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讓在游戲中學習數學
三歲的麥克菲莉曼看著計時器上出現的號碼,告訴祖母說:這上面寫著十點二十七分,就是說三十三分鍾後便是十一點了。 麥克的祖母是一位數學專家,在麥克還是一個嬰兒時就用很多具體的游戲做數學智能提升。麥克不但學得快,而且凡是跟數學稍為扯一點點關系的事物,他都極感興趣。因此祖母配合他的興趣,不斷地和他做很多數學智能提升游戲,在很自然的薰陶下,就讓麥克在算術、代數、幾何、拓樸學、統計學上都有了相當的認識。 嬰兒期的數學智能提升活動,都是一些簡易有趣又好玩的游戲,寓教於玩,只要是可以用具體事物表達出來的數學概念,都可以借著這種游戲讓孩子毫不費力地認識到,真是事半功倍。做過數學智能提升的嬰兒長大入學後,對數學的學習駕輕就熟,成績斐然,自然不會有當今許多學生數學成績不及格的大頭痛!這些幫寶寶做數學智能提升的游戲,在課程設計時使用了兩百多種,其中有七種任何家長都有辦法做的簡易方法,介紹如下。 步驟/方法 1、 讀帶數書本上的故事給寶寶聽 在寶寶尚未能說話之前,家長就已可以讀書給他聽。在為寶寶做數學智能提升時,家長讀給寶寶的書本不妨選用一些帶有數字的故事。例如小明的貓生了五隻小貓,有兩只是黑色的,一隻是白色的,另有兩只是小花貓,連貓媽媽一家六口都住在小明的床下。今天是老師的生日,六個小朋友都向老師祝賀生日,老師很高興,買了十二個橘子給小朋友分享,每個小朋友都分到了兩個橘子,老師說:『兩個橘子,一個自己吃,留下一個回家送給媽媽吃。 算術中的數量概念和加減乘除四法的運算,都可透過讀帶數故事的游戲,介紹寶寶學習能力雷霆萬鈞的大腦。 2、 利用日常行為陪寶寶隨興計數 家長陪孩子上樓梯時,可以大聲計算階梯的數量:搣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哇,你自己走了十二級樓梯!攠吃葡萄的時候可以大聲說:這里有一、二、三、四、五、……十八顆葡萄,你要吃幾顆?六顆好不好?一、二、三、四、五、六顆葡萄給你!吃完了這六顆還要的話,媽媽再給你,媽媽這里還有一、二、三……十二顆葡萄等著你。很自然地寶寶就會對數東西產生了基本概念:每樣東西都要單獨數點過,而且每樣東西只能數點一次,不可重復。 3 、玩積木提供具體的數量與物理關系 堆高積木夠高時就會倒,使用的積木在那裡多放或少放就會改變形狀,要做一樣長短或高度時兩排積木需用的數量必須相同,很多這一類的數學物理原理,都在寶寶玩積木時給寶寶在無意中學到了。 4、 用任何東西量量房間的大小 量東西並不一定要用一支尺,任何東西都可以做為一個度量衡的單位。孩子可以用自己的腳作單位,從這邊的牆壁走到那邊的牆壁,看看這房間原來有幾腳寬。 一個大杯子可以裝多少水?並不一定用五百立方厘米來表達,可以讓孩子拿一根調味匙,一匙一匙把水裝入大杯中,看著一共裝了幾次,就可以說這個杯子可以裝幾茶匙的水。如此讓孩子一邊玩,一邊建立度量衡的概念。 5 、拼圖幫孩子培養形狀差異的辨別力 數學並不只限於算術上的加減乘除,外形的數學變化是幾何學、三角學、拓樸學、解析幾何學上都會用到的一此重要概念。而為寶寶在這方面做數學智能提升時,最簡易有趣又有效的游戲就是拼圖。拼圖有很多種:有一種是一組組的幾何形拼塊,可以個別拼入不同形狀的幾何框框里;有一種由一幅圖畫切成各種形狀的小節,拼合後會出現原來的一幅畫;還有一種是中國的七巧板,可能拼出各式各樣的圖形,任何一種都能幫助寶寶加強他對形狀差異的觀察和辨別能力,幫他做數學智能提升。 6 、在桌子上依人數擺設餐具 乘和除這兩種算術概念,在家裡可以用數擺餐具的方法來讓寶寶接觸,假設有七個人要在這一桌用餐,應該擺設筷子、湯匙、碗、碟的數量,可以用實際擺設的游戲去算出:對,在這七個位置上各放一雙筷子,我們需要幾雙筷子?七雙?好棒!每雙筷子有兩支,那七雙筷子就有十四根了。現在我們來排碗,七個人需要幾個飯碗呢?這種一配一的概念當然不久就會延伸到除與乘的概念了。 7 、切生日蛋糕在游戲中學到分數 利用切生日蛋糕的機會,基本分數如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很容易就會讓孩子了解了,大家分享蛋糕時,更可乘機介紹比較復雜的分數關系:我們把蛋糕切成八塊,給了你這八塊中的一塊,給媽媽這八塊中的另一塊,你看爸爸這里還剩下八塊中的六塊!結語上述這些游戲,都很簡單易行,對提升寶寶數學智能的效果,特別容易在無意中讓寶寶得到。家長們一定要掌握好方法,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學好。
㈡ 玩游戲學數學,有什麼好方法
鏈接:
希望可以幫到您和您的寶寶。
《洪恩寶寶學數學》是一套體系比較完整、內容比較全面的幼兒數學教育產品。它圍繞數學教育知識點構建教學體系,充分展示了數學教育獨有的風格,同時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大量選用了幼兒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素材,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和接受性。
㈢ 怎樣讓幼兒在游戲中輕松學數學
鏈接: https://pan..com/s/1pSuveJC0_lGutpQiA2x2FA
㈣ 淺談如何讓幼兒在游戲情景中學習數學
陶行知說過:「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因此,平等、和諧、信任的師生關系,自由、寬松、民主、融洽的教學氣氛是喚起幼兒學習興趣並促其主動學習的基礎,也是實現主體性參與教學的前提。
一、在生活中理解和學習數學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不是學會算術的,而是重新發明算術的。幼兒建構的數學概念來源於他們主動參與的多種多樣的活動過程。幼兒喜歡生活化、游戲化的活動,當數學回歸到幼兒的生活情景中,才能激起幼兒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與願望。數學教學的價值取向已不再過度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更注重從生活中感受和體驗數學的實際意義,並嘗試應用數學觀點和方法去發現和解答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
(一)活動內容來源於幼兒生活
長期以來,幼兒數學以其結構嚴謹、邏輯性強的學科特點一直被約束在特定的數學環境中。幼兒數學按其學科特點必須遵循規律有序進行,但這種有序只有與幼兒生活情景融合,才能更加寬泛地體現它的教育價值。陶行知先生倡導「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教育主張,但這並不是說把教育和生活等同起來,混為一談。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把數學和節日相聯系,使幼兒在了解節日、獲得愉快情緒體驗的同時學到了數學知識。在認識各種形體時,我讓幼兒到室外去找,孩子們通過仔細觀察,發現花壇是圓形的,屋頂是梯形的,台階是長方形的。孩子們邊玩邊議論,學習起來一點不感到困難。和幼兒一起散步時,我有意識地指導幼兒觀察樹的高矮、粗細;吃飯時,通過分發碗筷讓幼兒體會數與數之間、物與物之間的關系。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幼兒把所見、所聞、所想編進數學題目中,使幼兒把數學概念跟生活中事物的數量聯系起來,加強對現實生活的有意注意,同時還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幼兒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體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提高了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操作材料從幼兒生活中取材
家庭生活是學校課程的重要資源,其中包含了大量學習數學的機會。生活中的每件物品都以一定的形狀、大小、數量和方位存在。如:房子的高矮、筷子的長短、衣服的大小、彩旗的排列規律等等。我充分挖掘這些生活中的素材,並把它們作為數學操作材料,因為這些材料是幼兒所熟悉的,且具有變通性,更能激起幼兒探究的慾望,使幼兒積累一定的數學經驗。操作材料是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的物質前提和必要條件,媽媽提供的材料是否適宜,直接關系著幼兒參與操作的興趣、探索與操作的效果,也直接影響到教育目標的實現。操作材料並非越多越好,越新越好。活動中提供的操作材料都來源於幼兒的日常用品和玩具,這樣既可以避免新材料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時還能從另一層面上增加幼兒操作的興趣。
二、在游戲中理解和學習數學
「教學游戲化」實質是使教學過程變得輕松、愉快、有趣,充分發揮幼兒主體性的教育過程。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和生動活潑的游戲緊密結合起來,能使幼兒輕松地學習數學,獲得有益的經驗。
「數學游戲化」的核心是興趣化、樂趣化。在游戲情境中學習數學,就是要藉助游戲情節,將數學教學的目的巧妙地轉化為游戲本身的內容和規則,使幼兒在活動中擺脫「完成目標」的包袱,從活動過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在活動中教師要淡化目的,強化手段,看輕結果,重視過程。我在選擇與設計數學游戲時,不僅根據內容選擇游戲方式,還考慮到所選擇的游戲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符合幼兒的需求。有趣的游戲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願望和操作樂趣,讓幼兒在活動中發現、感受、獲得或運用到相關的數學知識。我將數學活動貫穿於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刺激幼兒的思維,讓幼兒能夠在自己生活密切相連的事例中主動地進行邏輯思維,利用各種游戲活動來激發幼兒的數學學習興趣,並鞏固體驗,加深幼兒對數學關系的認識,使幼兒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和發展。
在「認識時鍾」的活動中,我讓幼兒玩鍾,幼兒撥一撥,動一動,很快就發現了時針與分針的關系,為了能讓幼兒通過自己的練習來鞏固已學的內容,我還設計了電腦游戲觀察屏幕,進行鍾面與時間的匹配游戲,答案正確,屏幕上出現小紅花,並伴有表揚語「你真能幹」「你真聰明」,答案錯誤的就顯示問號,並伴有提醒語「你再想一想好嗎?」這種游戲活動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效果很好。教師平時要多動腦筋,將教學內容巧妙、合理地融於幼兒感興趣的游戲中,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數學。
優化的課堂環境與幼兒的情感、心理發生共鳴,促使幼兒在現實環境和主體活動交互作用的統一和諧中獲得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幼兒的個性潛能得到釋放,才能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愉快地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人格,充分信任幼兒,給幼兒提供發表不同見解的機會,激活幼兒的生活積累,引導、鼓勵和督促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㈤ 如何讓幼兒在游戲和生活中學習數學
在生活當中會存在很多問題,所以通過存在的問題,再通過游戲的方式,指出做的不對的對方,讓孩子做出反思,改正一些缺點。
㈥ 如何在游戲中學數學
教育家說:「玩具是學生的天使,游戲是學生的伴侶」,學生就是在游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游戲深受學生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游戲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游戲則更受學生的歡迎。在數學活動中,教師總是採用游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復的練習也因游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
㈦ 應當如何引導小班幼兒在游戲中學數學
要利用生活當中的資源引導幼兒學數學,可以在買菜的時候讓孩子數一數有多少捆菜,還可以讓孩子玩兒大小排列的游戲,這都能學習到數學。
㈧ 數學游戲的玩法有哪些
1、玩法一:
兩人輪流從1~20中寫數字,誰寫下的數字中有4個之和為40誰就是贏家。寫數字的時候每一輪都是分別寫好然後再同時亮出來,已經寫過的數字以後不可以再重復寫。
如果出現某一輪兩人寫的數各自可以湊成和為40,則這一輪兩人寫下的數字被劃掉,而且以後也不準再寫這個數。
如果某一輪兩人寫了同一個數字,其中甲可以用它湊出40,而乙不行,則甲的那個數就被劃掉,而乙的則保留下來。如果某一輪兩人寫了9同一個數字而且都無法用其湊出40,則同時被保留。
2、玩法二:
類似於俄羅斯方塊,畫一張10×10的網格,方塊可以從上往下落。兩人輪流選擇一種方塊讓它往下落,但是規定塊在下落過程中不可以左右平移或者旋轉,只能從指定的列豎著往下落。誰填上最後一塊方塊而讓對方無法再放新塊誰就是贏家。
數學游戲的作用
游戲與數學的相似保證了數學游戲有利於數學思想的培養,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的精神。可利用游戲引導學生開展有趣的數學活動。還有,數學游戲還具有將抽象的知識通俗化的作用。
作為智力游戲的一種,數學游戲在啟發人的創新思維上尤為重要.在數學教學中,有些問題是非常復雜難懂的,而利用數學游戲來理解數學知識的方法,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學生在游戲中打破常規,拓寬思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在解決問題時能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