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數學家
1、華羅庚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2、馮祖荀
馮祖荀(1880-1940),數學教育家。中國現代數學教育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1年以後,多次擔任北京大學數學系主任,對在中國傳播現代數學知識有重要貢獻。
在日本留學期間,馮祖荀和當時由北京赴日留學的若干學生發起成立了「北京大學留日學生編譯社」,該社「以講求實學輸入文明供政界之研究增國民之知識為宗旨」,選擇編譯的題材「亦必以純正精確可適用於中國為主」。
該社出版《學海》雜志,於1908年發刊,總發行所為上海商務印書館。該刊分甲乙兩編,乙編涉及理工農醫各科,首期首篇即是馮祖荀譯的《物質及以脫論》,《學海》是我國最早的科技譯刊之一。
3、熊慶來
熊慶來主要從事函數論方面的研究工作,定義了一個「無窮級函數」,國際上稱為「熊氏無窮數」。熊慶來在「函數理論」領域造詣很深。1932年他代表中國第一次出席了瑞士蘇黎世國際數學家大會。
1934年,他的論文《關於無窮級整函數與亞純函數》發表,並以此獲得法國國家博士學位,成為第一個獲此學位的中國人。這篇論文中,熊慶來所定義的「無窮級函數」,國際上稱為「熊氏無窮數」,被載入了世界數學史冊,奠定了他在國際數學界的地位。
4、林家翹
林家翹(1916.7.7-2013.1.13),美國國籍,生於中國北京市,原籍福建福州,力學和數學家,天體物理學家,現代應用數學學派的領路人。林家翹致力於通過數學的應用來推動自然科學的發展。
他不僅在流體力學、天體物理等方向上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而且為應用數學概念的傳播不遺餘力,0世紀40年代開始的流體力學流動穩定性和湍流理論方面的工作,帶動了整整一代人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探索。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進入天體物理的研究領域,開創了星系螺旋結構的密度波理論,並為國際學術界所公認,他在應用數學領域作出了多方面的重要貢獻,特別是發展了WKBJ方法。
5、陳景潤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男,漢族,無黨派人士,福建福州人,當代數學家。
1949年至1953年就讀於廈門大學數學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當時廈門大學的校長王亞南先生舉薦,回母校廈門大學數學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於華羅庚教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
1973年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1981年3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中國科學院原數學研究所研究員。1992年任《數學學報》主編。
㈡ 歷史上李姓的名人有哪些
●李世民,李姓最傑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唐朝皇帝,任用賢良,虛心納諫,實行「輕徭薄賦」政策,使社會安定,生產發展,史稱「貞觀之治」。
●李悝,中國最早的法典《法經》的作者。戰國初期著名政治家。
●李時珍,是中國醫學史上最偉大的人物。明朝著名醫學家。馳名中外的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的作者。其分類方法為世界分類學之創舉,比歐洲公認的植物分類學家林耐的《自然系統》還早175年。其經27年艱苦勞動所著成的《本草綱目》,總結了16世紀以前中國勞動人民豐富的葯物經驗,對後世葯物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祖國醫葯學的一份寶貴遺產。
●李吉甫,中國最早撰寫地理志的,即第一部全國地理總志《元和郡縣圖志》的作者。唐憲宗元和年間的著名宰相。
●李清照,中國歷史上李姓最著名女詞人。南宋人。在詩、詞、散文方面都很有成就,堪稱中國女性的第一詞人。
●李誡,中國建築史上最早的科技書、第一部內容豐富的建築技術專著《營造法式》的作者。北宋最傑出的建築專家。
●李善蘭,中國最早的自然科學教授。他是中國近代著名數學家,1886年被清政府任命為同文館算學總教習。
●李寶嘉,中國歷史上最早創辦小報的人。清末著名小說家,創作著名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1897年,在上海創辦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小報《游戲報》,以風趣的游戲文字來達到「覺世」的嚴肅目的。
●李白,李姓最早成名的唐代大詩人。其詩表現出蔑視封建權貴的傲岸精神,對當時政治的腐敗作了尖銳的批判,對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是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再高峰。
●李燭塵,李姓有骨氣的名人。清末秀才,後從事民族工商業。華北被日本侵佔而淪陷時,拒絕與日本人合作。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輕工業部長,及全國政協常委等職,1968年在北京病逝,終年87歲。
●李大釗,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北京大學教授。十月革命勝利後,熱情傳播馬克思主義,積極領導「五四」運動。1920年在北京組織共產主義小組。中國共產黨成立後,負責北方黨的工作。
●巴金,原名李堯棠,一代文學巨匠,李姓歷代名人中的壽星。1904年11月25日出生,2005年10月17日逝世。其一生中創作與翻譯了1300萬字的作品。其《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寒夜》《憩園》《第四病室》等文學作品,是中國文學的豐碑。傑出的出版家、編輯家。20世紀30至40年代,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14年,培育了大批文學青年。晚年的大作是:5卷本的《隨想錄》和一座中國現代文學館。全國人大代表,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從1981年起擔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百歲生日時,被國務院授予「人民作家」光榮稱號。
●李政道,李姓著名物理學家。美籍華人。從事物理研究。主要成就是與楊振寧合作發表了關於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和愛因斯坦獎金。
●李元哲,李姓著名化學家。美籍華人。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與李政道同、楊振寧是當今世界一流科學家。
●李之龍,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位海軍將領。
●李夫人,中國繪畫史上第一位著名女畫家。五代十國後期後唐謀士郭崇韜之妻。
●李貞,中國人民解放軍最早的女將軍。出生於客家聚居地瀏陽縣,18歲參加當地婦女組織,1927年加入中共。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和保衛大西北的戰斗。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李漢,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最早擊落敵機的人。1951年1月2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大隊長李漢在戰友配合下,擊落侵略朝鮮的美軍飛機一架,擊傷一架。從此,年輕的人民空軍揭開了戰勝美國「空中強盜」的序幕。
●李林甫,最著名的「口蜜腹劍」的唐朝宰相。任唐玄宗的宰相長達19年,為了保住相位,交結宦官,巴結嬪妃,探聽皇帝動靜,迎合唐玄宗意圖,慫恿唐玄宗享樂奢侈。為了排斥異己,對人表面友好,而暗中加以陷害。重用安祿山等,以致釀成「安史之亂」。
●李鴻章,1870年繼曾國藩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掌管清廷外交、軍事、經濟大權。代表清政府與外國侵略者簽訂了《煙台條約》《中法新約》《中俄密約》《辛丑條約》等不平等條約。
㈢ 中國古代歷史上姓李的名人有哪些
中國古代姓李的名人有很多,比如有李世民,貞觀之治,還有名將李靖,還有著名詩人李白,李商隱等。
㈣ 我國5位著名的數學家都有哪些
我國5位著名的數學家分別如下。
1、華羅庚
華羅庚,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
㈤ 李姓家族的歷史和名人有哪些
一、歷史:
李氏源出嬴姓,血緣先祖為東夷族首領皋陶,皋陶曾被任命為舜的大理 ,遂以官命族為理氏,先為理氏,後為李氏。得姓始祖為李利,李耳為十一世。
商朝時期,有周的同姓後裔,名巴人,居鍾離山(今湖北長陽西北一帶)。周武王滅商後,封巴人於巴(今重慶的巴南區)稱巴子國。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國,史稱成漢,這是李姓在中國所建的第一個王朝。
二、名人:
1、李冰
李冰,號稱陸海,戰國時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為蜀郡(今成都一帶)太守。期間,李冰治水,創建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導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他征發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幾千年來,該工程為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奠定堅實的基礎。後世為紀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廟。都江堰也成為著名的風景名勝。
2、李悝
李悝,嬴姓,李氏,名悝,魏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戰國時期魏國大臣、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早年師從子夏,魏文侯以為相國,主持變法事宜。經濟上,推行「盡地力」和「善平糴」的政策,鼓勵農民精耕細作,增強產量。
國家在豐年以平價購買余糧,荒年以平價售出,以平糧價;主張同時播種多種糧食作物,以防災荒。政治上,實行法治,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世卿世祿制,獎勵有功國家的人,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強國。
3、李牧
李牧,嬴姓,李氏,名牧,戰國時期趙國柏仁人,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
4、李斯
李斯,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後為趙高所忌,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5、李信
李信,生卒年不詳,字有成,槐里(今陝西咸陽興平東)人,戰國末期秦國著名將領。李信在滅燕國之戰中立有大功。後領兵二十萬攻打楚國,先是一路凱歌,後被楚將項燕大敗。
李信年輕時強壯勇敢,是秦國少壯派中較有為的顯赫人物,同時也是秦王政十分信任的年輕將領之一。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國俘虜韓王安、滅亡韓國後,秦王政派王翦率領數十萬大軍逼近漳水、鄴城,李信則出兵太原、雲中,與王翦軍隊共同包圍趙軍,並一舉攻破趙國。
㈥ 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哪些姓李的大人物
李思摩:
李突地,
李國昌:
李勣
李粲:
李子和:
李抱玉:
李忠臣
李國臣
李寶忠:
李光進:
李元諒:
李全略:
李茂勛:
李利貞(
李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學家,道家的創始人。著有《老子》
,又稱《道德經》。
李冰:戰國時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為國家農業生產、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貢獻,被後世奉為川神。
李悝:戰國初期魏國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經》在中國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牧:(前?~前229年),戰國時期趙國人,戰國末年著名軍事家。
李斯:(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著名秦國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
李信:戰國時代秦國將軍。
李廣:西漢名將,多次參加反擊匈奴的戰爭,以勇敢善戰著稱。在任右北平太守時,匈
奴數年不敢攻擾,稱之為"飛將軍"。李陵:(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秦安),名將李廣之孫。著名西漢將領。
李忠:字仲都,東萊黃人。雲台二十八將之十五。
李固:(公元94~147年),東漢大臣。字子堅。漢中南鄭人(今陝西漢中)。曾在東漢時任三朝(順帝、沖帝、質帝)太尉,博學多才、能言善變,不畏權貴、敢於抗爭,故有「北斗喉舌」之美譽。
李膺:(公元110~168年),字元禮,漢朝潁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著名東漢政治家。滿腹經綸,被譽為「天下模楷李元禮。」
李育:東漢一代名儒。
李尤:東漢文史學家。廣漢雒(今四川廣漢雒城)人。年少時以能文著稱,曾撰《蜀記》。安帝時為諫議大夫,受詔與謁者僕射劉珍等共撰《東觀漢記》。
李傕(?-198)涼州北地郡人,漢末三國時群雄之一。東漢末年的涼州軍閥、權臣,曾挾持漢獻帝,專政四年。
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山陽鉅野人(今山東山陽)。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國時期魏國音韻學家。任左校令。著《聲類》十卷,以宮、商、角、徵、羽五聲區別字音,尚未分立韻部,是最早的一部韻書。
李密:西晉文學家。所著《陳情表》以侍親孝順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影響深遠。
李充:東晉著名的文學家、文論家、目錄學家、書法家。
李式:東晉書法家。
李顒:東晉文學家。
李暠: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東晉十六國時期西涼武昭王。政治家,文學家。曾著有《述志賦》、《槐樹賦》、《大酒容賦》等多篇。
李沖: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北魏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李騫:字希義,趙郡平棘人。南北朝時文學家,博涉經史,富文藻。
李孝貞:趙郡柏人。南北朝時文學家,少好學,能屬文。孝貞著有文集二十卷,《隋書本傳》行於世。
李鉉:字寶鼎,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南北朝北齊名儒。
李同軌:東魏趙郡高邑(今河北柏鄉縣北)人。一代名儒。
李公緒:趙郡柏人(今邢台市隆堯縣)。約北齊文宣帝天保初年前後在世。撰有典言十卷,又撰質疑五卷,喪服章句一卷,古今略記二十卷,玄子五卷,趙記八卷,趙語十二卷。
李概:趙郡柏人人。撰戰國春秋及音譜,並行於世。又自簡詩賦二十四首,謂之達生丈人集。
李神威:趙郡人。撰樂書近百卷。
李安世:趙郡人。北魏政治家,上疏建議實行均田制。
李謐:趙郡人。少好學,博通諸經,周覽百氏。初師事小學博士孔璠。數年後,璠還就謐請業。同門生為之語曰:"青成藍,藍謝青,師何常,在明經。"著有《明堂制度論》。
李德林:(530-590),字公輔,博陵安平人。生於魏廢帝中興元年,卒於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年六十一歲。少有神童之譽。
李百葯:(565--648),字重規,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除擅長文章外,還很善於寫詩。現在他的傳世之作有詩20餘首,文章13篇,以及被列入二十四史的《北齊書》。
李延壽:安陽市人。唐代史學家。曾參加過官修的《隋書》、《五代史志》(即《經籍志》)、 《晉書》及當朝國史的修撰,還獨力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
李嶠:趙州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少有才名。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
李華:趙州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唐代散文家,與蕭穎士齊名,世稱"蕭李"。並與蕭穎士、顏真卿等共倡古義,開韓、柳古文運動之先河。其傳世名篇有《弔古戰場文》。亦有詩名。後人輯有《李遐叔文集》。
李翰:趙州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唐代文學家,為文精密,為序張巡守城事跡,文有前集三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李守素:趙州人。唐初十八學士之一。尤諳氏族學。
李端: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今存《李端詩集》三卷。
李嗣真:趙州柏人。撰明堂新禮十卷、孝經指要、詩品、書品、畫品各一卷。博學曉音律,兼善陰陽推算之術。工畫鬼神,舉李仲昌同師於尹琳,亦工雜畫,有禮圖等雜畫五十六卷傳世。見於《歷代名畫記》、《新舊唐書本傳》、《藝文志》、《榆園畫志》。
李觀:先為隴西人,後家江東。為文時謂與韓愈相上下。韓愈稱其「才高於當世,而行出於古人」(《李元賓墓銘》)。大順中,(公元八九一年)陸希聲集其遺文,為文編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全唐文》錄存文四卷,《全唐詩》錄存詩一卷。
李翱:隴西成紀人。唐代思想家,文學家。他曾從韓愈學古文,協助韓愈推進古文運動,兩人關系在師友之間。
李乂:趙州房子人。年十二,工屬文,與兄尚一,尚貞俱以文章見稱。兄弟同為一集,號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並行於世。
李善:所注蕭統(文選》六十卷,至今被視為《文選》最主要的注本之一。
李邕:廣陵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唐代書法家,文學家。李邕的行書對後世行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宋元的幾位大書法家如蘇軾、黃庭堅、趙孟頫等無不受其影響。
李頎:趙郡(今河北趙縣)人。詩內容涉及較廣,尤以邊塞詩、音樂詩獲譽於世。擅長五、七言歌行體。後人輯有《李頎詩集》 。
李益:隴西人。著名詩人。貞元末,與宗人李賀齊名。每作一篇,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辭。其《徵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畫為屏障。又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
李公佐:隴西人。唐代小說家。撰有傳奇:《南柯太守傳》。
李朝威:隴西人,唐代著名傳奇作家。著有《柳毅傳》,本人也被後來的一些學者譽之為傳奇小說的開山鼻祖。
李復言:隴西人,唐代小說家。著有《續玄怪錄》。
李思訓:著名畫家。擅畫青綠山水。明代莫是龍和董其昌等人提出繪畫上的南北宗論,則將他列為「北宗」之祖。
李昭道:著名畫家。
李陽冰:趙郡(治今河北趙縣)人。唐代文字學家、書法家。以篆學名世,精工小篆,圓淳瘦勁,為秦篆一大變革,被譽為李斯後小篆第一人,對後世頗有影響。
李龜年:著名樂曲兼演唱家。後人稱為「歌聖」。
李春:隋代造橋匠師。現今河北邢台臨城人士。隋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初(595~605)建造趙州橋(安濟橋)。趙州橋存世1400多年,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跡之一。
李靖:(公元571~公元649年),字葯師,京兆三原人(今陝西三原)。隋朝名將韓擒虎的外甥,唐朝著名將領。
李淵:唐高祖(566~635)。唐代開國皇帝。字叔德。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祖籍趙郡隆慶(今邢台市隆堯縣)。
李建成:(公元589~626年),小字毗沙門,唐高祖李淵長子,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秦安)。
李世民:唐太宗(599~649年),創造了「從諫如流,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貞觀盛世。
李隆基:唐玄宗(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為睿宗李旦第三兒子,廟號「玄宗」,又因其謚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間,是大唐由盛變衰的關鍵時期。
李純:唐憲宗(778年~820年),憲宗在位期間,勤勉政務,著手削藩,開創了唐朝的中興氣象,史稱「元和中興」,是唐朝後期最傑出的皇帝。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他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人稱「詩仙」。
李晟:(公元727~793年),中唐將領。字良器。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勇烈有才,善騎射,平朱沘之亂。
李愬:(公元773~821年)中唐將領,雪夜入蔡州,平吳元濟之亂。
李吉甫:趙郡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唐朝宰相,地理學家。
李德裕:(787—850),趙郡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李吉甫之子,中唐宰相。唐代文學家﹑政治家。代表作有《會昌一品集》、《左岸書城》、《次柳氏舊聞》等。
李賀:(公元790~816年),中國唐代詩人。想像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
李商隱: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李頻:著名詩人。
李谷:(903—960),《宋史·李谷傳》。
李煜:(公元937~978年),南唐李後主,被稱為「千古詞帝」。
李穆:善篆、隸,工丹青。
李沆:北宋「聖相」。
李維:博學,少以文章知名,至老手不廢書。嘗預定《七經正義》,修《續通典》、《冊府元龜》。
李淑:著有文集一百餘卷,嘗修國朝會要、三朝訓鑒圖、閣門儀制及康定行軍賞罰格,又獻擊訓三篇,均《宋史本傳》並行於世。
李虛己:著有《雅正集》十卷。
李成:北宋著名畫家。和范寬與另一位山水畫家關仝一起被稱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的大師。
李常:黃庭堅之舅。有文集、奏議六十卷,《詩傳》十卷,最早的會計學著作《元祐
會計錄》三十卷。
李格非:北宋學者。著《洛陽名園記》。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李公麟:北宋著名畫家。傳寫人物尤精。李之儀:能為文,尤工尺牘,蘇軾謂入刀筆三昧。
李廌:蘇門六君子之一。蘇軾謂其文章筆墨瀾翻,有飛沙走石之勢,說其是子之才,萬人敵也。
李誡:北宋著名土木建築家、《營造法式》一書的編纂者。
李從周:著有《字通》。
李綱:北宋名相。李唐:南宋著名畫家。
李侗: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老師。
李燔:南宋著名學者。
李覯:南宋名儒,著《周禮致太平論》、《平土書》、《禮論》。
李攸:南宋學者、藏書家。撰有《宋朝事實》一書,對考證北宋一代典章制度有幫助。
李冶:宋元四大數學家之一。對天元術進行了全面總結,寫成數學史上的不朽名著——《測圓海鏡》。
李杲:中國醫學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醫「脾胃學說」的創始人,著有《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室秘藏》、《活法機要》、《醫學發明》、《東垣試效方》等。
李俊民:金代文學家。有《庄靖集》十卷。
李孝光:元代詞作家。少年時博學,以文章負名當世。著作有《五峰集》11卷。
李釜:明代著名圍棋棋手。
李夢陽:(公元1473~1530年),明代文學家。前七子之一。字獻吉,號空同子。慶陽(今屬甘肅)人。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葯物學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葯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
李攀龍:明代文學家。後七子之一。
李春芳:有「青詞宰相」之稱。在數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李廷機:著有《四書臆說》《春秋講章》《通鑒節要》《性理刪》《燕居錄》《李文節文集》等。
李中孚:明清之際哲學家。在理學上的造詣,被稱為「海內大儒」。
李鱓: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李方膺: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李漁:(公元1611 ~1680年),戲曲理論家、作家。原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中年改名李漁,字笠鴻,號笠翁。浙江蘭溪人。
李氏,女,廣東番禺(有史料作廣州三元里)人,順治七年(1650),清軍圍困廣州,被朔騎所擄,為免其辱,賦詩10首自縊而亡。在今人編輯出版的《三編清代稿鈔本》中,收入有其詩若干,可管窺其部分詩作精華。
李調元:清代戲曲理論家,詩人。其詩作《萬善堂詩》清婉雍容,名震一時。
李兆洛:清代學者、文學家。精輿地、考據、訓詁之學。為文主張混合駢、散兩體之長,與桐城派散文立異,是陽湖派代表作家之一。所選《駢體文鈔》為歷來最好的駢文選本,標舉魏晉、六朝宗旨。書學功底極深,尤善行草。
李審言:江蘇興化人。國學大師。工詩文考證,著作豐富,著有陶齋藏石記釋文《楓園藝友錄》。
李惺:清代教育家。有《西漚全集》10卷、《西漚外集》8卷刊印行世。
李汝珍:博學多才,精通文學、音韻等,留存現世最出名的作品就是《鏡花緣》。
李伯元:多才多藝,擅長制藝詩賦,繪畫篆刻,金石考據。《官場現形記》是晚清譴責小說的代表作。
李慈銘:(1830~1894)晚清著名文史學家。嗜書成癖,承乾嘉漢學之餘緒,治經學、史學,蔚然可觀,被稱為「舊文學的殿軍」。 著有《越縵堂日記》。
李毓秀: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著有《弟子規》。
㈦ 數學名人有哪些50位
1、華羅庚
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2、畢達哥拉斯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約公元前580年—約前500(490)年)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
畢達哥拉斯出生在愛琴海中的薩摩斯島(今希臘東部小島)的貴族家庭,自幼聰明好學,曾在名師門下學習幾何學、自然科學和哲學。
3、陳景潤
他在數學領域里的研究碩果累累。他寫成的論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復變函數論》於1957年1月獲國家發明一等獎,並先後出版了中、俄、英文版專著.
1957年出版《數論導引》;1959年萊比錫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數和的估計及其在數論中的應用》,又先後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學生萬哲先合寫的《典型群》一書出版。他發起創建了計算機技術研究所,也是中國最早主張研製電子計算機的科學家之一。
4、高斯
約翰·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享年77歲),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並享有「數學王子」之稱。
高斯已經指出,正三邊形、正四邊形、正五邊形、正十五邊形和邊數是上述邊數兩倍的正多邊形的幾何作圖是能夠用圓規和直尺實現的。高斯在數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判斷一給定邊數的正多邊形是否可以幾何作圖的准則。例如,用圓規和直尺可以作圓內接正十七邊形。這樣的發現還是歐幾里得以後的第一個。
5、笛卡爾
勒內·笛卡爾(又譯作熱奈·笛卡爾),1596年3月31日生於法國安德爾-盧瓦爾省的圖賴訥(現笛卡爾,因笛卡爾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世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是世界著名的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他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而被認為是解析幾何之父。
㈧ 李姓人人才輩出都有誰
李姓,全球第一大姓氏,人數極多,分布極廣,全球人口總規模超過1億人。
李姓歷代名人極其多,如思想家道家創始人李耳(老子)、唐太宗李世民、詩仙李白、葯聖李時珍等。
在世界歷史上,李姓是稱帝人數和建立政權最多,和統治時間最長的姓氏。
先後建有成漢、西涼、萬春國、野能國、唐朝、後唐、南唐、西夏、越南李朝、李蜀、大順、朝鮮王朝、大韓帝國、韓國、新加坡等王朝和政權。
另有李憲、李密、李軌、李子通、李希烈等割據政權以及西漢李陵後裔建立的北魏、東魏、西魏、黠戛斯、吉爾吉斯等政權。稱帝總人數多達232人。
李姓在歷史上任宰相職務的人數多達69人,為各姓之首。
李氏家族在歷史長河中最為顯赫,對社會貢獻人才最多,影響最大,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科技、文化等各行領域中不乏李氏超級名人。
殷商
李利貞(前1069~前992年),原名理利貞,是司法鼻祖皋陶的後代,老子李耳的祖先,李姓的得姓始祖。父理徵,封為中吳伯,在殷紂王時任理官。
春秋
李耳:又稱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學家,道家的創始人。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東方三大聖人之一,《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孔子曾數次向老子問禮、求道。
戰國
李冰:戰國時期著名水利工程專家。曾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李悝:法家始祖,戰國初期魏國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經》在中國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牧:(前?~前229年),戰國時期趙國人,戰國末年著名軍事家。
秦
李斯:(前?~前208年),戰國時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著名秦國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
李信:戰國時代秦國將軍。
西漢
李廣:西漢名將
,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多次參加反擊匈奴的戰爭,以勇敢善戰著稱。在任右北平太守時,匈奴數年不敢攻擾,稱之為"飛將軍"。
李陵:(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名將李廣之孫。著名西漢將領。
李左車:(生卒年不詳),西漢柏人(邢台隆堯)人。趙國名將李牧之孫,秦漢之際謀士。秦末,六國並起,李左車輔佐趙王歇,為趙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廣武君。趙亡以後,韓信曾向他求計,李左車提出:「百戰奇勝」的良策,才使韓信收復燕、齊之地。李左車給後世留下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之名言,他還著有《廣武君略》兵書一部。
李憲:西漢末年軍閥,在廬江稱帝,設置百官,擁有九座城池,部眾十餘萬人。
東漢
政治軍事:
李通:(?~42年),東漢開國功臣,雲台二十八將貴戚第二位。因功勛卓著,娶光武帝之妹寧平長公主——即大名鼎鼎女中豪傑的劉伯姬。
李忠:字仲都,東萊黃人。雲台二十八將第十五位。
李固:(94~147),東漢大臣。
李傕:(?~198),涼州北地郡人,漢末三國時群雄之一。東漢末年的涼州軍閥、權臣,曾挾持漢獻帝,專政四年。
文藝科技:
李膺:(110~168),字元禮,漢朝潁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著名東漢政治家。滿腹經綸,被譽為「天下模楷李元禮。」
李育:東漢一代名儒。
李尤:東漢文史學家。廣漢雒(今四川廣漢雒城)人。年少時以能文著稱,曾撰《蜀記》。安帝時為諫議大夫,受詔與謁者僕射劉珍等共撰《東觀漢記》。
三國
李典:(174~209),曹操廟庭元勛第二十一位。曾與張遼合力以步卒八百,大破孫權兵馬十萬。其人深明大義,崇尚儒雅,有長者之風,為曹操、曹丕重視,無奈天不假年,三十六歲英年早逝。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國時期魏國音韻學家。任左校令。著《聲類》十卷,以宮、商、角、徵、羽五聲區別字音,尚未分立韻部,是最早的一部韻書。
西晉
李密:西晉文學家。所著《陳情表》以侍親孝順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影響深遠。
東晉十六國
李充:東晉著名的文學家、文論家、目錄學家、書法家。
李式:東晉書法家。
李顒:東晉文學家。
李暠: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建立者,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政治家,文學家。曾著有《述志賦》、《槐樹賦》、《大酒容賦》等多篇。
李雄:十六國時期成漢建立者
南北朝
政治軍事:
李虎:西魏府兵八位柱國大將軍之一,戎馬倥傯,功勛卓著,嫡孫唐高祖李淵。
李弼:西魏府兵八位柱國大將軍之一,沖鋒陷陣,所向無敵,曾孫瓦崗山李密。
李賢:北周驃騎大將軍、河西郡公,與弟李穆、子李崇,俱是一代名將。至隋朝時,其子孫出將入相,譽滿天下。
李沖: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北魏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李安世:趙郡人。北魏政治家,上疏建議實行均田制。
文藝科技:
李騫:字希義,趙郡平棘人。南北朝時文學家,博涉經史,富文藻。
李孝貞:趙郡柏人。南北朝時文學家,少好學,能屬文。孝貞著有文集二十卷,《隋書本傳》行於世。
李公緒:趙郡柏人(今邢台市隆堯縣)。約北齊文宣帝天保初年前後在世。撰有典言十卷,又撰質疑五卷,喪服章句一卷,古今略記二十卷,玄子五卷,趙記八卷,趙語十二卷。
李謐:趙郡人。少好學,博通諸經,周覽百氏。初師事小學博士孔璠。數年後,璠還就謐請業。同門生為之語曰:"青成藍,藍謝青,師何常,在明經。"著有《明堂制度論》。
隋
李密:隋唐時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於四世三公的貴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亂時,李密成為瓦崗軍首領稱魏公,率軍屢敗隋軍,威震天下。後殺瓦崗寨舊主翟讓,引發內部不穩,後被隋軍屢敗,被越王楊侗招撫,又因與宇文化及的拼殺中損失慘重,不久被王世充擊敗,率殘部投降李唐,沒過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將盛彥師斬殺於熊耳山。
李渾:隋朝左武衛將軍
李春:隋代造橋匠師。現今河北邢台臨城人士。隋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初(595~605)建造趙州橋(安濟橋)。趙州橋存世1400多年,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跡之一。
唐
政治軍事:
李淵(公元566年1月13日~635年),字叔德,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唐朝開國皇帝,傑出的政治家和戰略家。李淵出身於北朝的關隴貴族,七歲襲封唐國公。隋末天下大亂時,李淵乘勢從太原起兵,攻佔長安。公元618年5月,李淵稱帝,國號唐,定都長安,不久之後便統一了全國。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位成為太上皇。貞觀九年,李淵病逝。謚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獻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號為神堯皇帝。唐玄宗天寶十三載二月,上尊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生於開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隨父親李淵進軍長安於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戰天下,為大唐統一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秦王、天策上將。626年玄武門之變奪位登基後,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他虛心納諫,厲行儉約,輕徭薄賦,使百姓休養生息,各民族融洽相處,國泰民安,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功大過微,故業不墮」,為後世明君之典範。李世民是歷史上最有作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被評為千古第一明君。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葬於昭陵。
李靖(公元571年~649年7月2日),字葯師,漢族,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祖父李崇義在北魏時期擔任過殷州(治所位於今河北省隆堯縣)刺史。兄李端,字葯王,隋將(按照李氏族譜,李端為唐代中期名將李晟、李訴之祖);舅韓擒虎為隋朝名將。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著有數種兵書,多亡佚。
李治: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中國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
李隆基:唐玄宗(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為睿宗李旦第三兒子,廟號「玄宗」,又因其謚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間,是大唐由盛變衰的關鍵時期。但當代研究結論不支持唐朝自此衰落,因為天寶以後,黃河以北進入小冰河期,百業難以為繼,契丹、黨項等游牧民族因嚴寒不斷內附、侵擾邊地,燕趙代北、西涼河朔的藩鎮割據自治不失為唐廷的最佳選擇。關鍵在河東、河陽等地委任忠良、親信以節度制衡邊地割據,同時保證長安、洛陽、江東、成都四地經濟大動脈的暢通。(節選自《唐代藩鎮研究》)
李純:唐憲宗(778年~820年),憲宗在位期間,勤勉政務,著手削藩,開創了唐朝的中興氣象,史稱「元和中興」,是唐朝後期最傑出的皇帝。
李忱:唐宣宗(810年冬月十二-859年),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宣宗在晚唐的皇帝中也是得到較高聲譽的一位,《資治通鑒》載:"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
李孝恭:唐初宗室名將,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二,為唐開國元勛。
李泌:唐朝中期傑出的政治家,謀略家,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官至宰相。
李適之:李唐宗室、大臣。玄宗朝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孫。
李晟:(727~793),中唐將領,字良器。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勇烈有才,善騎射,平朱沘之亂。
李愬:(773~821),中唐將領,雪夜入蔡州,平吳元濟之亂。
李德裕:在唐文宗和唐武宗兩度為相。(787~850),趙郡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李吉甫之子,中唐宰相。唐代文學家﹑政治家。代表作有《會昌一品集》、《左岸書城》、《次柳氏舊聞》等。
文藝科技: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天水市秦安縣),
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他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人稱「詩仙」[6] 。
李端: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今存《李端詩集》三卷。
李嗣真:趙州柏人。撰明堂新禮十卷、孝經指要、詩品、書品、畫品各一卷。博學曉音律,兼善陰陽推算之術。工畫鬼神,舉李仲昌同師於尹琳,亦工雜畫,有禮圖等雜畫五十六卷傳世。見於《歷代名畫記》、《新舊唐書本傳》、《藝文志》、《榆園畫志》。
李觀:先為隴西人,後家江東。時謂與韓愈之文相上下,惜觀早夭,而愈後文益功。韓愈稱其「才高於當世,而行出於古人」(《李元賓墓銘》)。大順中,(公元891年)陸希聲集其遺文,為文編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全唐文》錄存文四卷,《全唐詩》錄存詩一卷。
李翱:隴西成紀人。唐代思想家,文學家。他曾從韓愈學古文,協助韓愈推進古文運動,兩人關系在師友之間。
李乂:趙州房子人。年十二,工屬文,與兄尚一,尚貞俱以文章見稱。兄弟同為一集,號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並行於世。
李善:所注蕭統(文選》六十卷,至今被視為《文選》最主要的注本之一。
李邕:廣陵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唐代書法家,文學家。李邕的行書對後世行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宋元的幾位大書法家如蘇軾、黃庭堅、趙孟頫等無不受其影響。
李頎:趙郡(今河北趙縣)人。詩內容涉及較廣,尤以邊塞詩、音樂詩獲譽於世。擅長五、七言歌行體。後人輯有《李頎詩集》
。
李益:隴西人。著名詩人。貞元末,與宗人李賀齊名。每作一篇,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辭。其《徵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畫為屏障。又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
李公佐:隴西人。唐代小說家。撰有傳奇:《南柯太守傳》。
李朝威:隴西人,唐代著名傳奇作家。著有《柳毅傳》,本人也被後來的一些學者譽之為傳奇小說的開山鼻祖。
李復言:隴西人,唐代小說家。著有《續玄怪錄》。
李思訓:著名畫家。擅畫青綠山水。明代莫是龍和董其昌等人提出繪畫上的南北宗論,則將他奉為「北宗之祖」。
李昭道:著名畫家。
李陽冰:趙郡(治今河北趙縣)人。唐代文字學家、書法家。以篆學名世,精工小篆,圓淳瘦勁,為秦篆一大變革,被譽為李斯後小篆第一人,對後世頗有影響。
李龜年:著名樂曲兼演唱家。後人稱為「歌聖」。
李吉甫:趙郡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唐朝宰相,地理學家。
李賀:(790~816),中國唐代詩人。想像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
李商隱
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李頻:著名詩人。
宋
政治軍事:
李處耘: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的著名將領。一生忠勇無雙,屢建奇勛,可謂文能治國,武可安邦。與子李繼隆並稱「雄將、能臣」於當時,次女明德皇後亦為賢後之垂範。
李繼隆:(950~1005),大宋名將。大宋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位列第八,宋太宗皇後明德皇後之兄,一生戰功顯赫,且多以微弱兵力擊破剿滅敵軍,並以千餘馬步大破契丹騎兵數萬而流芳於後世。
李沆:北宋「聖相」,大宋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位列第五。
李谷:(903~960),《宋史·李谷傳》。
李煜:(937~978),南唐李後主,被稱為「千古詞帝」。
李綱:北宋名相。
李火德:名炳鳳,字閩海,號伯庄,是宋朝舉人、進士,任過教諭、知縣、通判、太守、節度使、關內侯。南方李氏始祖。
文藝科技: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
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李穆:善篆、隸,工丹青。
李維:博學,少以文章知名,至老手不廢書。嘗預定《七經正義》,修《續通典》、《冊府元龜》。
李淑:著有文集一百餘卷,嘗修國朝會要、三朝訓鑒圖、閣門儀制及康定行軍賞罰格,又獻擊訓三篇,均《宋史本傳》並行於世。
李虛己:著有《雅正集》十卷。
李成:北宋著名畫家。和范寬與另一位山水畫家關仝一起被稱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的大師。
李常:黃庭堅之舅。有文集、奏議六十卷,《詩傳》十卷,最早的會計學著作《元祐會計錄》三十卷。
李格非:北宋學者。著《洛陽名園記》。
李公麟:北宋著名畫家。傳寫人物尤精。
李之儀:能為文,尤工尺牘,蘇軾謂入刀筆三昧。
李廌:蘇門六君子之一。蘇軾謂其文章筆墨瀾翻,有飛沙走石之勢,說其是子之才,萬人敵也。
李誡:北宋著名土木建築家、《營造法式》一書的編纂者。
李從周:著有《字通》。
李唐:南宋著名畫家。
李侗: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老師。
李燔:南宋著名學者。
李覯:南宋名儒,著《周禮致太平論》、《平土書》、《禮論》。
李侗: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老師。
李攸:南宋學者、藏書家。撰有《宋朝事實》一書,對考證北宋一代典章制度有幫助。
金
李冶:金元四大數學家之一,在數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天元術進行了全面總結,寫成數學史上的不朽名著《測圓海鏡》。
李杲:中國醫學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醫「脾胃學說」的創始人,著有《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室秘藏》、《活法機要》、《醫學發明》、《東垣試效方》等。
李俊民:金代文學家。有《庄靖集》十卷。
元
李行甫:元雜劇作家,其作品《灰欄記》是世界戲劇史上著名的元雜劇作品之一,有多國語言譯本。
李孝光:元代詞作家。少年時博學,以文章負名當世。著作有《五峰集》11卷。
明
政治軍事:
李文忠:(1339~1384),明朝開國名將,開國功臣位列第三。
李善長:(1314~1390),明朝開國丞相。
李春芳:有「青詞宰相」、「狀元宰相」之稱。
李如松:(1549~1598),明朝名將,共父輩子輩祖孫三代滿門忠烈,與父李成梁同為朝廷倚重的北方屏障,父子二人威名遠勝戚繼光。指揮過萬曆二十年的平定寧夏哮拜叛亂、聞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戰爭,以其抗倭成就名垂青史。
文藝科技: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葯物學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葯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
李夢陽:(1473~1530),明代文學家。前七子之一。字獻吉,號空同子。慶陽(今屬甘肅)人。
李攀龍:明代文學家。後七子之一。
李釜:明代著名圍棋棋手。
李廷機:著有《四書臆說》《春秋講章》《通鑒節要》《性理刪》《燕居錄》《李文節文集》等。
李中孚:明清之際哲學家。因在理學上的造詣,被稱為「海內大儒」。
清
李光地:福建人,清朝著名的清官、理學名臣,也是有爭議卻又深得康熙帝信任的人物。累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李鱓: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李方膺: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李漁:(1611
~1680),戲曲理論家、作家。原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中年改名李漁,字笠鴻,號笠翁。浙江蘭溪人。
李氏,女,廣東番禺(有史料作廣州三元里)人,順治七年(1650),清軍圍困廣州,被朔騎所擄,為免其辱,賦詩10首自縊而亡。在今人編輯出版的《三編清代稿鈔本》中,收入有其詩若干,可管窺其部分詩作精華。
李調元:清代戲曲理論家,詩人。其詩作《萬善堂詩》清婉雍容,名震一時。
李兆洛:清代學者、文學家。精輿地、考據、訓詁之學。為文主張混合駢、散兩體之長,與桐城派散文立異,是陽湖派代表作家之一。
李審言:江蘇興化人。國學大師。工詩文考證,著作豐富,著有陶齋藏石記釋文《楓園藝友錄》。
李惺:清代教育家。有《西漚全集》10卷、《西漚外集》8卷刊印行世。
李汝珍:博學多才,精通文學、音韻等,留存現世最出名的作品就是《鏡花緣》。
李伯元:多才多藝,擅長制藝詩賦,繪畫篆刻,金石考據。《官場現形記》是晚清譴責小說的代表作。
李慈銘:(1830~1894),晚清著名文史學家。嗜書成癖,承乾嘉漢學之餘緒,治經學、史學,蔚然可觀,被稱為「舊文學的殿軍」。
著有《越縵堂日記》。
李毓秀: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著有《弟子規》。
李綠園:(1707年-1790年),河南寶豐人,清代文學家,著有《歧路燈》[7] 。
李思摩:突厥頡利族人(東突厥),原名阿史那思摩,唐太宗李世民認為思摩忠誠可嘉,於是賜為李氏,令他統領頡利舊部駐守河南之地。
李國昌:本為朱邪氏,名赤心,沙陀突厥酋長朱邪執宜之子。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任太原行營招討等職,因隨從康承訓擊敗龐勛起義軍有功,升為單於大都護、振武軍節度使,被賜姓李名國昌。
李勣:(公元594~669年),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初從翟讓起義,參加瓦崗軍,因功封東海郡公,瓦崗軍失敗後降唐,被唐高祖李淵任為右武侯大將軍,封曹國公,賜姓李,太宗去世後,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諱,自己改為單名勣(jì,同績)。其孫敬業起兵反武,賜姓剝奪。
李粲:滑州人,本姓邴,在隋朝任屯衛大將軍,唐高祖李淵入關後,率眾歸唐,被授宗正卿,封應國公,賜姓李。
李抱玉:河西人,本姓安,唐高祖時功臣安興貴的後裔,原名重璋,善騎射。唐玄宗李隆基以其戰河西有功,為他改名抱玉。
李忠臣:薊人,本姓董,名秦,少年時從軍,憨直不通書,但努力奮斗,因有戰功,被唐肅宗李亨賜姓李,賜名忠臣。
李國臣:河西人,本姓安,膂力過人,積功升任雲麾大將軍,被唐肅宗李亨賜姓李。
李光弼:(公元708年~764年),契丹族。中唐出色的統帥、軍事家,朔方節度使,天下兵馬副元帥,是平息安史之亂的主帥,被加宰相,位至三公,封為臨淮王。
李光進:其祖先為河曲羌族人(今青海黃河曲流處),姓阿跌氏,唐朝貞觀中期內屬,以其地為雞田州,光進隨從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收復兩京有功,於大歷年間被唐代宗李豫賜姓李。
李元諒:安息人,本姓安,少為宦官駱奉仙所養,冒姓駱,名元光,勇敢有謀略,唐德宗時與李晟收京師,貞元年間因守備有方,避免了一次與吐蕃的戰爭,被賜姓李,賜名元諒。
李全略:本姓王,名日簡,以功累官橫海軍節度使、滄德棣州觀察使,被唐穆宗李恆賜姓李,賜名全略。
李茂勛:回鶻族(即回紇)阿布思後裔,降唐後,受到兵部尚書張仲武的重用,後因積功較多,被唐宣宗李忱賜姓李名茂勛。
李克用:(856~908),唐末名將,沙陀部首領。家族世代效忠唐朝,子李存勖以李唐世襲貴族的正統自居,收取中原民心,建立後唐,統一北方。
李自成:(1606~1645),黨項族首領李繼遷的後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大順開國皇帝,曾短暫統一北方。
近現代李姓名人
李善蘭:近代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力學家和植物學家。發明李氏三角恆等式和李善蘭恆等式。
㈨ 姓李的數學名人
李淳風 在數學上以注釋十部算經(現稱《算經十書》)而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