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些方面能夠啟發孩子的數學思維
日常中常見的,比如打撲克牌,稱重,玩大富翁游戲、下圍棋跳棋象棋等,都能很好地培養孩子的思維。還有一種比較懶惰的辦法是,給孩子報各種數學啟蒙班。這個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是可以幫助孩子形成一些基本的數學概念,並且在生活中有一些基本的運用。不過能不能用起來,能不能用好,還是得靠父母的引領和滲透。
從生活的中來,樓上的一位媽媽和我想到一塊了,撲克牌,另外還有買東西時候讓孩子結賬,這個方法真的很好用因為我有親身體驗。還有就是給孩子買點教具等等多刷題,能力和思維是抽象的,具體體現就是通過題目來考察。平時要大量做題,讓自己的思維可以跟上命題人的腳步,在無形中提升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
2. 什麼方面能夠啟發孩子的數學思維
鏈接: https://pan..com/s/19FzfqQzz56hUsVG4DnU6IA
3. 啟發寶寶的數學思維,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應該從生活中入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過上孩子,更好的接觸數學,也能夠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其次我們也應該給孩子報一個興趣班,這樣對孩子的數學是為會有這更好的提高。
4. 啟發數學思維,如何幫助孩子啟發數學思維
培養空間感能讓以後的幾何學習更輕松。培養孩子的空間感,玩游戲就能很好的實現。現在的小孩家裡誰還沒有幾套積木樂高啊,所以搭建樂高是非常好的游戲,我們可以照著圖紙或現實中的建築物的形狀來進行搭建。或者我們還可以玩折紙的游戲,根據圖紙上的要求,一點點的鍛煉孩子的空間想像的能力。小孩子都喜歡在小角落裡玩耍,不妨運用小角落給孩子搭個小房子專門供他玩耍。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也很簡單就是可以和孩子多討論事物的因果關系。一般小孩子子我們要培養他的邏輯推理能力就是觀察能力,找不同,排列的規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可以有益的引導孩子發現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嗎。這兩棟房子有什麼不一樣嗎?大小高低,形狀,顏色等等。像找規律我們也可以在生活中玩一玩,父母可以拿幾個小樹枝,幾個花瓣,按一定的規律排列一下,讓孩子猜猜接下來擺放什麼。大一點以後我們可以過度到數學書籍上來。
5. 如何幫助孩子啟發數學思維
研究證明,兒童在4歲前後會出現一個「數學敏感期」.他們會對數字概念,比如數、數字、數量關系、排列順序、數運算、形體特徵等突然發生極大興趣,對它們的種種變化有著強烈的求知慾,這標志著孩子的數學敏感期到來了.\x0d錯過了這個「數學敏感期」,有的人一生都害怕數學,一提數學就頭疼.\x0d培養誤區一:數學等於算術\x0d培養誤區之一是學習內容上的誤區,幼兒數學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幫助孩子理解數的概念,了解簡單的幾何形體,學習事物的空間關系和時間關系,有一些簡單的數學操作技術(如自然測量)等多方面,這幾個方面不分輕重,缺一不可,而且在發展孩子邏輯思維的同時,還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空間想像能力等.\x0d培養誤區之二:機械訓練,記憶公式\x0d培養誤區之二在於學習方法上的誤區.這些訓練都能在短時間內看到明顯的效果,幼兒在表面上的確能掌握一些具體的數學知識.但他的思維結構並未發生改變,也就是說幼兒並沒有得到實質上的發展.幼兒學習數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操作材料進行學習,皮亞傑曾說過,數學開始於對物體的動作,家長必須藉助材料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生動地呈現在孩子面前,使他們容易理解和掌握.故動手操作是孩子進行數學思維的重要方式.\x0d針對這些培養誤區,家長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x0d1、利用生活中的數學,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x0d孩子內在的學習動機來源於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因此幼兒對某件事感興趣或有疑問,我們應該引導幼兒主動學習,並有意識地創始問題情景引導幼兒進行思考、猜想、討論、實踐等,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使幼兒感受到相互學的重要和有趣,使他們對數學學習更加主動積極.\x0d2、抓住數學敏感期,循序漸進,發展數學思維\x0d蒙台梭利深深了解人類的學習過程,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所以在面對「數學」這種純抽象概念的知識時,唯一讓孩子覺得容易的學習方法,也只有以具體、簡單的實物為起始.由感官的訓練,進一步讓孩子借實物及蒙氏教具的接觸,從「量」的實際體驗,到「數」的抽象認識.自少到多,進入加、減、乘、除的計算,逐漸培養孩子的數學心智和分析整合的邏輯概念.讓孩子在親自動手中,先由對實物的多與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在自然而然地聯想具體與抽象間的關系.\x0d3、巧妙選擇操作材料,指導孩子操作,發展數學思維\x0d數學思維是在活動中與物質材料相互作用產生的,因此在家庭數學活動中,我們選用材料要考慮能引起孩子思維的積極性,防止操作活動流於形式.家長可以提供多樣性、多層次、多功能的活動材料,供孩子自由選擇,並保證孩子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的時間.在家長的啟發下,讓孩子帶著問題操作,使他們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學習探索,這樣,不僅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主體性也得以充分發揮.\x0d蒙氏數學就採用了以材料操作為主導的游戲方式,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給出了情境、任務、玩法和規則,孩子藉助對材料的操作,完成游戲過程.在家長的支持和引導下,孩子可以主動建構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和思維系統.\x0d如排序,給孩子3根不一樣長的長棒讓他排排隊.觀察一下孩子可能會橫著排,也可能會豎著排.先別忙著糾正他.因為孩子對長棒的長短序列已經有了比較和判斷的能力,只是不知道如何正確的排列.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不斷嘗試不同的排列方法,幫助引導他得出正確的多種排序的形式,如按長短排,按高矮排.當孩子已經掌握了以上的排序後,你也可以再添給他2根長棒,讓他重新再排.在孩子已有的排序經驗基礎上,幫助孩子整理得出一端對齊來比較長短的方法以及以地平線為標准線來比較高矮的方法,以使孩子能獲得有關排序的感知經驗.\x0d如要求孩子「給圖形分類」,家長先出示兩個顏色不同、形狀相同的圖形和兩個顏色相同、形狀不同的圖形,讓孩子進行比較,幫助孩子明確「相同」的含義,並尋找這些圖形的不同特徵.在此基礎上,家長給孩子一組圖形,引導孩子從形狀、顏色、大小等不同角度自主地給圖形分類.這樣,孩子就能夠通過自己的操作,獲得有關分類的感性經驗,又促進了數學思維的發展.\x0d這些操作性的材料,都是通過孩子的各種感知覺來達到的,它不僅提高了孩子的各種感知覺,也相應地提高了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及認識,同時又在活動中發展了孩子的數學思維.
6. 如何啟發小學生的數學思維
有一種焦慮叫:「別人家的孩子」都上補習班了,而你家孩子整天在家曬太陽。
一個學期下來,孩子之間的差距自然越拉越大。
說起數學,大家可能以為它除了考試就沒什麼用處了。
但不是的。
數學真正的功用,是背後的數學思維。包括有序思考、正向、逆向思考、邏輯思考、發散思考等等思維模式。
擁有數學思維的人,到底有多強?
能夠清晰、有條不紊地表達。比如,你說話是不是很啰嗦、條理不清呢?而邏輯思維能幫你解決這個問題;很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質,和努力的方向。你是否很努力,卻沒有多大進步呢?你需要有序思考、規律思考,來提高辦事效率;能讓你發散思維,變得更有創意。就像我玩音樂,只摸清了吉他的五六個和弦,鋼琴的幾個曲譜,就能從中引申出其他樂理,開始編曲、寫歌了。
天底下的事,都可以用數學思維,找到套路。
而數學學得好的人,也更容易掌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因為他們有條理、有邏輯、有辦法。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不要一開始就告訴孩子怎麼做,而是引導孩子了解為什麼要這么做。不是灌輸知識,而是教給孩子思考問題的方式,培養孩子用數學思維,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種能力培養起來之後,孩子學什麼都能「開竅」。
只要用對方法,沒有學不好數學的孩子。
跟別人刷題目、背題型不同,每個知識點,我提倡做一道題。
從一道題里,去發散思考,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道題?把所有相似的題型都匯總到一起,再從出題者的視角觀察:它們之間的區別在哪?為什麼要這樣提問?到底是在問什麼?題目還可以怎麼變?
像這樣吃透一道題,比做一百道題更加有效。
7. 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一、做出來不如講出來,聽得懂不如說得通。
做10道題,不如講一道題。孩子做完家庭作業後,家長不妨鼓勵孩子開口講解一下數學作業中的難題,我也在群里會經常發一些比較好的訓練題,您也可以鼓勵去想一想說一說,如果講得好,家長還可進行小獎勵,讓孩子更有成就感。
二、舉一反三,學會變通。
舉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牆角,你們應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三個牆角,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後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可以靈活的思考,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在數學的訓練中,一定要給孩子舉一反三訓練。一道題看似理解了,但他的思維可能比較直線,不多做幾道舉一反三或在此基礎上變式的題,他還是轉不過玩了。
舉一反三其實就是「師傅領進門,學藝在自身」這句話的執行行為。
三、建立錯題本,培養正確的思維習慣
每上第一次課,我所講的課程內容都和學生的錯題有關。我通常把試卷中的錯題摘抄出幾個典型題,作為課堂的例題再講一遍。而學生的反應,或是像沒有見過,或是對題目非常熟悉,但沒有思路。這些現象的發生,都是學生沒有及時總結的原因。所以第一次課後我都建議我的學生做一個錯題本,像寫日記一樣,記錄下自己的錯題和錯因分析。
一般來說,錯題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特別愚蠢的錯誤、特別簡單的錯誤;第二種就是拿到題目時一點思路都沒有,不知道解題該從何下手,但是一看到答案卻恍然大悟;第三種就是題目難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對,但是卻做錯了。
尤其第二種、第三種,必須放到錯題本上。建立錯題本的好處就是掌握了自己所犯錯的類型,為防範一類錯誤成為習慣性的思維。
四、圖形推理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最好的工具
假是真時真亦假,真是假時假亦真;邏輯思維是在規則的確定下而進行的思維,如果聯系生活就屬於非常規思維。一切看似與生活毫無聯系卻自在法則約束規范的范圍內。邏輯推理的「瞞天過海」可謂五花八門,好似一個萬花筒,百變無窮,樂趣無窮。
幾何圖形是助其鍛煉邏輯思維的好工具,經典的圖形推理題總有其構思、思路、巧妙的思維;經典在於其看似變態,而實際解法卻簡而又簡單。
8. 如何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一、教學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
幼兒年齡小,對知識的感知能力不是太強。要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必定教學內容要跟幼兒的生活相聯系,使幼兒在寬松的生活環境中愉快地獲得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從而有利於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環境中,每件物品都有一定的形狀、大小、方位等等,如黑板是長方形,皮球是圓的,大人的個子高,小朋友的個子矮,西瓜大,蘋果小等等,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感知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如:當各種顏色的毛巾集中在一起時,我告訴幼兒這些都是毛巾,從而初步滲透結合的概念;在做球操時,每位幼兒都有一隻小皮球,讓幼兒理解一一對應的數量關系;自由活動課時,老師讓幼兒整隊出發,可以請幼兒報數或點數,讓幼兒了解數的順序或數的前後關系等,幼兒玩具的形狀、大小等都是幼兒進行教育的內容。小朋友們都喜歡上超市購物,在教學中,老師可設置生活中的情景:小明上超市買了一條牙膏2元,一塊香皂3元,應付給收銀員多少錢?這樣的情景讓幼兒有寬松的心態,更好的學習。教學內容來源於生活,只要教師會用心去思考,用真實的情景去感染,相信孩子們一定會興致勃勃地走進五彩斑斕的數學王國。
二、教學形式要游戲化
好奇心和想像力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動力,為了引發他們強烈的學習幼兒,利用玩具和游戲寓教於樂,是幼兒最容易接受,是樂於參與的一種學習模式,而幼兒每一次玩,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點子,無形中培養了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如在小班有活動《認識圖形》一課中,教師將活動室設計成圖形王國,用彩色的圖形,大積木堆積成城堡,地面上用各種圖形鋪滿教室,讓幼兒彷彿置身於一個神奇的王國,讓幼兒觀察城堡,觀察圖形,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戴上美麗的頭飾,化身各種可愛的圖形寶寶玩「找朋友」的游戲,使其在游戲中能認知各種圖形寶寶的特點。又如在《小動物排隊》這一課,讓幼兒扮成各種小動物、小兔、小貓、小狗等,讓幼兒自己感受你排第幾、他排第幾?邊排隊邊唱歌,大家其樂融融,學習興趣可高漲啦。幼兒在游戲中輕松、自主的掌握了數學知識,從而喜歡數學,探究數學,學習數學。
三、為幼兒准備豐富的材料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數學活動不像幼兒園其他學科,它是一門比較抽象、邏輯性很強的事件,理性成份較高。而幼兒階段又是以直觀形象為主,所以在教學中應給幼兒提供一些適應兒童的操作材料。
1、操作材料要多樣性。
心理學家說過:「多變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要想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操作材料的功能,在教學中所提供的操作材料,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又要豐富多彩。如《認識數字「5」》一課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雪花片、積木、鈕扣、小紅花、小圓點等等,讓幼兒在自己動手操作中,挑選自己感興趣的物品,讓幼兒拿出5個積木,或5朵小紅花,形成感性認識,對數的印象更加深刻。
2、因材施教,提供多層次的材料
幼兒的接受能力各有不同,在為幼兒准備活動材料時也要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為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使每位幼兒都能輕松自如地駕馭和使用材料,達到真正意義的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發展的目的。如物體長短排序時,給能力強的幼兒提供了寬窄不一的紙條,數量多,長短距離小;給能力弱的幼兒則提供長短距離明顯,數量較少的材料。在課中既面向全體又注重個別差異。
3、提供趣味性較強的材料
幼兒都喜歡生動有趣的材料,只有覺得有趣才會有濃厚的興趣學習,才會有良好的學習效果。如在教幼兒認識各種圖形,為幼兒准備了橡皮泥,讓幼兒通過自己靈活的小手,捏出各種形狀,在捏的過程中,掌握圖形的基本特點。橡皮泥具有操作性強、趣味性強的特點,色彩眾多,可讓幼兒自由選擇,作品捏出來後還可供大家欣賞,真是太有趣了。
四、數學教學應與幼兒園各科教學相互整合
《新綱要》中提出:幼兒園各科教學應相互融為一體。數學教學應滲透到各科中,在音樂教學中,體育教學中,語言教學中,都會將數學教育滲透其中,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藝術興趣,陶冶了幼兒的情操,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已將一定的數學知識掌握。如在體育課《小蝌蚪找媽媽》中,有15隻小蝌蚪找媽媽,小朋友自己報數,從1點到15,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小蝌蚪遇到了很多的困難,看到了三角形的指路牌,走過了長方形的小路,讓小朋友認識了標記,還知道直線和曲線兩條路哪一條更近?數學活動貫穿於整個活動中,幼兒在體育活動中掌握了許多數學知識。
五、以比賽的形式激發幼兒興趣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都有一種好勝的心理,都希望自己比別的小朋友強,對開展一些比賽的活動特別感興趣。如在學習數的分成時,將幼兒分成兩組進行競賽,看哪一組數的分成掌握得又快又對,獲勝的一組獲小紅旗一面,通過這樣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數學這樣一門系統性、邏輯性、科學性較強的學科,教師應努力探索,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只有讓幼兒興趣盎然,才會有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的數學教育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