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小班數學15的看指數數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 1.練習唱數 1、 2、 3、 4、5。 2.口手一致地邊念數數歌,邊表演相應的動作。 活動准備; 1.《我的數學》第15頁。 2.參考自製兒歌掛圖。 活動過程: 1.展示兒歌掛圖,教師示範念一遍。 2.請幼兒跟著教師念一遍。 3.教師示範每一句配合的動作,請幼兒跟著教師,邊念邊做動作: 1根棍子輕輕打,2雙筷子里外扒,3個小孩吹喇叭,4個小兵不害怕,5個朋友力氣大。 4.和幼兒一起多練習幾遍,讓幼兒熟悉兒歌與動作。 5.可請自願的幼兒做一遍讓大家欣賞。 6.帶領幼兒打開《我的數學》第15頁,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和數字,鼓勵幼兒根據數量在空格處畫圈。 活動評價: 能跟隨教師念兒歌、做動作。
⑵ 小班《數字像什麼》教案
活動目標:結合實踐經驗,發展幼兒思維的流暢性和獨創性。
活動准備:彩色紙、繪畫筆、剪刀、膠水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問:「××小朋友給大家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請小朋友來幫助解答。」
提出問題:「5像什麼?」鼓勵幼兒大膽想像並回答處與眾不同的答案。
2.其它數字像什麼?
教師提問:「小朋友孩子到起什麼數字?」、「它們都像什麼?」
幼兒每人一份紙、筆,將自己想像的畫出來。
3.展示作品
鼓勵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剪下來貼在牆上,和大家一起分享。
4.講一講,每個數字都變成了什麼?體驗成功的喜悅。
幼兒問題:你猜哪有數字?
活動二:數字在哪裡?
活動目標:主動觀察生活中尋找帶有數字的東西,了解這些數字的作用。
活動准備:每名幼兒尋找生活中帶有數字的東西一件。
活動過程:
1.活動准備:
幼兒活動前每人尋找生活中帶有數字的一件東西。
2.分組討論:「你在哪裡找到了數字?」幼兒互相說一說。
3.教師提問:「你在哪裡找到的數字?它有什麼用你知道嗎?」請幼兒分別說說自己找到的數字的用處。
4.找數字去。
帶領幼兒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到戶外或者商場等處找數字,並想想它的用途。
5.總結。將這些數字分成「衣」、「食」、「住」、「行」四類,請幼兒分別說一說並紀錄下來。
幼兒問題:數有多大?
活動三:你知道多大的數?
活動目標:結合實際經驗,了解數在生活中的意義。
活動准備:各種豆子大量、書本、玩具等等。
活動過程:
1.數數比賽
幼兒自願分成小組,以游戲競賽的形式讓幼兒數清桌上的東西。
2.發現問題,有的小朋友數不清楚了。怎麼辦?讓幼兒自己想辦法。
總結,這些東西真多呀!要是沒有數我們可不知道有多少東西。
提問:「最大的數字有多大?」幼兒自願說。
提問:「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頭發有多少根?」、「世界上有多少樓房?」等等。提問「誰能數的清楚?」鼓勵幼兒學習運用電腦、計算機等科學工具。
⑶ 數字1到10分別像什麼
1:「1」,一根棍子,一個拐杖,一把豎立的槍,一支蠟燭。
2:「2」,一隻木馬,一個下跪著的人,一個陡坡。
3:「3」,兩只手指,乳房,斗雞眼。
4:「4」,一個蹲著的人,小帆船,小紅旗。
5:「5」,大肚子,小屁股。
6「6」,小蝌蚪,一個頭。
7:「7」,拐杖,小桌子,板凳,三岔路口。
8:「8」,數學符號「∞」,花生米,套環。
9:「9」,一個靠著坐的人。
0:「0」,胖乎乎的人,圓形「○」,鞋底,腳丫。
⑷ 1—10數字像什麼
1像鉛筆,細又長;
2像鴨子,水中游;
3像耳朵,聽聲音;
4像小旗,迎風飄 ;
5像稱鉤,來買菜;
6像哨子,吹聲音;
7像鐮刀,來割草;
8像麻花,擰一道 ;
9像蝌蚪,尾巴搖;
10像鉛筆 加雞蛋。
(4)小班數學15數字像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個手指頭呀,變呀變,變成毛毛蟲,爬呀爬
二個手指頭呀,變呀變,變成小兔子,蹦蹦蹦
三個手指頭呀,變呀變,變成小花貓,喵喵喵
四個手指頭呀,變呀變,變成螃蟹走,走走走
五個手指頭呀,變呀變,變成大老虎,吼吼吼
六個手指頭呀,變呀變,變成小電話,鈴鈴鈴
七個手指頭呀,變呀變,變成小老鼠,吱吱吱
八個手指頭呀,變呀變,變成小手-槍,叭叭叭
九個手指頭呀,變呀變,變成拉勾勾,哎呀呀
十個手指頭呀,變呀變,變成大錘頭,咚咚咚
⑸ 幼兒數學教案認識數字15 16
一、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6、7,知道它們表示的實際意義。 2、能目測感知7以內的數量,學習看數字塗顏色。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並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二、活動准備: 1、背景圖:草地、池塘(草地上有6隻貓,池塘里有6條魚) 教具:貓、魚各一。數字6、7。 2、學具:幼兒用書第25頁,蠟筆每人一份。 三、活動過程: (一)復習數字4、5 游戲:「看誰拍得對」 老師分別出示數字4和5,要求幼兒先讀出數字,然後請幼兒看著數字拍手,逐步引導幼兒拍肩、拍腿,比比誰拍得對,鞏固認識數字4、5。 (二)認識數字6、7 1、認識數字6 ①出示背景圖,老師說:「小朋友,草地上有幾只貓?一起來數一數。一隻小貓吃一條魚,池塘里有幾條魚呢?」幼兒邊數邊回答。 ②老師說:「對,6隻貓和6條魚都可以用數字6來表示。」 出示數字6,提問:「小朋友,你們看,6像什麼呢?」 「對,6像小勺子。」(幼兒齊讀兩遍) ③老師說:「6除了表示6隻貓、6條魚,還可以表示什麼呢?」 ④幼兒自由回答,鼓勵、表揚回答正確的幼兒。 2、認識數字7 ①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老師在圖上添上一隻小花貓、一條魚,讓幼兒說說現在有幾只貓、幾條魚了? ②老師:「6隻貓、6條魚怎麼變成7隻貓、7條魚的?」 啟發幼兒說出6添上1就是7 ③老師:「7隻貓、7條魚可以用什麼數字來表示呢?」 ④出示數字7,提問:「小朋友,你們看,7像什麼?」 「對,7像鐮刀。」(幼兒齊讀) ⑤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出各種數量是7的事物。 (三)操作活動 1、鞏固數字6、7的認識 ①老師:「小朋友,請你們打開幼兒用書,翻到第25頁觀察圖片,說說圖上有什麼?有多少?」 ②請幼兒分別給數字是6、7的物體塗色。 2、看數字塗格子 啟發幼兒根據方格中的數字給相應的數量的方格塗上顏色。 老師巡視,鼓勵能力弱的幼兒讀出數字,能力強的幼兒完成學習任務。 (四)活動評析 1、老師鼓勵幼兒去看同伴的作業本。 2、正確評價同伴的作業,表揚做得好的幼兒。 (五)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數字6和7,請小朋友回家以後在家裡找找:你家裡的什麼東西可以用數字6和7來表示的。
⑹ 有誰知道數字1到9像什麼呀!拜託各位了
1:可以看作是數字「1」,一根棍子,一個拐杖,一把豎立的槍,一支蠟燭
2:可以看作是數字「2」,一隻木馬,一個下跪著的人,一個陡坡
3:可以看作是數字「3」,兩只手指
4:可以看作是數字「4」,一個蹲著的人,小帆船,小紅旗
5:可以看作是數字「5」,大肚子,小屁股
6:可以看作是數字「6」,小蝌蚪,一個頭和一隻手臂露在外面的人
7:可以看作是數字「7」,拐杖,小桌子,板凳,三岔路口,「丁」形物
8:可以看作是數字「8」,數學符號「∞」,花生米,套環
9:可以看作是數字「9」,一個靠著坐的人
0:可以看作是數字「0」,胖乎乎的人,圓形「○」,鞋底,腳丫,二維空間,瘦子的臉
(6)小班數學15數字像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阿拉伯數字的傳入中國:
公元8世紀左右,印度數字(即阿拉伯數字)隨著佛學東漸曾傳入過中國,但並未被當時的中文書寫系統所接納。大約在公元13到14世紀之間,阿拉伯數字由伊斯蘭教徒帶入中國,亦未成功。
明末清初,中國學者開始大量翻譯西方的數學著作,但是書中的阿拉伯數字都被翻學譯為漢字數字。阿拉伯數字在中國最早使用是在清光緒元年(1875年),原始版本《筆算數學》對引進的阿拉伯數字作了介紹以及使用。
⑺ 中班數學認識數字14。15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讓幼兒知道4添上1是5。並知道5所表示的含義。
2、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出操作的結果。
3、鞏固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准備:
教具准備:不同形狀的樹葉,磁性教具數字5,數字1——4。
學具准備:雪花片人手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游戲,復習1-4的形成,復習對1——4的認識。
1、讓幼兒看數字,做相應的動作。
師:今天,我們的數字朋友又來到我們班裡,想和小朋友們做游戲呢!
我們來看看誰來了呢!請你們拍拍手吧!數字4還可以表示什麼呢?
2、拍手游戲,復習數字1-4的形成。
師:我們好久都沒有玩拍手的游戲了,我想和幾個小朋友們一起來玩玩,我問到誰,那 他就要大聲地回答我哦!
二、通過初試樹葉,學習5的形成1、出示樹葉,引出活動。
師:小朋友們,現在是什麼季節呀?小樹葉都會怎麼樣呢?(要求幼兒
完整描述小樹葉的命運)對了,小樹葉會離開自己的媽媽,掉到地上,你們看。鍾老師就撿來了好多的樹葉,我們來看看吧!
⑻ 一年級數學題12345連起來像什麼
摘要 像蝌蚪。
⑼ 123456789分別像什麼物品就比如0像雞蛋
1像鉛筆能寫字。
2像小鴨水中游。
3像耳朵能聽話。
4像紅旗迎風飄。
5像魚鉤把魚釣。
6像哨子能吹響。
7像鐮刀能割草。
8像葫蘆上下圓。
9像勺子能盛飯。
公元3世紀,古印度的一位科學家巴格達發明了阿拉伯數字。最古的計數目大概至多到3,為了要設想「4」這個數字,就必須把2和2加起來,5是2加2加1,3這個數字是2加1得來的,大概較晚才出現了用手寫的五指表示5這個數字和用雙手的十指表示10這個數字。
這個原則實際也是數學計算的基礎。羅馬的計數只有到Ⅴ(即5)的數字,Ⅹ(即10)以內的數字則由Ⅴ(5)和其它數字組合起來。Ⅹ是兩個Ⅴ的組合,同一數字元號根據它與其他數字元號位置關系而具有不同的量。
這樣就開始有了數字位置的概念,在數學上這個重要的貢獻應歸於兩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後來古鯿人在這個基礎上加以改進,並發明了表達數字的1,2,3,4,5,6,7,8,9,0十個符號,這就成為記數的基礎。八世紀印度出現了有零的符號的最老的刻版記錄。當時稱零為首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