術》等可以看出,數學還不落後……
8. 數學在中國古代被稱為算術或什麼什麼括弧
在中國古代,數學叫作算術或者算學,最後才改為數學.中國古代的算術是六藝之一(六藝中稱為「數」). 六藝指六種技能:禮、樂、射、御、書、數。
9. 古代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各表是什麼
1、禮:禮節(類似今日德育教育)。
禮在古代中國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六藝中的禮並不僅是禮儀、禮節那麼簡單,在禮中蘊含了國家政治,征戰外交,生老病死,各種情感以及無數的生活細節。可以說,就是這些無所不在的禮塑造了古代中國人的生活與性格。
2、樂:音樂。六樂:指《雲門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樂舞。
古代中國音樂在社會生活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除了作為陶冶人們情操的藝術之外,它還承擔著更加復雜的責任。在那個等級森嚴的禮法社會,音樂成了調和感情的重要紐帶,在維護社會"和諧"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射:射箭技術。
古代君子,並非想像中的文弱書生。為了應付治理國家可能面對的各種問題,文武雙全是對他們最起碼的要求。六藝中的射箭,便是古代君子重要的「敲門磚」之一。擅長射箭的人,不僅可以在職業生涯中更加順利,而且有可能成為冷兵器時代的大英雄。
4、御:駕駛馬車的技術。
先秦時代也是一個離不開車的時代,駕車的技巧因此成了君子們的必修課。六藝中的御,便教授給君子們從日常行駛到特技表演等諸多駕駛技巧。那時候,一個駕車經驗老到的馭手可以在很多場合派上大用場,小到上司的日常出行,大到國家的外交與戰爭。
5、書:指書法(書寫,識字,作文)。六書:象形 、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六藝中的書,也就是識字無可爭議地成為基礎課中的基礎課。要求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和文字表達能力。
6、數:數術又稱術數,是計算、數學的技術。
六藝中的數同樣是一門基礎課,但它卻蘊含著十分深沉的學問。在古代中國,數學和陰陽風水等「迷信」活動一起,被歸入術數類。它的主要功能除了解決日常的丈量土地、算賬收稅等實際問題,就是要計算天體,推演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