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年級數學題!!!! 玉山電影院有30個看台,小麗坐在4號看台最後一排的最邊上一個座位,是22排38號。
由題意可知,4號看台一共有22排,每排有38個座位。
22*38=836
所以,一個看台大於能容納836個觀眾。
2. 求解小學的數學題。
樓主你好
22×32=704名
3×704=2112元
答:可以坐704名觀眾,最多可賣2112元。
祝你學習進步!如果還有問題,請追問我。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求助我。
~171819sss隨時為你解答。
如果滿意請【點擊滿意回答】
教育科學火箭團(土豆團)為你解答。
3. 有多少名觀眾教學反思 唯一的觀眾教學反思
課前准備充分,是教師形成教學最佳心態的重要條件,這也是教師獲得課堂教學自信心的基礎。其次,進行教學要投入。教師一旦走上講台,就要純凈雜念,快速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用教學激情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教學藝術去煥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得體地運用手勢、動作、表情、神態等體態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染學生的情緒,與學生一道分享數學知識高尚的情趣。
4. 《有多少名觀眾》教學設計及導學案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教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5. 新北師大四年級上冊數學《有多少名觀眾》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更換了新教材,與以往的內容相比雖然變化不是很大,但是編排體系都有不小的整理,本學期我對新課程標准進行了系統的學習,並且依據河北省教學評估細則的要求對本學期地教學工作進行了周密的計劃。根據新大綱的教學要求,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余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余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細節的教育,加強了雙基的訓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強口算的學習。通過課前的3分鍾的口算練習,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口算技能,對於筆算也是提高和幫助。
二.加強乘、除數的三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習了乘、除數是二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好,特別是除法,甚至個別學生的乘法口訣還不會。因此,在教學之外,我讓學生天天練幾道計算題。計算題中還包括簡便計算,學生的漸變計算能力更是差,特別是乘法分配律。
三.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但對於這個班的情況,更是特別,絕大部分學生的應用題的理解能力都差。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
四.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系比較緊密又蘊涵著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五.為了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
總體來說,四年級的數學教學能夠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收獲。
6. 先數一排有多少名觀眾,再數有(),最後()
多少排,最後相乘
7. 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有多少名觀眾名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估計大數的策略與方法,能藉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對生活中的較大的數量進行估計,發展數感。
2.在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估算思路與具體方法,培養思維的調理性。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感受乘法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具體問題情境中能對不同的數據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算。
教學難點:
在不同情境下選擇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學准備:兩個杯子一杯黃豆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
估一估咱們學校有多少名學生。
二、創設活動情境,導入新課
活動:估計杯子中的豆子數量。
(1)初估:教師第一次拿出一杯豆子(滿杯),讓學生估計有多少粒?
(2)再估:教師把一杯豆子大致分成相等的兩份,告訴學生半杯約200粒豆子,引導學生觀察後,再次估計第一次拿出的滿杯豆子有多少粒。
(3)討論:這一回你為什麼一下就估計出來了?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決都需要用到估算。之前我們已經掌握了一些估算方法,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有關乘法估算的問題。(板書課題)學生讀題。
二、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1.選擇估算策略。(課件出示課本主題圖)
(1)師:這是一個體育場,你看到了什麼?愛研究的淘氣和笑笑想知道——這么大一個體育場能容納多少名觀眾呢?同學們,你們有興趣研究嗎?想想看,你有什麼辦法?(師提示:大家能不能從前面估計全校的學生人數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想辦法讓我們估計的數值更合理些呢?)
(2)我們來看看淘氣和笑笑的辦法吧。
a.指導學生讀淘氣的辦法。想:淘氣說的有沒有道理?但是如果對於這么大一個體育場,淘氣的辦法可行嗎?
b.指導學生閱讀笑笑的辦法。老師覺得笑笑的辦法說了半截,他想讓聰明的同學幫她補充完整,然後怎麼辦?誰能補充完整?這個辦法可行嗎?你們願意試一試嗎。
2. 嘗試估算一部分的數量。(師出示一個看台圖)
(1)師:淘氣同意笑笑的思路嗎?看看他又是怎麼想的?他也學了笑笑的做法,把後面的話省略了,聰明的同學,你能說出他省略的部分嗎?
(2)師生嘗試淘氣辦法。(板書列式:60×3)
(3)師生嘗試用淘氣開始的思路解決。
a. 我們看看笑笑又有什麼別的想法了?你能想明白嗎?(師啟發:笑笑覺得一個看台人不算太多,坐的還算整齊,他覺得淘氣開始的思路—— (生讀)可以用在這兒,同學們覺得呢?)
b. 師生列式解答。(板書:20×8)
3.師生解決體育場大約能容納多少名觀眾。完善板書。
4.小結:同學們,通過我們的合作,我們知道了這么大一個體育場,它大約能容納約5000名觀眾。回想一下我們解決的思路——因為整個體育場人數是一個較大的數量,不方便直接估算。我們就把這個大數量分成大致相等的幾部分,先估算出一部分的數量,再用乘法算出所要估計的較大數量。比如我們用一個看台近似數×看台近似數就算出了一個體育場的大約人數。這是笑笑的原創思路。
當然,如果較小數量的估算,排列還算整齊,我們也可以用淘氣的原創思路。比如這兒我們用每排的近似數×排數的近似數,就估算出了一個看台的人數。
三、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1——4題。師相機指導。
四、總結。
五、作業布置。
8.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有多少名觀眾教學反思
《有多少名觀眾》是對較大數量進行估計,該節課被安排在乘法這一單元,正是為了藉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對生活中的較大數量進行估計,體現出乘法的實際應用,並發展學生的數感。
本節課在出示情境圖後,我就直接切入主題:「請估計出體育場能容納多少名觀眾,你有什麼辦法?」本環節旨在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然而學生卻對於如何估算表示出困惑。因此我結合教材中淘氣和笑笑的討論,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去發現估算的策略。從估計整個體育場縮小到先估計一個看台的人數,在估計看台的觀眾人數中,學生的數學思維開始逐步啟動,紛紛提出多種方法,例如,可以分為3部分,或每排取整十數再乘排數等等。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學生慢慢感受到估算的基本方法:可以分為若干個大致相等的幾份,用每份數乘份數就能估算出整體的數量,這也就是「以小估大」。緊接著估計出一個看台的人數後,引導學生再估算出整個體育場的人數,並讓學生說一說估算的過程。學生各自表達出自己的估算方法,體現出估算的多樣化,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乘法的應用價值。
通過本節課的實際教學,也讓我認識到了,本班學生的估算意識還比較薄弱,可能是由於之前的計算都是精算,導致學生在估算的意識上較為缺乏。因此,在今後的數學計算教學中,還得適當地引導學生多進行估算,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
9. 關於小學4年級數學題目
這個體育場一共有24個同樣大的看台,大約級容納多少名觀眾?我坐在5 號看台最後一排的最邊上一個座位是18排32號
18*32*24=13824
10. 四年級有新北師大上冊數學有多少名觀眾評課稿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估計大數的策略和方法,能藉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對生活中較大的數量進行估計,發展數感。 2、在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估算思路與具體方法,培養思維的條理性。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感受乘法的應用價值。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對生活中較大的數量進行估計,發展數感。 教學難點: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估算思路與具體方法,培養思維的條理性。 三、教學准備 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知 1、同學們到過體育場看球嗎? 2、體育場能容納多少名觀眾呢?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多少名觀眾》。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1、要估計這個體育場能容納多少名觀眾,你有什麼辦法? (1)先數一排大約有幾名觀眾,再數有幾排,用乘法算一算。 (2)可以先估出一個看台大約有多少名觀眾,再…… 2、同學們看看屏幕上的這個看台,大約有多少名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