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邊際成本怎麼算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1、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2、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3、但教材沒有涉及邊際收入、邊際利潤,這是其不足之處。
邊際成本的變化規律:
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相似,也先隨產量增加而降低,達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增加。只不過它達到最低時的產量比平均總成本及平均變動成本的較小,在平均總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達到最低點時,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
(1)邊際成本怎麼算數學擴展閱讀:
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就是分析總成本、收入(企業最終利潤)和企業產銷量之間的關系。它也是建立在邊際成本法基礎上的,在企業的實際應用中主要是進行保本分析和目標預測。
一、保本分析
保本分析也屬於本量利分析的范疇,它是在相對狹窄的范圍內討論成本、收入和銷量之間的關系。保本就是利潤為零,保本點就是收入和成本總額相等的銷售量水平。
二、目標預測
1、所有本量利分析都是建立在以下公式的基礎上:利潤=銷售收入-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總額。
2、這一公式是邊際成本法下利潤計算的數學表達式。運用公式中各要素有助於企業管理者進行預測和決策。
3、該新產品要實現年利潤80萬元的目標,年銷售量必須達到16667件。這就為企業管理者合理安排生產、組織營銷提供了比較可靠的信息,使管理者決策心明眼亮,有的放矢,避免了盲目性和決策失誤。
Ⅱ 邊際成本的計算公式
邊際成本的計算公式:邊際成本率=總成本的變化量/產量變化量。
邊際成本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邊際成本遞增的根本原因就是邊際產品的遞減原則。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
(2)邊際成本怎麼算數學擴展閱讀:
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產量售價)高於邊際成本時,是劃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收入不能低於邊際成本,否則必然會出現虧損。
只要增加一個產量的收入能高於邊際成本,即使高於總的平均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
因此計算邊際成本對制訂產品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理論指出,當產量增至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時,為企業獲得其最大利潤的產量。
Ⅲ 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實際上是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理論上來講: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
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會計和經營決策中常用的名詞。
(3)邊際成本怎麼算數學擴展閱讀
邊際收入,指但企業的銷量達到某一相對固定的銷量Q時,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的銷售量,所引起銷售收入變動額。
例:當企業銷售100件商品時(為基準銷量),銷售收入為7000元;若企業銷售101件商品,銷售收入為7090元。則:邊際收入即:7090-7000=90元/件,一般確定後不變。
邊際成本,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的總成本的變動額,通常只與變動成本有關。
例:生產某種產品 100件時,固定成本1000元,總成本為5 000元,單位成本: 50元/件。若生產 101件時,固定成本1000元,總成本5 040元,單位成本:49.9元/件。則有:
分析:邊際成本=5040-5000=(5040-1000)-(5000-4000)=40元/件
Ⅳ 邊際成本率計算公式
邊際成本的計算公式:邊際成本率=總成本的變化量/產量變化量。
邊際成本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邊際成本遞增的根本原因就是邊際產品的遞減原則。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
(4)邊際成本怎麼算數學擴展閱讀:
1.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增加一單位的產量(Output)隨即而產生的成本增加量即稱為邊際成本。由定義得知邊際成本等於總成本(TC)的變化量(△TC)除以對應的產量上的變化量(△Q):總成本的變化量( Changes in Total Cost)/ 產量變化量( Changes in Output) 即:MC(Q)=△TC(Q)/△Q或MC(Q)=lim=△TC(Q)/△Q=dTC/dQ(其中△Q→0)。
2. 如何計算?
首先明確一下邊際成本的概念:邊際成本是指額外增加一單位產量時,總成本的增加量。
換做數學公式就是: 邊際成本=總成本變動量/產量變動量
在經濟學中,邊際成本用MC表示
為了便於你理解,舉一個例子:假設一家咖啡店,生產2杯咖啡的總成本是3.5元,生產3杯咖啡的總成本是4.3元,那麼我們就說「第3杯咖啡的邊際成本為0.8元」,用上面公式計算就是:(4.3-3.5)/(3-2)=0.8元
3. 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產量售價)高於邊際成本時,是劃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收入不能低於邊際成本,否則必然會出現虧損。只要增加一個產量的收入能高於邊際成本,即使高於總的平均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
因此計算邊際成本對制訂產品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理論指出,當產量增至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時,為企業獲得其最大利潤的產量。
Ⅳ 邊際成本如何計算
首先明確一下邊際成本的概念:邊際成本是指額外增加一單位產量時,總成本的增加量。
換做數學公式就是: 邊際成本=總成本變動量/產量變動量
在經濟學中,邊際成本用MC表示
為了便於你理解,舉一個例子:
假設一家咖啡店,生產2杯咖啡的總成本是3.5元,生產3杯咖啡的總成本是4.3元,那麼我們就說「第3杯咖啡的邊際成本為0.8元」,用上面公式計算就是:(4.3-3.5)/(3-2)=0.8元
作用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邊際成本的變化規律:
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相似,也先隨產量增加而降低,達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增加。只不過它達到最低時的產量比平均總成本及平均變動成本的較小,在平均總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達到最低點時,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
Ⅵ 如何計算邊際成本
求邊際成本,也就是求總成本關於生產量的一階導數
邊際成本MC=d(TC)/dQ
TC=10+3Q²
MC=d(TC)/dQ=TC『=6Q
常數的導數=0
Q(x次方)的導數=xQ[(x-1)次方]
一般的成本函數都很簡單,求邊際成本記住上面兩個式子就可以了
Ⅶ 大一數學邊際成本例題
例題:某建築公司需籌集資金1000 萬元,其中債券200萬元,優先股100萬元,普通股500萬元,留存收益200萬元。各種資金的資本成本率分別為6%、12%、15%、 14%。 如果該公司准備籌措新資金,計算追加籌資的邊際資本成本。
解: 確定目標資金結構 公司經過分析研究發現目前公司的資本結構為最優的資本結構,即債券比重為20%,優先股的比重為10%,普通股的比重為50%,留存收益比重為20%。
拓展資料:
一、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簡寫為MC或MPC,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 邊際成本的計算公式為MC(Q)=△TC(Q)/△Q。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
二、概要介紹
理論上講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的增加量(這個總成本包括不變和可變成本)。
隨著產量(Output)的增加,邊際成本會先減少,後增加。
當產量很小時,可以理解為企業的設備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因而產量很小,隨著企業僱傭更多的員工進行生產,生產設備的利用率也開始變大,假設增加的第一個工人對產量的貢獻是10,那麼增加的第二個工人對產量的貢獻可能是15甚至更高,第三個會是30。
這對應生產函數(Proction Function)曲線的第一個階梯,即邊際產品(Marginal Proct)隨著投入(Input)的增加以遞增的比例(Increasing Rate)增加(就是說增長率不是常數而是遞增的,從生產函數的斜率可以看出,斜率越大增長率越大),在這一階段產量的增加速度超過成本的增加速率,從而邊際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減少;
隨著員工增加到一定程度時,企業變得擁擠,這時候每增加的一個員工依然會提高生產設備的利用率,但是這個利用率的提高會慢慢減慢下來(生活中我們稱之為窩工),這對應 生產函數的第二個階梯,即生產函數的斜率逐漸從第一個階梯時的最大值減少到0,當員工增加到某一程度,再增加一個員工時,這個員工對產量的貢獻將會是0,即邊際產量為0,在這一階段時,產量的增加速率從最大值逐漸減小到零,而成本的增加速率(每個員工的費用,加上每單位產品的成本)大於產量的增加速率,從而邊際成本增大。