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華羅庚一個數學不及格的人,他為什麼就成為了數學家
對華羅庚很多人提起他就會覺得奇怪,為什麼一個在學生時代的他數學不及格之後反而成了數學家。只是改變命運,他用知識改變了貧困的命運,迎來另一個世界。他的一句名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值得後人學習,在我們看到天才的時候不應該只是看他的成就,別人背後的努力可能是你想像不到的,付出是與收獲成正比,而成功的原因也不全是天賦,它需要後天的加強不然再好的天賦也是浪費。
㈡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化,卻成了數學家。請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華羅庚出名就是出名在有關代數方程的解法上。1926年上海的《學藝》雜志在其第7卷第十期上刊登了蘇家駒的文章《代數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當時華羅庚看了以後非常納悶,因為早在1820年左右挪威天才數學家阿貝爾就證明了五次及五次以上的代數方程是沒有代數解的,即沒有「通用的代數求根公式」,經過反復推算驗證,他發現文中的一個階為12的行列式的計算有誤,從而導致錯誤的結果,為此寫出《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發表在上海的《科學》雜志。正是這篇文章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看到,於是邀請僅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到清華大學工作,隨後華羅庚的才華受到熊慶來的賞識,被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終成一代數學大師。
用一個詞形容就是「脫穎而出」,很多人才都是這樣,成功的秘訣是抓住機遇和實力,或者理解為努力和選擇。
㈢ 華羅庚如何刻苦學習成為數學家
小時候刻苦學習,然而,華羅庚卻被叫去看店(賣棉花的鋪子).
為了一個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我國數有一次,有個婦女去買棉花,華羅庚正在算一個數學題,那個婦女說要包棉花多少錢?然而勤學的華羅庚卻沒有聽見,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個婦女尖叫起來:「怎麼這么貴?」,這時的華羅庚才知道有人來買棉花,就說了價格,那婦女便買了一包棉花走了.華羅庚正想坐下來繼續算時,才發現:剛才算題目的草紙被婦女帶走了. 這下可急壞了華羅庚,於是不顧一切地去追,一個黃包師傅看見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我國現代數學家華羅庚教授.
便讓他坐車(因為他們認識),終於追上了,華羅庚不好意思地說:「阿姨,請……請把草紙還給我」,那婦女生氣地說:「這可是我花錢買的,可不是你送的」.華羅庚急壞了,於是他說:「要不這樣吧!我花錢把它買下來」.正在華羅庚伸手掏錢之時,那婦女好像是被這孩子感動了吧!不僅沒要錢還把草紙還給了華羅庚. 這時的華羅庚才微微舒了中氣,回家後,又計算起來…
㈣ 為什麼華羅庚會成為數學家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漢族,江蘇金壇金城鎮人,是世界著名數學家,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在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運算元」、「華—王方法」等。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美國著名數學家貝特曼著文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院士」。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編輯本段]個人經歷
俗話說得好:「溫室里難開出鮮艷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兒,人只有經過苦難磨練才有望獲得成功。」我國著名大數學家華羅庚同志的成功就得益於他的坎坷經歷。1924年金壇中學初中畢業,但因家境不好,讀完初中後,便不得不退學去當店員。18歲時患傷寒病,造成左腿殘疾。1930年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習。1938年回國後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國,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中國數學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全國數學競賽委員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學數學化學部副主任、副院長、主席團成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等職。曾任一至六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美國伊利諾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與教授工作並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此結果在數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G.H.哈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里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至今仍是最佳紀錄。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他把數學方法應用於實際,篩選出以提高工作效率為目標的優選法和統籌法,取得顯著經濟效益。
華羅庚同志是當代自學成才的科學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數學家。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復變函數論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為以後矩陣幾何學等,作下了奠基。
[編輯本段]華羅庚-職業貢獻
《統籌方法平話》和《優選法平話》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形象生動的方法使得婦孺都能明白、掌握應用,取得了增加生產、提高質量、降低消耗的效果。華羅庚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這期間,他還與王元教授合作開展了近代數論方法在近似分析上的應用的研究,所取得的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並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寫出了《優選法平台及其補充》和《統籌法平話及補充》兩本科普讀物,深受廣大中國工人的歡迎。
他精闢地總結了這些年來從事普及數學方法工作的經驗,他提出並解決了普及數學方法的目的、內容及方法。也就是他所說的「三條原則」,即(1)為誰?(2)什麼技術?(3)如何推廣?
[編輯本段]華羅庚-個人榮譽
華羅庚教授在數學領域的研究工作既廣泛又具有開創性,發表論文150多篇,著作10本。198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華羅庚科普著作選集》 ,並於北京科學會堂隆重舉行了贈書儀式。
㈤ 泰斗華羅庚是怎麼成名
華羅庚(1910-1985年),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一個城鎮貧民的家庭。父親華瑞棟四十才老來得子,為順福「進籮筐避邪,同庚百歲」的吉兆,給他取名「羅庚」;母親巢性清,武進孟河人,祖上是著名的孟河杏林世家。1924年華羅庚從金壇縣立中學初中畢業,考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習,因家庭貧困,一年後輟學返鄉,在父親經營的小雜貨鋪當學徒。由於他酷愛數學,利用業余時間刻苦自學。1929年,開始在上海《科學》雜志發表論文,其中《蘇家駒之代數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受到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的重視,經熊教授推薦,華羅庚於1931年來到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他僅用了八年的時間,就從管理員、助教、講師進而到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深造,1938年回國,受聘任昆明西南聯大教授。1946年秋,迫於白色恐怖,他出走美國,先後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伊利諾大學終身教授。195O年,華羅庚響應祖國召喚,毅然從美國回到北京,先後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學部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因心臟病突發,倒在了日本東京的講台上,工作至生命的最後一刻,終年七十五歲。
㈥ 華羅庚是怎樣成為數學大師的
華羅庚1910年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他的父親開了一個小雜貨店,生意並不好,一家人艱難度日,勉強供華羅庚上學讀書。華羅庚自幼酷愛數學,他在金壇中學上學時,遇上了—位獨具慧眼的數學教師王維克,王老師發現了華羅庚很有數學天賦,於是對他格外精心培養,他借給華羅庚很多的數學書籍,課余還經常對他單獨輔導,使華羅庚在數學上進步很大。
1925年華羅庚中學畢業後,由於父親無力供他上大學,就考取了上海中華職業學校,他的父親千方百計地湊了點錢把華羅庚送到了學校,但是華羅庚並不能適應這里的教育,有一天上課時一位老師將剛剛看完的作業放在講課桌上,就聲色俱厲地喊道:
「華羅庚!這么簡單的題你為什麼沒做對?」
華羅庚看著滿臉怒氣的老師站起來說:「老師,我沒有做錯題,我這樣做是有理由的。」
「還有理由?」老師更來氣了,沖他擺擺手說:「那你上來給我講講。」
於是華羅庚走上了講台,他拿起粉筆不假思索地將自己獨特的解題方法寫在了黑板上,然後又轉過身對著同學們講了講他的解題思路,他講完後同學們都小聲嚷起來:「他做的沒有錯。他的方法很好,一定是老師看錯了。」
滿臉怒氣的老師一時下不了台,他很惱火地看著華羅庚,隨便找了個理由將他訓了一刻多鍾,這讓華羅庚對學校的教育十分不滿。再加上後來家裡經濟困難,沒有錢交學費,於是上了一年學後華羅庚就退學了,連畢業證都沒拿到。華羅庚回到家裡後就幫助照料店裡的生意。
雖然不再上學了,華羅庚依然沒有停止對數學的鑽研。他經常站在櫃台邊,一邊賣東西算帳,一邊翻看著數學書,不時還演算起來,有時遇到難題,不分白天黑夜地進行鑽研。由於他經常心不在焉,小店的生意越來越差。一次,一位顧客來買毛巾,問道:多少錢一條?
「26867。」華羅庚看也不看隨口就把剛才演出的一個得數說了出來。
顧客一聽莫名其妙,扭頭就走了。
在一旁的父親看在眼裡,火冒三丈,搶過來就要把華羅庚手中的數學書和演算題的紙給燒掉。他認為兒子是讓這些東西給弄傻了。
華羅庚18歲的時候,由於生活艱難和飲食不良,他不幸染上了流行的傷寒病,雖然後來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活了下來,可是他的左腿關節變形,再也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走路。認識他的人看到他一瘸一拐地走在路上,都不禁為他的遭遇嘆息。可是華羅庚卻十分堅定地想:既然不能幹別的工作,那麼我還是鑽研數學吧,這一行不需要什麼設備,只要有一支筆,一張紙就夠了。
此後華羅庚全身心地投入了數學,他節衣縮食省錢訂份《科學》雜志,又買了很多的數學書籍,堅持學數學,同時他開始寫一些有關數學的文章,投到雜志上。盡管剛開始有很多文章退了回來,但他沒有灰心,依然繼續寫著。1930年他在上海《科學》雜志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文中對一位數學教授的理論進行了質疑,當時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看到這篇文章,大加贊賞,當他得知這篇文章出自一位年僅19歲的失學青年時,震驚不已地說:「這個年輕人不簡單,應該請他到清華來。」
1931年,華羅庚在熊慶來的安排下到了清華,在數學系當了一名助理員。他平時的工作只是整理圖書,收發文件。這樣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聽課和學習數學。在熊慶來的悉心指導下,華羅庚進步很快,他在努力工作的同時,拚命地學習,只用一年半就攻下了數學系的全部課程,還自學了英語、德語、法語。他寄出了3篇論文,都在國外的雜志上發表了。在當時,大學的教授都很難在國際的雜志上發表論文,於是清華大學決定聘請華羅庚做教師,就這樣,一個年僅24歲,只有初中畢業文憑的人,進入了清華大學教師行列。
後來,在熊慶來的幫助下,華羅庚獲得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的機會。他在那裡刻苦學習,在博採世界諸家成果的同時,他一連寫出了18篇論文,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華羅庚的論文在當時數學領域一些懸而未決的難題上連連取得了突破,使當時世界級的數學權威們都贊嘆不已。
1950年,華羅庚回國後被聘為清華大學的教授,雖然工作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一家7口人擠在兩間小舊房子里。但是他還是在昏暗的小油燈下,先後寫出20多篇數學論文,還完成了他的一系列學術著作。
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華羅庚寫下這樣的幾句話:埋頭苦幹是第一,熟練生出百巧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也可以看做是他從一個初中畢業生到飲譽世界的數學大師的成長秘訣吧。
㈦ 數學大師華羅庚生平簡介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
1、簡介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於金壇金城鎮,是世界著名數學家,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在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運算元」、「華—王方法」等。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美國著名數學家貝特曼著文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院士」。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2、華羅庚少年
華羅庚少年時候由於得到數學教師李月波及於維克的教導下,就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他為了研究數學,寫了不少數學論文,18歲那年撰寫第一篇數學論文《六次方程簡式之研究》在上海《科學》雜志發表。民國19春,他又發表另一篇數學論文《蘇家駒之代數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而引起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的高度重視。1920年8月,羅庚成任清華大學圖書館助理員。此後他工學兼顧,用6年半時間讀完高中至大學的全部課程,同時學習英、法、德語言,而用這三種國語發表十幾篇論文,其中5篇發表在美、德、日、印度等國權威性的雜志上。23年擔任中華文化教育基金董事會乙種研究員。民國25年他在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在兩年間,寫了18篇論文,先後發表在蘇、法、德、印度等國。他徹底解決歐洲數學之王高斯提出的完整三角合估計問題,轟動了劍橋,被譽為「劍橋的光榮」。
3、華羅庚中年
民國27年,羅庚學成回國,就任西南聯大數學系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院士、資源委員會委員。31年完成巨著《堆壘素數論》,榮獲一等第一名特獎,35年10月,他應愛因斯坦的邀請,赴美參加由各國數學家參加的'研討若干未決的數學問題講學會。在美講學期間,又開展對「矩陣幾何「自型函數」、「多復變函數論」、「空間擴張」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後擔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客籍教授。37年春,他受聘為美國伊利諾大學終身教授。
4、華羅庚逝世
1950年1月,華羅庚回祖國,出任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1952年7月起他負責籌建數學、基本理論數學、數學邏輯、力學、數學物理、應用數學、計算及計算機8個研究所(室),擔任數學、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數理化學部副主任。他寫的《多個復變數典型域上的調和和分析》榮獲1957年國家科學發明一等獎。1958年,他兼任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數學系主任。從1960年起,他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應用數學的研究方面。他撰著《運籌學,編著《統籌法平話》、《優選法平話》(以下簡稱「雙法」)等通俗讀物。他率領推廣「雙法」小分隊到全國20多個省、市講學,指導運用。1978年3月,他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中國科技協會副主席。1983年10月,被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4年又被選為美國科學院120年來第一位中國籍院士、伊利諾大學榮譽理學博士。1985年4月當選取為全國政協副嘛席。6月3日,他應亞洲文化交流協會邀請,東渡日本,進行友好訪問和學術交流,12日在東京大學作學術報告即將結束時,心臟病復發,終因搶救無效而逝世,享年75歲。華羅庚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國際上以華氏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不「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運算元」、「華—王方法」等。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美國著名數學家貝特曼著文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院士」。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㈧ 華羅庚城偉大數學家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華羅庚於1910年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一個小商人家庭。
1925年,初中畢業後就因家境貧困無法繼續升學。1928年,18歲的華羅庚在他的數學老師王維克的推薦下,到金壇中學擔任庶務員。然而不幸,他在這年患了傷寒症,卧床達五個月之久,從此左腿癱瘓。但他並不悲觀、氣餒,而是頑強地發奮自學。有一次,他發現蘇家駒教授關於五次代數方程求解的一篇論文中有誤:一個十二階行列式的值算得不對,於是他把自己的計算結果和看法寫成題為《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投寄給上海《科學》雜志社。1930年,此文在《科學》雜志上發表,這時華羅庚年僅20歲。就是這篇論文,完全改變了華羅庚以後的生活道路。
當時正在清華大學擔任數學系主任的熊慶來看到了這篇論文後,大為贊賞。到處打聽華羅庚是哪個大學的教授,大家都說不知道。碰巧數學系有位教員名叫唐培經,知道華羅庚這個人。他告訴熊慶來,說華羅庚並不是什麼大學教授,而只是一個自學青年。熊慶來愛才心切,並不在乎學歷,當即托唐培經邀請華羅庚來清華大學工作。1931年,唐培經拿著華羅庚寄來的照片到北京前門火車站去接由金壇北上的華羅庚。華羅庚,這位未來的大數學家,當時就是這樣拖著殘腿、柱著拐仗走進了清華園。起初,他在數學系當助理員,經管收發信函兼打字,並保管圖書資料。他一邊工作,一邊自學。熊慶來還讓他經常跟學生一道去教室聽課。勤奮好學的華羅庚只用了一年時間,就把大學數學系的全部課程學完了,學問大有長進。熊慶來對這位年輕人十分器重,有時碰到了復雜的計算也會大聲喊道:「華羅庚,過來一下,幫我算算這道題!」兩年後,華羅庚被破格提升為助教,繼而升為講師。後來,熊慶來又選送他去英國劍橋大學深造。1938年,華羅庚回國,任西南聯大教授,年僅28歲。
華羅庚後來成為世界著名的數學家,在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個復變數函數論、偏微分方程等很多領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著有論文二百餘篇、專著十本,成為美國科學院國外院士,法國南錫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他的名字已進入美國華盛頓斯密司一宋尼博物館,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八十八個數學偉人之一。
1936年,經熊慶來教授推薦,華羅庚前往英國,留學劍橋。20世紀聲名顯赫的數學家哈代,早就聽說華羅庚很有才氣,他說:「你可以在兩年之內獲得博士學位。」可是華羅庚卻說:「我不想獲得博士學位,我只要求做一個訪問者。」「我來劍橋是求學問的,不是為了學位。」兩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壘素數論,並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奇數哥德巴赫問題發表18篇論文,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向全世界顯示了中國數學家出眾的智慧與能力。
1946年,華羅庚應邀去美國講學,並被伊利諾大學高薪聘為終身教授,他的家屬也隨同到美國定居,有洋房和汽車,生活十分優裕。當時,不少人認為華羅庚是不會回來了。
新中國的誕生,牽動著熱愛祖國的華羅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裕生活,回到了祖國,而且還給留美的中國學生寫了一封公開信,動員大家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顆愛中華的赤子之心:「朋友們!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雖然數學沒有國界,但數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華羅庚從海外歸來,受到黨和人民的熱烈歡迎,他回到清華園,被委任為數學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從此,開始了他數學研究真正的黃金時期。他不但連續做出了令世界矚目的突出成績,同時滿腔熱情地關心、培養了一大批數學人才。為摘取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為應用數學研究、試驗和推廣,他傾注了大量心血。
據不完全統計,數十年間,華羅庚共發表了152篇重要的數學論文,出版了9部數學著作、11本數學科普著作。他還被選為科學院的國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家的院士。
從初中畢業到人民數學家,華羅庚走過了一條曲折而輝煌的人生道路,為祖國爭得了極大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