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數學里中位數怎麼求
中位數與眾數:①N個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處於最中間位置的一個數據(或最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叫做這組數據的中位數。②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大的那個數據叫做這個組數據的眾數。③優劣:平均數:所有數據參加運算,能充分利用數據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常用,但容易受極端值影響;中位數:計算簡單,受極端值影響少,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數據的信息;眾數:各個數據如果重復次數大致相等時,眾數往往沒有特別的意義。
㈡ 八年級下冊數學中位數怎麼箅
算中位數首先需要把所有的數據從小到大排列起來,
當數據的個數是奇數時,中位數就是排在中間的那個數;
當數據的個數是偶數時,中位數就是排在中間的那兩個數的平均數。
㈢ 八年級數學下 如何解釋題中平均數、中位數以及眾數的概念
平均數 每一個數字相加除以數字的個數
中位數 把數字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排列 奇數的話中間的那個 偶數的話 中間兩個數相加除以2
眾數 數字中重復次數最多的數
㈣ 中位數如何計算 數學中位數計算方法
幾個數從小到大排列順序後中間那個書就是的,另一種是從小到大排列順序後會有2個數,就用這兩個數相加再除以2就可以得到!
我是第一個給我吧
㈤ 初二數學中位數問題
先按高低排序,再取中間值。
如此排序就是:7.5、8、8、8、9、9、10
中間值是8
對於有限的數集,可以通過把所有觀察值高低排序後找出正中間的一個作為中位數。如果觀察值有偶數個,通常取最中間的兩個數值的平均數作為中位數。
不懂的時候,就好好看一看概念的定義。
㈥ 初二下數學中位數和眾數!要解題過程!
一,
7+14+17+8+3+1=50
那麼第25和26個人的分數的和除2就是中位數.
所以中位數為80.
二,
眾數為m+3
中位數為n+3
平均數為x+3
思路:因為原眾數為m,每個加上3後,m會變為m+3,所以眾數變為m+3;同理可以得出中位數和平均數.
就這樣.
汗,以分相許,看來無法抱得美人歸.
㈦ 中位數怎麼求
中位數的求法:
1、把排好序的數據按照「首尾成對」依次去掉,剩下的最後一個數據即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2、設一組數據共有n個數據。當n為奇數時,這組數據中第「(n+1)/2」個數據即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當n為偶數時,這組數據中第「n/2」個數據和第「(n+2)/2」個數據的和一半,即為這組數據中位數。
中位數的特點
1、中位數是以它在所有標志值中所處的位置確定的全體單位標志值的代表值,不受分布數列的極大或極小值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位數對分布數列的代表性。
2、有些離散型變數的單項式數列,當次數分布偏態時,中位數的代表性會受到影響。
3、趨於一組有序數據的中間位置。
㈧ 中位數怎麼求
01㈨ 數學中的中位數怎麼求
比如有n個數
那就看看n/2左右位置的數,如果n/2不是整數,那中位數就是第(n+1)/2個;如果n/2是整數
那中位數就是中間那兩個
中位數----把n個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處於最中間位置的一個數據(或)叫做這組數據的中位數(median).中位數則僅與數據排列位置有關,當一組數據從小到大排列後,最中間的數據為中位數(偶數個數據的最中間兩個的平均數)。因此某些數據的變動對它的中位數影響不大。當一組數據中的個別數據變動較大時,可用它來描述其集中趨勢
注意:(1)求中位數要將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而不必計算,顧名思義,中位數就是位置處於最中間的一個數(或最中間的兩個數的平均數),排序時,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都可以.
(2)在數據個數為奇數的情況下,中位數是這組數據中的一個數據;但在數據個數為偶數的情況下,其中位數是最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它不一定與這組數據中的某個數據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