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時分秒的換算單位
1時=60分,1分=60秒,1時=3600秒。時分秒的英文縮寫依次為:h,min,s。
小時(hour)是一個時間單位。小時不是時間的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時間的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是秒),而是與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相協調的輔助時間單位。除閏秒外,一小時一般等於3600秒,或者60分鍾,或者1/24天。
1時=60×60=3600秒。
(1)三年級數學時間換算怎麼教孩子擴展閱讀:
時鍾各指針的角度關系:
(1)普通鍾表相當於圓,其時針或分針走一圈均相當於走過360°角。
(2)鍾表上的每一個大格對應的角度是:30°。
(3)時針每走過1分鍾對應的角度應為:0.5°
(4)分針每走過1分鍾對應的角度應為:6°。
時鍾表盤上的幾個關鍵角度:
早上九點整:時針和分針所成角度為90度。
中午12點整:時針和分針所成角度為0度。
下午3點整:時針和分針所成角度為90度。
下午6點整:時針和分針所成角度為180度。
㈡ 小學數學時間的計算怎麼上比較好啊
60
進制
講明白。舉
實例
,
生活中
的實例,吃飯了,睡覺了,起床了。過幾天啦。
教會這些時間相差多少,是
相減時進位方便還是退位方便,(把一個小時拿出來換算成分鍾)。剩下的可以自己發揮
㈢ 怎樣教孩子學算鍾表時間
恐怕要多花點時間。是想學有指針的鍾時間嗎?最好買一個有秒針的鍾。先把長針、中針、短針代表的意思告訴他。一開始,在每天大概固定的一個時間,最好是整點,告訴他現在幾點了,他學會這個點時後,再讓他學半點的,比如7:30,8:30,等等。。。。然後再開始學一刻鍾什麼的。。。不知道你孩子多大,如果小可以慢點來...,如果大呢,可以快一些。。。。。
㈣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時間的計算該怎麼教學學生才容易理解
必須要孩子理解和掌握兩點:
1、時間的換算進率是60
2、用二十四小時計時法計算,
此題的計算為:7:30+45=8:15 ,其中30分加45分等於75,60的部分向前進位為8,剩15分鍾,則結果為8:15
㈤ 關於時間換算的孩子不懂怎樣教呀小學三年級的l列如:上午7:30到晚上8:00點營業多長時間怎麼算。
7:30啊!簡單啊8:30就是一小時這樣累積加起來就是十二個半小時,早上七點半到晚上七點半是一天十二個小時
㈥ 孩子在上三年級,不會做數學里的單位換算,有好的方法教他嗎
首先讓孩子先記熟單位之間換算的進率。
第二,反復讓他在兩個單位之間進行換算,比如說米換成分,分米換成米。讓他懂得大單位換成小的就用乘,小單位換成大的就用除。
用同樣方法去練習,其餘他的每天練一點,每天練一點,循序漸進的去學習,就會有進步
㈦ 怎麼教孩子算24時計時法
簡單說,經過的時間=後面的時間—前面的時間 換算成24時計時法進行,不夠減時可以進行單位換算。 比如8:10到20:35經過了12小時又25分鍾(20:35-8:10=12:25) 10:30到13:10經過了2小時又40分鍾(13:10=12:70)12:70-10:30:=2:40 23...:15到10:05經過了10小時又50分鍾(10:05+24:00)-23:15=10:05+00:45=10:50
㈧ 該怎麼給孩子講單位換算,他才能輕松學會呢
首先藉助左手五指記住單位,方法是這樣的:讓學生伸出左手,掌心向上拇指朝前,平放在桌面上,並讓孩子們把五指盡最大可能地張開,然後告訴學生從大拇指到小手指,每個手指依次代表長度單位中的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並用一句自編順口溜「千米分離好」(實際是把每個長度單位中的第一個字連起來)按從高到低的順序記住五個長度單位。
其次藉助五指間的空隙記住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學生盡可能地把左手五指張開,觀察便會發現,五指間的空隙當數拇指和食指間最大,而它們所代表的長度單位分別是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 ,所以拇指和食指間的進率是1000,可以想像成它們之間被三個雞蛋隔開;同樣道理,其它張開的相鄰手指間的空隙差不多均等,進率是10,可以想像成它們之間都是被一個雞蛋隔開。 最後教給學生如何利用五指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