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3-5小學一年級分解試怎麼跟孩子講解孩子才會明白
把13看做10和3,然後10減去5等於5,再把這個5加上上面的3等於8;也可把5看做3和2,先算13-3=10,再算10-2=8。然後教小孩驗算一下,這樣算跟那直接把13一5=8答案是不是一樣,反復練習,再笨也會。
B. 一年級分解法怎麼教20以內
1、10以內加減法需運算自如,速度快、正確率高,這是基礎;
2、先少後多,先從20以內加法開始,循序漸進;
3、20以內加法可以,再練習減法;
4、加減法都可以,最後練習加減法混在一起的題。
例如1+1=2,最終結果就是2不可能是3,沒有道理而言,孩子必須接受並記住產生條件反射,循序漸進,熟能生巧,反復練習,這個沒有捷徑的,只有這樣速度和正確率才能得到提高。
算術分數和負數的加法
加法有幾個重要的屬性。 它是可交換的,這意味著順序並不重要,它又是相互關聯的,這意味著當添加兩個以上的數字時,執行加法的順序並不重要。 重復加1與計數相同; 加0不改變結果。 加法還遵循相關操作(如減法和乘法)。
加法是最簡單的數字任務之一。 最基本的加法:1 + 1,可以由五個月的嬰兒,甚至其他動物物種進行計算。 在小學教育中,學生被教導在十進制系統中進行數字的疊加計算,從一位的數字開始,逐步解決更難的數字計算。
C. 幼兒園數學分解法怎麼教
幼兒園數學分解教法如下。
1、利用食物分解。
2、如一籃水果有5個,一個放在一個盤子里,另外四個放在一個盤子里。
3、讓孩子發現5能分成1和4。
4、同樣1和4能組成5。
5、還有5能分成2和3,3和2,4和1。
(3)怎麼給一年級講數學分解擴展閱讀
破十法:是一種計算方法,即:當個位不夠減時,就用10減去減數,剩下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即破十法。
破十法口訣
十幾減九,幾加一;十幾減七,幾加三;十幾減五,幾加五;十幾減三,幾加七;十幾減八,幾加二;十幾減六,幾加四;十幾減四,幾加六;十幾減二,幾加八。
D. 怎樣教小學一年級數學中的分與合
夏1990
2-5的分與合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能夠掌握2-5的分與合,並有效地滲透有序的思想。
2、有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3、體會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培養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積極情感。 本節的重點:掌握4和5的分與合,初步建立學生數感。
本節難點:使學生能夠熟練的說出4和5的分與合。
教學准備:教師:4朵向日葵, 3顆糖,課件, 卡片
一、 初步體驗、激趣鋪墊
師:小朋友看,老師手上拿了幾顆糖啊?(3顆)。好現在我要把它們分兩個手拿,而且每個手都要有,你們猜,我是怎麼放的?自己先想好,再告訴大家。 師給小朋友看結果。
師:剛才哪些小朋友猜對了呀?真厲害,一猜就對了!沒有猜對的小朋友不要急,我們再來一次,這次只有兩顆糖了,你們猜我左手幾顆糖,右手幾顆糖?
師:其他小朋友呢?為什麼呀?
二、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1、教學4的分與合
小朋友們瞧,老師在黑板上畫了兩個框,老師這有幾朵向日葵?(4朵花)老師想把這四朵向日葵花分到這兩個框里,每個盒子都要有向日葵。你們會分嗎?請小朋友們用你的小手來擺一擺、分一分。
學生操作。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麼擺的?
生:可以左邊放1個,右邊放3個。
師:根據你的分法,你能說說4可以分成幾和幾嗎?(4可以分成1和3) 貼出4的分成的式子。
師:還有不同的分法嗎?請你回答的時候也和剛才的小朋友那樣先說怎麼分,再說4可以分成幾和幾。
學生說,教師根據學生的分法貼出另外兩個。
師:從你們不同的分法中我們可以發現4有3種不同的分法,一起來讀讀, 請你再用你的手勢擺一擺,說一說,看看有沒有什麼方法能一個不漏地記住它。 師:小朋友一起來觀察一下,是不是有這樣的規律?
師:還有誰也想來試試的。(教師按他們的說法移動4的分成的式子)
師:剛才小朋友的分法真好,其他小朋友你也能按他們的順序來把4的分成說全嗎?
師:小朋友學會了4的不同分成,那麼幾和幾合起來是4呀?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說。
剛才小朋友真會動腦筋,下面我們來輕松一下,玩一個拍手游戲。規則:一共要拍4下,我先拍,你們拍剩下的。
師1,小朋友3。誰來說說4可以分成幾和幾,幾和幾合起來是4?) 每次都請小朋友說4的分成和合成。同桌互相說一說。
2、教學5的分與合
講述:小朋友真棒!剛才你們用小手研究了4的不同分法,那麼5呢?5可以分成幾和幾呢?我們再來用你的小手來擺一擺、分一分。
1/2頁
學生說5的不同分成,老師貼出相應的式子。
師:誰能按一定的順序來排一排啊?
師:那麼幾和幾合起來是5呀?學生回答。
講述:我們再來玩拍手游戲,這次要拍5。師2,生3,老師說:5可以分成2和3,你們說合成。生說。再一次,師4,生1,師:5可以分成4和1,生:4和1合起來是5。下面同桌來玩這個游戲。
3、2和3的分與合(課件出示)
3個蘋果和3個梨,說3的分成與合。2顆草莓,說2的分與合。
4、揭題:小朋友,我們今天學了什麼呀?(分與合)學會了哪些數字?(2、3、4、5)
板書:2—5的分與合
三、鞏固深化,應用新知
1、課件出示、
講述:小朋友看,卡車上的數還沒有填完呢,卡車不好開,你會填嗎?先填一填,再說一說4可以分成幾和幾,幾和幾合起來是4。
師:後面還有一量車,我們來比一比,誰先填好填對可以開走。
2.完成練習紙(在練習紙中也有類似卡車的題目,我們來看看是第幾題) 總結評價
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那學會了哪些新知識?
E. 一年級數學怎麼教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學方法。
一、教師講應用題小故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心智正處於成長階段,好奇心強,並且處:於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時期,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有足夠的耐心,多去引導學生學習。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把應用題改-編成小故事講給學生,激發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二、指導學生動作操作:一般小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通過動腦和動手實現。對此需要教師設計相應的教學實驗幫助學生獲取數學知識。
三、創設數學教學情境:學習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相互溝通交流及共融的過程。其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具有創造性、能動性和自主性,教材內容則有封閉性和被動性。而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講枯燥的教材變得生動,在各種有趣、開放且充滿活力的學習活動中充實教學內容。
四、設置差異化學習目標:傳統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以教材為主,但也總局限在此范圍內,單一的教學內容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無法在小學數學中得到提升。教師可將目標轉向中學,參考中學教學模式,從小學低年級教學內容中實施分類專題學習,使學生能有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
F. 一年級數學分解題15-9=15下面可分成和10,下面連著10下面連著9,怎麼解
15可以分成5和10,10減9等於1,5加1等於6。
過程如下:
」15下面可分成?和10「表示15=5+10,方框內填5
」10下面連著9「表示10-9=1,連線下方框內應填1
」方框(5)下面連著方框(1)「表示5+1=6,最總結果是6 。
這道題主要考察的是「破十法」。
(6)怎麼給一年級講數學分解擴展閱讀:
破十法:一種計算方法、當個位不夠減時,就用10減去減數,剩下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即破十法、比如,11-3,說「1-3不夠,還差2個,我們從10里拿出一個2就等8了。
破十法的計算是從減法的意義出發進行思考的,學生通過操作活動,能直觀地理解算理、形成演算法。可思考過程比較復雜,學生至少需要兩步思考—先減再加。相比用數數的方法和想加算減的方法顯得比較難理解,主要在於學生已有的數數計算習慣。
G. 一年級數學下冊分解方法
一年級數學下冊分解方法
解答:
你說的是百以內數的加減法吧
一般是分出一個十或者其他適合計算的數字
比如 54-8
=44+10-8
=44+2
=46
H. 一年級數學怎麼教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學方法。
一、教師講應用題小故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心智正處於成長階段,好奇心強,並且處:於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時期,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有足夠的耐心,多去引導學生學習。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把應用題改-編成小故事講給學生,激發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二、指導學生動作操作:一般小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通過動腦和動手實現。對此需要教師設計相應的教學實驗幫助學生獲取數學知識。
三、創設數學教學情境:學習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相互溝通交流及共融的過程。其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具有創造性、能動性和自主性,教材內容則有封閉性和被動性。而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講枯燥的教材變得生動,在各種有趣、開放且充滿活力的學習活動中充實教學內容。
四、設置差異化學習目標:傳統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以教材為主,但也總局限在此范圍內,單一的教學內容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無法在小學數學中得到提升。教師可將目標轉向中學,參考中學教學模式,從小學低年級教學內容中實施分類專題學習,使學生能有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
注意事項:
首先,從小就得教小孩數數,這個非常重要。然後,等到孩子從1能數到10的時候,可以教他數實物。比如屋子裡的凳子,桌子上的蘋果、老師給的糖果。然後等孩子回到家,數家裡幾口人、做了幾道菜,到了超市買東西買了幾個,只要有機會就讓他數,不要顯麻煩。只有應用到實物當中,小孩才會對數字有概念。
孩子要牢記「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 湊十法簡便易行,思考過程有「一看(看大數),二拆(拆小數),三湊十,四連加」 看大數,分小數,湊成十,加剩數。
先從簡單的弄始教給孩子,比如1+1=2,1+2=3,先用實物,比如1+1就可以拿1個蘋果加1個蘋果,1個蘋果加2個蘋果,慢慢讓孩子對數字加深概念,但是小孩在學校里沒有實物,所以就再教用手指來算。
要先教孩子數實物,而不是用手指。先對數字加深概念一定要先用實物讓孩子算,再教孩子用手指。不然孩子會依賴手指,而不了解數字的真正含義。
I. 小學分解式怎麼講解16一7=9
將16拆分成10和6兩個數字,10-7=3,6+3=9。
分解法就是現在大多數說的破十法,在發生個位不夠減的時候,就用10減去減數,剩下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
破十法口訣:十幾減九,幾加一;十幾減七,幾加三;十幾減五,幾加五;十幾減三,幾加七;十幾減八,幾加二;十幾減六,幾加四;十幾減四,幾加六;十幾減二,幾加八。
拓展資料:
公式分解法(factoring with multiple formula)是多項式分解因式的一種方法,它是乘法公式的逆向應用,即利用乘法公式把多項式進行因式分解的方法。應用此法的主要技巧是將給定的多項式中的一些式子視為乘法公式的一項,使公式得以應用。
參考資料:
小學數學是通過教材,教小朋友們關於數的認識,四則運算,圖形和長度的計算公式,單位轉換一系列的知識,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計算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荷蘭教育家弗賴登諾爾認為:「數學來源於現實,也必須紮根於現實,並且應用於現實。的確,現代數學要求我們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世界,用數學的語言來闡述世界。從小學生數學學習心理來看,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被動的吸收過程,而是一個以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重新建構的過程,因此,做中學,玩中學,將抽象的數學關系轉化為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將使兒童學得更主動。從我們的教育目標來看,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應用等綜合能力。
參考資料:網路-小學數學
J. 一年級的數學的分成怎麼講
一年級數學上期 2—5的各數的分成或組成
快樂人生2010-09-15 14:20:55
標簽:雜談
2—5的各數的分成或組成
教學內容:P9例5和課堂活動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的學具和數數活動,初步對數字2—5的各數的分成的理解掌握;
2、讓學生動手操作,感受、理解、掌握各個數字的分解與組成;
3、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發展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4、5的分成與組成
教具、學具的准備:5朵小紅花、每個孩子學具的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師:昨天我們學習了哪幾個數字?什麼能用「1」表示?什麼能用「2」表示?3、4、5呢?
2、小孩子們真能幹,那麼你知道2、3、4、5各個數分成兩堆,怎麼分嗎?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2——各個數的分成或組成
二、教學2分成或組成
1、出示2朵小紅花,貼在黑板上
問:誰能把這2朵小紅花分成兩堆?怎麼分?分成了幾和幾?(讓孩子上台表演)
1朵小紅花和1朵小紅花合並在一起表示幾?
2、 孩子們說,老師板書:(注意:用不同的寫法,讓孩子們觀察並齊讀兩遍)
2 1 1 1 1
/\ \/ 2/ \2
1 1 2 \ /
1 1
3、 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學具:拿出2個圓片,分一分、說一說
4、同桌交流、合作讀一讀;
5、在練習本上正確寫一寫分成與組成:老師先示範,再讓孩子們練習
三、教學3——5各個數的分成或組成
1、把3這個數分成兩堆,怎麼分?
(1)、用學具分一分、說一說
(2)、同桌討論、交流:有幾種分法?
(3)、回報結論:指名孩子說,師板書出不同的分法,孩子們認真看一看:這兩種分法怎樣了?(交換了位子)
(4)、孩子們把每種分法都齊讀兩遍
2、課間休息:有手指把3的分成組成比劃一下
3、用同樣的方法教學4、5的分成或組成,同時讓孩子們認真看一看:哪兩種分法交換了位子?
四、感知2——5各個數的分成或組成
1、師生對口令:
師說:2可以分成 生說:1和1
師說:1和1組成 生說:2
師說:3可以分成1和 生說:2
師說:2和1組成 生說:3
師說:3可以分成2 生說:1
師說:4可以分成 生說:1和3 2和2 3和1
師說:1和3組成 生說:4
。。。。。。
2、分成兩大組對口令、男女生對口令;
3、同桌交流對口令。
4、完成課堂活動:第1——3題
(孩子們先獨立做,老師巡視個別輔導後,集體講評)
五、總結:今天你們學習了什麼?你又學會了什麼?知道了什麼?記住了什麼?
六、板書設計:
2——5各個數的分成或組成
2 3 4 5
/\ /\ /\ /\
1 1 1 2 1 3 1 4
2 1 2 2 2 3
3 1 3 2
4 1
七、教學後記:
大多數孩子能掌握各數的分成或組成
4載入中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