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學數學最常見的幾大誤區,家長知道嗎
誤區一:入學前不需要進行數學教育,以後可由學校老師教。
研究發現:1歲左右是嬰兒掌握初級數概念的關鍵期;2歲左右是嬰兒計算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錯過關鍵期的培養,也就失去了對數學興趣的培養,孩子入學後學得吃力,甚至厭學或棄學。換言之,被稱之為「數字腦」的左腦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地開發,那麼喪失的將是孩子的學業和將來。
誤區二:入學前會簡單的數數即可。
數字是一種用來表示數的書寫符號,單純地教孩子數數對學習數學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能數到100,卻分不清5和7哪個大。也就是說,忽視學前的數學教育,會妨礙孩子數理邏輯思維的發育,將導致孩子缺乏抽象概括的能力,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
誤區三:幼兒數學教育的內容、形式應由家長決定。
你的孩子正在接受什麼樣的數學教育?很多家長的回答是:數數、認圖形、算總數等等。客觀地說,這並不是真正的數學教育,而是父母的知識或想法的移植。幼兒的數學教育應符合其自身的學習特點,否則會阻礙幼兒大腦的開發和使用,導致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解決能力的缺失,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匱乏,也必將會被科技大潮所淘汰。
誤區四:學數學就是要學會公式的應用,會算題。
幼兒數學教育不僅教會了各種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對問題情境的理解與深入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對孩子的理性的思維品格和思辨能力的培養。忽視或脫離了這一最終目的,那麼造就出的只能是解題的機器,思維的靈活性不強,沒有舉一反三的創新能力。
誤區五:數學太抽象,家庭教育的效果並不明顯。
其實,數學就在生活中,如電話號碼、商店購物等,對幼兒的數學教育也可以在生活點滴中進行取得顯著的成效,關鍵是家長要選擇符合幼兒學習的特點的教育方法,將幼兒大腦的開發和數學教育生活化聯系起來。孩子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接受的不僅是知識上的傳授,更學會了用數學思維完美的解決問題。
誤區六:學數學的好壞與其他學科的成績無關。
數學是基礎,學習數學,可以很好的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強,羅列,分類,整理等方面的能力,以後也可讓孩子用自己擅長的方法去管理其它科目,更好的進行學習.
② 如何向家長介紹億童教育
億童蒙氏數學可謂是現在嬰幼兒數學教材中的佼佼者,很多家長對這套數學輔具書都給以了高度的贊美和評價,這也是為什麼億童蒙氏數學的名氣越來越大,越來越好的原因所在。
首先,億童蒙氏數學的書本質量是一等一的好,它的紙張都是經過專家精心選制的,以幼兒的視力健康為宗旨。
其次,億童蒙氏數學一改往日單調的版面設計,以一種非常童趣化的風格抓住了孩子們的眼球。
再次,億童蒙氏數學的功用並不只在練習和鞏固,更為重要的是傳遞給孩子們學習數學的方法。
另外,選擇蒙氏數學的家長都會發現,在不久之後,孩子們就會愛上數學,以一種興趣化的狀態進行數學的學習,讓枯燥的課程不再枯燥,讓數學這門學科散發出快樂的氣息。
所以億童蒙氏數學的作用並不僅僅在於它的題目設計,這僅僅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億童教育從學習本身入手,融匯了孩子們的興趣,以授人予漁的方式把億童精神發揚光大。
③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最常見的問題
一、教學活動目標單一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關於數學教育,明確地提出了四個方面的目標:
1、教幼兒掌握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
2、培養幼兒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4、培養幼兒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認為,在幼兒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應該實現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慾,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訓練幼兒做事認真細致,具有主動性、堅持性、條理性和創造性,教育幼兒勇於克服困難,培養幼兒學習的毅力和自信心等多項目標,為孩子今後發展打好基礎。然而,我們接觸到的一些教學活動計劃,只提出有關學習數學知識單方面的目標。如小班"看卡片放實物"教學活動的目標是:
1、感知3個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點數,說出總數;
2、學習按卡片的數量放入相應數量的物體。
中班"看數撥珠"教學活動的目標是:
1、比較7以內數的多少,知道一樣多;
2、鞏固使用計算器的常規。
從以上實例中可以看出,教師如果對數學教育的目標缺乏全面的認識,每次教學活動僅以學習數學知識為唯一目標,那麼,《綱要》所規定的其他目標就無法完成。
二、忽視幼兒的思維特點
幼兒期思維發展和趨勢是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尚處於萌芽狀態。幼兒學習數學,主要通過四個階段,即實物操作--語言表達--圖像把握--符號把握,從而建立數學的知識結構。每一次數學活動都必須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過渡,而且必須經過長期訓練才能達到目標,不是通過一兩次活動就能完成的。
有的教師不考慮幼兒的思維特點,忽視幼兒的學習規律,甚至過高地估計幼兒的接受能力,其教學效果當然是不會理想的。例如,教幼兒學習7的加減時,教師直接出現分合號7-2-5,請幼兒看分合式列出算式,即2+5=7、5+2=7、7-2=5、7-5=2。然後逐一指著題請幼兒編出相應的應用題,將大量的時間都花在編應用題上。我們還發現這樣一些現象:有的教師片面依靠自己的演示,把答案強加給幼兒;有的教師設計的活動是跳躍式的,跳過實物操作的環節,直接進入圖像把握和符號把握這兩個環節;有的設計則是單純的從符號到符號的過程。大班教7~10的組成和加減時,教師認為幼兒已有基礎,結果就這么跳躍著教過去。然而,數理邏輯順序的建構決不是這么簡單就能完成的,幼兒階段的思維特點決定了這樣的教學是不合適的。
三、數學概念模糊
數學教學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的教學活動,它要求教師准確把握數學概念的屬性,並能用幼兒容易理解的數學語言來表達。這對幼兒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是極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錯誤的情況。例如在教中班幼兒按兩個特徵進行分類時,先按一個特徵分一次,再按另一個特徵分一次,活動就結束了。其實,這一活動還應該有一次對同一批物體按兩個特徵進行分類的活動環節。再如,教幼兒序數時,由於對序數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含義理解不透,在教學過程中,使序數詞和物體之間發生固定不變的關系,從而使幼兒錯誤地認為"小白兔只能住第五間房"。諸如此類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較為普遍地存在著。
我們認為,教師加強對數學理論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充分地了解數學理論以及科學全面地理解數學概念,才能將數學概念正確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例如,集合是人們所感知的具有某種共同屬性的事物的整體。教師如果充分認識到集合概念在幼兒計數和數概念形成中的重要性,那麼就會在多種活動中讓幼兒根據著眼點的不同,認識種種不同的新集合。通過對實物的交叉分類,不僅可以活躍幼兒的思維,而且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因此,教師僅僅做到知其然是不夠的,還應做到知其所以然,這就必須去學習數學理論,弄清數學概念。
四、教師的語言不嚴謹
教師的語言表達是否正確、明白、易懂,直接影響著向幼兒傳授知識的效果,影響到幼兒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和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幼兒學習和理解數學概念是有困難的。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對幼兒正確理解數學概念及有關知識是相當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師對數學語言的規范性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教學中,語話不作推敲、顛三倒四、前後矛盾等缺乏邏輯性、表達不明確的現象隨處可見。如教幼兒感知2的數量時,教師問:"誰能在我身上找出什麼是2?"這個問題叫幼兒無法理解。又如,在教幼兒按顏色特徵進行分類時,當幼兒按要求將相同顏色的塑料片放在一起後,教師又問:"你們為什麼這樣分?"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那答案就是教師叫這樣分的。其實應問:"你們是怎麼分的?"再如,在教幼兒數的組成時,幼兒將8個圓片分成了3片和5片,教師問:"為什麼8能分成3和5?"諸如此類的問題,問得很不明確,叫幼兒甚至成人也無法解答。有的則表達不明確,語言羅嗦。如在要求幼兒拿出與卡片上一樣多的小動物放在盒子里時,教師說:"你的卡片上有幾只小動物,你就從盤子里拿幾只小動物放在盒子里。""一樣多"這個詞是幼兒容易理解的數學語言,教師不去運用,而使用了較繁瑣的語言。
④ 億童小班下學期數學有哪些
《億童蒙氏數學》。
會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實物,並能說出總數就行。學習簡單的加減發,還就99算數表,都是一些基本簡單的東西。在小班數學課上,認識5以內數字,動手操作擺圖形。
⑤ 求大班上學期 億童蒙氏數學的教學計劃要表格的那種.急急急
億童網上有很多,我找了一篇給你,你也可以去億童網上再找找
蒙氏數學教學計劃
(一)目標:
1、對周圍環境中的事物數量、形狀、時間和空間等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喜歡參加數學活動和游戲。
2、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獲得有關數、形、量、時間和空間等感性經驗,體會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3、學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操作和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4、會正確使用數學活動材料,能按規定進行活動,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具體措施:
1、 利用家園欄、聯系冊、家長會讓家長了解蒙氏數學及孩子學習蒙數的情況。
2、 每周做作業頁,星期一交,老師每周改作業寫評語,鼓勵孩子學數學。
3、 制定蒙數操作材料、學具發放的統一常規。
4、 每月總結一次蒙數學習的情況。
5、 設立一個具有特色的「蒙數活動區」。
6、 注重在生活中學數學,並注意將數學教育結合到其他領域。
7、 教師積極參加各種蒙數的培訓,提高蒙數理論、教學水平。
8、 指導新生家長完成「家庭中的數學」及作業紙。
9、 每周三、五上午,固定上蒙數課。
(三)具體安排:
九月:按規律排序(一)、按規律排序(二)、比較多少、目測數群、按兩種特徵分類、物體的分類、按規律排序(三)、10以內的點數
十月:按數取物6和7、按數取物8和9、按數取物10、按數取物1到10 、認讀數字6和7、認讀數字8和9、認讀數字10、復習按數取物1-10 、
十一月:序數6-10、10以內的倒數、相鄰數6-9、梯形、序數1-5、區別序數和基數、相鄰數2-5、相鄰數的等差關系
十二月:區別四邊形、半圓形、圖形分割、區別上中下、平行四邊形、橢圓形、圖形拼搭、昨天、今天、明天
元月:復習
⑥ 幼兒園億童大班第5冊數學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 1、能將5以內高矮、粗細不同的物體進行排序。 2、探索兩種排序之間的關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活動准備    1、課件-比較長短、粗細    2、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復習鞏固比較兩個物體高矮的方法。 1、請幼兒和老師來比高矮。 教師:老師要和你們玩一個新的游戲,我請一位小朋友上來和老師比高矮,在比高矮之前呢? 請小朋友把你們的眼睛蒙住。 (幼兒和教師比高矮的時候,幼兒踩在椅子上。) 請小朋友來看一看,我和小朋友誰高誰矮呢?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2、請幼兒說一說。 3、教師小結:兩個人比高矮的時候要站在同一水平面上,而且要挨得近一些。 二、探索按照高矮排序的方法。 1、教師請五個小朋友到台前,有的站著,有的坐著,有的蹲著。 教師:我們現在怎麼比較他們的高矮呢? (讓他們都站起來,站在同一水平面上。) 2、五個小朋友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排序。 (1)教師:現在他們都在同一水平面上了,我們怎樣給他們排排隊呢? 先找出來最高的,排在前面,再找第二高的排在最高的後面,再找第三高的挨著第二高的往後排。 (2)教師:笑笑和左左兩個小朋友看起來差不多高,怎麼辦呢? 先讓他們站在同一水平面上,靠的近一點立正站直,或者請他們背靠背,都不仰頭,看一看誰的個頭高一點。 (3)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從高到矮排序。 教師:五個小朋友是按照什麼順序排的?除了從高到矮排,還能怎麼排呢?
⑦ 探究數學億童第4冊哪個環節較難
函數環節。在數學的學習中,是永無止境的數學計算,探究數學億童這本書中講述了從初中到高中的數學知識,在第四冊是講述了初中的知識,較難的環節是函數,其中三角函數最難理解,也難於計算,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學習。
⑧ 億童數學找規律
這個找規律的話還是比較簡單的,你要結合圖形的數量和他們的數量關系來找,圖上每隔三個土堆就是一個數字標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