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孩小學三年級了,數學基礎很差怎麼辦
三年級屬於一個過渡階段,在小學范圍內,數學並不難,而且,每一冊的課本,對於新知識都有提前滲透。舉個例子來說,比如平面圖形,一年級就有涉及,但是呢,只限於認識簡單的平面圖形,如三角形、圓、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到了二年級,就要求學生進一步認識這些平面圖形了,重點是認識角,要會畫角,知道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區別。到了三年級,再進一步,要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而到了四、五年級,就接觸到了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總之,小學數學知識,是一步步增高難度,一點點滲透,一點點強化的。
因此,要學好小學數學,必須從一年級起,就開始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呢,小學階段的數學,確實又非常簡單。可以說,在小學階段,學數學的主要方法,不是理解概念和原理,而是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數學學習方法。
小學階段,有哪些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數學學習方法要培養呢?
第一點,對於數字的加減乘除,要能准確計算。這種運算能力,必須依靠多練來提高,比如低年級的20以內加減法,比如二年級的混合運算,比如三年級的萬以內加減法,比如四年級的乘除法運算,都需要強化練習。這方面的訓練 ,家長可以找一些口口算卡片來練習。切記,這是最為基礎的訓練,必須過關。
第二點,學習數學要有良好的思維習慣。像上面那位家長所說的情況,這孩子平時一定沒有養成這種思維習慣,因此,她才會在讀完了數學題以後,無從入手,根本沒有方法!
如何訓練呢?
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其次,讓孩子反復讀題,不要著急做,先要理解題目所給的條件是啥意思,要求什麼?如果不懂意思,盲目做題,只能是錯誤。因此,讀題審題是關鍵,但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更關鍵,這方面需要一點一滴、天長日久的練習,家長不能急,不能代勞,尤其是不能幫助孩子讀題,越俎代庖的話,只能讓孩子養成依賴習慣,根本不願意動腦筋想辦法,去克服數學學習當中的困難!
最後,家長要有耐心,要有陪伴孩子的時間,能與孩子一起多做一些開動腦筋的智力題,來提高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是最為關鍵的一點!
如果能堅持下來,那麼,孩子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一定能調動起來,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數學自然可以學好,畢竟,小學階段的數學,真的沒多少難度!
『貳』 我女兒上三年級了,可數學特別差,怎麼辦
家長要針對性地輔導在清楚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後,該補缺補漏要補,自己會的耐心教,自己不會的請個耐心點的老師,主要方法如下:
1、多鼓勵,不要打罵
孩子考試考不好,他自己心裡是難過的。作為家長,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孩子的感受,不要不問青紅皂白地打罵。打罵是起不到效果的。
2、補習。
孩子數學成績不好,他是有挫敗感的。對於一些基礎的知識,他都一知半解。而很多家長,跟風似的讓孩子去補奧數。這無形中加重了孩子的學習負擔,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壓力。
3、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畢竟還是很重要的學科,所以還是要想辦法讓孩子產生興趣,至少不討厭。盡量把所學知識和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像很多的解決問題,就可以換到生活中的場景去解決,孩子學起來覺得有趣,有意思 。也要把學不好數學的要害跟孩子說明白,讓它有學好它的意識。
孩子數學成績不好的原因
1、孩子的基礎掌握得不扎實。
孩子覺得老師的課聽得懂,做練習也會偶爾出錯,輔導後孩子也連連點頭說簡單,似乎問題不大。但一考試,就漏洞百出。分析錯題下去,很多題型一講,孩子會做,甚至很多是老師講過,輔導過,還做錯。可以選擇針對性地多練習,講透講明白,直到能舉一反三為止。
2、計算能力不過關。
數學不管怎麼考,是離不開考計算的。填空、解決問題等等,沒有哪種題型跟計算分離。所以,計算能力是一種基本能力,想要數學成績好,計算必須過關,做到不出錯。
『叄』 孩子上三年級,學習不自覺,有點跟不上,特別是數學,怎麼辦
孩子上三年級,學習部自覺,有點跟不上,特別是數學,這時候作為家長來講,應該對孩子循循善誘,引導孩子去學習,平時可以陪孩子一起做作業,還可以從生活中做起,最平常的比如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讓孩子算買這個多少錢那個多少錢,加起來一共多少錢。家長結賬出多少錢,應該找回多少錢,尤其是乘法口訣表,一定牢記於心,平時沒事就帶孩子嘟嘟囔囔背誦,用於生活中的加加減減,這對應用題也很有幫助。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家長有時間多帶孩子去外面玩玩,可以給孩子一些獎勵,比如說好好學習,帶你去哪兒哪兒玩,買哪種好吃的等等,觀察孩子平時的心態和動態,多關心孩子,讓孩子覺得爸媽是很在意自己的,慢慢的,孩子自然而然的也就愛學習了。
『肆』 孩子數學思維能力差怎麼辦
小孩學習數學一定要多做題,你看思維能力差,讓他慢慢的想,不要著急。要靠他自己的反應,多做題多練就可以了。俗話說鐵杵磨成針,家長一定要有耐心,既然你覺得小孩思維能力差,就要慢慢的花時間去陪他學習才行,本來小孩學習就是一件很累的事,你都不願意陪他,他自己更不想學。
『伍』 孩子數學思維欠佳,在小學階段怎樣補呢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很多孩子都會出現數學成績不好的現象,這就讓家長非常的頭疼,想要通過一些方法來幫助孩子提高數學成績,同時也能夠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除此之外,家長在生活當中也可以通過一些小游戲來幫助孩子理解數學,其實學起來並沒有那麼困難,同時學習數學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只要發現了學習數學的興趣,那麼孩子在數學的學習過程當中,就會能夠很好的掌握老師的講解內容,同時也能夠快速的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取得一個好成績。
『陸』 孩子上三年級什麼都不會數學一竅不通怎麼辦
怎麼能說孩子什麼都不會呢,最起碼會穿衣吃飯會說話吧,只是他的學習可能有點遲緩。對於小孩子只要能夠確定他不是弱智什麼的,都可以教會,只是可能會吃力。你可以先看一下他為什麼不會,是上課的時候聽不懂,還是他的心思在別的上面。如果上課聽不懂,那麼你可以跟他的老師溝通一下讓他做個課後輔導什麼的,當家長的也要陪著,這樣回家也可以自己教他。如果是心思沒放在學習上,那就要培養他學習的興趣,在平常孩子不會的時候家長不要老是責怪孩子,打罵他這樣他會有反叛心理的
『柒』 孩子數學思維邏輯差怎麼辦
1、培養數學思維的嚴密性
思維的嚴謹性是指考慮一個問題的嚴謹性和正確性。為了提高學生思維的嚴謹性,有必要嚴格要求,加強訓練。
在孩子的學習生活方面,就是要求從基本概念開始學起,做起來要慢而踏實,在思路清晰的前提下逐步透徹,在思考過程中養成比較慢的仔細思考的習慣,在論證中要掌握足夠的理由作為依據。
2、培養數學思維的深度
思維深度是指思維活動的抽象層次和邏輯層次,也指思維活動的深度和難度。
相信大多數學生有這樣的情況:有時候老師評講試卷的時候,會發現解決錯誤的問題的過程中非常容易理解,突然發現這些錯題錯得很不應該。
這就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要通過現象來觀察數學的本質,掌握最基本的數學概念,洞察數學對象之間的關系,這是是否深刻思考的主要表現。
3、培養寬廣的思維
思維的開闊意味著一個人可以考慮一個問題的許多方面。這體現在用多種方式解釋一個事實,用多種方式表達一個對象,以及為一個問題設計各種解決方案的能力。
在數學學習中,要注重多角度的思維方式,拓寬解題方式,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開闊。
4、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批判性思維是指一個人善於嚴格估計思維材料,善於在思維活動中檢驗思維過程。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要善於從已有的答案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並表達自己的觀點。
不要盲目跟風,要學會用批判的思維,從多方面進行反思和檢驗。即使在精神上完全被接受了,也要努力提高自己,想出新的想法和見解。
5、數學思維培養不只是單調的計算,從觀察力,空間想像力,邏輯推理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綜合去數學思維啟智,讓孩子通過數學知識認識世界,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維方法在融合,應用,思考的過程才是啟智的關鍵。
多數孩子對數學學科失去信心,是因為沒有自主學習的動力,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全社會的責任,大家都有義務。
『捌』 女兒今年小學三年級數學思維能力特別差,我初中都沒有畢業我也不會給他講解怎麼辦拜託大家給想個法
首先你自己要對自己有信心,一些小學題而已難不住你的。在孩子面前要表現出有信心。第二一定要注意應用題要聯系實際。比如說一些買東西,或者是比較長段的題目,一定要讓孩子經歷過,讓孩子親自買東西算賬,拿出具體的東西來比較一下大小,如果是長度的話就比較一下誰長,長多少。總之你要想辦法把所有的應用題都變成孩子實際中的經歷,這樣孩子有實際行動就能促進思維的發展,什麼樣的題就都會做了。
『玖』 三年級數學怎麼輔導方法
適當的專業輔導
三年級數學是打基礎的時候,很多家長希望孩子的數學基礎能打得扎實,那麼怎樣安排孩子的課後學習內容才合適呢?
我們了解到,三年級的孩子,如果家長沒有足夠的精力對孩子進行輔導的話,那就需要讓孩子有適當的課外輔導。因為個體是有差異的。從第二學段也就是三四年級開始,如果孩子對數學感興趣且學有餘力,課外學學奧數,對數學思維的拓展是有幫助的。但如果孩子覺得非常吃力,學得不快樂,還是不要去強迫。有些家長一看到三年級數學的參考書就買下來,讓孩子每天必須做10題,如果做得好獎一頓肯德基。這種方法不可取。這10道題難度如何、是否重復,家長根本不清楚!老師的建議建議可以向數學老師請教,選一本合適的參考書。或者請專業的老師適當輔導。
有針對性的練習
三年級的學生學校會要求他們練口算,多少才算是好的?怎樣提高速度?
對小學生來說,20以內的口算對提高計算能力還是挺重要的。目前的國家標準是每分鍾8道題,這個速度一般學生都能達到。有些家長為了提高孩子速度,就每天布置100題,這種題海戰術往往效率不高,老師建議多關注孩子做錯的題,比如有些人碰到數字7、8、9經常出錯,那麼就多練習帶有這幾個數字的題,每天對錯題再做幾遍,收獲會更大。練習的時候要選擇靈活的形式,例如網上經常會有一些FLASH小游戲等等,讓孩子在玩中學,不但不覺得枯燥,倒是樂在其中。
作業出錯不是大事
孩子的作業每次都要家長檢查,導致孩子的作業就等於是家長的作業。那家長到底該不該幫他把錯誤找出來?
老師的建議是:告訴孩子有錯誤,至於錯在哪,讓他自己找到,並弄清楚為什麼錯了。錯誤也是一種經歷。家長的職責應該是督促他及時完成作業並能自己檢查。至於錯在哪裡、應該怎麼改,不是家長的事情。如果讓孩子養成「我只要完成,等下媽媽會檢查」的不良習慣,那以後進了初中高中、到了考試時,他永遠都不會自我檢查了。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回顧和檢驗的習慣,讓他們有「這道題我肯定做對了」的自信,這是一種十分可貴的學習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