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應對課堂教學失誤
課堂偶發事件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始料不及,由學生、教師或環境因素誘發的,背離課堂教學目標,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妨礙教學任務完成,引起師生嚴重沖突,釀成責任事故的事件。
當然,課堂偶發事件是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可能遇到的,特別是在班風較差、學習風氣不濃的班級中。課堂偶發事件的處理需要教師的豐富經驗和綜合素質,以及二者完美結合所形成的教育機智。因此,迅速、妥善地處理課堂偶發事件,使學生盡快地回到教學目標上來,是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積累的幾種課堂偶發事件的處理方法。
1、活用錯誤,引導學生
課堂偶發事件的特點是其發生的突然性,由於出乎意料,教師沒有思想准備,容易手忙腳亂。所以發生課堂偶發事件時最應注意的是切莫慌張,只有沉著冷靜,才能不亂方寸,迅速想出應對辦法。例如,有一這天我和往常一樣去上課,但我一走上講台,學生突然大笑起來。我被笑聲弄得莫名其妙,這時,一位坐在前排的女學生小聲說:「老師,您的扣子扣錯了。」老師低頭一看,果然發現,我外衣的第五個扣在子竟扣在了第四個扣眼裡了。學生仍在笑,批評學生顯然不應該,怎麼辦. 我稍作思考,隨後坦然地說:「同學們,你們別笑,聽我說說理由,我起床的時候想心事,一直琢磨著怎麼給你們上好今天的課,所以扣錯了扣子,我應該承認錯誤,向大家道歉。可是你們不能只笑我呀,我們班有的同學用數學公式總愛張冠李戴,那不是比我更可笑嗎.」學生又笑開了,但笑的含義已經不同了。我又接著說:「通過今天這件事,我想告訴同學們一個道理,就是『一心不能二用』,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專心致志,才不會出錯。我向大家保證,今後決不扣錯扣子,你們呢.那些愛張冠李戴的同學呢.」問題變得嚴肅起來,學生都品味著教師的話不再作聲,於是我開始講課。就這樣,我用委婉的語言,借題發揮,既處理了課堂偶發事件,又在自我批評中教育了學生。
2 、沉著應對,善於遷移
教師天天上課,難免有時疏忽和准備不充分,這時候如果講課出現錯誤,怎麼辦. 當然首先要承認自己的錯誤,絕不能因為自己是教師,要面子,就不敢承認錯誤。當然,僅僅承認錯誤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學生認識到出錯的原因,以後如何避免再次出現類似錯誤。
如有一次一位化學老師的公開課,該教師在演示試驗前說:「當我們把燃燒的金屬鈉伸到裝滿氯氣的集氣瓶中時,將會看到劇烈燃燒並生成大量白煙。」然而試驗開始後,全班學生大驚:集氣瓶中出現的不是白煙,而是黑煙。教師皺了皺眉頭,思索片刻,微笑著問學生:「你們看到什麼了.」「怎麼不是白煙而是黑煙.」「錯了 」「同學們的觀察很准確」。教師在勉勵大家,並進一步啟發說:「那為什麼會冒黑煙呢.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金屬鈉的物理性質及其貯存方法。」全班學生活躍起來,一個學生搶先說:「金屬鈉的性質活潑,不能裸露在空氣中,而應貯存在煤油中。」「你說對了。」教師懷著歉意對大家說:「由於我的疏忽,試驗前沒有將沾在鈉上的煤油處理干凈,結果發生剛才的試驗事故。如果我把這塊鈉繼續燒下去,請大家想一想,煙的顏色將會發生什麼變化.」「黑煙之後將會出現白煙。」有位學生大膽地說。重新點燃了鈉,還冒著黑煙,只不過集氣瓶中的黑煙在變淡。教師將燃燒著的鈉再移至另一氯氣瓶中,這時燃燒得更劇烈了,集氣瓶中白煙在翻滾,「同學們,你們的預言實現了!」教師向大家宣布。這時,教室里響起了掌聲,不僅有學生的,還有聽課教師的。
㈡ 如何處理課堂教學偶發事件
1.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
「授人玫瑰,手有餘香」,尊人者人恆尊之。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有強烈的自尊心。學生最需要的是自信,而自信的來源當然是自尊。當學生對學習缺乏信心,產生自卑心理時,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此時,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就會產生一種神奇的力量。一個期待的目光,一句鼓勵的話語,幫助他成功後的一次贊許,都會在學生的心底里種下一顆自信的種子。教師在課堂上的任何行為都不能以損壞學生尊嚴為前提。尊重學生才能拉近師生距離,課堂氣氛融洽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意想不到事情的發生。即使課堂出現意外情況,也會因為教師偉大的人格魅力而處理起來得心應手。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曾說過,在人的所有情緒中,最強烈的莫過於渴望被人重視。由此可見,我們的學生有著強烈的自尊心,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重視和尊重。所以,我們教師不僅要在課外尊重學生的人格,更要在課堂上用真情實意尊重學生,為學生創設一個融洽、和睦、協調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在課堂上,由於學生知識的不足、閱歷的膚淺等原因常常導致他們行為的盲目,產生「出格」的表現。對此,我們教師不要只想到維護自己的尊嚴,對學生批評訓斥,從而造成課堂氣氛緊張而降低教學效率,甚至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幾年的教學實踐使筆者認識到教師若在課堂上表現出對學生的尊重,課堂效果就非常好。比如讓學生回答問題時說:「XXX,這個問題請你回答。」回答結束後,再說一聲「請坐下」。一個「請」字,往往就能「請」出學生的積極性,為課堂教學「請」出效率來。
2.要傾聽學生心聲,觀察學生感情的變化
作為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須尊重學生,傾聽學生的呼聲,了解學生的想法,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比如說學習上是不是遇到了什麼問題自己不能解決;生活中是不是遇到了一些小麻煩;上課老是走神是不是因為父母吵架了等等,對這些問題有個比較清醒的認識,就可以對症下葯,有效地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難關,這個與學生交流的過程看似簡單,但是如果想要收到良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增加教師的親和力,使學生們真正感受到來自我們的關愛。
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學會傾聽。傾聽是解決課堂沖突、矛盾、處理抱怨的最好方法之一。一個牢騷滿腹,甚至不容易對付的人,在一個有耐心、同情心的傾聽者面前,都常常會軟化並變得通情達理。傾聽學生的辯解、傾聽學生的心聲,就能創造課堂教育的成功。
傾聽學生心聲,加強師生心與心的交流,教師才能真正走近學生。有一個故事:孔子讓一名學生負責煮粥卻發現那名學生用勺子吃粥。孔子耐著性子問他為何偷吃。學生說:有一些灰掉進鍋里,用勺子舀出來本想倒掉,又想起老師說過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所以把粥喝了。如果孔子不是耐心詢問和傾聽豈不錯怪了學生,而由此制定的教育措施怎能有效?
課堂上,教師如果發現有不正常的情況不妨問個明白,給學生一個解釋的機會。例如上課時發現學生無精打采,就要先問問是病了還是晚上貪玩沒有休息好。問清楚後再做工作更有針對性。如果沒有問清情況便開始說教也許課堂不可避免要出現尷尬局面。更有甚者,如果那天正好是一個後進生病了,而你因為以前的看法沒有聽他的訴說,可能更為嚴重的問題就會產生,解決起來就會很難。課堂教學也許因為這件事情的出現就會徹底失敗。
聽魏書生老師的課發現:魏老師在教學的每個環節都不停地詢問學生,聽取學生的看法。魏老師的課上得很民主、很成功。有一次,魏老師在焦作體育館講課臨時找了一名管時間的學生。到下課的時候那個學生還沒提醒魏老師。魏老師和氣地問:您怎麼沒提醒我呀?學生說:魏老師的課講得太好了,我們不想下課!整個體育館掌聲雷鳴。
另外,教師在課堂上問和聽還必須建立在對學生感情變化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只有觀察的仔細才能問中要害,才能聽到心聲,才能採取有效防止和解決課堂突發事件的方法。
3.要勇於承認自己在課堂上所犯的錯誤並積極尋求迅速解決的辦法
雖然我們盡力要上好每一節課,但是課堂上意想不到的事情還是難免要發生。如果是教師的責任就要勇於承認,不能諱疾忌醫。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教師時時處處都要為人師表。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面前彰顯教師的偉大人格魅力。
課堂教學效果是師生互動的結果。互動的前提是師生的平等。如果教師教學行為出現了明顯失誤,而為了所謂面子和尊嚴不肯承認自己的過失,不僅容易使矛盾激化而且有損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有一位數學教師板演一道幾何證明題,證到了最後卻無法得結論。有一個調皮的學生失聲笑出,教師勃然大怒,狠狠批評了學生一番,學生覺得很委屈,便頂撞了該教師,課堂因此而變得混亂不堪。如果教師此時能詼諧機智地承認自己的失誤,並且幽默地告訴發笑學生:當別人出現失誤而笑話別人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問題可能會得到很好的解決。
㈢ 教師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應對意外提問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對意外提問,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備課,盡可能的想到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同時也要求教師靈敏的反應能力,對於突發大學了,提問又能給予恰當的合理的解釋。
㈣ 如何處理課堂教學中的意外情況的發生
1、及時分析課堂意外情況。課堂意外有積極的、中性的、消極的三種。如果教師分析、轉化得當,積極的可得到利用,中性的可轉化為積極的,消極的可以淡化為中性的。
2、在課堂意外發生的時候,教師不要在課堂里停止教學,對造成意外的同學指責、批評。可以採用提問,鄰近控制,排除誘因,暗示制止等方法。切忌使用諷刺、挖苦、威助、隔離等懲罰手段。
3、啟用意外發生應急機制。教師在備課時,就應該有針對性地設計應對意外的預案。一旦意外發生,則有備而來,及時地有計劃地引導、轉化不利因素。
㈤ 如何智慧地處理課堂教學的偶發與意外現象及事件
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前提要有愛心和耐心,其次要講究藝術和方法。作為一個教師要 「多用情,少發火 」 。要以情感人、親切和藹、心平氣和。
由於課堂教學環境的不同,出現的課堂偶發和突發事件的類型也有所不同。總的來說有這樣幾種類型:外部干擾型、教師失誤型、學習困擾型、課堂異常型等等。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前提要有愛心和耐心,其次要講究藝術和方法。作為一個教師要 「多用情,少發火 」 。要以情感人、親切和藹、心平氣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中的突發事件層出不窮,作為人師,我們應以「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理解學生、體貼學生」的原則來謹慎、恰當地處理好課堂的突發事件。在課堂上,只要我們能根據不同的情況,因勢利導,採取相應的應變方法,就一定能夠處理好各類偶發事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細致地概括來說,處理課堂偶發和突發事件有大致以下幾種方法。1、以變應變法。當課堂教學超出原來的設想,突然出現意料不到的情況,且影響到正常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採取以變應變的方式。案例:我校一名科學教師在上課的時候,突然有一為學生大叫:「蜘蛛」,頓時課堂出現了一片混亂的現象。這時,老師讓學生趕走蜘蛛後,開始了對昆蟲這一知識點的講解。這樣做不但有利於緩解學生恐懼的心理,而且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課堂,很好地與課堂內容相結合。
2、將「錯」就「措」法。這種方法其實在課堂運用得比較普遍。往往是在老師自身不小心犯錯的情況下,礙於面子,不能直接說老師自己錯了,但又不能將錯就錯,不加糾正,影響教學效果。這種情況下來個將「錯」就「措」,詢問學生,剛才老師哪裡有不對的地方?這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教學機智。
3、實話實說法。案例:有一次,我在教唱課的時候,有一個音應該唱六拍,而我在教的時候是五拍,學生雖然在跟我唱,但聲音越來越小,聲音里透露出一種疑問和不肯定的感覺。我問:「怎沒不唱了。」有問同學說:「老師,這里是唱六拍,不是五拍。」我一看果然錯了,於是我馬上對同學們說:「剛才這位同學說得對,老師不夠仔細,唱錯了,我們一起來改正好么?」這時,課堂又回到了原來的教學狀態。有時候,教師由於不夠仔細難免會出現一些小狀況,但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失誤,而不去管學生心中的疑問,這樣就不對了。有時候教師坦誠的襟懷、實事求的做法是能馬上解決這些小小的問題 ,而且也不會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相反錯了不改正,學生會對老師產生不信任感。
4、因勢利導法。所謂「勢」,是指事情發展所表現出來的趨向。處理偶發事件時,要注意發現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意義,然後順勢把學生引向正路,或逆勢把學生拉向正軌。 課堂中有些偶發事件的出現,已經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完全吸引 了學生的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想讓學生重新注意於原定的教 學內容是很難的。這時教師可以轉而發掘事件中的積極因素,順應學生好奇心,滿足學生求知慾,因勢利導地開展教育或教學活動。 這樣,不僅保證了課堂教學的秩序,而且擴充了課堂教學信息,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案例:在一堂數學課上,一位數學教師正在講關於質數與合數的基本概念,突然,教室外基建工地傳來「嘭、嘭、嘭……」的拖拉機發動聲,而且這聲音還一直響下去,使教學無法進行,學生也煩燥不安,張望窗外。這時,教師靈機一動,大聲講道:「現在大家開始數數,看拖拉機的響聲有幾下,然後回答你數的是質數還是合數。」 這個案例中,學生注意力已游離了教學目標。如果這時命令或強制學生聽講,不僅教學效果不好,而且會影響師生之間的融洽關系。這位 教師因勢利導,巧妙地把環境中的噪音變成了有利於教學的情景,順應了學生的心理,使他們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學習中,並且加深了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正確教育,因勢利導地處理課堂偶發事件,教師要堅持正面教育,循循善誘,因勢利導。遇到課堂偶發事件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特點,結合教學的實際,正面啟發,善於誘導,且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民主平等。是說服而不要壓服;是疏導而不要懲治報復;是誘導攻心而不要簡單粗暴;是真心接受而不要強迫服從。為此,就要求教師遇到偶發事件時要耐心、動之以情、規之以矩、導之以行,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啟發自覺,幫助學生自我認識錯誤,從而有效地處理課堂偶發事件。
㈥ 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對待課堂上發生的突發事件
首先,保持冷靜,不要驚慌,沉著應對。並要穩定同學的情緒,不要因慌亂而出錯。其次,面對突發事件,要迅速的想出應急措施,妥善的解決問題。如果是突發安全事件,要迅速的報警,向有關部門請求救援在救援力量還沒有到來時採取措施,防止事態擴大,穩定好秩序。救援力量到來後要積極的配合工作,詳細的講述當前情況。如果是突發的是自然災害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那麼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在保持冷靜的情況下,迅速的想到求生的方法,雖然自救是本能,但是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這個時候我們不該把自己個人的安威放在首位,要知道自己的使命。不能做5.12地震中的范跑跑,要盡自己最大的力量挽救學生的生命。不愧於自己的職業道德。
㈦ 教師如何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突發事件,應具備靈活自如化解難題的能力,要善於根據問題出現的情況,做出敏捷的反應,及時採取合理的對策,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
1.冷卻處理法
即對突發事件暫時凍結,仍按原計劃進行教學活動,課後處理。
2.以靜制動法
面對課堂上的突發事件,教師只有沉著冷靜,才有可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3.因勢利導法
學生在上課時,往往會把由課前發生的事件所引發的情緒帶到課堂上來,如果不因勢利導,正確處理,就會影響整個課堂教學氣氛。
4.虛心寬容法
虛心寬容是處理課堂偶發事件的心理基礎,寬容在處理偶發事件中的作用是極富藝術性的,寬容不是軟弱無能,不是無原則的遷就,教師要使學生在心靈深處反省,要使學生體會到教師的仁厚和良苦用心,應給予學生更多的愛心和理解,促使學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5.共同探究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出現錯誤是難免的,出現這種情況,可採用師生共同探討的方法,處理好這類偶發事件。
㈧ 課堂上遇到的意外意見及處理辦法
鎮定自若,首先不能自己慌亂。
出現意外,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心慌的,但是,教師要時刻銘記自己的社會身份,萬一意外發生,一定要鎮定自若,刻意剋制一下內心的過激反應,因為,意外發生後,學生不可能做到全部自覺有序,教師必須作為領導者起一個引導作用。比如說:制止大家不要吵鬧、不要做出過激行動,如果是安全事故,還要組織學生有序出教室,及時穩定恢復好課堂紀律等,如果教師不能鎮定自若,自我慌亂,輕則擾亂課堂教學,重則引發安全事故。
㈨ 怎樣處理課堂上的意外狀況
處理課堂上的意外狀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及時分析課堂意外情況。課堂意外有積極的、中性的、消極的三種。如果教師分析、轉化得當,積極的可得到利用,中性的可轉化為積極的,消極的可以淡化為中性的。
2、在課堂意外發生的時候,教師不要在課堂里停止教學,對造成意外的同學指責、批評。可以採用提問,鄰近控制,排除誘因,暗示制止等方法。切忌使用諷刺、挖苦、威助、隔離等懲罰手段。
3、啟用意外發生應急機制。教師在備課時,就應該有針對性地設計應對意外的預案。一旦意外發生,則有備而來,及時地有計劃地引導、轉化不利因素。
㈩ 小學課堂如果遇到突發情況該怎麼辦
1、以變應變法。當課堂教學超出原來的設想,突然出現意料不到的情況,且影響到正常的教學時,教師可以以變應變。例如,上海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老師上課時,幾只蝴蝶飛進了教室,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於漪老師是怎樣處理的:她首先讓學生把蝴蝶趕走,然後讓學生以蝴蝶飛進教室為題打一詞牌名,同學們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時,於漪老師給出了答案:「『蝶戀花』啊,因為你們都是祖國的花朵!」在同學們一片會意的笑聲中,於漪老師又開始了她的講課。
2、借題發揮法。把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巧妙地融進自己的教學之中,利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意外情況,借題發揮大做「文章」。筆者也碰到過前面所講的麻雀飛進教室的那種情況,我借「不速之客」麻雀的出現,給大家講了一個「麻雀的冤案」的故事:「五、六十年代,我國曾經把麻雀與蒼蠅、蚊子一樣列入害蟲名單,在全國開展消滅麻雀的運動,理由是麻雀偷吃掉大量的糧食。但事後的實踐表明,麻雀卻是蒙受了冤屈,因為麻雀對人類的益處遠遠大於它對人類的危害。」然後,我就以此為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哲學道理加以分析。同學們對此熱烈響應,興趣十足。有的從矛盾主次方面的角度,說明麻雀對人類時有利有弊,但利大於弊,我們看問題應抓住本質和主流;有的運用普遍聯系的原理,分析消滅麻雀會破壞生態平衡;還有從認識發展的角度,說明人類對麻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這樣,我就巧妙地借麻雀的出現做出了一篇文章。
3、將「錯」就「措」法。筆者前面提到一位政治老師,誤把「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表述成「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都是有聯系的」。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礙於面子,將錯就錯,不加糾正,是絕對要不得的。但如果我們能夠「借」錯生智,來個將「錯」就「措」,卻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教學機智。還是那位政治教師,他及時發現自己出現了口誤,但學生卻沒有發現,這時他及時對學生說:「你們好好想一想,老師剛才講得對嗎?能不能把事物的普遍聯系理解成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有聯系呢?」聽了老師的提醒,學生就會重新審視和思考,並發現錯誤。
4、實話實說法。面對自己的失誤,前面提到的那位化學老師卻採取了另外一種處理方法,那就是實話實說,不文過飾非,同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當面對集氣瓶里冒出的不是白煙,而是黑煙,同學們愕然的表情時,這位化學老師隨機應變:「這塊金屬鈉為何燃出黑煙?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金屬鈉的物理性質及其貯存方法。」全班同學立刻由驚愕變成活躍,一位同學搶著發言:「金屬鈉性質活躍,不能裸露在空氣中,而是貯存在煤油中!」「你說得對!」教師滿懷歉意地對大家說:「剛才就是由於我的疏忽,實驗前沒有將沾在金屬鈉上的煤油擦乾凈,結果發生了剛才的實驗事故。為了揭示上述錯誤原因,我不準備回頭處理煤油,而是將沾有煤油的金屬鈉繼續燃燒下去。請大家想一想,燃燒的過程中,煙的顏色將發生怎樣的變化?」「黑煙之後將出現白煙!」結果再次演示實驗證明了大家的預言。當化學教師宣布:「同學們,你們的預言實現了!」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不僅有學生的,而且有聽課教師的。是化學老師坦誠的襟懷,實事求是的品質,靈活的教學機智贏得了大家的贊賞。
5、因勢利導法。所謂「勢」,是指事情發展所表現出來的趨向。處理偶發事件時,要注意發現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意義,然後或順勢把學生引向正路,或逆勢把學生拉向正軌。前面提到的那位劉老師,就巧妙地運用了這種方法,將消極因素化成了積極因素。她待同學們的笑聲稀疏下來,帶著餘悸平緩地說:「據說每位接我們班的新老師,都有一份大家贈送的特殊禮物,比如王老師的灰老鼠,鄭老師的大王蜂……而我呢,你們送了一條水蛇。」她微微笑了笑,指著那條蛇說:「我是第一次這么近看到蛇,剛才還摸到它,著實嚇了我一跳。不過我覺得捕捉這條蛇的同學挺行,至少他挺勇敢,有一定的捕蛇經驗……不過,我相信,憑他們的能力,不僅僅能做到勇敢,還應該做出點其他什麼,老師相信你們。」那幾個調皮學生原本等著看「戲」挨克,卻沒料到劉老師還表揚了自己,那可是自己非常難得的,可不知怎麼就是高興不起來,只是獃獃地聽著劉老師講有關蛇的知識……第二天早晨,劉老師又踩著鈴聲走進教室,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她意外地看到,講台上的粉筆盒裡插著一束野菊花,教室里鴉雀無聲……從此,這個班變了。
6、愛心感化法。偶發事件經常發生在一些差生身上,他們自尊心強,同時自卑心理也較重,他們十分渴望得到老師的信任和尊重,即使有了差錯,也希望得到原諒。作為教師,應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在處理「偶發事件」時,注意把嚴肅、善意的批評與信任、鼓勵結合起來,把「盡量多地要求」與「盡可能多地尊重」結合起來,切不可感情用事,用訓斥加批評甚至是體罰或變相體罰等方法簡單粗暴地處理,以免激起師生之間的矛盾,造成師生之間對立情緒的擴大。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塞所說:「教育,這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及年輕的心靈。在這里,誰更有細致和耐心,誰就能獲得成功。
7、巧妙暗示法、個別提醒法、重點提問法、幽默調侃法。這些方法多用在那些上課精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而導致分心的學生身上。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教師可視情況用語言、眼神、手勢等作暗示;如果暗示法不起作用時,教師可換用個別提醒法,可以邊講課邊走到該生身邊,或親切地摸摸他的頭,或輕輕地敲敲他的書本和課桌;如果以上兩種方法都不見效,還可以嘗試重點提問法,通過個別提問,強迫他把注意力轉移過來。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生在課堂上適度地進行幽默調侃,也是喚起學生注意,避免學生分心型偶發事件發生的有效方法。如發生學生打瞌睡,隨機說了句詩:「春風吹得書生醉,莫把課堂當睡堂。」同學們一笑,那位同學睡意全無了;再如對於個別開小差的學生,可隨機說道:「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但唯有一心不可二用,上課時一定要集中精力。」
8、停頓休整法。當學生精神疲勞,將要發生分心型情況時,教師可暫時停止上課,或讓學生閉目養神休息幾分鍾,或做做小游戲,唱上一支歌,或講個幽默風趣的小故事……。待學生精力恢復,注意力集中時,再講課,效率會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