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4-8用破十法怎麼算
14-8用破十法計算
14-8
=10-8+4
=2+4
=6
破十法:一種計算方法,當個位不夠減時,就用10減去減數,剩下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即破十法。
減法破十法口訣
減九加一
減八加二
減七加三
減六加四
減五加五
減四加六
減三加七
減二加八
12-9=2+1=3
17-8=7+2=9
11–7=1+3=4
13-6=3+4=7
② 8+()=15這個題我怎樣教孩子做呢
最簡單的,你問他8個蘋果加上幾個蘋果就有15個蘋果了,可以藉助手讓孩子數數計算
③ 7加幾等於15怎樣教孩子算
可以用實物幫助孩子記憶啊,如果有點數學基礎,找15塊糖,一邊7個,一邊8個,讓他自己把每邊都數清楚,然後還可以一個一個加讓他學習
④ 一年級七加多少等於15怎麼教
一年級時,有加法口塊,最好背熟
如沒有記住口塊,可以這樣想:
7+3=10,而要求等於15,15=10+5,將7+3=10兩邊同時加上5,與3相加,這樣有:
7+3+5=15,即7+8=15,則多少=8
還有,教用手指數數.當然每題不同,數數的開始也不同.如此題,從7開始,每加一個數,捏一個手指,數到15停,然後再看自己捏自己的手指有多少個,有多少就是答案.
當然還有用加減的逆運算也可以
7+多少=15,則多少=15-7=8
⑤ 一年級15-多少=8+多少
方法很多,要靈活運用。
學習,如果只是以獲取知識為目的,7+8=15就成了真理;隨著所學的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在一定程度上就像是1+1=2那樣,甚至像不需要經過大腦一樣,條件反射般,答案就有了;
學習數學,背公式套公式可能成績不會差,但卻會制約自身數學思維的發展;技巧固然重要,技巧背後的規律理解透徹了,才能更好地靈活運用。
⑥ 將數字1-9填在一個方陣中,使橫行,豎行,斜行相加都得15如何給一年級的小孩子講清楚
一年級的孩子就要學這么難的題了啊!!不知道一年級孩子的數學思考程度如何,我想可能就用最簡單但是又可能是最繁瑣的方法給孩子講,孩子比較容易理解。總體來講就是排除法和試演算法。 1、可以試著讓孩子想想,因為不管是橫行、豎行還是斜行都必須要用得最中心的數字,而我們用的1-9這9個數字中也有一個中心的數字,而且1和9、2和8、3和7、4和6都是補數,加起來是10,再加上5就等於15了。那麼中心的這個數字很有可能就5,然後再把其它的數字排列出來。 2、因為最大的數字就是9,不能用10以上的數字,所以可以讓孩子將能組成15的1-9之間的組合列出來,只有6+9和7+8。因為黃、豎、斜排成直線都要等於15,那麼6和9以及7和8就不能排在一條線上;而且7和8也不能與9排在一條張上;另外6、7、8、9這三個數字也不能排在中間,因為三個數字加起來會超過15。(做這一步的時候要讓孩子自己試算。) 3、接下來,就可把6、7、8、9這幾個數字分別放在一個點上用其它數來試算。其實把6或8放在一個角上就能算出來了。比如將6放在左上角,那麼9就只有2個位置可以放。可以先試著將9放在一個位置上,然後將6+9的組合再細分成6+1+8,6+2+7,6+4+5,因為6+6+3中6是重復的,就不能填在線上有6的位置,於是3和9的位置就可以基本確定了(只有兩種排法)。 4、因為6和5在一條斜線上,那麼右下角肯定就應是4。這樣,6、 5、4是確定的,3和9也基本上確定,就可以將 1、 2、8、7排進去了。最終出現兩種形狀: A:6 1 8 或者 A:6 7 2 B:7 5 3 B:1 5 4 C:2 9 4 C:8 3 4 最後,可以讓孩子多動腦子,將7、8、9這三個數字按照上面的方法再排一排,或者將同一個數字放在不同的位點再進行排列。 寫得有點多,可能有些復雜,只希望對教一年級的孩子有幫助。
⑦ 1到8,8個數字填到格子里使每條邊相加都等於15
這個規律是頂點應該是大數。
以8開始,和8能配的數只有15-8=7,拆分的可能有左邊1+6;下邊3+4,6必須是頂點格數
以6開始,和6能配的數只有15-6=9,拆分的數只剩下7+2,7必須是頂點格數。
以7開始,和7能配的數只有15-7=8,拆分的數只剩下5+3。
⑧ 一年級數學,8加7等於15。我這樣算:( )
*+7=15
,
你好,本題已解答,如果滿意 請點右下角「採納答案」
⑨ 小學數學加減怎麼教
一、讓孩子熟練地學會數數。
1、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
2、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例如:老師說:從4開始數;從12開始數。
3、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倒數。例:老師說:從4開始倒數,從12開始倒數。
數數是孩子最早學習內容,我們覺得應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會。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很多孩子只會從「1」開始數,如果你讓他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他們可能就不知道數了。或者說孩子不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二、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前後關系
例如: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8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從5往前數,往後數,從11往前數,往後數。
三、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例如:7與8哪個大?12與4哪個大?
四、讓孩子學會念題
很多孩子會看題,但不會念題。孩子知道「+」、「-」的方式,卻不知道讀法。讓孩子讀出來是為了下一步計算時,告訴孩子:念到「加」時,就是把數往後數。念到「減」號的時侯就是往前數。
五、教會孩子認識個位與十位
讓孩子熟練地說出兩位數中的個位是幾,十位是幾?
例如:15,個位是5,十位是1。
六、教孩子進行計算
加法
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在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後面的數開始點手指,15後面是16,點兩個手指就是16、17,那麼就15+2=17。
減法
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的前面數開始倒數,15前面是14,倒數2個手指就是13,那麼15-2=13。
2個十位相加減法
加法
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加就是5+2=7,十位與十位相加就是1,那麼15+2=179
減法
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減就是5-2=3,十位與十位相減1-0=1,那麼15-2=13。
這兩種方法相對來說,「數手指」只適合兩個數中有一個是單數的加法算式,因為如果兩個數都是雙數,那麼手指就不夠用了;而「個、十位相加減法」雖難學些,但能適用於所有算式計算,從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建議用「個、十位相加減法
20以內的加減法
一、20以內數的加法:
1、要想熟練掌握20以內數的加法運算,必須熟練10以內數的,加法,也就是不進位加法。如:5+4=9,6+2=8等,尤其要記住相加等於10的兩個數:如5+5=10,6+4=10等。(10以內的加減是20以內的加減的基礎,請各位家長一定在家幫助孩子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這個基礎是以2--10的分成為基礎的,所以家長可以採取用10根小棒,來孩子來自己摸索來掌握,這樣孩子的理解就會更深刻一些,畢竟是通過自己實踐得來的,所以也不會要求孩子去死記硬背,其實是在游戲中掌握了10以內的分成)
2、在進行進位加法時,剛開始學習可以採用數一數的方法或者是接著數。如8+5=,可以從8後面接著數五個數,9,10,11,12,13。所以8+5=13(這個是在剛剛開始的時候,以後就不用這種方法了。
3、通常是採用「湊十法」。 運用湊十法能將20以內的進位加法轉化為學生所熟悉的10加幾的題目,從而化難為易。還是8+5=,我們是這樣教孩子的,:「5可以成2和3,8+2=10,5分了2走,還剩3,10+3=13,所以這道題等於13.」(在剛剛開始學習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把這段話說出來,因為就是要讓孩子知其然還要知期所以然,不管運用那種方法,都需要學生在計算時,說出算理,學生在熟知算理的基礎,慢慢將算理內化到心裡,形成口算的基礎。需要孩子掌握的一些識記的東西:第一個需要識記的是:10加幾就等於10幾,例如:10+1=11 10+2=12,一直加到9,第二個需要識記的就是1+1=2 2+2=4 3+3=6 4+4=8 5+5=10 6+6=12 7+7=14 8+8=16 9+9=18 10+10=20
二、20以內數的減法
1、首先看個位夠不夠減,如果夠減,可以直接從個位中減去,如:15-4=11,要求孩子會說,我們是這樣說的:「我想的是先把十位上的1移到等號後,再把5-4等於1,所以這道題等於11(同樣的剛剛開始的時候,一定要求孩子要說出是怎麼樣做的)
2、個位不夠減,就要看這道題的減數,如果減數是9,8等各數,可以採用破十法。用被減數的十位數先減去減數,再加上被減數的個位數。例如:12—9=3。(9和1合起來是10,1加上2等於3,所以這道題等於3)
3、關於連加連減,20以內連加連減,我們要求孩子先看題,先找有沒有可以湊成10的,如果有,就先湊成10,再來加,或者再來減,例如:8+5+2=,就可以就8和2合成10,再用10加5,再例如:8+3+1,就可以讓孩子直接先算8加3,再算11加1,減法也是如此,例如:17-7-2,就先讓孩子算17減7等於10,再用10減去2,所以等於8,再例如:15-2-3,這道題就直接算15-2等於13,再用13減3等於10,當然20以內的連加連減,只是為讓孩子有這種意識,不是重點,家長可以稍加練習就行。
⑩ 一年級退位減法怎麼教孩子
1、數數法
以15-8=7為例,孩子很可能會利用手指頭,或者小積木等,從15裡面一個一個的去減,減掉8個後,發現還剩下7個。
這種演算法最原始也最基本,但是最費時。剛開始可以允許孩子用這種方法,因為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藉助一些具體、形象的事物來幫助他們進行具象到抽象的演繹,所以很多孩子會藉助掰手指或者小積木等來完成計算,這是正常的表現。以後我們只要慢慢讓孩子通過練習,體會到其他方法更便捷,並且抽象思維越來越強的時候,他們自然而然就會放棄這種演算法。
2、做減法想加法
比如我們要算15-8=?,我們可以利用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只要知道8加幾等於15,然後由此推出15減8就等於幾。
這種方法最省時,但也最難。孩子不但要對20以內的進位加法很熟練,而且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
3、破十法
比如13-5=?那麼第一步就是將13拆成10和3,我們知道10-5等於5的好朋友5,再用5加上3最後等於8。
也就是說將十幾拆成十和幾,那麼減去一個數的得數就為這個幾加上減數的好朋友。比如17-9=?就是將17拆成10和7,7加上9的好朋友1就等於8。
4、平十法(砍尾法)
以15-8=?為例,可以將其拆成連減法來計算,15先減去5,再減去3。
為什麼這樣要算呢?因為如果你問孩子15-5=?26-6=?39-9=?98-8=?你會發現孩子可以很快做出答案。也就是說個位相同的兩個數(俗稱尾巴)相減好算,把尾巴砍了就行了,比如26減去6就是把尾巴6砍了剩下20。然後用一個整十的數減去一個數,也非常好算。
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老師發現「破十法」比較容易掌握,之前就教過「湊十歌」:
湊 十 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親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湊成一雙手。
「湊十」只有五組:1+9、2+8、3+7、4+6、5+5,我把它當成5個生字詞來教給學生記,而 1+9、5+5 都比較容易記,剩下3個也就不難了。
「破十法」就是把「湊十法」倒過來,只要讓孩子懂得十幾可以分成10和幾,10減幾剩下幾,幾十幾=幾就可以了。「湊十法」和「破十法」相互轉化,熟練掌握以後不但能算的快,還能保證不出錯。
對於「平十法」,我講解完以後讓孩子們做題,淇淇出現了兩種錯誤,一是受「湊十」「破十」先入為主的影響,拆解錯誤;二是在在第二步加減符號搞混。孩子接觸一個新知識點,有沒有掌握?掌握夠不夠熟練?都需要通過反復練習來完成。
在做數學題的時候,我們倡導演算法多樣化,鼓勵孩子們進行獨立思考、相互交流,選擇最適合自已的演算法,培養創新思維,促進個性發展。如果孩子僅掌握自已喜歡的那種方法,思維能力難以繼續提高,更難具有發散思維能力。所以鼓勵孩子們通過自已與別人的演算法進行比較,學會反思和自我完善,其好處不僅對演算法進行了優化,更是對自已的學習、思維、情感意識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