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數學家有誰
早期的數學家或者自身家庭富足,或者依附於對研究有興趣的富豪權貴,研究數學更多是出於愛好。而在現代逐漸形成了數學家這個職業。他們的工作包括,在各級學校教授數學課程,指導研究生,在具體的領域進行研究,發表論文和報告。
阿基米德
數學研究工作,不僅是了解及整理已知的結果,還包含著創造新的數學成果與理論。許多人誤解數學是一個已經被研究完的領域,事實上,數學上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和待解決的問題,也一直有大量新的數學成果發表。這些數學成果有些是新的數學知識,有些是是新的應用方式。 所以心算家、珠算家不能算是數學家,數學家也不見得能夠快速的做出各種計算。從事與數學相關的工作,比如教學和科普,而不從事數學研究的人,可以被稱為廣義的「數學工作者」。
一般認為,歷史上可考的最早的數學家是古希臘的泰勒斯。
發表論文
發表論文的主要目的是方便研究者之間的交流,並讓同行評價自己的研究成果,後來也成為判斷研究成果原創性和所有權(主要是時間先後)的依據。早期的學術交流只能在口頭進行。後來學者們也開始通過信件,手稿來代替口頭交流。印刷術和出版業的興起使得學術著作得以更廣泛的流傳。最早付印的算術學著作於1478年義大利的特來維索出版。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最早在1482年出版。[1]
在17世紀歐洲出現了專門的學術期刊,比如萊布尼茨關於微積分的論文就最早在1686年發表於雜志「Acta Eruditorum」,早於1687年牛頓發表他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第一個數學的專門期刊是出現在1810年的法國雜志《純粹與應用數學年刊》。迄今為止全世界已經有成千上萬的數學期刊,其中最著名和權威的四大雜志包括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主辦的《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美國數學會的《美國數學會雜志》(Journal of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ity),施普林格出版社旗下的《數學發明》(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和瑞典Mittag-Leffler研究所主辦的《數學學報》(Acta Mathematica)。
一般認為,越權威的雜志,發表的文章的學術價值就越高。而數學類的期刊(尤其是純粹數學)並不非常適用於「影響因子」這個經常在其他學科的雜志間出現的指標。關於合作者之間的署名順序,現今數學界也不區分「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通訊作者」,而一般用拉丁文姓名的字母順序排列作者。
史上著作與論文總量第二多的是十七世紀的數學家歐拉,他的紀錄一直到二十世紀才被匈牙利數學家保羅·埃爾德什打破。
學術會議
參見:國際數學家大會
國際數學家大會(簡稱ICM)是國際數學界四年一度的大集會。首次會議於1897年在瑞士蘇黎世舉行,當時只有200人左右參加。以後,除了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停頓外,一般是四年召開一次。
紀念國際數學大會的郵票
國際數學家大會的議程安排由國際數學聯盟指定的顧問委員會決定,邀請一批數學家分別在大會上作一小時的學術報告和學科組的分組會上作45分鍾的學術報告,凡是出席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數學家都可以申請在分組會上作10分鍾的學術報告。一般分為20個左右的學科組。
每次國際數學家大會的開幕式上,由國際數學聯合會領導人宣布該屆菲爾茲獎獲獎者名單,頒發金質獎章和獎金,並由他人分別在大會上報告獲獎者的工作。從1983年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開始,同時頒發獎勵信息科學方面的奈望林納獎。1998年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23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國際數學聯盟決定設置高斯獎這一獎項。從2010年開始,設置陳省身獎。
編輯本段國外數字家
牛頓
畢達哥拉斯、歐幾里德、阿基米德、高斯、萊布尼茨、希爾伯特、康托爾、克萊因、黎曼、艾米·諾特、狄利克雷、柯朗、策梅洛、笛卡兒、拉格朗日、拉普拉斯、費馬、柯西、泊松、嘉當、伽羅瓦、傅立葉、格羅森迪克、龐加萊、牛頓、泰勒、羅素、安德魯·懷爾斯、埃斯特曼、哈代、利爾特伍德、歐拉、尼古拉·伯努利、丹尼爾·伯努利、雅各布·伯努利、約翰·伯努利、愛爾特希、馮·諾依曼、阿貝爾、龐特里亞金、阿諾爾德、柯爾莫哥洛夫、閔可夫斯基、伽利略、斐波那契、拉馬努金、漢密爾頓、弗列特荷姆
編輯本段華人數學家
古代
劉徽
劉徽(約公元225年—295年)、趙爽(東漢末至三國時代吳國人)、祖沖之(公元429年生)、祖暅(祖沖之之子)、沈括(公元1031~1095年)、張丘建(北魏人)、秦九韶(1208年生)、郭守敬(1231年生)、朱世傑(1249年生)、賈憲(北宋人)、楊輝(南宋時期)、王恂(1235年生)、徐光啟(1562年生)、梅文鼎(1633年生)、薛鳳柞、阮元(1764年生)、李善蘭(1811年生)、王貞儀(1768-1797 )
近代
華羅庚
馮祖荀、姜立夫、胡明復、錢寶琮、陳建功、熊慶來、楊武之、曾炯、蘇家駒、蘇步青、江澤涵、曾遠榮、高揚芝、趙訪熊、吳大任、庄圻泰、柯召、許寶騄、華羅庚、陳省身(美籍)、盧慶駿、段學復、王湘浩、田方增、徐瑞雲、林家翹、鍾開萊、嚴志達
現代
吳文俊、馮康、王浩、張鳴鏞、谷超豪、陸啟鏗、龔升、許以超、王元、陳景潤、潘承洞、項武忠、項武義、陸家羲、吳從炘、張廣厚、鍾家慶、楊樂、周煒良、蕭蔭堂、李安民、侯振挺、王戌堂、伍鴻熙、彭實戈、王見定、田剛、丘成桐(美籍)、張偉平、羅懋康、袁亞湘、陳永川、周海中、景乃桓、蔡天新、朱熹平、湯濤、王小雲.
編輯本段部分數學家簡介
歐拉
參見:歐拉
歐拉(Leonhard Euler 公元1707-1783年),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爾(Basel)城,13歲就進巴塞爾大學讀書,得到當時最有名的數學家約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導。
歐拉是科學史上最多產的一位傑出的
傑出數學家 歐拉
數學家,共寫下了886本書籍和論文,其中分析、代數、數論佔40%,幾何佔18%,物理和力學佔28%,天文學佔11%,彈道學、航海學、建築學等佔3%,彼得堡科學院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四十七年。數學家高斯曾說:"研究歐拉的著作永遠是了解數學的最好方法"。
由於過度的工作,歐拉在二十八歲時得了眼病,並最終失明。歐拉完全失明以後,仍然憑著記憶和心算進行研究,直到逝世,竟達17年之久。歐拉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是罕見的,他能夠復述年青時代筆記的內容,心算並不限於簡單的運算,高等數學一樣可以用心算去完成。拉格朗從19歲起和歐拉通信,討論等周問題的一般解法,這引起變分法的誕生。等周問題是歐拉多年來苦心考慮的問題,拉格朗日的解法,博得歐拉的熱烈贊揚。1783年9月18日下午,歐拉為了慶祝他計算氣球上升定律的成功,請朋友們吃飯。那時天王星剛發現不久,歐拉寫出了計算天王星軌道的要領,還和他的孫子逗笑,喝完茶後,突然疾病發作,煙斗從手中落下,口裡喃喃地說:「我死了。」歐拉終於「停止了生命和計算」。
祖沖之
參見:祖沖之
祖沖之 像
祖沖之曾經算出月球繞地球一周為時27.21223日,與現代公認的27.21222日幾乎沒有誤差。月球上許多火山口中的一個被命名為「祖沖之」。祖沖之還曾經計算出圓周率應該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法國巴黎的「發現宮」科學博物館中也有祖沖之的大名與他所發現的圓周率值並列。在莫斯科國立大學禮堂廊壁上,用彩色大理石鑲嵌的世界各國著名的科學家肖像中,也有中國的祖沖之和李時珍。
丘成桐
參見:丘成桐
由於他在
丘成桐 「菲爾茨獎」獲得者
幾何方面的傑出工作,丘成桐在1982年獲得了數學界的最高獎之一菲爾茲獎。1994年,獲得了瑞典皇家學員頒發的國際上著名的克雷福德獎。1997年獲美國國家科學獎。丘成桐最著名的成就是證明了卡拉比猜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現在成為物理學中弦理論中的重要概念。
陶哲軒
參見:陶哲軒
陶哲軒是澳大利亞籍華裔數學家,現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數學系。他是繼丘成桐之後獲菲爾茲獎的第二位華人。
王見定
王見定教授
從1983年到數學分支的產生,王見定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半解析函數理論,1988年又首次建立了共軛解析函數理論;並將這兩項理論成功地應用於電場.磁場.流體力學,彈性力學。此兩項理論受到眾多專家學者的引用和發展,並由此引發雙解析函數.復調和函數.多解析函數.k階解析函數.半雙解析函數.半共軛解析函數以及相應的邊值問題.微分方程.積分方程等一系列新的數學分支的產生。而且這種發展勢頭強勁有力,不可阻擋。
編輯本段語錄
「不懂幾何者免進」。「如果誰不知道正方形的對角線同邊是不可通約的量,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稱號」。 ----柏拉圖
「幾何無王者之道」! ----歐幾里得
「在數學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麼,而是我們怎麼知道什麼」。「萬物皆數」。 ----畢達哥拉斯
「雖然不允許我們看透自然界本質的秘密,從而認識現象的真實原因,但仍可能發生這樣的情形:一定的虛構假設足以解釋許多現象」。「因為宇宙的結構是最完善的而且是最明智的上帝的創造,因此,如果在宇宙里沒有某種極大的或極小的法則,那就根本不會發生任何事情」。----歐拉
「數學的本質在於它的自由」。「在數學的領域中, 提出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在數學的領域中, 提出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康托(Cantor)
「沒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無窮那樣深深的觸動人的情感, 很少有別的觀念能像無窮那樣激勵理智產生富有成果的思想, 然而也沒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無窮那樣需要加以闡明」。「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 它就充滿著生命力, 而問題缺乏則預示著獨立發展的終止或衰亡」。「無限!再也沒有其他問題如此深刻地打動過人類的心靈」。「我們必須知道, 我們必將知道」。———希爾伯特
「數學是無窮的科學」。————赫爾曼外爾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P.R.哈爾莫斯
「數學中的一些美麗定理具有這樣的特性: 它們極易從事實中歸納出來, 但證明卻隱藏的極深」。「數學,科學的女皇;數論,數學的女皇」。「有時候, 你一開始未能得到一個最簡單,最美妙的證明, 但正是這樣的證明才能深入到高等算術真理的奇妙聯系中去。 這是我們繼續研究的動力, 並且最能使我們有所發現」。「如果別人思考數學的真理像我一樣深入持久, 他也會找到我的發現」。————高斯
「在奧林匹斯山上統治著的上帝,乃是永恆的數」。 ----雅可比
「上帝創造了整數,所有其餘的數都是人造的」 。----克隆內克
「上帝是一位算術家」 ----雅克比
「一個沒有幾分詩人氣的數學家永遠成不了一個完全的數學家」。「我決不把我的作品看做是個人的私事, 也不追求名譽和贊美。 我只是為真理的進展竭盡所能。 是我還是別的什麼人, 對我來說無關緊要, 重要的是它更接近於真理」。----魏爾斯特拉斯
「純數學這門科學再其現代發展階段,可以說是人類精神之最具獨創性的創造」。----懷德海
「這是一個可靠的規律,當數學或哲學著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奧的話寫作時,他是在胡說八道」。----A?N?懷德海
「給我五個系數,我將畫出一頭大象;給我六個系數,大象將會搖動尾巴」。「如果認為只有在幾何證明裡或者在感覺的證據里才有必然,那會是一個嚴重的錯誤。給我五個系數,我將畫出一頭大象;給我第六個系數,大象將會搖動尾巴。人必須確信,如果他是在給科學添加許多新的術語而讓讀者接著研究那擺在他們面前的奇妙難盡的東西,已經使科學獲得了巨大的進展」。「人死了, 但事業永存 」。 ----柯西
「數學不可比擬的永久性和萬能性及他對時間和文化背景的獨立行是其本質的直接後果」。----A.埃博
「用心智的全部力量, 來選擇我們應遵循的道路」。「異常抽象的問題, 必須討論得異常清楚」。「我決心放棄那個僅僅是抽象的幾何。這就是說,不再去考慮那些僅僅是用來練思想的問題。我這樣做,是為了研究另一種幾何,即目的在於解釋自然現象的幾何」。「數學是人類知識活動留下來最具威力的知識工具,是一些現象的根源。數學是不變的,是客觀存在的,上帝必以數學法則建造宇宙」。----笛卡兒
「我不知道, 世上人會怎樣看我; 不過, 我自己覺得, 我只像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孩子, 一會撿起塊比較光滑的卵石, 一會兒找到個美麗的貝殼; 而在我前面, 真理的大海還完全沒有發現」。「我之所以比笛卡兒看得遠些, 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牛頓
「虛數是奇妙的人類棈神寄託,它好像是存在與不存在之間的一種兩棲動物」。「不發生作用的東西是不會存在的」。「考慮了很少的那幾樣東西之後,整個的事情就歸結為純幾何,這是物理和力學的一個目標」。————萊布尼茨
「讀讀歐拉, 讀讀歐拉, 他是我們大家的老師」。「天文科學的最大好處是消除由於忽視我們同自然的真正關系而造成的錯誤。 因為社會秩序必須建立在這種關系之上, 所以這類錯誤就更具災難性。 真理和正義是社會秩序永恆不變的基礎。 但願我們擺脫這種危險的格言, 說什麼進行欺騙和奴役有時比保障他們的幸福更有用! 各個時代的歷史經驗證明, 誰破壞這些神聖的法則, 必將遭到懲罰」。----拉普拉斯
「如果我繼承可觀的財產, 我在數學上可能沒有多少價值了」。「我把數學看成是一件有意思的工作, 而不是想為自己建立什麼紀念碑。 可以肯定地說, 我對別人的工作比自己的更喜歡。 我對自己的工作總是不滿意 」。「一個人的貢獻和他的自負嚴格地成反比,這似乎是品行上的一個公理 」。----拉格朗日
「看在上帝的份上, 千萬別放下工作!這是你最好的葯物」。「前進吧, 前進將使你產生信念」。----達朗貝爾
「我的成功只依賴兩條。 一條是毫不動搖地堅持到底; 一條是用手把腦子里想出的圖形一絲不差地製造出來」。 ----蒙日
「精巧的論證常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人們長期切磋積累的成果。 我也是慢慢學來的,而且還要繼續不斷的學習」。「直接向大師們而不是他們的學生學習」。 ----阿貝爾
「到底是大師的著作, 不同凡響」!----伽羅瓦
「挑選好一個確定得研究對象, 鍥而不舍。 你可能永遠達不到終點, 但是一路上准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 ---克萊因
「思維的運動形式通常是這樣的:有意識的研究-潛意識的活動-有意識的研究」。「人生就是持續的斗爭, 如果我們偶爾享受到寧靜, 那是我們先輩頑強地進行了斗爭。 假使我們的精神, 我們的警惕鬆懈片刻, 我們將失去先輩為我們贏得的成果 」。「如果我們想要預見數學的將來, 適當的途徑是研究這門學科的歷史和現狀 」。----龐加萊
「一個人如果做了出色的數學工作, 並想引起數學界的注意, 這實在是容易不過的事情, 不論這個人是如何位卑而且默默無聞, 他只需做一件事:把他對結果的論述寄給 處於領導地位的權威就行了」。----莫德爾
「數學家通常是先通過直覺來發現一個定理; 這個結果對於他首先是似然的, 然後他再著手去製造一個證明」。 ----哈代
「科學需要實驗。但實驗不能絕對精確。如有數學理論,則全靠推論,就完全正確了。這是科學不能離開數學的原因。許多科學的基本觀念,往往需要數學觀念來表示。所以數學家有飯吃了,但不能得諾貝爾獎,是自然的」。「諾貝爾獎太引人注目,會使數學家無法專注於自己的研究。」 「我們欣賞數學,我們需要數學」。「一個數學家的目的,是要了解數學。歷史上數學的進展不外兩途:增加對於已知材料的了解,和推廣范圍」。----陳省身
「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在學習中要敢於做減法,就是減去前人已經解決的部分,看看還有那些問題沒有解決,需要我們去探索解決」。————華羅庚
「整數的簡單構成,若干世紀以來一直是使數學獲得新生的源泉」。----伯克霍夫
「事類相推,各有攸歸,故枝條雖分而同本干知,發其一端而已。又所析理以辭,解體用圖,庶亦約而能周,通而不黷,覽之者思過半矣」。————劉徽
「幾何看來有時候要領先於分析,但事實上,幾何的先行於分析,只不過像一個僕人走在主人的前面一樣,是為主人開路的」。「也許我可以並非不適當地要求獲得數學上亞當這一稱號,因為我相信數學理性創造物由我命名(已經流行通用)比起同時代其它數學家加在一起還要多 」。————西爾維斯特
「遲序之數,非出神怪,有形可檢,有數可推」。----祖沖之
「純數學是魔術家真正的魔杖」。----諾瓦列斯
「時間是個常數,但對勤奮者來說,是個『變數』。用『分』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小時』來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59倍」。 ————雷巴柯夫
「生命只為兩件事,發展數學與教授數學」 ----普爾森
「扔進冰水, 由他們自己學會游泳, 或者淹死。 很多學生一直要到掌握了其他人做過的, 與他們問題有關的一切,才肯試著靠自己去工作, 結果是只有極少數人養成了獨立工作的習慣」。 ----E.T.貝爾
「一個國家的科學水平可以用它消耗的數學來度量」。 ----拉奧
「數學——科學不可動搖的基石,促進人類事業進步的豐富源泉」。 ----巴羅
「不親自檢查橋梁的每一部分的堅固性就不過橋的旅行者是不可能走遠的。 甚至在數學中有些事情也要冒險」。 ----賀拉斯。蘭姆
「數學家實際上是一個著迷者,不迷就沒有數學」。 ----諾瓦利斯
「數論是人類知識最古老的一個分支,然而他的一些最深奧的秘密與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連的」。----史密斯
「宇宙的偉大建築是現在開始以純數學家的面目出現了」。----京斯
編輯本段研究成果
中國古代算術的許多研究成果裡麵包含了一些後來西方數學的思想方法,近代也有一些數學研究成果是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2]
數學家李善蘭在級數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命名為「李善蘭恆等式」。數學家華羅庚關於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稱為「華氏定理」;另外他與數學家王元提出多重積分近似計算的方法被成為「華—王方法」。數學家蘇步青在仿射微分幾何學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命名為「蘇氏錐面」。數學家熊慶來關於整函數與無窮級的亞純函數的研究成果被稱為「熊氏無窮級」。數學家陳省身關於示性類的研究成果被稱為「陳示性類」。數學家周煒良在代數幾何學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稱為「周氏坐標;另外還有以他命名的「周氏定理」和「周氏環」。數學家吳文俊在拓撲學中的重要成就被命名為「吳氏公式」,其關於幾何定理機器證明的方法被稱為「吳氏方法」。數學家王浩關於數理邏輯的一個命題被稱為「王氏悖論」。數學家柯召關於卡特蘭問題的研究成果被稱為「柯氏定理」;另外他與數學家孫琦在數論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稱為「柯—孫猜測」。數學家陳景潤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提出的命題被稱為「陳氏定理」。數學家楊樂和張廣厚在函數論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稱為「楊—張定理」。數學家陸啟鏗關於常曲率流形的研究成果被稱為「陸氏猜想」。數學家夏道行在泛函積分和不變測度論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稱為「夏氏不等式」。數學家姜伯駒關於尼爾森數計算的研究成果被稱為「姜氏空間」;另外還有以他命名的「姜氏子群」。數學家侯振挺關於馬爾可夫過程的研究成果被稱為「侯氏定理」。周海中關於梅森素數分布的研究成果被稱為「周氏猜測」。數學家王戌堂關於點集拓撲學的研究成果被稱為「王氏定理」。數學家袁亞湘在非線性規劃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稱為「袁氏引理」。數學家景乃桓在對稱函數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稱為「景氏運算元」。數學家陳永川在組合數學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稱為「陳氏方法」。
編輯本段愛情故事
笛卡爾的故事
笛卡爾(René Descartes),17 世紀著名的法國哲學家,曾經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哲學觀點,有著「現代哲學之父」的稱號。笛卡爾對數學的貢獻也是功不可沒,中學時大家學到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就被稱為「笛卡爾坐標系」。
傳聞,笛卡爾曾流落到瑞典,邂逅美麗的瑞典公主克里斯蒂娜(Christina)。笛卡爾發現克里斯蒂娜公主聰明伶俐,便做起了 公主的數學老師, 於是兩人完全沉浸在了數學的世界中。國王知道了這件事後,認為笛卡爾配不上自己的女兒,不但強行拆散他們,還沒收了之後笛卡爾寫給公主的所有信件。後來,笛卡爾染上黑死病,在臨死前給公主寄去了最後一封信,信中只有一行字:r=a(1-sinθ)。
自然,國王和大臣們都看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只好交還給公主。公主在紙上建立了極坐標系,用筆在上面描下方程的點,終於解開了這行字的秘密——這就是美麗的心形線。看來,數學家也有自己的浪漫方式啊。
事實上,笛卡爾和克里斯蒂娜的確有過交情。不過,笛卡爾是 1649 年 10 月 4 日應克里斯蒂娜邀請才來到的瑞典,並且當時克里斯蒂娜已經成為了瑞典女王。並且,笛卡爾與克里斯蒂娜談論的主要是哲學問題。有資料記載,由於克里斯蒂娜女王時間安排很緊,笛卡爾只能在早晨五點與她探討哲學。天氣寒冷加上過度操勞讓笛卡爾不幸患上肺炎,這才是笛卡爾真正的死因。
B. 請問美國UCLA大學排名多少
UCLA大學在美國大學中排名第5位。
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泰晤士高等教育》、《華爾街日報》等多家權威報刊評為美國第一公立大學,2018年《福布斯》最具價值大學排名全美第1位。
2020年QS畢業生就業力排名世界第3位。2020-21年度,UCLA位列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13位,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14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5位,2021年QS美國大學排名第5位,U.S. News美國公立大學排名第1位。
UCLA大學的學校成就:
UCLA 先後共有8位教授和7位畢業生獲得過諾貝爾獎。2006年,UCLA數學系31歲的澳籍華裔教授陶哲軒(Terence Tao)獲得數學領域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
2009年,畢業於UCLA的經濟學家埃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成為了歷史上首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2010年,畢業於UCLA的校友Richard Heck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UCLA大學
C. 中國共有多少位數學天才
宋元四大家
南宋
秦九韶《數學九章》: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和聯立一次同餘式解法。
李治《測圓海鏡》天元術,開創用代數方法解幾何的先例。
楊輝《詳解九章算術》,《日用演算法》,《楊輝演算法》:日用、商用算數的開始,乘除簡便演算法,高次開方法,「開方作法源圖」。
元代
朱世傑《算學啟蒙》建立了完備的數學體系,《四元玉鑒》兩大成果:把天元術推廣到四元術,高次內插法公式的求得。
清代
梅文鼎,積極學習西方數學。
《幾何通釋》,《幾何補編》
《懷中黍尺》,用幾何證明餘弦定理,正弦,餘弦積化和差公式。
《少廣拾遺》:高次冪正根演算法。
李善蘭《則古昔齋算學》,尖錐術,李善蘭等式。翻譯《幾何原本》後九卷。
華衡芳《行素軒算稿》。翻譯數學專著。《決疑數學》是概率論在中國最早的譯著。
當然應該還有祖沖之吧,畢竟他是第一個算出π小數點後第七位的
華羅庚
主要從事解 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 分等領域的研究與教授工作並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 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此結果在數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G.H.哈 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里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至 今仍是最佳紀錄。 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 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 當-布饒爾-華定理。其專著《堆壘素數論》系統地總結、發展與改進了哈代與李特爾伍 德圓法、維諾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計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其專著《多個復變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陣技巧,結合群表示論,具體給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從而給出了柯西與泊松核的表達式。這項工作在 調和分析、復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著廣泛深入的影響,曾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 獎。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的研製,曾出版《統籌方法平話》、《優選學》等多部著作 並在中國推廣應用。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 「華-王方法」。
陳景潤
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國 際領先的成果。這一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引用。這項工作,使之與王 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獲得197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其後對上述定理又作了改 進,並於1979年初完成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將最小素數從原有的80推進到 16 ,受到國際數學界好評。對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科學實驗、尖端技術、人類 生活密切關系等問題也作了研究。發表研究論文70餘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著作。
中國現代數學家——蘇步青
在日本東北帝國大學學習期間,蘇步青在一般曲面研究中發現了四次(三階)代數錐面,這是幾何研究中的重大突破,在日本和國際數學界引起反響,被稱為「蘇錐面」。
1972年,蘇步青和他的兩位學生到江南造船廠參加船體數學放樣的研究,建立了廠校合作關系。經過4年多的努力,他們和江南造船廠的同志合作,解決了船體線型光順問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
陶哲軒
1975年7月15日,陶哲軒出生在澳大利亞阿得雷德,是家中的長子。現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數學系的華裔數學家,澳洲惟一榮獲數學最高榮譽「菲爾茨獎」的澳籍華人數學教授,繼1982年的丘成桐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華人。其於1996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後任教於UCLA,24歲時便被UCLA聘為正教授。
D. UCLA的中國人真的比外國人還要多嗎美國人是怎麼看待這所學校的
這個純粹是誇張啦,這個是美國的學校,而且又是公里的學校,絕對是美國人多,尤其是加州人多,美國其他州的人他們都很少招的。這兩年ucla確實招收的中國人數量有所增加,但是數量絕對不會超過本地人的,而且針對國際生的標准還是非常嚴格的,sat2000以下基本還是沒戲的。在美國人眼裡這所學校也絕對是牛校,ucla每年收到的申請數量是全美之首,可以說是美國人夢寐以求的名校,ucla和UCB,Stanford形成的西部名校圈是可以和東部的哈佛耶魯等常青藤名校媲美的。另外在美劇和好萊塢電影裡面也經常提到ucla,他的世界排名也經常是前十前二十的,注意是世界排名。
E. Ucla mqe中國人佔比
中國學生佔比達到14%。
UCLA碩士每年有15名左右中國留學生。
UCLA簡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簡稱為UCLA)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的一所公立研究大學,是美國最頂尖的綜合大學之一。UCLA是美國商業金融、高科技產業、電影藝術等專業人才的搖籃,提供337個不同學科的學位,是全美培養尖端人才領域最廣的大學。
F. ucla是什麼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通常縮寫為UCLA,也常譯為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加州大學) 美國最頂尖的公立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Westwood。UCLA是美國商業金融、高科技產業、電影藝術等專業人才的搖籃,是全美培養尖端人才領域最廣的大學。它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系統中的第二所大學,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齊名。2006年UCLA在《華盛頓月刊》(Washington Monthly)的全美大學排名中排名第一,2008年排名第二。2006年在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的世界大學排名中排名第12,2009年在上海交大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排名第13。1995 年,在每十年進行一次的美國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學術水平評估中,UCLA的有三十多個學科中名列全國前20名,在全美大學中排名第三。UCLA與UC Berkeley, 以及同處於美國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學和加州理工大學形成了與美國東部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八所常青藤名校相媲美的名校聯盟,被譽為「New Ivy League」(新常青藤聯盟)。UCLA本科階段每年接收到申請數量居全美大學之首,是全美高中生最夢昧以求的頂尖牛校之一。2010年度UC系統共收到100320份申請,其中UCLA收到76313份(不包含轉學申請)。2009年UCLA本科生的錄取率只有27.13%,是加州大學系統中錄取率最低的學校。UCLA 先後共有11位教授和畢業生們獲得過諾貝爾獎。2006年,UCLA數學系31歲的澳籍華裔教授陶哲軒(Terence Tao)獲得數學領域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 相比於美國其他著名高校來,UCLA的歷史是比較短的。1919年5月23日,當時的加州州長William D. Stephens簽署命令成立加州大學南部分部 Southern Branch,學校的創始人是導演Ernest Carroll Moore。1927年改名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1958年改為現在的名稱。在最初的十年,學校位於今天稱為Vermont Avenue的地方。1927年9月21日,新校區開始修建。1929年 ,UCLA搬到了今天的校址Westwood,位於比佛利山莊(Beverley Hill)、蓋蒂藝術中心(Getty Center)與好萊塢(Hollywood)附近,最初的四幢建築是Royce Hall, Powell Library, Haines Hall和Kinsey Hall,當時學校有5500名學生。1933年,學校開始設立碩士學位,3年後開始設立博士學位。UCLA在二次大戰後25年中取得了重大的發展,修建了大量的校舍,學生人數大增。現在,UCLA共有163棟建築,佔地419英畝,設有109個學術系、12個專業學院、800個研究機構,共有本科生24,800人,研究生12,400人,專任教師3800人。
G.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校成就
UCLA是美國商業金融、高科技產業、電影藝術等專業人才的搖籃。它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系統中的第二所大學,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齊名,是美國最好的公立大學之一。它是南加州地區入學競爭最激烈的學校,也是整個加州最大的大學。UCLA在美國享有聲望,於2006年被列為全美25所「新常春藤」名校之一。
UCLA 先後共有16位教授和畢業生們獲得過諾貝爾獎。2006年,UCLA數學系31歲的澳籍華裔教授陶哲軒(Terence Tao)獲得數學領域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2009年,畢業於UCLA的經濟學家埃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成為了歷史上首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2010年,畢業於UCLA的校友Richard Heck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2011年,UCLA計算機科學學院的教授朱迪亞·珀爾(Judea Pearl)獲得了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圖靈獎,以表彰他在人工智慧領域做出的基礎性貢獻。2012年,UCLA經濟系的教授羅伊德·夏普利(Lloyd Shapley)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UCLA的教授中,有105位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86位美國科學促進學會會員,40位美國科學院院士,20位美國工程院院士,34位美國醫學研究院院士,16位美國哲學院院士。此外,UCLA在歷史上共有10位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金獎得主(與哈佛數量相同)。
體育方面:
共有76名UCLA球員進入過NBA,NBA現役球員中有12名UCLA球員。
共有31名UCLA球員成為NBA首輪新秀。37人次進入「全美最佳大學生陣容」。
118人次進入「Pac-10聯盟最佳陣容」。
共有6名名人堂成員。
H. ucla相當於中國哪個大學
ucla相當於中國科技大學。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是位於美國洛杉磯的公立研究型大學,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和國際公立大學論壇成員,也是公立常春藤學校。多年來蟬聯美國申請人數最多的大學,也是錄取難度最高的大學之一。
學校成就:
UCLA 先後共有8位教授和7位畢業生獲得過諾貝爾獎。2006年,UCLA數學系31歲的澳籍華裔教授陶哲軒獲得數學領域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
2009年,畢業於UCLA的經濟學家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成為了歷史上首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2010年,畢業於UCLA的校友Richard Heck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UCLA
I. 數學家有哪些
1、丘成桐(Shing—tung Yau)
丘成桐博士為國際著名數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82年由於他在幾何方面的傑出工作,獲得了菲爾茨獎(被稱之為數學的諾貝爾獎)。1994年,獲得了瑞典皇家學員頒發的國際上著名的克雷福德獎 (Clifford)。1997年獲美國國家科學獎。
丘成桐博士在科研方面做出了傑出的成就,贏得了許多榮譽。更為可貴的是,他十分關注中國基礎研究的發展,並將其同自己的科研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多年來,一直運用他在國際上的影響和活動能力,協同各方面力量,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了大量的工作。
2、祖沖之
法國巴黎的「發現宮」科學博物館中有祖沖之的大名與他所發現的圓周率值並列。他曾經算出月球繞地球一周為時27.21223日,與現代公認的27.21222日,在那個時代能有那麼偉大的成就,實在讓人佩服,難怪西方科學家把月球上許多「火山口」中的一個命名為「祖沖之」。
而即使在社會主義共產國家「老大哥」蘇俄,在莫斯科國立大學禮堂廊壁上,用彩色大理石鑲嵌的世界各國著名的科學家肖像中,也有中國的祖沖之和李時珍,祖氏有那麼傑出的表現,我們不能不對他稍有認識。
3、陶哲軒
1975年7月15日,陶哲軒出生在澳大利亞阿得雷德,是家中的長子。現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數學系的華裔數學家,澳洲惟一榮獲數學最高榮譽「菲爾茨獎」的澳籍華人數學教授,繼1982年的丘成桐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華人。其於1996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後任教於UCLA,24歲時便被UCLA聘為正教授。
4 歐拉
歐拉(Leonhard Euler 公元1707-1783年) 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爾(Basel)城,13歲就進巴塞爾大學讀書,得到當時最有名的數學家約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導。
歐拉是科學史上最多產的一位傑出的數學家,據統計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寫下了886本書籍和論文,其中分析、代數、數論佔40%,幾何佔18%,物理和力學佔28%,天文學佔11%,彈道學、航海學、建築學等佔3%,彼得堡科學院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四十七年。19世紀偉大數學家高斯(Gauss,1777-1855年)曾說:"研究歐拉的著作永遠是了解數學的最好方法。"
過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並且不幸右眼失明了,這時他才28歲。1741年歐拉應普魯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請,到柏林擔任科學院物理數學所所長,直到1766年,後來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誠懇敦聘下重回彼得堡,不料沒有多久,左眼視力衰退,最後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來,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災殃及歐拉住宅,帶病而失明的64歲的歐拉被圍困在大火中,雖然他被別人從火海中救了出來,但他的書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為灰燼了。
沉重的打擊,仍然沒有使歐拉倒下,他發誓要把損失奪回來。在他完全失明之前,還能朦朧地看見東西,他抓緊這最後的時刻,在一塊大黑板上疾書他發現的公式,然後口述其內容,由他的學生特別是大兒子A·歐拉(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筆錄。歐拉完全失明以後,仍然以驚人的毅力與黑暗搏鬥,憑著記憶和心算進行研究,直到逝世,竟達17年之久。
歐拉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是罕見的,他能夠復述年青時代筆記的內容,心算並不限於簡單的運算,高等數學一樣可以用心算去完成。
歐拉的風格是很高的,拉格朗從19歲起和歐拉通信,討論等周問題的一般解法,這引起變分法的誕生。等周問題是歐拉多年來苦心考慮的問題,拉格朗日的解法,博得歐拉的熱烈贊揚,歐拉充沛的精力保持到最後一刻,1783年9月18日下午,歐拉為了慶祝他計算氣球上升定律的成功,請朋友們吃飯,那時天王星剛發現不久,歐拉寫出了計算天王星軌道的要領,還和他的孫子逗笑,喝完茶後,突然疾病發作,煙斗從手中落下,口裡喃喃地說:"我死了",歐拉終於"停止了生命和計算"。
J.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有多少中國學生
1、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外國學生約3700人,中國學生沒有具體的數據。
2、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簡稱為UCLA) 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的一所公立研究大學,是美國最頂尖的綜合大學之一。UCLA是美國商業金融、高科技產業、電影藝術等專業人才的搖籃,提供337個不同學科的學位,是全美培養尖端人才領域最廣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