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計算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計算

發布時間:2022-08-04 11:16:18

①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學習筆記

一、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計算教學的內容和要求要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計算教學的順序要適合學生的心理發展順序;教學方法也要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如:
1.一年級的絕大多數學生掌握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能做100以內比較容易的加、減法。
2.依靠實物計算有所減少。
3.有些兒童能夠部分地或完全擺脫實物計算,進入抽象數的加、減計算。他們的推想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二年級學生在做乘法應用題時,有的能用連加法計算,有些採取另外一種加法是把人數作為相同數相加。
二、嚴格教學要求是前提
教學大綱在計算教學上要求達到三個層次,具體地說,就是根據每一部分所佔的地位、作用區別對待,對一位數的加減法、表內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達到熟練;對於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萬以內的加減法和用 一兩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要求達到比較熟練;對於三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只要求會算。在小學階段 ,特別是小學中低年級,是計算教學的重要階段,必須過好計算關。
要過好計算關,首要的是保證計算的正確,這是核心。如果計算錯了,其它就沒有意義了。但如果只講正確,不要求合理、靈活,同樣影響到計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內的加減法,有的學生用湊十法和用看加算減 計算,有的則靠擺學具或掰手指、腳趾、逐一數數做加減法,計算結果都正確,但後者顯然達不到要求。又如 :在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中,有各種計算方法,可以從低位算起,也可以從高位算起,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具體分析,靈活運用。在三四個數的連加中,關鍵是會湊整,如果不會湊整,也影響到計算的正確度,要做到 比較熟練也是困難的。學了運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後,如果不會運用,即使計算正確,也達不到教學要求。因此 ,嚴格按照教學要求進行教學,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前提。

② 如何提高小學五年級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1.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針對一個知識點進行的不同角度的練習。我們可以將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引入數學應用題中,數學學習同語文學習一樣,需要給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課堂背景才能更有效地展開課堂教學。在小數數學階段,雖然數學的整體難度不大,但是涉及到的內容分支卻非常多,基本涵蓋了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數學計算、幾何計算、分數計算等,信息量還是非常大。同時,小學生的特點是比較好動,如果教學方式太過枯燥就不容易讓學生理解。數學也應該是生動形象具體的,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給學生演示當中涉及到的數學知識。如在學習了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小數除法》以後可以提問學生,給一段公路鋪瀝青,2.5小時鋪50米,照這樣計算,鋪350米需要多少小時?通過學生對這一問題的解決,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還鍛煉了學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列式計算的能力,因此比簡單的50÷2.5這種計算題更加有助於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學中,可利用學生好動,好勝的心理,設計一些數學游戲,如:開火車,奪紅旗,數學轉盤,撲克游戲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靈活變通,舉一反三。
在計算教學中,我們要對各種題型讓學生學會靈活變通,舉一反三;比如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數學廣角里的《植樹》問題,課本上的內容比較簡單,而我們需要將植樹問題可以演變成各種提問比如:
(1)求棵數:有一條長160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兩側從頭到尾每隔20米栽一棵樹,需多少棵樹苗?
(2)求間距:在一條長250米的路兩旁栽樹,起點和終點都栽,一共栽了101棵,每兩棵相鄰的樹之間的距離都相等,你知道是多少米嗎?
(3)求全長:在一段公路的一邊栽95棵樹,兩頭都栽,每兩棵樹之間相距5米,這段公路全長多少米?
(4)封閉圖形:一個圓形水池周圍每隔2米栽一棵柳樹,共栽40棵,水池的周長是多少米?
通過各種對比,讓學生能夠觸類旁通,真正抓住掌握題干中有用的已知條件,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把解題過程作為最重要的授課內容,讓學生在過程中知道是如何思考的,以及為什麼要這樣思考,然後對比自己的思考過程,從而提高其邏輯能力,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3.運用簡便的計算方法,提高運算效率。
小學生的潛能是需要老師去引導激發,尤其是在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上更是如此。在小學五年級數學計算教學中,教師需要教會學生解答問題的清晰思路,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對題目的認真研讀。在計算教學中適當採用簡便計算,讓學生掌握規律性的知識,注重歸納和總結。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簡便演算法的運用。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學上冊小數乘法練習中,9.5×11,這樣的計算題,很多學生仍按原來的計算方法,運用列豎式和乘法口訣進行繁瑣的運算,雖然結果也是正確的,但是在時間和精力上都是一種浪費。所以可以利用簡便演算法,例如剛才的例子就可以通過將11分解成10加1,然後用9.5分別去乘,將結果相加就可以准確的計算出結果。當然了,如果考試中時間充足,可以用列豎式進行驗算,提高准確率。對於小學生來說,學數學的一個很大誤區在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是非常常見的錯誤。僅僅從對數的運算上,我們看到了觸類旁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想快速計算出數值,要會估計,要會判斷,還要學會驗算,還要會熟練移動小數點。
4.抓住細節,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很多中等成績的學生,往往是計算比較馬虎,缺乏驗算自查能力,細節決定成敗,要學生提高計算能力,端正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比不可少的,所以我們教師一定要從點滴抓起,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讀題,認真獨立完成作業。不輕易問別人或急於得到結果。而且要讓學生樹立「會做的題一定不能錯」的思想。平時作業要做到認真、書寫工整。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輕松將計算方法和步驟以及思路記錄下來,防止錯寫數字和運算符號。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演算時要用草稿紙的習慣,並書寫清楚,方便檢查。驗算習慣可以讓平時的作業正確率大大提高。驗算有很多種方法,其中,由逆運算來進行檢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當然了,數學題目中很多是可以一題多解的,計算時可以採用多種方法,提高准確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題型的靈活變通,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計算過程中運用簡便的計算方法,提高運算效率,同時培養學生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為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③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一個人的數學計算能力主要包含三個方面:
1、計算結果的准確性;
2、計算方法的技巧性;
3、計算速度的快捷性。
要想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要從下面四個方面下功夫:
一、讓學生熟練掌握運演算法規:在小學階段,學生要學到三類數——整數(自然數)、小數和分數,這三類數都要進行四則運算——加、減、乘、除,每一類數的每一種運算都有自己特定的運演算法則,熟練掌握各類;
二、注意培養學生估算能力:新課程把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列入其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數學計算和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個人計算能力中相當重要的一個方面,具備良好的估算能力,實踐證明有四個好處:
1、幫助我們預知計算結果;
2、可以提高數學分析能力;
3、可以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檢查結果是否基本正確。

④ 怎樣上好小學數學計算課

眾所周知,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僅靠單純的技能訓練是不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動機的,程式化的敘述「算理」,更會讓學生感到計算枯燥乏味,甚至產生厭倦心理。《數學課程標准》的頒布,給計算教學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它要求教師既要重視以計算技能為重點的認知目標,又要關注以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發展性目標。(剩餘2026字)

⑤ 怎樣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有什麼好的辦法

家長如果想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的話,就得讓孩子接觸一些數學題。家長要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並且要讓孩子自己去嘗試。有的孩子在學習當中會想有比賽的行為,父母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去評選。爸爸媽媽要掌握住孩子學習的一些問題,然後再給孩子做好分析。父母不要一味的去幫助孩子,一定要知道孩子適合什麼。在孩子需要肯定的時候,父母就得站在孩子的身邊對孩子鼓勵。

總的來講數學對小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也得把握住關鍵。孩子的學習是有關鍵期的,所以父母知道孩子在該學習的時候應該如何提升。家長要知道如果孩子小的時候不好好學習數學知識,等孩子上初中之後就會出現跟不上的情況。家長可以慢慢的去幫孩子不必著急,孩子也能夠去明白。

⑥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效果

計算是小學數學的重要教學項目,也是學生學習數學、進行日常的學習、生活所必備的基本能力,做好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對於學生的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本文就筆者的一些教學心得以及學習體會,簡要談一下我的一點教學經驗。
一、嚴格教學要求是前提
小學生由於其年齡原因,他們對於學習重要性往往認識不到位,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教師進行嚴格的要求。教學大綱在計算教學上要求達到三個層次,具體地說,就是根據每一部分所佔的地位、作用區別對待,對一位數的加減法、表內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達到熟練;對於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萬以內的加減法和用一兩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要求達到比較熟練;對於三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只要求會算。在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中低年級,是計算教學的重要階段,必須過好計算關。要過好計算關,首要的是保證計算的正確,這是核心。如果計算錯了,其它就沒有意義了。但如果只講正確,不要求合理、靈活,同樣影響到計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內的加減法,有的學生用湊十法和用看加算減計算,有的則靠擺學具或掰手指、腳趾、逐一數數做加減法,計算結果都正確,但後者顯然達不到要求。又如:在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中,有各種計算方法,可以從低位算起,也可以從高位算起,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具體分析,靈活運用。在三四個數的連加中,關鍵是會湊整,如果不會湊整,也影響到計算的正確度,要做到比較熟練也是困難的。學了運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後,如果不會運用,即使計算正確,也達不到教學要求。因此,嚴格按照教學要求進行教學,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前提。
二、讓學生掌握算理是關鍵
大綱強調,「筆算教學應把重點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據算理,掌握法則,再以法則指導計算」。學生掌握計演算法則關鍵在於理解。既要學生懂得怎樣算,更要學生懂為什麼要這樣算。如教學《用兩位數乘》,要使學生理解兩點:
首先,24×13通過直觀圖使學生看到,就是求13個24連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盒的支數是多少即3個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數是多少即10個24是多少,然後把兩個積加起來,從而讓學生知道,計算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要分兩步乘,第三步是相加,這樣使學生看得見,摸得著,通過例題教學,使計算的每一步都成為有意義的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
其次,計算過程中還要強調數的位置原則,「用乘數個位上的數去算」就是求3個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數3對齊寫在個位上。「用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就是求10個24個得240,(也可看成24個10)所以4要寫在十位上」,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數位對齊的道理。這樣,通過反復訓練,就能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法則。
三、數學計算的思維訓練是核心
1、提供思路,教給思維方法 過去計算教學以「算」為主,學生沒有「說」的機會。現在稍為重視「說」的訓練,但缺乏說的指導。因此必須給學提供思路,教給思維方法。如在教第六冊混合運算74+100÷5×3時,可引導學生復習混合運算順序,然後叫學生結合例題思考,並用符號勾畫出運算順序,讓學生說出:這道題里有幾種運算方法,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使學生沿著圖示指引的思路,按順序、有條理的思考和回答問題。可引導學生這樣說:這道題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00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積,最後求74與積的和。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2、重視操作,培養思維能力
思維是在直觀的基礎上形成表象,概念,並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中不斷發展起來的,在操作時要讓學生看懂,並把操作和語言表述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如第一冊在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中配合直觀操作,突出計算規律的教學,讓學生體會「湊十」過程,邊動手,邊思考,用操作幫助思維,用思維指揮操作,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探求演算法,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在學生掌握基本演算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探求合理、靈活的演算法,盡快找到計算捷徑,形成靈活多變的計算技能。如:根據0和1在計算中的特徵,在掌握簡便演算法的基礎上可進行口算。比如102與78相乘積是多少?可引導學生探究:102×78-(100+2)×78=7800+156=7956。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絲、加強訓練是主要途徑
1、突出重點。如萬以內的加減法,練習的重點是進位和退位。要牢記加進位數和減退位數,難點是連續進位和退位;兩三位數的乘法要練習第二、第三部分積的對位;小數的計算則注意小數點位置的處理,加、減、除法強調小數點對齊,注意用"0"佔位;簡便運算則重點練習運用定律、性質和湊整。因此,在組織訓練時必須明確為什麼練,練什麼,要求達到什麼程度,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好基礎。教學大綱指出:「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據各年級對計算的要求,圍繞重點,組織一系列的有效訓練,持之以恆,逐步達到熟練。湊整的訓練一定要加強,如:74+26=100,63+37=100,252+748=1000,25×4=100,125×8=1000等,要教給學生迅速觀察,判斷、湊整的能力。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級也不應忽略。同時要加強乘、加的口算訓練,如兩位數乘三位數176×47(九義六冊11頁),當用7去乘被乘數的十位時,還要加上6×7進上來的"4",所以"7×7+4"這類的口算必須在教學之前加以訓練。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二、三位數的除法,試商是難點,如果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不過關,試商就困難。估算能力不強,試商也直接受到影響。
3、掌握簡便運算的方法。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口算。簡算的基礎是運算性質和運算定律,因此,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是很重要的。在小學四則運算中,幾種常用的簡算方法學生必須掌握,從而達到提高計算速度的要求。
4、訓練要有層次,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訓練形式要多樣化,游戲、競賽等更能激發學生訓練的熱情,維持訓練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⑦ 如何提高孩子的數學計算能力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⑧ 提高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幾點做法

《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是日常生活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國公民應當具備的文化素養之一。」而低年級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說,加強計算教學,有效地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但在實際計算中,學生普遍有輕視的態度,一些計算題並不是不會做,而是由於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造成的。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注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因此,每位同學都要打好口算基礎,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口算能力。
首先,教師授口算的方法。如:運用數的組成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用湊十法,用乘法口訣直接求積、求商;教給學生一些運算技能,不斷提高口算能力。
其次,每天早上安排10分鍾的口算練習,學生每人准備一本口算本,這樣長期進行,持之以恆,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後,訓練形式多樣化,激發學生口算興趣。
多做多練是前提,但學生習慣對於新鮮事物感興趣,尤其是目標教學的學中玩,玩中學,從中增長知識,如果單獨某種練習,學生是容易感到厭倦情緒的。由此,口算練習要活潑生動多樣化,如聽算形式、口算卡片、小黑板、投影機、對口令、開火車等形式,有時不定期可以通過找朋友,動腦筋,互相問答等進行競賽。另外,要根據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如:進行「你發現了嗎?」「我來幫幫『小馬虎』」「火眼金睛孫悟空」「做個稱職的好醫生」等游戲性強挑戰性高的試題訓練,使學生在改錯中明理,並給自己以啟示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實說明,缺乏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是學生計算上造成錯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1、認真審題的習慣。對於應用題,大多數學生還能認真審題,但對於計算題,有的學生卻提筆就算。加上計算比較單調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勞,這時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數字、符號,往往出現運算順序錯誤,抄錯符號或抄錯數據。因此,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分三步走:一要審清數字和符號;二要審清運算順序,明確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三要審清計算方法的合理、簡便,分析運算和數據的特點,聯系運算性質和定律,能否簡算,不能直接簡算的可以通過分、合、轉換等方法,使運算簡便,然後才動手解題。
2、專心校對的習慣。計算都要抄題,要求學生凡是抄寫的題目 ,都要及時校對,做到不錯不漏。試想,題目都抄錯了,結果怎麼可能正確呢?但在計算中,學生抄錯數字或符號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做到及時校對,以免出錯。另外,我還要求學生做到三核對:題抄好後要與原題目核對;豎式上的數字要與橫式上的數字核對;橫式上的得數要與豎式上的得數核對。從那以後,在每次作業或考試中,類似的現象已降到最低點,大大地提高了計算的正確率。
3、積極驗算的習慣。一些學生以為驗算可有可無,其實不然。驗算不僅能保證計算正確無誤,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對學習一絲不苟的態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斷運算結果的合理性;在加法運算中和應大於每一個加數;在減法中,差和減數應都小於被減數等等。作為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編順口溜:抄題寫數立即查;計算時反復查;脫式時上下查;計算完畢整體查。當然,檢驗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嚴格的標准,做到每題必檢查,每步必驗算。一步一回頭,及時檢查驗算,及時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的正確。
4、及時訂正的習慣。作業中的錯誤,若是共性的,可集體糾正;若是個別的,要讓學生自己改正過來,並認真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以免今後再出同類錯誤。學生還可以自己收集錯題,做成一本錯題集,經常復習察看,以防出現類似的錯誤。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
計算要經過觀察、比較、想像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其過程體現了思維過程的順與逆,思維水平的高與低。計算的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進課堂的,他們不僅有原有認知結構作基礎,還有自身的思維潛能作基礎。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做、去發現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之法。要給學生更多地獨立思考的機會。要捨得放手,相信學生,讓每個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時多獨立思考,盡可能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計算遇阻時,再讓學生互議互啟,老師盡量做問題的共同研究者參與學生的坍台交流,最後讓學生自己歸納嘗試所得。如:小數乘法的學習。學生已經完全掌握了整數乘法運算的知識與技能,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的學習完全可以在學生的主動探索、研究中掌握。因此,上課之前,我就先組織學生比較扎實地復習「積的變化規律」;讓學生觀察在整數乘法中,因數擴大或縮小和積擴大或縮小之間的倍數關系。在新課開始,就提出探索的問題:小數乘整數可以怎樣計算呢?學生獨立探究、思考後,我又組織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開展討論、研究。經過比較分析,使學生明白因數擴大若干倍積也擴大相同的倍數,如果小數乘法變成整數乘法來計算,積就擴大了若干倍,要恢復成原來的積,只要把擴大的積縮小相同的倍數即可。最後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去觀察: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的小數位數之間的聯系,找找原因,找找規律,從而使學生比較自然地得到小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
總之,計算能力是孩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也是今後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甚至是孩子長大後進入社會,參加工作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計算教學不能憑借反復機械的練習,加大計算強度,來提高計算能力,只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為主體,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的能力,促進其持續、健康發展的目的。

⑨ 小學數學如何進行計算題教學

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題教學是重點,也是關鍵。搞好計算題教學,直接關繫到學生今後數學學習成績的好壞。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經驗,簡要談談如何開展好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
一、營造鮮活、和諧的課堂
「課堂是什麼?課堂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師生生命成長的平台――一個充滿活力的生命平台。」數學課堂亦是如此,在這個演繹人生的平台上,一群鮮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對話、溝通、交融、分享,盡情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有一位名師說過:「一堂好課,如一首交響樂,總要講究旋律、節奏、配器、音響的和諧。師與生要和諧、人與文要和諧、情與理要和諧、思與悟要和諧、知與行要和諧……」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難道我們就不該走進孩子那五彩繽紛、瑰麗神奇的情感生活,去體驗、欣賞他們心中的數學世界,去理解、感受他們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嗎?
如《10以內的減法》的教學片斷:
在課堂教學上,老師微笑著問學生:「樹上有5隻鳥,獵人開槍打死了1隻,還有幾只?」
「還有4隻。」有一個學生說道。(其中有2、3個也附和著)
「應該是一隻也沒有了,因為全都嚇跑了。」(其中有94%的學生贊同的點著頭)
「還有3隻小鳥。」一個清脆的聲音在嘈雜聲響起。
「怎麼會是3隻呢?不對,不對。」其他學生紛紛反對。
「你能告訴大家為什麼『還有3隻小鳥』嗎?」老師用溫柔的語調鼓勵著。
「因為5隻小鳥是一家人,打死了鳥爸爸,嚇走了鳥媽媽,還有3隻不會飛的鳥寶寶。」
多麼精彩的回答啊!老師和全班同學禁不住為他鼓起掌來。
親愛的老師,當孩子的回答不在你的標准答案內時,請輕輕地問聲「你是怎麼想的呢?」;當孩子的做法出乎你的意料時,請悄悄地說句「你為什麼這樣做的呀?」。相信只有在這樣的數學課堂里,我們才能聽到「1001」與《一千零一夜》合奏出的美妙旋律,才能看到「7」與「北斗七星」連綴出的斑斕夜空。也只有在這樣的數學課堂里,孩子們才會深刻地銘記住:3隻可憐的鳥寶寶,以及它們那被打死的鳥爸爸和被嚇走的鳥媽媽。
二、心理方面的因素,對症下葯
(一)情感不穩定
小學生在計算時,總希望能很快得到結果。因此,當遇到計算題里的數據較大或算式顯得繁時會產生排斥心理,表現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認真地審題,沒有耐心去選擇合理演算法,從而導致錯誤出現。
(二)注意力不集中導致抄錯
由於計算本身沒有情節而且形式簡單,容易造成小學生看題、讀題、審題、演算過程中急於求成,致使把計算式題中的數字、符號抄錯,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當然,計算中抄錯了一個小小的數字或符號,那無論你運算順序怎樣正確,解法如何完美,都將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三)多做導致排斥
計算題本來就枯燥,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又短,天性愛玩又使得他們不能夠長時間認真做。如果一下子做幾十個,學生做得天昏地暗,錯誤很多,也體現不出學生計算水平高低,做到後來草草完成。而學生做得少,認真做正確率高,改正的也就少了。因此,「成功是成功之母」說的不無道理。每次計算時8―10題足矣,如果用「拔苗助長」式的練錯誤多,學生也不願意接受,思想上就會產生排斥,計算錯誤也就多了。
不管何種原因造成的計算錯誤,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注意找出錯誤的根本和關鍵,分析錯誤的原因,然後再針對錯誤性質、原因和范圍,對症下葯。
三、強化口算基本訓練
口算是計算的基礎,是計算教學的開始階段,口算能力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通過每天的訓練而慢慢提高的,要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關鍵是要持之以恆堅持訓練,使學生形成熟練的口算技能技巧,達到正確、迅速、靈活的口算目的。
對於一次完成盼整面口算來說,學生也是虎頭蛇尾,對於這種情況,一方面,我教育學生應認真、仔細做每―道題;另一方面,不可避免的是學生的注意力先集中後分散的特點,在實踐中,我觀察過多次學生口算本上的錯誤,都是後面比前面多。針對這種情況,我讓學生在做口算時,如果時間允許,在第二遍口算驗算時,從後往前算,這樣找出的錯題就多,正確率明顯提高。
四、理解算理上多下功夫
概念的不理解,法則的不熟練直接導致計算存在很大問題。這是掌握好計算的基礎性工作,只有打好基礎,計算能力才有質的飛躍。
加強對計演算法則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在教學法則的時候,為了使學生記憶深刻,還可以將某些法則編成順口溜,兒歌,這樣記憶就更深刻了,運用起來更方便。
五、重視學生有意注意的培養
在計算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計算時,從審題、計算到書寫,一氣呵成,中途不東張西望,力爭算一題,對一題。在「抄錯」這個問題上,我曾經請教過一位教低年級的老前輩,就低年級抄錯問題上談談怎樣預防。她毫無保留地談了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說在平時做題時邊輕聲讀邊寫。要讀出來,當然就得認真看清楚數字了,而由眼睛看到了數字經過大腦分析後說出,就錯不了。如果他能讀出來後再寫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抄錯數字。當學生計算時錯誤很多,老師就急於求成,每次要求學生做很多題來達到練習的目的,而這恰恰相反,導致學生心理上有排斥反應。 如果要讓學生做20道題,把這20題分二到三次做,每次只有6-10題,少而精地練,細水長流地練,而且採取一定的表揚或鼓勵措施,學生就會很高興地去做,努力去完成每一道題,以這種「短頻快」的步子去練,錯誤明顯減少。計算錯誤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前提,因此我們應培養學生在作業後必須自我檢查、驗算的好習慣,我們教師應作出長期不懈的努力。
要開展好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並非難事,關鍵是要把握教學中的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閱讀全文

與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計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