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科學地布置數學作業
數學作業的形式豐富多彩,充滿吸引力,給學生一個再學習、再創造、再游戲的歡樂園地,我覺得新教材有以下幾種方式的作業:
1、「說」--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說」相對於計算來說,學生更樂意接受。在每一次上課完後,要求學生回家向爸爸媽媽說說今天數學課學到了什麼,說說數學課上自己最喜歡的是哪個環節,說說數學課上自己表現怎麼樣。可以鼓勵學生把有關數學的有趣的事講給鄰居、夥伴聽。還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數學說給好朋友聽,更可以對自己最喜歡的人講講精彩的數學故事。學生在交流中不僅鞏固了數學知識,同時學會了反思自己的學習,培養了使用數學語言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體驗數學的樂趣,促進了自己的個性發展。
2、「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創造能力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親身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實踐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方式之一。實踐性的數學作業更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親自探索數學,感受數學的魅力。例如學習了統計,可以布置學生調查班級同學喜歡的圖書,調查身邊的人的生日。在調查活動中,學生體驗到統計的必要性,學會收集、分析數據。同時我們也會發現學生創造出許多新的收集、記錄數據的方法。又如回家選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並且畫下所看到的形狀。再學習了時、分、秒,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撥鍾,自己讀一讀時刻。這些通過學生動手實踐的數學作業更能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讓學生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從而促進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能力的發展。
3、「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國家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要使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發展應用意識。新數學非常重視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針對這一點,數學作業出現了提問題,解決問題的形式。如讓學生提出生活中的加減乘除法問題,並且獨立解答;或者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質疑。「因疑而問,因問而開悟。」「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在質疑,提問中發展。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問題意識,發現尋找、提出問題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4、「游戲」--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游戲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學生在游戲中邊玩邊學,學中有玩,玩中有學。游戲形式的數學作業,是學生最喜歡的,最符合他們的天性。如乘除法計算的作業,可讓學生與同伴、家長玩對口令游戲和闖關游戲等。通過「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戲作業鞏固學生對可能性概念的感受。一個喊口令,一個用動作來表現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游戲,培養了學生的方向感。學生在這些游戲作業中興趣高,培養了他們用數學語言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感覺到數學作業就是一個樂園。
5、「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把自己認為最有趣的數學故事,自己發現的數學問題,自己的數學學習感受等等記錄下來,形成「數學日記」。在記的過程中,學生再次溫習了數學,再次體驗數學的樂趣,同時為自己的數學進行了積累,促進了自己的全面發展。
形式多樣的數學作業,是學生再次學習、再次創造、再次發展的樂園。我們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習興趣、創新意識、質疑能力、動手能力等融入作業中,使每一個學生喜歡數學作業,在數學作業這個樂園中全面發展。
㈡ 數學家庭作業如何布置
數學家庭作業要布置一些基礎性的東西,讓學生熟練。使基礎更牢固,做題速度更快,也要有一定的啊。動腦筋思考的題目,這樣搭配起來,既有難度,又由基礎知識同時留家庭作業不要留的太多,以便使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形成一種厭煩的情緒。
㈢ 如何布置有效的初中數學作業
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定作業的趣味性。
趣味性布置作業時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作業的技巧性,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性。題型要多樣,方式要多變形式要多種。(1)課堂作業可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數學游戲、開火車、競賽等形式穿插在教學過程中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2)課前預設性作業能使學習變得輕松愉快,能促使學生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教材在編排處理上給教師提供了創新的作業訓練空間,教師應領會教材編排的意圖,找到新舊知識的結合點,設計有趣的作業,讓學生在玩中建構認知結構。(3)課後作業具有全面性,服務鞏固知識目標。
初中生的天性愛玩好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為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環境低年級的課堂作業具有直觀性,趣味性(數學教具),把數學知識「蘊藏」在生活常見的游戲中,無疑是讓學生樂學、愛學的最佳途徑。
二、尊重差異,體現作業的層次性。
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個別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對於後進生,要減少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可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做,對優生是一個促進,又能幫助差生克服「完不成作業」的自卑和消極心理。傳統的作業布置方式是「一刀切」,全班乃至全年級做內容完全相同的題目,優秀的學生「吃不飽」,一些學習吃力的學生又「消化不掉」,整天泡在作業堆里暈頭轉向,作業質量得不到保證,還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意識的培養。如:練習題上帶「*」的和「具有語言組織」的練習題不要求後進生完成。
分層次布置作業,是因材施教的一種具體體現。但不等於遷就學生,不等於對學生降低要求,而是尊重學生的基礎,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針對所教學學生實際和掌握知識的情況,本堂課教學的重點難點,注意因材施教。對基礎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作業要求,尺度不能統一。層次性作業設計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步步深入。
(1)少而精。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選擇數量少且比較好的練習題,讓學生能每天花一定的時間練習,逐漸積累。
(2)形式多樣。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選擇不同的練習目標。無論何種形式、何種目的的教學,只要教學存在,學生就參與了其中。問題不在於學生是否參與,而在於學生如何積極參與,這是新課程教學改革關注的首要問題。
三、拓展作業形式,增強作業的實踐性。
教師在備課時要盡可能地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尋找知識的生活原型,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而來自於生活實踐中的數學作業,則是一個很好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無處不在的方法,特別能激起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樂趣。
如:本人在教學「面積的計算」時,「我家裝修,用60厘米的地板磚,120平米的房子需要多少地板磚?請同學們幫老師算一下」(課前預設作業)。等形式穿插在教學過程中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四、拓寬學生的視野,釋放作業的思維性。
心理學家說,如今孩子不願動腦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一些機械的、重復的作業,使他們不感興趣,也就不願動腦。思維是智力的核心,作業也應開啟學生的智慧,使其樂於完成。觀察某一現象,編個數學故事、製作學具等,這些毫無思想制約的作業,學生做得既有興趣,又培養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接觸社會,使他們看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五、作業布置應追求探索性與開放性
教師必須把學生從不利於他們發展的「題海」中解放出來,精心設計能體現數學學習的探索性和開放性的練習題,使學生在作業過程中自己走進生活,向社會收集、整理各種所需的數據,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得到數據,然後才能完成作業。當然,教師的作業設計應不拘泥於傳統的書面作業形式,可以是口頭的、操作的,也可以是展示創作成果的。但不論什麼形式,設計豐富的作業,一定有合適各個學生的作業內容,學生也一定會選擇符合自己專長和個性的題目去完成,相信學生的解答也是豐富多彩而富有創造精神的。探索性和開放性的作業,為學生提供與學習內容緊密相關的研究課題,學生帶著問題邊學習、邊研究,提高了數學學習的層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同學交流共享,增加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合作精神與創新精神得到了培養。
㈣ 數學暑假計劃怎麼做三年級
一,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指計劃制定者的綜合成績要提升多少名,當然,如果再仔細一下的話,也可以把單科成績作為詳細的學習計劃目標。例如,去年學期末綜合排名第十名,這學期計劃上升到第七名以上。而單科成績排名,則普遍要比去年提升一個檔次等。
二,時間規劃
有了學習目標,就得規劃自己的學習時間,包括復習計劃,節假日復習計劃,補習課復習計劃,當然也要注意要把自己的業余時間和娛樂時間留出來。尤其是把在學校和下午放學做作業的時間更詳細地規劃。
三,聽課計劃
聽課是很重要的,涉及到下面三個方面,一個是預習,一個是聽課,一個是復習。要合理安排每一門功課在學習新知識下的合理安排。任何一門課程的新內容都要做好預習,認真聽講,課後復習的習慣。
四,不恥下問
不管是問老師,還是問學習好的同學,都要做到不恥下問,只要以提升自己的學習為目的,就要拿出來不認輸的精神。在家問父母,問網路,在學校問老師和同學。
2
學習計劃書格式分三塊
1.學習計劃書名稱
仔細回顧一下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學習特點。各人的學習特點不一樣,找出自己所具有的品性,制定一個可以穩固進步的方向。
2.中間結構
寫具體要求,設立具有適當、明確、具體的特點的學習目標
3.日期及回顧
最後寫上日期,留個空寫回顧,可以在目標達成之後分析自己哪些還有不足
㈤ 小學數學四年級數學暑假作業怎麼布置
可以購買一些練習本作為暑假作業就復制或者是分發幾張試卷。
㈥ 如何布置有效的數學作業
一、寓學於玩,富有趣味性,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家庭作業要富有趣味性,這是由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決定的。如學習分數的四則計算後,可留下《塗顏色》的課外作業,要求通過計算,把圖中計算正確的式子在空白處圖上顏色,圖後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為了找到圖中是什麼。當學生全部算好塗好後,發現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出現了,學生臉上定會露出喜悅的笑容,而不是計算後的辛苦。布置帶有童趣味的游戲性作業,把一道道計算題融合在故事情節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運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的興趣。
二、變換形式、切忌老一套,適應孩子的年齡特徵
老一套的書面作業,學生做起來枯燥無味。教師要賦予家庭作業新內容,新形式,這樣學生做起來才會樂此不疲。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之後,可以布置這樣的家庭作業:
1、做一做:用蘿卜或泥巴做一個長方體。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長方體。
3、說一說:長方體有哪些特徵。
4、塗一塗:在它的外表塗上不同顏色。
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做、說、塗形成了面、棱、頂點以及表面的深刻認識。
三、設計探索性的作業,抓住大多數孩子的好奇心理,讓學生成為問題的調查者
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已具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
1、觀察作業。觀察是思維的窗戶,它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問題,發現事物的規律和本質。如:學習「軸對稱圖形」時,可布置這樣的作業:請你在家觀察一些蝴蝶、天安門等平面圖形的形狀,有什麼發現?對具有這種特徵的圖形你有什麼感覺?
2、調查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數學調查,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強學生的數感。如:數學活動課「節約用水」教學後,可讓學生調查家裡或學校每月的用水情況,根據調查的結果,寫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議書。
3、實驗作業。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和發展能力。如:學習「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後,可要求學生根據自家中消毒液的說明書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葯水給廚房用品消毒。
4、小課題探究作業。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探究,不僅能深入理解數學,體驗樂趣,而且能自主建構知識。如:學習「比例尺「後,要求學生對自己家裡的客廳製作一個平面圖,並思考:你認為這客廳的設計和擺設合理嗎?你有什麼改進的措施?為什麼?請你寫一篇探究報告。
教師應從優化作業布置入手,真正使家庭作業發揮它應有的效能,使家庭作業成為學生業餘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把學生從繁重的作業堆中解放出來。
㈦ 初二學生升初三如何布置初二數學暑假作業更有成效
利用暑假的時間,把以前學過的知識在詳細的復習一下,再多做一些習題進行鞏固。
㈧ 如何布置小學數學三年級暑假作業
1、編輯一本小學數學三年級所學公式、概念、定理集-----要求學生背熟(這是重點)
2、根據公式、概念、定理集----出一些簡單的、最基礎的練習題(強化記憶)
3、適當布置點小學數學三年級用的奧賽題(提高)
㈨ 小學假期數學作業可以怎樣安排
小學假期作業不要留難度大的作業,布置基礎性的作業就行,數量也不要太多,確實做到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