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初中數學課題
對數學「課題學習」的認識
1、 新課程理念
○學生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
○提倡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是重要的數學學習的方式;
○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把每個學段的教學內容都劃分為四個領域: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課題學習(小學1-3年級為實踐活動,4-6年級為綜合應用)。「課題學習」作為初中數學四大領域之一,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大特色,它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活動。強調的是以「課題」研究為標志的研究性學習方式。
2、數學「課題學習」
○對數學「課題學習」的理解
將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法體現在數學學科教學中,使教學過程變成一種「科研」或「微科研」的過程,讓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參與體驗研究性學習的過程。
換言之,數學「課題學習」是指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方法和經驗等解決課題的過程。
這里的課題是指與學生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實際問題或數學問題。
作為數學知識領域的「課題學習」不是新增的內容,而是強調數學知識的整體性、現實性和應用性,注意數學的現實背景以及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它既是一項全新的課程內容,又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
○數學「課題學習」的特點
a.實踐性
問題大多來源於社會生活實踐;過程充滿了思考、調查、試探、操作、實驗等;結果運用於實踐。
b.探索性
課題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多元化的探索過程。
c.綜合性
各部分知識與表達方式之間的綜合;與其他學科的綜合。
d.開放性
Ⅱ 初中八年級數學小課題的題目
1.初中數學教學中使用計算器的實踐與研究
2.練習、作業分層設計的實施
3.易錯點的提前干預的研究
4.「問題串」式教案的設計
5.概念引入方法的探索
6.對教材「課題學習」教學策略的分析
7.初中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開發和利用實踐研究
8.課堂引入中情景創設的研究
9.教學設計中優化問題設計的策略研究
10.初中數學學困生的個案分析
11.培養學有餘力學生的個案分析
12.對教材例題處理策略的研究
13.課堂教學中即時反饋策略的研究
14.課堂教學中知識探究的運用研究
15.初中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的低效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
16.課堂中教師「追問」的策略研究
17.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
18.概率教學方法的研究
19.統計教學方法的研究
20.作業批改實效性的策略研究
21.中小學銜接教學方法的研究
22.課堂教學中教師「小結」的策略研究
23.數學史資源在教學中的運用
24.數學預習的策略研究
25.學生數學小論文撰寫的策略研究
26.教學設計關注教學目標的策略研究
27.課堂觀察實施策略的研究
28.數學教學中使用「學案」的研究
29.復習課教學課例分析的研究
30.初中學業考試題的特色與發展趨勢的分析
31.「變題」的方法與技術
32.學生試卷自主分析及其實效性研究
33.以教學診斷為目的的試卷分析研究
34.數學單元測試命題其診斷功能的實踐研究
35.初中數學優化學生思維的實驗研究
36.初中數學教學中知識目標與方法目標的整合研究
37.初中數學教學三維目標達成的微格監控與應對的研究
38.初高中數學知識脫節的原因分析及對策分析
39.課程理念下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研究
40.初中學生數學學習方式與習慣養成調查與實踐研究
41.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媒體技術的優化策略研究
42.本地學生與外來務工者子弟的學習習慣對比分析
43.課標要求與教學內容細化的對比研究
44.數學課標理念行為化的實踐研究
45.基於減負增效的數學課堂教學研究
46.基於教材理解的範例設計研究
47.基於教材理解的概念課教學的設計
48.基於教材理解的復習課教學的設計
49.青年教師成長個案研究
50.數學教研活動創新的實踐
Ⅲ 初中數學教研主題題目有哪些
初中數學教研主題題目有:1、創設問題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既是學習認知的過程,又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教師要善於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經過努力成功地解決問題,必須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創設良好的活動情境。把數學知識融於生活實踐中,使學生在情緒上引起共鳴,發現數學奧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蘊涵著數學知識。
2、優化教學環境,改進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識規律,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採用各種手段誘發他們的求知慾望。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想像能力等逐步形成,在教學中要給學生創設一些獨立思考的機會,發展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概括的能力,使他們的技能得以表現,興趣得到升華。
3、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自信心。
當學生取得成功時,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滿足,快樂、自豪等積極的情緒體驗,我們要抓住機會多表揚、鼓勵,特別是後進生我們要把他的積極的情緒轉化到學習上,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Ⅳ 初中數學研究課題選什麼比較好要多一些,一一列舉出
公式類:公理的來源,定理的證明,定理的延伸……
歷史類:數學發展史,數學家的生平,定理證明的發展史……
應用類:公理、定理的應用,測量高度、長度,計算利潤的最大值或支出的最小值……
影響類:數學對國家、社會、經濟、個人的影響……
Ⅳ 初中數學教師招聘面試講課常用課題有哪些教材為蘇科版
11.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一、教學內容
本節課主要內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SS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進行證明.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會應用「邊邊邊」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邊邊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過程,解決簡單的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
三、重、難點與關鍵
(一)重點:掌握「邊邊邊」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二)難點:理解證明的基本過程,學會綜合分析法.
(三)關鍵:掌握圖形特徵,尋找適合條件的兩個三角形.
四、教具准備
一塊形狀如圖1所示的硬紙片,直尺,圓規.
五、教學方法
採用「操作──實驗」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親自動手,形成直觀形象.
六、教學過程
(一)設疑求解,操作感知
【教師活動】(出示教具)
問題提出:一塊三角形的玻璃損壞後,只剩下如圖2所示的殘片,你對圖中的殘片作哪些測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規格的三角形玻璃,與同伴交流.
【學生活動】觀察,思考,回答教師的問題.方法如下:可以將圖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塊紙板上,然後用直尺和鉛筆或水筆畫出一塊完整的三角形.如圖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
【理論認知】
如果△ABC≌△A′B′C′,那麼它們的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反之,如果△ABC與△A′B′C′滿足三條邊對應相等,三個角對應相等,即AB=A′B′,BC=B′C′,CA=C′A′,∠A=∠A′,∠B=∠B′,∠C=∠C′.
這六個條件,就能保證△ABC≌△A′B′C′,從剛才的實踐我們可以發現:只要兩個三角形三條對應邊相等,就可以保證這兩塊三角形全等.
信不信?
【作圖驗證】(用直尺和圓規)
先任意畫出一個△ABC,再畫一個△A′B′C′,使A′B′=AB,B′C′=BC,C′A′=CA.把畫出的△A′B′C′剪下來,放在△ABC上,它們能完全重合嗎?(即全等嗎)
【學生活動】拿出直尺和圓規按上面的要求作圖,並驗證.(如課本圖11.2-2所示)
畫一個△A′B′C′,使A′B′=AB′,A′C′=AC,B′C′=BC:
1.畫線段取B′C′=BC;
2.分別以B′、C′為圓心,線段AB、AC為半徑畫弧,兩弧交於點A′;
3.連接線段A′B′、A′C′.
【教師活動】巡視、指導,引入課題:「上述的生活實例和尺規作圖的結果反映了什麼規律?」
【學生活動】在思考、實踐的基礎上可以歸納出下面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1)判定方法: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簡寫成「邊邊邊」或「SSS」).
(2)判斷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推理過程,叫做證明三角形全等.
【評析】通過學生全過程的畫圖、觀察、比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後的結論──邊邊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得到了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同時增強了數學體驗.
本篇文章來源於:中公教師考試網 詳細出處參考:
Ⅵ 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設計的選題有哪些
選題:1、數學的對稱性與現代建築、鏡面成像等;2、用測量建築、高山的高度;3、估計山上的小鳥數量、池塘里魚的數量;4、函數知識的實踐問題;5、調查商場某些商品的銷售問題;6、為何物價會上漲;7、有關行程與節能的調查;等等……
選題可多找些新奇的,提高學生的好奇程度,從而可以提高學習氣氛
此外教師可以提供相關的網站,圖片,投影,影片以及關於數學相關知識的書籍。
Ⅶ 初中數學課題
初三數學課題學習《設計遮陽篷》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課題學習》是新教材精心設計的教學素材,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及其他學科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初步獲得科學研究的體驗、培養社會責任感。它具有開放性教學的特徵。《設計遮陽蓬》是初中階段最後一個課題學習內容,旨在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如三角函數、圓、拋物線等數學知識及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是一門具有廣泛聯系、十分有用的學科。教學對象分析初三年級的學生,已具備解決這類實際問題所需的相關知識,如三角函數、圓、拋物線等數學知識及地理知識,比較熟練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現成的應用型問題。學生的不足之處是:在設計和調查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如果沒有老師的指導,那麼對他們來說,「如何將生活中的遮陽蓬抽象成幾何圖形、建立數學模型、提出符合他們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的數學問題」,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教學策略第一課結束後,我布置的課後任務是:分組調查,撰寫調查報告,下周進行匯報交流。我在隨後的跟蹤了解中發現學生陸續提出了許多設想和問題。有些問題,已超出他們的知識和能力范圍。在這期間,反復磋商,了解他們各自的設計和調查情況,和他們共同研究如何將生活中的遮陽蓬抽象成幾何圖形、建立數學模型、提出符合他們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的數學問題。階段課時教 學 內 容提煉出一種簡易的、固定的遮陽篷,並進行深入研究。課堂 1 課時 炎炎夏日,我們想擁有清涼舒適的生活,將陽光擋在戶外,又要擁有明亮柔和的光線,更想與窗外的宜人風光面對面…… 遮陽篷??既遮陽通風同時又能節省空間,實現陽光下的優雅。提出問題:不同的季節,人們對太陽的喜愛不一。請你設計:要求一:將夏天的太陽拒之窗外要求二:讓冬天的太陽照進窗來要求三:兩全其美??在夏天既能最大限度地遮擋炎熱的陽光,在冬天又能最大限度地使溫暖的陽光射入室內。 課後任務:分組設計和調查,撰寫報告。設計、收集,整理分類,提煉出各式各樣的遮陽篷系列問題。 課外 持續2 周時間 學生根據課後任務,親自動手設計,或廣泛查找資料,篩選有用信息,加以保存。教師引導學生如何將生活中的遮陽蓬抽象成幾何圖形、建立數學模型、提出符合他們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的數學問題,強化任務的目的性。學生根據自已的設計或查找的資料,提煉出相關的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師生對話:教師點評,學生答辯。進一步完善提出的數學問題,確定發言內容。 匯報交流 課堂 2 課時 (Ⅰ)有垂簾的遮陽篷(Ⅱ)能折疊的遮陽篷(Ⅲ)可伸縮的遮陽篷(Ⅳ)落地窗式的遮陽蓬(Ⅴ)能旋轉的遮陽篷(Ⅵ)圓弧形的遮陽篷(Ⅶ)拋物線形的遮陽篷(Ⅸ)遮陽蓬的樣式與太陽光之間的關系(Ⅹ)遮陽蓬的作用與效果 匯報交流的形式:台上提出問題,台下解答問題。 評價、完善與反思 引導學生對自已的作品和課堂表現進行自評和互評。教師將整個匯報交流的過程進行整理,並撰寫教學反思。本課題採用示範與任務驅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教師以引導為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希望通過本課題的教學能夠做到以下幾點: 1、引導學生親歷「設計」的過程,了解如何將實際用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和分析世界的能力。學會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2、引導學生利用Internet的搜索功能查尋所需的信息,豐富背景資料,開拓思維。能綜合運用多媒體製作軟體,如幾何畫板和PowerPoint進行匯報交流。 3、關注能力層次不同的孩子,盡力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一個恰當的學習平台。能設計、能提出問題的學生固然出色,能解決這些問題的學生也值得我們肯定。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如何指導學生將生活中的遮陽蓬抽象成幾何圖形、建立數學模型,提出並解決與學生現有的能力水平相符合的數學問題。難點:引導學生如何將實際應用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和分析具體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設計遮陽篷》第一課時炎炎夏日,我們想擁有清涼舒適的生活,將陽光擋在戶外,又要擁有明亮柔和的光線,更想與窗外的宜人風光面對面…… 遮陽篷??既遮陽通風同時又能節省空間,實現陽光下的優雅。 (一)現場情況介紹(二)不同的季節,人們對太陽的喜愛不一。請你設計:要求一:將夏天的太陽拒之窗外 要求二:讓冬天的太陽照進窗來要求三:兩全其美??在夏天既能最大限度地遮擋炎熱的陽光,在冬天又能最大限度地使溫暖的陽光射入室內。 (三)接受檢驗下面是小明按客戶的要求設計的遮陽篷,請你檢驗。客戶要求:我家的落地窗高2米,這一年中的正午時刻,太陽光與地平面的最小夾角為30°,最大夾角為80°,請你幫我設計一頂既能最大限度地遮擋夏天炎熱的陽光,又能最大取限度地使冬天溫暖的陽光射入室內的遮陽篷。 小明的設計:遮陽篷安裝在落地窗上方20cm處,伸出去的部分長40cm。(四)閉門造「篷」 唐山的地理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請你為唐山一扇朝南的窗戶設計一個遮陽篷,要求它既能最大限度地遮擋夏天炎熱的陽光,又能最大取限度地地使冬天溫暖的陽光射入室內。想一想:你需要哪些數據?你如何獲得這些數據?並根據這些數據設計出符合要求的遮陽篷。 (五)小結: 1、如何將實際應用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1)實際應用問題的條件往往不是直接給出,自己要認清目標,分析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末知的。(2)舍棄一些次要的因素,抓住主要的矛盾,作出合理的假設,將復雜問題簡單化。 2、如何獲得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數據?(1)實地測量(2)查閱資料 (六)課後任務據不完全統計,對在窗口安裝遮陽篷和不安裝遮陽篷進行對比發現,安裝遮陽篷可節省製冷用電60%以上!國家建設部2001年推出的建築節能設計標准中,強力推薦採用遮陽解決方案。提問:(1)如果要求遮陽篷的CD邊為圓弧形,那麼你還需要知道哪些數據才能進行設計?(2)如果要求遮陽篷的CD邊為拋物線形,那麼你還需要知道哪些數據才能進行設計?(3)如果要求遮陽篷的CD邊可伸縮,那麼應如何設計?分組調查,撰寫調查報告實地考察??實地考察一些遮陽篷,觀察它們的形狀、與窗戶的位置關系等等,如有可能,可製作模型(實物模型或平面模型)。接受檢驗??你的設計符合實際嗎?如果不符合實際,那麼設法找出原因,修改原來的模型,重新求解和檢驗,盡可能使你的設計完美無瑕。提出建議??進行市場調查,運用你的數學知識,看看廠家設計的遮陽篷是否與唐山的實際情況相吻合,嘗試對廠家的設計提出改進建議。《設計遮陽篷》第二、三課時 「多彩的遮陽蓬」 ??課題學習《設計遮陽蓬》的匯報交流 (一)離上次的教學時間比較長,在交流前先對之前的內容進行復習。用作圖的方法確定「簡易的、固定的遮陽蓬」。(二)以下是幾位同學的匯報內容:(Ⅰ)有垂簾的遮陽篷(Ⅱ)能折疊的遮陽篷(Ⅲ)可伸縮的遮陽篷(Ⅳ)落地窗式的遮陽蓬(Ⅴ)能旋轉的遮陽篷(Ⅵ)圓弧形的遮陽篷(Ⅶ)拋物線形的遮陽篷(Ⅸ)遮陽蓬的樣式與太陽光之間的關系(Ⅹ)遮陽蓬的作用與效果(三)小結:用好數學,美化生活 1、如何將實際應用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1)實際應用問題的條件往往不是直接給出,自己要認清目標,分析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2)舍棄一些次要的因素,抓住主要的矛盾,作出合理的假設,將復雜問題簡單化。 2、如何獲得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數據?(1)實地測量(2)查閱資料(四)作業:對以上同學的設計,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或者自己作一個設計,並嘗試解決!描述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用到的數學知識。
Ⅷ 中小學數學課題題目有哪些
一、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研究
1、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什麼是學生的學習起點,在數學教學中學習起點有哪些不同的類型研究,如何尋找與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研究。
2、關注數學習困難生的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對數學概念掌握、計算技能或或問題解決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的個案研究,如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研究,關於「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3、小學數學課前基礎調查的作業設計研究
4、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優化研究。
二、教學資源研究
1、數學課堂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的研究。
研究內容:什麼是數學課堂中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有哪些不同類型?如何利用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如何合理運用教材,如教材中的主題圖和練習題?如何對有困惑的教材進行創造性的重組並提出新的見解?如何發揮學具的作用?應用題與問題解決的關系研究
2、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研究
三、教學設計研究
1、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的研究
研究內容:問題解決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
2、關於「算」、「用」結合教學策略的研究
研究內容:練習課的設計策略,練習題的開發與運用,關於應用題教學中數量關系教學的研究。
3、關於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有效性的研究
4、關於數學欣賞課的研究
5、關於新課程背景下口算教學的研究
四、教學過程研究
1、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體驗的研究
研究內容:如何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與價值?如何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
2、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研究內容:如何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如何提高課堂反饋的實效性?關於課堂上學生獨立作業時間的研究,如何提高數學教師的課堂導入技能?投入和提高數學教師的課堂講解技能?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如何處理好策略多樣化與基本方法之間的關系,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預設與課堂調控的研究
(有些內容也可以單獨成為研究課題)
五、教學評價研究
1、小學數學命題改革的趨勢與策略研究
2、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評價內容與方式的研究
3、學生視角中的「好」數學教師標準的調查與研究
4、學生視角中的「好」數學課標準的調查與研究
Ⅸ 在初中里,有哪些值得探究的數學課題(不是論文) 例如:探究勾股定理的證法
嗯、我初三、數學雖然不算精通、但也懂的、、回答如下、
一次函數、二次函數、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計量數的表示、圓與三角形的關系、統計、概率
Ⅹ 初中數學適合講公開課的課題
初一數學正在學習整式以及因式分解,如果開公開課的話,建議上點賈憲三角的內容來進行拓展,當然也可以配合講一點因式定理,如果學生基礎好的話,加點余數定理也沒有問題。
關鍵還是先了解一下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決定課的內容是最合適的做法。
如果現在是在學有理數加減法的話,不妨補充一點簡單的分數數列求和的內容,比如列項之類的題目給學生進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