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數學中中位數是什麼意思
中位數:中位數,又稱中點數,中值。中數是按順序排列的一組數據中居於中間位置的數,即在這組數據中,有一半的數據比他大,有一半的數據比他小。如果一組數是奇數個,最中間的數就是中位數。如果一組數是偶數個,最中間的兩位數的平均值就是中位數。
㈡ 小學數學中位數是什麼
中位數就是比如奇數個1 2 3 4 5中位數就是3,偶數個1 2 3 4 5 6中位數就是3+4÷2=3.5
㈢ 《小學數學》中位數和眾數怎麼算
中位數:把所有的數從小到大排(都是一樣的數照排)最中間的數就是中位數。
眾數:數一樣而且最多的就是眾數。
㈣ 數學中位數是什麼意思
一組按大小順序排列起來的數據中處於中間位置的數.
當有奇數個(如17個)數據時,中位數就是中間那個數(第9個);
當有偶數個(如18個)數據時,中位數就是中間那兩個數的平均數(第九個和第十個相加除以二).
㈤ 數學中中位數是什麼意思
中位數(Median)又稱中值,統計學中的專有名詞,是按順序排列的一組數據中居於中間位置的數,代表一個樣本、種群或概率分布中的一個數值,其可將數值集合劃分為相等的上下兩部分。對於有限的數集,可以通過把所有觀察值高低排序後找出正中間的一個作為中位數。如果觀察值有偶數個,通常取最中間的兩個數值的平均數作為中位數。
(5)小學數學中位數是什麼擴展閱讀:
例:
找出這組數據:23、29、20、32、23、21、33、25 的中位數。
解:
首先將該組數據進行排列(這里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得到:
20、21、23、23、25、29、32、33
因為該組數據一共由8個數據組成,即n為偶數,故按中位數的計算方法,得到中位數
,即第四個數和第五個數的平均數。
㈥ 關於小學數學的問題,什麼是中位數什麼是眾數
中位數(Median)統計學名詞,是指將統計總體當中的各個變數值按大小順序排列起來,形成一個數列,處於變數數列中間位置的變數值就稱為中位數,用Me表示。當變數值的項數N為奇數時,處於中間位置的變數值即為中位數;當N為偶數時,中位數則為處於中間位置的2個變數值的平均數。(注意:和眾數不同,中位數不一定在這組數據中。)
作用
中位數的作用與算術平均數相近,也是作為所研究數據的代表值。在一個等差數列或一個正態分布數列中,中位數就等於算術平均數。
在數列中出現了極端變數值的情況下,用中位數作為代表值要比用算術平均數更好,因為中位數不受極端變數值的影響;如果研究目的就是為了反映中間水平,當然也應該用中位數。在統計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時,可結合使用中位數。
意義
1、意義:反映了一組數的一般情況。從中位數的定義可知,所研究的數據中有一半小於中位數,一半大於中位數。
2、中位數的優缺點:中位數是樣本數據所佔頻率的等分線,它不受少數幾個極端值的影響,有時用它代表全體數據的一般水平更合適。
3、在頻率分布直方圖中,中位數左邊和右邊的直方圖的面積應該相等,由此可以估計中位數的值。
4、中位數也可表述為第50百分位數,二者等價。
5、直觀印象描述:一半比「我」小,一半比「我」大。
編輯本段計算方法
1.求中位數,首先要先進行數據的排序(從小到大),然後計算中位數的序號,分數據為奇數與偶數兩種來求。排序時,相同的數字不能省略)
中位數算出來可避免極端數據,代表著數據總體的中等情況。
如果總數個數是奇數的話,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取中間的那個數
如果總數個數是偶數的話,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取中間那兩個數的平均數
例:2、3、4、5、6、7
中位數:(4+5)/2=4.5
在物價漲幅攀升的時候,適當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准以及在職職工的工資,有利於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並逐步提高生活質量。但是,只提供一個「平均數」讓人心裡總是有點不大踏實。一個平均數會掩蓋很多的問題,不久前網友還創作了這樣的打油詩:「張村有個張千萬,隔壁九個窮光蛋,平均起來算一算,人人都是張百萬。」對於這樣的問題,不是「平均數」的錯,也不是統計學的錯,統計學中有現成解決的辦法,就是計算「中位數」。所謂「中位數」,以一個51人的企業為例,把所有人員年收入從大到小排列,正中間的一位,即第26位的年收入就是這家企業年收入的中位數。打油詩里的「張村」個人財產中位數就是「零」。這個時候平均數不能說明的問題,中位數就說清楚了。
注意:是從小到大,或者從大到小,不是隨意亂排。
中位數是一組數據的中間水平。
2.
分組狀態確定中位數
㈦ 數學,中位數是什麼、
中位數是指分配數列中各單位的標志值按大小順序排列,位於中間位置的標志值。也就是說,中位數是位於標志值數列中心位置的那個標志值。在中位數的上下各有50%的單位數, 可見中位數以處於中心位置的標志值代表現象的一般水平,所以它是一種位置平均數。
中位數的計算,按未分組和已分組數列兩種不同情況而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一)未分組數列的中位數計算方法
首先要確定中位數在數列中的位置數。不論數列是奇數數列或偶數數列均以確定中位數的位置數。 再以中位數位置數的標志值作為中位數。
例:若有一組數列:21、23、45、46、67、72、83。該數列為奇數,其中位數的位置數為:(位), 與第四位相應的標志值46,則為中位數。
另有一組數列:23、24、25、25、26、27、27、28、29、55。該數列為偶數,其中位數的位置數為:(位),即在第五位和第六位的中間,故其相應的標志值為第五位和第六位標志值的平均數, 即26與27的平均數: ,就是該數列的中位數。
(二)已分組數列中位數的計算方法
分組數列有單項式分組和組距分組,因此其計算方法:
①單項式分組數列的計算方法。
首先用公式確定中位數的位置數,並以之確定中位數所在組,該組的標志值即為中位數。例如:某班學生按年齡分組如表5-9。
表5-9 某班學生按年齡分組
按年齡分組
人數(人)
累計次數
17
18
19
20
21
8
19
21
7
3
8
27
48
55
58
合 計
58
--
先計算出中位數位置數(位), 再確定中位數所在組,中位數的位置數為29.5位。從累計次數上看,應在19歲組,故19歲為中位數。但有人認為,單項式分組計算出來的中位數,不符合中位數的定義,其理由是中位數兩邊的單位不相等。如本例,中位數19歲以下的單位數為27,中位數以上的單位數為10。
②組距數列的計算方法。
例,某班男生體重資料如表5-10。
表5-10 某班男生體重資料
按體重
(千克)分組
人數
(人)
向上累計
向下累計
49~51
51~53
53~55
55~57
57~59
59~61
61~63
4
20
25
38
21
12
6
4
24
49
87
108
120
126
126
122
102
77
39
18
6
先計算中位數位置數:(位)。從向上累計或向下累計,都可以確定中位數所在組為:55~57組,然後按下限公式或上限公式具體計算中位數。
下限公式:
上限公式:
式中符號:--中位數;
--中位數下限;
--中位數上限;
--中位數的次數;
--中位數組以下累計次數;
--中位數組以上累計次數;
--為總次數;
--- 中位數組的組距。
按下限公式計算:
按上限公式計算:
㈧ 小學五年級數學中,中位數是什麼
如總個數是奇數,中位數是處於數中間的數
如總個數是偶數,則是中間二個的平均數
如1,3,5,7,9,11,13
中位數是7
如1,3,5,7,9,11
中位數(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