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課一周多少課時
我們那時候每天都有,大概一到兩節課,每節課40分鍾。
2. 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各科的周課時量是多少
北京市政府《關於全日制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暫行意見》中規定:中學語文教師每人教兩個班(10課時~12課時);數學、物理、化學、外語教師每人每周授課12課時~16課時,平均14課時;其他各學科每人每周授課14課時~18課時,平均16課時。
小學教師每人包教一個班的語文、數學,或每周授課16課時~20課時,平均18課時。其他省、市根據本地區特點,對中小學教師工作量均有類似規定。
(2)三年級數學上冊總課時多少擴展閱讀
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小學低年級開設品德與生活、語文、數學、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小學中高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語文、數學、科學、外語、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
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語文、數學、外語、科學(或物理、化學、生物)、歷史與社會(或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積極倡導各地選擇綜合課程。學校應努力創造條件開設選修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藝術、美術課中要加強寫字教學。
3. 國家規定小學三年級數學每周幾節課
按照課程標准規定:小學的數學課應是一二年級是每周4節,三至六年級每周5節。
國家教育部規定教師每周工作量:
1、小學教師每周工作量14—18節。語文、數學每周14節,其他專任教師每周18節。
2、初中教師每周工作量12—16節。語文、數學、英語每周12節,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體育每周14節,音樂、美術、綜合實踐、信息技術等學科每周16節;體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美術、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8節。
3、普通高中教師每周工作量10—14節。高中語文、數學、英語每周10節,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每周12節,音樂、體育、美術、通用技術、心理健康、信息技術等每周14節。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0節。
4. 新課程標准小學數學基本課時多少節
各省課時設置不一樣,江蘇一、二、五、六年級每周5節課,三、四年級每周4節課。
5.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寫作思路:不要平鋪直敘地進行,要注意及時地、不斷地變化描寫的角度,使描寫更加具體,給讀者主體化之感。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雜亂,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正文內容:
一、學生情況分析及改進提高措施:
學生們經過兩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簡單的抽象概括能力,養成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學會了獨立思考和與人溝通、協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學會了探究問題,並能根據具體情況提出合理的問題,還能正確解決問題的能力。
無論是理解問題的能力,還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較扎實,對數學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樂於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對一些動手操作,合作學習,實踐活動等學習內容尤為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應多設計一些活動,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幫助學生積累參加數學學習活動的經驗。
在數學知識上已經掌握了兩步計算式題和有餘數的除法,還有統計知識,並學會了辨認八個方位;掌握了萬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加、減法;還掌握了長度單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實際長度和簡單的換算以及實際測量,並能用以上這些相應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總之,這些技能和知識點都為本學期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們愛學數學的熱情,以及對數學的感悟能力會在本學期進一步得到發揚光大,他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會沿著良性軌道螺旋式上升。
二、本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准》的理念,以學生的數學活動實踐為學習內容,教材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體驗。
三、總體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在單元學習中,學生通過「數一數」、「分一分」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乘法除法算式,體會乘法與除法的意義。
2、學習平面圖形的周長,會進行周長的計算。
(二)、實踐能力培養
1、觀察物體,引導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所看到的物體可能是不一樣的。
2、結合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
3、經歷對生活中某些現象進行推理、判斷的過程,能對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按一定的方法進行邏輯推理、判斷其結果。
(三)、情感與態度
1、讓學生在觀察和操作的學習活動中,能夠感受到思考的條理性和合理性。
2、教師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讓他們在感受到樂趣之外,應具備必要的學習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6. 小學數學課時是按照什麼來劃分的,急!!!
記得我們老師好像說過是按做一做劃分的,但是現在記得不太清楚了,不太確定,本來還想來問問的
7. 新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教材分析)
上新,2021年秋季人教版:
一、指導思想
以中央關於教育改革指示精神以及新《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為指導,使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通過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
為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特製訂2021-2022學年度第一學期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所任教的三(1)班共有學生41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0人。總體來說,大部分孩子的學習態度端正,對數學比較感興趣,養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能積極思考、提出並解決一些問題。但也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學習較為困難。
針對以上情況,在新的學期里,一方面,要端正孩子們的學習態度,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數學的能力。本學期我將採用分層激勵機制,讓不同的學生達到不同的目標要求。同時,努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及時監督學生作業的完成質量及情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比較明顯的進步。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結構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材根據三年級孩子的特點,在前面兩年數學學習的基礎上,在「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量與計量」「綜合與實踐」方面進行了合理搭配,依次安排了以下一些內容:時、分、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測量,倍的認識,多位數乘一位數,長方形和正方形,分數的初步認識,數學廣角——集合等。
(二)主要內容分析
1.數與代數方面
本冊教材在「數與代數」方面安排了「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和「分數的初步認識」。「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筆算乘、除法的基礎。例如,兩位數的乘法中要把兩個部分積加起來,實際是計算三、四位數的加法,兩位數除法中試商後通常要做三位數減法。同樣,多位數乘一位數也是學習兩位數和三位數乘法的基礎,因為不論因數是幾位數,在計算過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幾個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是數的概念教學的一次擴展,本冊出現的內容是最初步的,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具體實例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分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並為學習小數和進一步學習分數做好鋪墊。
2.空間與圖形方面
本冊教材在「圖形與幾何」方面安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孩子們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了解周長的含義,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等。同時使學生通過直觀、操作,進一步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是教材的另一個重點內容。
3.量與計量方面
本冊教材在「量與計量」方面安排了時間單位時、分、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以及質量單位噸,這部分內容和生活息息相關的,能夠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質量觀點和時間觀點,並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也契合了教材開篇中所說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綜合與實踐方面
在「綜合與實踐」方面,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水平。
教材中「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繼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水平。
……
更多詳細內容word列印版,請見網路文庫:2021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含教學進度表)
碼字不易,如有幫助請採納。
8. 小學三年級上學期數學學習哪些內容
一、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時、分、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 法筆算, 倍的認識, 多位數乘一位數, 分數的初步認識, 長方形和正方形, 毫米、分米、千米和噸的認識,數學廣角—集合(重疊問題)和數學實踐 活動(數字編碼)等。
二、具體說明: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會正確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 會進行估算。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 10) ,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 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會 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
4、會區分和辨認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 上畫長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 1 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長度觀念, 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千米=1000 米; 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 1 噸的質量觀念,知道 1 噸=1000 千克,會進 行簡單的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 時間觀念,知道 1 分=60 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理解「倍」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和「求 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的方法。
7.學生會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維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體 會集合思維,逐步形成空間的觀念。
2、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 問題。
3、結合具體情境,通過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 分數的必要性。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 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 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 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 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 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 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 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 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